商鞅变法前奏立木建信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原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秦国实施变法之前,认为要先得到百姓的信任,于是做出了南门立木建信,当太子犯法时,便责罚他的老师。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变法实施也就顺利了。

文言文

商鞅变法之令(1)既(2)具(3),未布,恐(4)民之不信己,乃(5)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6)民有能徙(7)置(8)北门者,予十金(9)。民怪(10)之,莫敢徙。复(11)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12)予(13)五十金,以(14)明不欺(15)。卒(16)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

(1)令:指变法的命令

(2)既:已经

(3)具:准备

(4)恐:恐怕,担心

(5)乃:于是

(6)募:广泛征求

(7)徙:搬放

(8)置:到

(9)金:古代货币单位(古时一金为二十两银子,十金即二百两,五十金即一千两)

(10)怪:(形作意动)以...为怪

(11)复:又

(12)辄[zhé]:就

(13)予:给予

(14)以:用来

(15)欺:欺骗

(16)卒:终于,最终

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钱。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钱。”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钱,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商鞅变法立木是要表达什么
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2、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民信之,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商鞅立木建信为人们所熟知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哪个国家
商鞅立木建信为人们所熟知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 1、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3.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

有关诚实守信的文言文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

商鞅立木建信的商鞅布令
商鞅变法之令(1)既(2)具(3),未布,恐(4)民之不信(5)己,乃(6)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7)民有能徙(8)置(9)北门者,予十金(10)。民怪(11)之,莫敢徙。复(12)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13)予(14)五十金,以(15)明(16)不欺...

商鞅南门立木取信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老百姓有的说什么(四句...
...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两金子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秦孝公,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立木建信的商鞅简介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

从古文《商鞅变法》中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1、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变法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

商君遇难文言文
4.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

走进文言文商鞅立木
1.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

浦江县19135289588: 《史记》中商鞅立木建信如何翻译啊 -
揣莫金花: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浦江县19135289588: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
揣莫金花: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浦江县19135289588: 商鞅立木建信(全文翻译+重点词) -
揣莫金花: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浦江县19135289588: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翻译全篇翻译.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 -
揣莫金花:[答案] 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

浦江县19135289588: f商鞅立木的翻译 -
揣莫金花:[答案]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

浦江县19135289588: 商鞅立木 - 《商鞅立木建信》译文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第102篇
揣莫金花: 参考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浦江县19135289588: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解释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 -
揣莫金花:[答案] 商鞅初上任便起草了变革法令,但害怕自己没有威望,不能使百姓听命于己.于是,他命人在秦都南门外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子,并宣布,谁若能将之扛到北门,便赏十两黄金.人们对商鞅的话将信将疑,竟无人肯试.于是,商鞅又把...

浦江县19135289588: 徙木立信文言文和译文
揣莫金花: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孝公...

浦江县19135289588: 立木取信 译文 -
揣莫金花: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到了战国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世称“战国七雄”.秦国是当时七个诸侯国中最弱、最被别的诸侯国看不起的,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时,...

浦江县19135289588: 商鞅立信(古文翻译) -
揣莫金花: 原文: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金:古代货币单位翻译: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