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列传译文

作者&投稿:钊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商鞅,本名公孙鞅,是卫国国君姬妾的儿子。他年轻时醉心于法家学问,曾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担任中庶子,因其才能被公叔座赏识。然而,公叔座在病重之际,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为国相,但魏惠王并未采纳。公叔座临终前叮嘱惠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务必杀之,以免他投奔他国。魏惠王答应了,公孙鞅却未离开,认为惠王不会听取他的建议。


公叔座去世后,公孙鞅得知秦孝公求贤若渴,便前往秦国,通过宠臣景监求见。初时,孝公并不重视他的言论,但经过多次交谈,孝公逐渐被公孙鞅的主张吸引。孝公最后认同了公孙鞅的富国强兵之法,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变法内容包括严密的户籍制度、奖励军功、打击商业和懒惰等,新法实施初期,由于百姓不理解,出现了反对声音。


在推行新法后,公孙鞅以立木为信的方式确立了法令的权威。经过十年的实施,秦国社会秩序大为改善,国力增强,各国诸侯纷纷前来祝贺。然而,公孙鞅也招致了皇亲贵族的怨恨,最终因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后被公子虔等人诬告谋反。公孙鞅被迫逃亡,在魏国不得容身,最终被送回秦国,遭到五马分尸的惩罚,全家被诛灭。


司马迁评价商鞅,认为他性格残忍且不重恩义,这与他游说孝公时的手段和后来的行为相符。他的变法虽然对秦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结局反映了其人品的缺陷。


扩展资料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翻译
翻译: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商君列传》。原文节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

春申君列传作品译文
春申君,姓黄,名歇,楚国人,曾遍游各地求学,才识过人,被楚顷襄王委以重任。当秦昭王欲攻打楚国时,黄歇在秦国恰逢其时,得知秦的计划后,他建议秦昭王与楚国修好,避免两强相争。秦昭王曾攻占楚国多地,使楚国国势衰弱,顷襄王被迫迁都陈县。黄歇借此机会,提出秦应巩固已有领土,行仁义之事,不宜...

求《史记。商君列传》中三句话的翻译。
译文:汇集小的乡镇村庄,合并成为县, 并设置了县令和县丞, (国家经整顿后)总共有三十一个县。 在土地方面,废除了井田,重新丈量规划田地,并鼓励开发边疆拓展荒地, 使得国家的赋税得以平衡。 (这样)过了五年, 秦国变得富强, 周天子赐给秦孝公祭肉(以示表彰), 各国诸侯一起来祝贺。

商鞅树木立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译文: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

急求!!! <信陵君列传 >全文翻译.
《信陵君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译文为: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继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雎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

春申君列传的作品译文
春申君列传的作品译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帮帮团】大学生专场,可获百度实习机会!霖皙ゝ5063 2016-05-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

孟尝君是如何得到贤士归附的呢?
一、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原文: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②,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③,以故倾天下之士④。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⑤。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⑥。

老师叫我们去查找 史记·商君列传 里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商鞅什 ...
这句话的译文大概是:治理百姓不能遵循统一的方法,管理国家也不能单纯的仿照古例,所以汤武不遵循前人而成王,夏殷不改变礼法而亡国。反对古例的不能说是错的,而遵循礼法的也不能去赞成。体现的是商鞅勇于打破成规,积极改革变法的精神。他主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

冯谖客孟尝君的翻译文
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了,您不应该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尝君能够“遇客如故”。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史记·孟尝君列传》)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孟尝君政治...

《春申君列传 》 文言文版
《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於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於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

璧山县17624379457: 商君列传 - 搜狗百科
郅英阿尔:[答案] 商鞅想要实行变法,担心天下人议论怀疑自己.法令已经有了,还没有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椽木在国都市井南门.并承诺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就给十金.百姓都对这个承诺提出疑惑,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又承诺:“能搬...

璧山县17624379457: 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 -
郅英阿尔:[答案] 秦孝公想重用卫鞅,卫鞅想用变法来帮助秦孝公治理国家,但又害怕秦国的人议论、排斥自己.

璧山县17624379457: 史记 商君列传全文翻译 -
郅英阿尔: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译文: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商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璧山县17624379457: 商鞅变法《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开头是“孝公既用卫鞅,”……结尾是“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
郅英阿尔:[答案] 现在(法令)已经有了,还没有公布,害怕百姓不相信,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椽木在国都市井南门.并承诺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就给十金(秦国的计算方法,还真不知道是多重).百姓都对这个承诺提出疑惑,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又承诺:“...

璧山县17624379457: 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和译文?
郅英阿尔: 《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

璧山县17624379457: 商鞅变法 - -《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及译文 商鞅欲变法那句 -
郅英阿尔:[答案] 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 卫鞅想要变改法制,秦国贵族不高兴.卫鞅就对秦孝公说道:“百...

璧山县17624379457: 史记 商君列传中“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的翻译是什么 -
郅英阿尔:[答案] 商鞅出逃到关下,准备住进一家客店.

璧山县17624379457: 求《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两句翻译“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领不便者以千数.”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 -
郅英阿尔:[答案] 以徇:以之为徇,之:代商鞅. 秦惠王用车裂的刑法杀死商鞅,以其为殉.说灾没有像商鞅一样的谋反者了.

璧山县17624379457: 试翻译《史记·商君列传》 -
郅英阿尔: 原文是: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解释是: 太史公说:商君,是个天性刻薄的人.考查他起初用帝王之术来求取秦孝公的信任,只不过是一时操持浮夸不根之说,并非他的本性.况且通过宠臣走门路,到了取得任用,施刑宗室公子虔,欺诈魏将公子昂,不听从赵良的话,也都足以说明商君的寡恩缺德了.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等著作,同他本人的行为处事极相类似.他最终在秦国蒙受恶名,是有其缘由的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