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书评

作者&投稿:喻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罗贯中著作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出自这本《三国志》。《三国志》记载的历史人物大多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也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参考性比较高,是值得阅读的一本历史书籍。

        本书分(上)、(中)、(下)三部分,也就是(魏书)、(蜀书)、(吴书)。分别介绍三个国家从最初如何开始打天下到如何创建再到最后又是如何结束的整个过程,他们中有哪些历史人物又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人和事很多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当然,也有很多东西也被我们的导演搬进了银幕,让我们大致了解明白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书籍记载着,老师也曾告诉过我们,但都是不完整的。所以,阅读是最好的查阅历史和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真相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那么读历史可以使人明智,我们为啥不去读呢?不去了解历史的真相,又如何应对将来发生同样的事情呢?黑格尔曾说过:“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就是 ,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所以说,学习历史非常重要。再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耀我们每时每刻。它让我们反思自己,历史是最好的警钟。

        废话少说,我们继续回到三国。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历史事件也有很多。在这里,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从中提取其中一部分向大家讲解和评价,如有不到位的地方也请见谅。毕竟每个人的角度、历史观、见识和学识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等等因素,带有强烈的局限性和不足性。你们随意看之,我随意说之。

      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魏国、蜀国和吴国。东汉末年经历了四百年之后,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皇帝卖官鬻爵,外戚专权,宦官夺权,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何进何长史为了所谓的维护皇帝尊严,带人打进皇宫,推翻宦官专权的局面。任用董卓为先锋,坐镇东都洛阳。岂料,引狼入室,最终养虎为患,天下大乱。最终,出来收拾残局的人也是最后的胜利者——曹操、刘备、孙权和建立西晋王朝的司马懿,前三者为后一者做嫁衣。

        这里,我们先来说说曹操和他所建立的国家——魏国(其余部分下一个回合再说)。曹操,一个有野心,有担当,有远见,有谋略,有胸襟,有霸气,有挡我者死的那种王者之气。是有名的军事家、善于权术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天生的治世之能人,乱世之枭雄。不过,他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因为他敢作敢当,从不掩饰。他说过:“昨日,你们看错了我曹操,今日,你们还是看错了我曹操。将来,你们依然看错了我曹操,我还是我。”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无济于事。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才、功、过、善、恶、作用、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祚。假若操是奸臣的话,那末,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专门倾人利己呢?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武帝纪》注又引《世语》: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根据《魏书》的说法,操杀人系于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杂记》所说操夜杀人,乃是怕别人杀害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这还可以说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行为。但操过后,还是很快就感到凄怆伤怀,说明这次杀人是属于误会,并非操本性即安于做负人之事。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操恐惧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比如:陈宫,原来是拥戴操为兖州牧的有功大员,操“待之如赤子”。但后来陈宫趁操东征徐州牧陶谦之际,叛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使操几遭灭顶之灾。后来陈宫与吕布一起被操禽获,“宫请就刑,操为之泣涕”,颇有故人依恋之情。宫死后,“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可见操对死者的嘱托,并无背负之事。王粲的儿子因参与魏讽谋反,为曹丕所诛,操闻叹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操以金璧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之事更为人所熟知。操还自言:“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可知他是怕负人的,似不可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吕思勉谓:“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这种讲法,是符合事实的。那些述说操诈骗倾人的传闻、轶事,多非历史的真实。但这种讲法从何而来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与操作战时,曾告诫部属:“曹操多谲”。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时的“多谲”,扩大到其为人和作风上;其次,陈寿说操“少机警,有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权术,赵翼言操用人系以权术相驭。操在用人上,确实有用权术的地方,但说他用人全靠权术,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脑有几个不用权术的?有几个没有滥杀过人?袁绍早就让操杀杨彪、孔融、梁绍。就以孔融为例,他何尝不随意杀人!当他任北海相时,仅因“租赋少稽”,就一朝杀五部督邮。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邻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劝他“自托强国”,仅因这个建议,就被孔融杀害。至于历代开国帝王,因铲除异己,而滥杀错杀的更史不绝书,如果只责操谲诈负人,是不公允的。

      操的污点,首先是他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于此事,前面已多处提及,不再详述。其次是他有过屠杀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说过。关于操攻徐州牧陶谦的原因,各书说法不一。即使操父真为陶谦所杀,操也不该大量屠杀无辜人民。陈寿于《三国志》中叙述曹操之事,从不做过分的贬抑,对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较他书为简,然亦不能不承认:“所过多所残戮”。操还曾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诸将常有“屠城”之事,这是不应宽恕的。其他如当操攻围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屡向操求取布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张绣时,亦曾纳张绣的从叔母,以致引起张绣的叛变。诸如此类的事,在当时虽算不上什么很坏,但总是欠缺的。陈寿在评论曹操时,极称赞其谋略、权变、法术和用人、创业的功绩,从无一语赞及他的品德。陈寿论到刘备时,认为备“机权于略,不逮魏武”。可是极力称颂刘备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说明陈寿是善于抓住曹、刘在德才上各自特色的。

      许多人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我很同意。有些人还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我觉得有点偏高。因为曹操有过滥杀无辜人民的暴行。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应当不这样。另外,在个人品德作风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为后世法。既然称作历史上的政治家,就应当对后世能起榜样作用,曹操在这方面还不够规格(源自于百度)。

      这段对曹操的评价非常到位,中肯,值得借鉴和参考。评价一个人,不单单要看他个人的表现,还要看他和他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相比较。同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判,而不是“一刀切”。

        在打拼自己的基业中,曹操个人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和敌人都有不同的态度。对亲人,特别是他的儿子们,严厉管教,又多多提携。犯了错事,不会指责谩骂,而是点拨提醒。对待下属,善于采纳和接见,善待自己的下属。对待敌人,狠!不给一丝机会。对待敌人的优秀人才,能够做到不计前嫌,让其尽情尽兴地施展各自才华和能力,一同携手共建魏国政权。

      在他经营下,东汉末年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得到短暂的修养生息,汉朝得以延长二十多年,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打破门第观念,不同阶级士族得以施展各自的才华和抱负。总之,曹操的功劳和苦劳,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历史人物,没有十全十美的形象,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后人评价前人的时候,得要结合历史实际情况之后,再来总结下结论。如果超出了我们接受的范围,我们可以自行讨厌但不要随意抹黑或者随意中伤历史人物,尤其是历史名人。

      写于2020-3-3于惠州  陈先月

       

       


《三国志》书评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罗贯中著作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出自这本《三国志》。《三国志》记载的历史人物大多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也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参考性比较高,是值得阅读的一本...

《三国演义》书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这本书里的曹操活脱脱是一个奸雄坏人形象。可是,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却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雄”。为什么同一个人,在演义中的形象和历史中的形象大不相同呢? 在今天,人们对三国人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三国演义》,大多数人认为刘备好,曹操坏。但在我国历史上,至少魏朝到唐...

《三国志》书评
金庸:《三国演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板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人品很高,精细而有智谋。池田:我注意到在“武功”方面,赵云可说是《三国演义》中所出现的人物中少见的,...

对“资治通鉴”的书评
这些表述刘备深沉有大志的正面语言,显然沿袭了《三国志》的文字。但《三国志》同时说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些描写刘备生性奢侈,甚至带有些流氓性的语言,却被《资治通鉴》删除了。我们可以说,《资治通鉴》展现的刘备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歪曲的,不如《三国志》交代得全面。但《资治通鉴》为什么...

文言文《三国演义》2000字书评怎么写!求点评
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

从中国四大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书评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

三国演义书评和简介
简介: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书评:这部...

求一篇三国演义书评,300字,不要读后感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

三国演义的书评
三国演义的书评 一全书简介:《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

一句话评价三国演义
评价:1、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2、这部书现行本(毛宗岗本)虽是最后的修正本,却仍旧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话虽如此,然而《三国演义》究竟是一...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志》读后感50字 -
昔荆萨尔: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这就是说,那些同类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志》读后感 800字 -
昔荆萨尔: 篇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志》 -
昔荆萨尔: 历史意义《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评价《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志 全五册怎么样 -
昔荆萨尔: 不是正经书评,只是有感而发. 因为一直很难接受《三国演义》美化了刘备、神话了孔明、炮灰了东吴,更不能接受电视剧新《三国》那种历史、文学两不靠谱的弱智改编......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演义》书评800字,5篇. -
昔荆萨尔: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志》我说的是书
昔荆萨尔: 可以,小学在六年级就应该有文言文,《三国志》中大多出现的还是通俗易懂的,就是人的称呼有点不同,如:太祖(曹操),先帝,豫州,皇叔(刘备),有些是简写的人名,其余的很简单,现在的印刷版的应该有白话文版块和解析版块吧,多看看文言文,多读读《史记》等就好了

居巢区13795819534: 看三国演义好还是三国志好
昔荆萨尔: 三国演义带有虚构的色彩,可以当成小说看.三国志是正史,比较写实.至于看哪一本要看你说的'好'是指什么了.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是什么
昔荆萨尔: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居巢区13795819534: 三国演义的评价1000字 -
昔荆萨尔: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

居巢区13795819534: 简评《三国演义》
昔荆萨尔: 《三国演义》:历史的审美演绎.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采用长篇章回体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三国纷争的历史,在恢宏的历史画卷中描写了1183位人物形象,所写人物之多在我国小说中位居首位.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