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故事典故

作者&投稿:点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退避三舍
[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 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退避三舍故事梗概,40字之内,非常感谢
退避三舍故事梗概如下: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的介绍
退避三舍的典故: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申生被杀,还捉拿申生的兄长重耳。重耳连忙逃出了晋国,逃跑了十九年。终于,重耳来到楚国。楚王认为重耳大有作为,就非常的客气对待重耳。楚王问重耳:“你当上晋王,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珍宝仆人,大王您有的是,珍禽走兽,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有...

退避三舍的由来简短
3、历史典故:除了来源于城濮之战的历史典故,“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还被用来形容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例如,在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在面对曹魏的进攻时,采取了“退避三舍”的策略,成功地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4、文化象征:“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该典故具体出自《左传》的《僖公二十三年》和《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躲避国内政乱,曾流亡路过楚国,楚成王以礼相待,并询问重耳如果日后回国主政,将如何报答他。重耳回答说,如果之后成功返回晋国,当晋国和楚国打仗时,两军相遇,晋国的军队将主动向后退让三舍的距离。后来,僖...

退避三舍的意思和典故?
退避三舍的典故 古时行运三十里一停,称之一舍,三舍即九十里) 于公元前632年,晋国为解宋国之围与楚国交战,晋文公实践成诺,退避三舍,车退九十里至城濮安营是以示其感成王之德,不失信与楚王 当年晋文公流落楚国 得楚王收留 楚王问道日后晋楚两军万一相见 你当如何 晋文公道 如若真的无法避免 那晋军一定...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1 退避三舍 tuìbìsānshè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委曲求全 :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补...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在春秋时期,晋献公下令捉拿自己的儿子重耳,重耳提前得知此事,外逃到楚国,当时的楚成王认为,重耳以后很有可能会回到晋国当王,所以对重耳是礼遇有加。有一次,楚王与重耳在宴会上饮酒叙话,楚王就问重耳:“我对你这么好,如果你以后当了晋王,要怎么回报我呢?”重耳就回答说...

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窃符救赵的典故是什么?
1、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

孙膑与田忌,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有何典故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

简单概括 退避三舍、洛阳纸贵、望梅止渴、草木皆兵的典故故事
你好 退避三舍出自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详细故事如下 当时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

宁江区15741883480: 退避三舍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
周沾补肾:[答案]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典 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

宁江区15741883480: “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什么? -
周沾补肾:[答案] 重耳逃亡在楚 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 晋楚在城濮交战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

宁江区15741883480: 退避三舍的典故 -
周沾补肾: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浪的时候在楚国受到礼遇 ,楚王问他怎么回报,他说万一晋楚打仗他一定退后三舍(舍为长度单位 1舍为30里) 回到国家成为君主后晋楚开战他真的履行诺言退军三舍

宁江区15741883480: “退避三舍”由什么典故而来? -
周沾补肾: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说的是楚成王先礼遇过重耳,重耳为报答他,在城濮之战中主动退让九十里的故事.后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

宁江区15741883480: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典故 -
周沾补肾: 【典故】晋楚治兵,重耳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定语;指退让【近义词】委曲求全【相反词】针锋相对【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用法】作谓语: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其辟君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遇于中原.主动退让九十里,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避免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比喻退让和回避

宁江区15741883480: 典故“退避三舍”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
周沾补肾: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http://baike.baidu.com/view/18049.htm

宁江区15741883480: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卧薪尝胆的寓意,于故事内容和它的背景 -
周沾补肾:[答案] 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城濮之战中,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

宁江区15741883480: 退避三舍出自那个历史典故 -
周沾补肾: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 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 免冲突.

宁江区15741883480: 说一下退避三舍,问鼎中原,长驱直入的成语故事 -
周沾补肾:[答案]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此成语出自《左传...

宁江区15741883480: 退避三舍的典故 楚成王是个怎么样的人 -
周沾补肾:[答案]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