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为啥会突然丰富了起来?

作者&投稿:鬱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的史料~

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从公元前770年开始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基本上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有关这550年的历史书很多,不过你要的是“历史文献”,而“历史文献”是指历史上关于历史事实的记载,通常称为“史料”,后人研究历史的著作就不能称“历史文献”。据此,我提出以下书单供你参考:
(一)主要历史文献:1、《史记》;2、《左传》;3、《战国策》;4、《国语》。
(二)重要文献:1、《资治通鉴》;2、《通典》;3、《通志》;4《文献通考》。
(三)诸子著作:1、《论语》;2、《孟子》;3《墨子》;4《庄子》;5、《管子》;6、《商君书》;7、《荀子》;8、《韩非子》;9、《吕氏春秋》。
(四)文学著作:1、《诗经》;2、《楚辞》。
(五)考古文献:1、《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辑,文物出版社出版;2、《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根据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发掘的战国末至秦代墓葬中竹简整理编辑,文物出版社出版。
以上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主要文献依据。当然,近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反映了后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也应该认真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流派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社会生产力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后来的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思想甚至影响到了后世几千年,比如孔孟思想。后来的科举考试内容多半也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发源的,四书五经中有不少学术思想都是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而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在爱战争纷乱的背景下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实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1.政治环境适宜学术思想发展成熟,诸侯国急需大量人才
商周末年,被分封的各方诸侯因为周代统治集团腐朽不堪,周代王室大势已去,可是诸侯各国仍然不敢去讨伐周王室,而是相继独霸一方成立诸侯国,竞相拥兵自重,互相打压侵吞其他诸侯国领土,谁也不愿意出头去讨伐周王室。
其原因之一就是诸侯各国彼此之间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是不相上下的,一但有一方去讨伐周王室,就意味着这一方有意一统江山成为继周王室之后的朝代,所以各方诸侯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需要长期互相平衡彼此的势力。
而在这一背景之下,诸侯各国不仅在国内大量的招兵买马扩军备战,还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发展农业,在人才方面广纳贤才,不仅如此,各方诸侯为了赢得优势,占据主动权,甚至还在国内大力改革变革,比如赵国,就是为了在军事上赢得主动权,所以在丞相的建议之下借鉴胡人打仗的方式,学习胡人骑马射箭,一时之间,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正是诸侯各国相互竞争才给了民间稍微有文化知识的士人来发扬自己独创的学术思想,促进了这些士人独立思考,让他们具有探索性思维。
在当时各诸侯国,政治见解都是不一样的,民间的士人彼此之间的思想主张也是不大相同,这些思想主张不同的流派宗就这样被各诸侯国竞相聘去,有的诸侯国甚至答应只要去国内讲学成为幕僚就有机会成为了国相,身居高位。正所谓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千里马一多,自然伯乐也多。正是在这一政治环境之下,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再者就是当时士大夫这一群体崛起,士大夫不断走上了政治舞台,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情况,各方势力竞相招纳贤才相助,因此才出现了“养士”的热潮。


2.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百家思想得到了孵化,士大夫群体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术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战火纷飞,可是经济环境却得到很大的改善。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历史性飞跃,因为诸侯各国急需要粮草和甲丈战车,这个时期青铜器发展最为迅速,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士大夫群体崛起,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民间讲学去到其他诸侯国游说学术。
3.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发展迅速,包括天文、农学医学等方面,这些都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水平
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医学、农学等方面的研究都走在世界前列。
鲁国的天文学家曾首次记录了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而且当时诸侯各国都在历法发面有完善的体系,早于西方一百六十多年。此外,墨家学术也在力学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得出了杠杆原理,根据《墨经》记载,墨家学术曾对光学和声学做过一些研究并且记载于《墨经》当中。
在医学方面也是发展迅速,民间也因此涌现出很多医学大家,比如扁鹊,扁鹊在战国时期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这套中医疗法也是早于西方几百年。在手工艺和农学方面,鲁班是典型的代表,鲁班的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堪称经典。
在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为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也正因为科技的进步,才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转变,尤其是铁制农具的发明问世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当时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思想转变成为了历史必然。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要相匹配就必须进行社会变革,而社会变革首先就是从思想开始,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局面。


4.贵族垄断的思想文法向社会下层渗透从而造成了私学盛行
在商周时期,思想文化是由贵族官僚所垄断的,民间开设私学是不被允许的,因此民间对思想文化不是很敏感,而且贵族官僚阶级不允许民间讨论政治,因为民间具有卓越才能的人也就少了,官僚阶级基本都是世袭垄断。
在周代末期,士族阶级崛起,贵族垄断的思想文化下移社会,所以当时民间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样一来就完全打破了但是所谓的学在官府,思想文化只可以由官府所垄断,民间不可以,因为周王室没落,学术思想也就可以在民间盛行。
诸侯各国为了赢得优势,摒弃周王室所谓的贵族垄断,而是重用具有才华的士人,也为思想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只要有才华就可以被重用甚至是位居高位,就像孔子和百里奚这些人一样。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能够实行变革达到图强的目的,都几乎是拜了很多民间的千里马为相。齐桓公拜管仲为相,这些都是例子。


5.思想文化流派相互独立诸侯各国政治独立,为学术自由提供了发展空间
在周王室没落之后,诸侯各国割据一方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政治策略和目的,也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方针政策,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也就为思想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契机,在思想文化上,个大家也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关于西周时期史料记载不多我想是由于以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社会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

在西周之前社会文化的发展还发展还比较落后,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的奴隶主贵族之手,大多数人没人文化,即使一些诸侯王也不懂文字。虽然西周王室设置有史官,但记寻的内容主要为周王室所发生的大事。那时候很多诸侯国还没有记史的习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发现的史料都得少。


我国有明确的纪年是从“共和元年”开始,即公元前841年,因为那一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将周厉王赶跑了,周朝开始由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因此称为“周召共和”。从这一年之后我国有了明确的纪年,在此之前没有纪年。因此以前即使有史料也不能确定发生的年份,而从共和元年到周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只有110年。

二、文字记载工具不发达

商朝使用的是甲骨文,是刻在兽骨龟甲上,现在发现的甲骨主要是占卜用,没有系统的史册。西周主要是金文,是铭在青铜器上的,我们现在发现西周的许多史料很多都是从青铜器上的铭文中得到。这样的文字记载工具制作起来都非常难,所以留下的肯定不多。


竹木简的最早使用可能在商朝,因为在甲骨文中发了“册”字,推猜是竹木简册,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西周以前的竹木简出土。

三、战乱毁灭

西周未年周幽王失政,公子臼被废太子之位,他的舅舅申侯联合缯国,勾结西夷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郑恒公被杀,犬戎在镐京大肆抢劫、杀人放火,昔繁华的都城成了一片废墟。犬戎是野蛮民族,只抢女人和财宝,剩下的东西能烧的全部烧了,所以有关西周的史料也都焚烧殆尽。现在发现的西周史料很多都是在成周洛阳留存下来的。


公子臼继位后面对破败的镐京和不断骚扰的犬戎,只好东迁洛阳,把关中留给了秦人。犬戎在关中为祸很多年,等致秦人驱逐犬戎称霸关中时,镐京已成粟谷地了。

而西周时期的诸侯国都很小,有很多方圆不过百里,相互之间也吞并的厉害,到东周时有许多被大国吞并掉了,因此也没留下什么史料。

四、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史料突然多了起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掌握文化的人多了起来,加上东周王室衰弱,对各诸侯国控制力下降,各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史官记史。同时竹木简也使用的多起来,人们开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思想也开始大解放,儒、法、墨、道等思想学派相序出现,到春秋末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国都设有史官,记录下来的历史就多,最著名的有鲁国史官左丘明写的《左传》、孔子写的《春秋》,还有晋代出土的魏国史书《竹书纪年》等。同时各国留存下来的文物也多,特别是战国七雄,都已早已称王,国家建设也按照王国规格来建,各种礼制都远远超过西周时期,所以留下的史料就非常丰富。



因为春秋时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很多著作,都可以当成史料。

因为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一下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又有了丰富的补充,

因为现在找到非常多的历史古迹,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掌握文化的人多了起来,加上东周王室衰弱,对各诸侯国控制力下降,各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史官记史。同时竹木简也使用的多起来,人们开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思想也开始大解放,儒、法、墨、道等思想学派相序出现,到春秋末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国都设有史官,记录下来的历史就多 。


春秋战国历史的书籍
有什么书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历史的 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从公元前770年开始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基本上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有关这550年的历史书很多,不过你要的是“历史文献”,而“历史文献”是指历史上关于历史事实的记载,通常称为“史料”,后人...

国别体史书有哪些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文学家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

史书分类有哪些?
(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3) 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别体史书有哪些?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

关于春秋战国的常识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扩展资料: 名称起源: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

春秋战国经历多少年?
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481年,起止时间为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

战国时期的资料
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

”春秋“”战国“这样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战国”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类似于“春秋”,是来源于西汉的刘向根据史料编辑整理的《战国策》,它记载了周朝和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国发生的事情,时间跨度为战国初年到秦始皇灭亡六国的时期,它所记载的历史时期与这段时期也恰好相吻合,所以称为”战国“。第二种...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古代史书体裁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是哪个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出现了所谓的“战国七雄””。孔子说“春秋无义战”...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革瑶复方: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 社会生产以奴隶制不曾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显示出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优越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对自然的认识有了提高,对自然的斗争力量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科技有了新的发展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原因为何? -
革瑶复方: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 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等一系列社会变革. 3.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变革使人们思想异常活跃. 4.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 5.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繁荣文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百家争鸣的现象?
革瑶复方: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大变革时期,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由于社会的大变革,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因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简要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
革瑶复方: 1.奴隶社会的瓦解2.各国提高国力的方法3.最主要是周朝礼乐的崩溃.无统一思想4.社会的发展 战国时期各国都重兵家.然后是法家.它成就了秦国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什么能够达到中国文化的巅峰状态 -
革瑶复方: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
革瑶复方:[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人们在奴隶制社会的思想状态下开始逐渐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即当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只能摸索着向前发展.由于特殊的历史背...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 -
革瑶复方: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 -
革瑶复方: 1.各国为了确立本国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影响力,必须去探索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探索的道路本身就是各有千秋的.2.各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各有千秋,和不同地区的人们...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
革瑶复方: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希望对你有帮助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7585641873: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洪流? -
革瑶复方: 首先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迅速提高 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 那个时代战乱频繁 诸侯国相互征发 所以各类思想不受疆域限制 自由传播 第三 由于各个学派政治观点和思想主张不同 相互论战 进一步刺激了更多的思想家的诞生 第四 那就要感谢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和私学的兴盛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培养了一大批的思想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