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版《道德经》第四章:天道圆圆

作者&投稿:资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还原版《道德经》第四章全文如下:

本章对应王弼本《道德经》第十六章。本章文本以楚简《老子》为底本。

本章老子引进了《道德经》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亘”。还原版《道德经》第一章中,老子给出了“道”的定义,指出“道”是宇宙的反面,宇宙是相对的,宇宙万物有形有象,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而“道”是绝对的,无形无象,没有大小之辨,也没有强弱之分,是同时可以既大又小,既强又弱。“亘”就是老子专门用来描述绝对世界这种特殊属性的。这也是“道可道,非亘道。名可名,非亘名”一句的由来。

“亘”是个专有名词,是老子对宇宙反面的命名,可以将它形象地理解为“道所待的地方”,好比宇宙是万物所待的地方。这是一个无形无象的世界,庄子称之为“无何有之乡”或“无何有之宫”。但这个“无何有”不光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亘”的世界里,过去就是将来,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时间与空间是件常人极难想象的事,但“对立统一”原理决定了“亘”的世界一定存在,老子将此特性解读为“极致的虚”。

“亘”历来没有被传统老学正确认识,从来没有被当作专有名词来对待,因为从来没有人意识到老子是在将“亘”与宇宙的反面相联系。于是,后人将“亘”解读成了“恒常”,完全剥离了“亘”的哲学内涵,彻底偏离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以至于无数人至今仍然说不清什么是“道”。这一点下文将作进一步说明。

还原版《道德经》第一章阐明,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了“宇宙”这个概念的,为了描述这一概念,老子创造了一个富有想象的字,但这个字因后人不解而失传了,我们今天只能用“寰”来代替老子这个早已失传的字。本章老子指出,“亘”与“寰”互为正反,“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代表了“实”,而“亘”则是一个极致虚的世界,代表了“虚”。这个“实”的世界之所以能够存在,恰恰是因为“虚”的世界在不断发挥作用。“虚”、“实”相辅相成,不可割裂。本章的主旨就是阐述“虚”与“实”的关系,准确地说是“亘”与“寰”的相互依存关系。

什么是老子的“亘”?

我们的宇宙代表相对世界,一切物体有形有象,实实在在,所以老子用“实”来代表我们的宇宙。道是宇宙的对立面,代表绝地世界,它无形无象,永远不可感知,老子称之为“虚”。因此,这里的“虚”有其特殊涵义,是指实体宇宙的反面。

这是老子在给“亘”下定义。至,抵达。“至虚”就是走向实体宇宙的反面。将实体宇宙的反面称为“亘”,它的特征就是“虚”。

“亘”的造字也反映出了老子的这层用意,楚国小篆的写法为:

上下两横代表天地,天地之间本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但现在却被一个“外”字所替代,这是在象征着天地之外,表示是我们世界的反面,而这正是老子在第一章给道的定义。

这里的“虚”代表道的圣境,看似无物,实则无所不有,不可穷尽。庄子称之为“无何有之宫”,对此也有同样表述:“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庄子·知北游》)可见,无何有实则无所不有。

传世本《道德经》将此句写为“致虚极”,完全抛弃了“亘”的上述内涵,而将“虚极”解读为一种一层不染的心境,以至于此句竟演变成了道家思想崇尚“虚静”的核心论述。然而追根溯源,所谓“虚静”之说与老子思想本无实际联系,而系后人误读所至。“亘”之所以变成了“极”,一种猜测认为,“亘”因写法与“亟”形近而误,所以,“致虚极”不过是阴差阳错的结果罢了。

“守冲”、“守中”、“守静”三者孰是孰非?

“守冲”,楚简《老子》写作“守中”,这里将“中”解读为“冲”。

“中”作“冲”解理由有三:

1)上一章中,“中”都是“冲”的略写,如“大盈若中”,“中气以为和”,“中”都是“冲”的意思。“道冲”,估计老子原文的写法也是“道中”,而意为“道冲”。

2)“中”作“冲”解在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型中有确切的理论依据,是“对立统一”原理下道无处不在和道主宰一切的具体写照,“道冲”便是这一理论模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3)纵观《道德经》,老子始终没有对“中”的确切内涵作过明确阐述,如此重要的概念不给定义、不作解读与老子文风不符,而“冲”则不然,“大盈若冲”就是对“冲”的定义。

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型。道生一,一化生宇宙,故一又可代表宇宙。道与一是两个属性不同的主体,道代表绝对,一代表相对,两者始终在互动,这是宏观的表述。聚焦到微观,就个体而言,每一个物体都是阴阳和冲气三者融合的结果,阴表现为形体,阳表现为神魂,两者都是从一分化出来的,都属于一的一部分,而冲气则相当于催化剂,其作用是将两者融为一体,自己在此过程中也始终扮演着引领的角色。冲气代表道,故又称作道冲。

于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形神相合,但前提是必须有道的作用,这个作用表现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没有冲气的融合,形是形,神是神,彼此不相干,是道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换言之,道决定了一切物体的生灭。因此,守住了道,就是“守冲”,形神就能融为一体,这就是生;反之,失去了道,就是“失冲”,形神两分,神弃形而去,这就是灭。

“守冲”物则生,“失冲”物则灭。物得以生,称为“笃”,“笃”是实在的意思,表示真实的存在。故“守冲,笃也。”

传世本此句写法变成了“守静笃”,“静”字究竟从何而来仍是个未解之谜。从字形上看,“中”与“静”写法迥异,不可能混淆,只能理解为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论对老子思想作了篡改。于是,老子的“道冲-守冲”模型被偷梁换柱成了所谓的“虚静说”,但却被打上了老子的旗号,讹传至今。

道生万物,又灭万物,而“一”还是那个“一”

老子的思维特征就是有正必有反,道生万物,就必然有个灭万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如何演绎的呢?

作,兴起。居,本意坐下,引申为休止。方,并,共同。须,等待。堇,楚简中写作“上黄下土”,喻指黄土,代表生命的归宿。天道圆圆,楚简中写作“天道员员”,员通圆,意思是天道不断轮回。

老子说,宇宙万物,共同生长栖息,相辅相成,相磨相克,都是在生命中等待着回归大本。什么是大本?生命由形神相聚而成,神化魂而去,形化魄而息,便是各归其本。这是道为万物安排的归宿。然而,物亡而魂魄不亡,继续以“无”的形式存在,而“无”又会再次转化为有,不断轮回,这就是“天道圆圆”的实际涵义。

这里再次重申老子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1)老子的理论涉及了三种形式的存在:“有”,“无”,“亘”。““亘”是一种超级存在,能对“有”、“无”进行无限渗透,“有”、“无”与“亘”形成了“相对”与“绝对”的对立与统一。这是第二章的结论。

2)老子宇宙生成模型的“阴、阳、冲”三大要素中,阴代表形体,属于“有”的存在形式;阳代表神,属于“无”的存在形式;冲气代表道,属于“亘”的存在形式。有”、“无”都是从“一”化生而来的,也只能在“一”的范畴内互相转化,而“一”作为总量保持着某种意义上的守恒。这是第三章的结论。

3)任何物体的生成是“阴、阳、冲”三大要素的结合,任何物体的消亡则是三大要素的瓦解。“冲”主导着三大要素的聚与散。“守冲”则三要素聚,“失冲”则三要素散。要素分离意味着物体的消亡,但要素本身并不消亡,其中“阴阳”两要素永远是“一”的一部分,保持着某种意义上的守恒。而“冲”就是道,不生不灭。这是本章的结论。

庄子在《知北游》中对老子的这一思想作了更明确的阐述:

庄子说:人生在世,如骏马飞跃沟堑,一闪而过。生命降临,无不蓬勃盎然;生命辞别,无不颓萎黯淡。既已化魂而生,却又化魄而死。生物为之哀伤,人类为之悲悯;殊不知,这恰恰是摆脱了上天的束缚,抛弃了世间的桎梏。生命将尽,神昏智乱,魂魄飘逸,而你的身体却不去加以阻拦,为何?因为它知道这是话别忧烦,归返终极乐园!何须自扰?从无形到有形,又从有形到无形,这是每个人的必由之路!

庄子这里明确了三点:1)生死就是有形和无形之间的轮回,即有无相生;2)死是魂魄离散,各归其本,转化成了另一种无形的存在,而不是彻底消亡;3)生短死长,生相对于死只是白驹过隙的一瞬间。这就是典型的庄子的生死观,完美诠释了庄子视死如归的思想渊源。

本章勘正说明

传世本对老子原本的“至虚,亘也。守冲,笃也”这段文字作了彻底的概念偷换,竟将其改为“致虚极,守静笃”。不仅使“亘”和“冲”两个核心概念化为乌有,还凭空捏造了“静”的概念,以至于人们至今仍误将“静”作为道家的核心理念来解读。事实上,“静”在老子理论中根本没有任何地位,“虚静”一说就是个千年乌龙。

此外,王弼本第十六章还有以下一段:

王弼本出现了“归根复命”的概念,并且将它与“虚静”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道家“复归说”,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原,回归“虚静”就是归返大道,从而换发出新的生命,是谓“归根复命”。

此外,王弼本还引进了“常”的概念,通常指不断变化中的不变,暗指事物内在的规律,这显然是对老子“道”的概念缺乏理解。老子的理论中,除了道不存在任何其他形式的规律,既然道解释了一切规律,又何必再引入一个“常”的概念?

“复命曰常”将“常”与“归根复命”,从而又与“虚静”融为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复归说”。所谓“复归说”是对老子“道生万物”逆过程的背弃,而将所谓“虚静的本原”替代了老子的“对立统一”论述,导致老子的理论残缺不全。

帛书《老子》甲乙本与北大汉简在表述上与王弼本稍有差异,但文意基本不变,都偏离了老子本章的主旨。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将王弼本最后一段从老子原文中移出。

附录:王弼本《道德经》第十六章:


关于道德经
显然不一定是完整的,不一定是完美的原文,但是《道德经》这种名著,即使有谬误,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可是华夏文明智慧的巅峰作品,历代传承,可没哪个人敢随便改字或者怎么的。

帛书老子道德经赵威版的怎么样
不好,根据查询瑞文网得知。1、赵威版帛书老子《道德经》与原版老子《道德经》出入很大,字数只有原版老子《道德经》的一半,加之年代过于久远,很多错字、错简都无法复原。2、赵威版帛书老子《道德经》因格式错误导致版权未通过,否则会误导读者,需要重新改正并申请。

怎么解释《道德经》中
这就能体现不通人的悟性,道和德都是无,全在一个空一个悟,所以没留下原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还有一段: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和为德善信。道德经是个很微妙的东西,需要慢慢的品,他人的理解那只是他的修为和悟性,完全不需要这样的...

关于《老子》的常识问题。。。
正确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天生天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出处
老天给的都一样,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一种普遍的理解是: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然而联系上下文,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

《道德经》哪种版本是最原始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个是断句不同,以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意思都差不多 至于恒道和常道,原版是恒道,但是到了汉文帝刘恒时期,为了避讳,改成常道,基本是一个意思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三、我之体悟——这一章不正是宫崎骏动画片人物的原版模型吗?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这段,不正是宫崎骏动画片里主角人物的原版模型吗?如果我没有看过这些电影,我可能会觉得这段写的很夸张,但其实一点不夸张,建议大家看看这些动画片,尤其是《风之谷》,看完就能理解老子说...

《道德经》第一章中到底是“道,可道,非常道”还是如下图中的
这个图显示的应该是原意,或者说是老子原作,不但说明了客观规律——道的存在,也说明了事物——名的发展过程性或者说运动特点。后来的道德经,应该是后来的道家学者,唯心化的篡改。

我想知道《易经》和《道德经》原版全文在上海那里能买的到?
原版?那怎么可能,流传了上千年了,那里去找原版。全版的话,去福州路上海书城购买在!

哲学方面的书有哪些适合高中文科学生读的
《活法》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原书由日本SUNMARK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日本21世纪励志第一书。稻盛和夫是日本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他是季羡林认为稀有的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的人物。《活法》的思想主要源自儒家和佛教,结合稻盛和夫经营的经历与感悟...

岷县19479157571: 道德经第一到十章 -
东码强力: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岷县19479157571: 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内容 -
东码强力: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

岷县19479157571: 道德经全文诵读
东码强力: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岷县19479157571: 《道德经》经典语录 -
东码强力: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

岷县19479157571: 道德经原文!谢谢!我看了好几个版本都蒙了!我想要最原始的版本!没标点的!谢谢! -
东码强力: 首先说,道德经因为年代非常久,出现各种版本是正常的,而且考古发掘的所谓”原文“也已经文不成文了.建议参照各种版本得到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 推荐一本,中州古籍出版社,李存山译注,《老子》.书的结尾附了出土竹简的无标点原文.

岷县19479157571: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意思 -
东码强力: 译文: 1、"方而不割"即方正而不孤傲,喻指道者虽有所合于规矩,但并不与对立者断然划界,不相往来. 2、"廉而不刿"即突棱而不伤人,说明道者虽能耐高强却"为而不争",善于与人达成利益. 3、"直而不肆"即率直而不放肆. 4、...

岷县19479157571: 道德经第四一章翻译 -
东码强力: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一次一齐了;【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下多闻,多不信;【下士闻道,大笑之】因何信不及,只为太分明.【不笑不足以为道】大迷之下,必有大悟.【故,建言有之】才开两片,露出肝肠,【明道若昧】含华隐...

岷县19479157571: 老子的《道德经》的内容 -
东码强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岷县19479157571: 道德经分为几个部分
东码强力: 道的部分:除总论部分外,《道德经》中论道的还包括:第四章中关键的一句是“和其光,同其尘”;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十章“载营魄抱一,有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岷县19479157571: 关于庄子和老子说的话 -
东码强力: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西周时无“冲”字,只有“中”字,本章的“冲”正是“中”字.原多余的十二字,当移至五十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