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里”是一个什么概念?

作者&投稿:胡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有什么关系?~

  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


  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方国中,大多数方国到长安有多少里的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国,……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这说明里这种长度概念在当时是常常用到的。虽然如此,正史讲度量衡时却没有里的长度。如《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没有里。这里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

  探讨中国里的长度演变,不仅要探讨里本身的长度,而且还要牵连到其他长度的演变问题,如尺的长度。有时,同一个朝代就有几十个不同长度的尺,与此相应,可以计算出几十种里的长度。但这些里的长度,并不一定是法权认可的现实应用的里的长度。因此,这里仅计算社会公认的里长度的演变,供关注此问题的人们参考。


  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

  ①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527页。

  ②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第540页:古今尺度的比较表。


  二、以商尺(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里长度的一次重要演变。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一尺的长度为秦尺的1.25尺。《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度量衡》:“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鲁般传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由于营造尺是历代工部用的尺度,公信力强,应用广泛。随着社会发展,以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然而这一点来得毕竟太迟了。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时明确规定里制为:“五尺为一步,二步为一丈,十丈为一引,十八引为一里。”在“新制说略”中指出:“长短度分为两种:一曰尺度,以尺为单位,所以度寻之长短也。一曰里制,以一千八百尺为一里,用以计道路之长短也。里制即积尺制而成。盖道里甚长,若仅以尺计,则诸多不便,故必别为里制。”①这里把尺制、里制作为基本长度单位列出,在当时是有新意的。

  据上述清光绪末年所立里制可知:一里为营造尺1800尺。营造尺一尺等于0.32米,所以1800尺,等于576米。因今市里一里为500米,所以以营造尺计里则一里为今市里的115.2%。


  三、第三次中国里制的变化,发生在民国时期,“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代开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

  上述三种里制,是中国历史上里长度变化的三次演变,今列表如下:


  中国历史上里长度的三次演变


  从上述三种里长度的演变来看,里的长度演变是很慢的。如与尺的演变相比较,这点尤为明显。从周代开始历代都有长度不同的尺存在,其发展的趋势是尺越来越长,这明显是由于统治者为多剥削民众造成的。里所以演变得慢,可能是由于里的长度与人们的利害关系牵连少的缘故。作者浅陋.由于里的长度演变探讨得太少,故写此文以抛砖引玉,如蒙指正,非常感谢!

  参考资料: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5564

1、古代的朝代名就是“国名”,不过古代多是单字的国名,比如“唐”“宋”“明”等。是类似于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古代中国人介绍自己是称“大宋”“大清”人。 早期的称自己为“宋国”、“鲁国”、“秦国”人。

3、“中华”这个词不是近代才有的,很早就有了。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

古代的“中华”共有3种含义:

1)晋 桓温 《请还都洛阳疏》:“自强 胡 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敦煌曲子词·献忠心》:“见中华好,与 舜 日同,垂衣理,菊花浓。”
这里的“中华”就指的是中国。

2)宋 张淏 《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 枞阳 张监镇 ,其先中华人,自其祖寓 武义 , 邦宪 与之邻居有年矣。” 明 何景明 《彭生行》:“ 王 严 杨 马 各挺出,异才岂必生中华。”
这里的“中华”指中原。

3)《北齐书·高昂传》:“于时, 鲜 卑 共轻中华朝士,唯惮服于 昂 。”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且如胡 元 只任胡族为正官,中华人官佐二。”
这里的“中华”,是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里”是古代距离长度的单位,为什么也是故乡的代名词?其实,不管是度量距离的“里”,或是代言故乡的“里”,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的、古老的起源,而且在后代,“里”持续发挥着很大的文化效力。那么,这源头在哪呢?

  从古代以来,“里”是故乡的代名词之一,例如:南朝梁.江淹《别赋》吟“割慈忍爱,离邦去里”,他说的里就指故乡、居住的地方。现代的地方政府将“里”作为都市的行政区域之一,沿袭自周代的井田制度和地方户籍制度。周代“建步立亩”正经界、立井田,就用了“里”作为重要的度量和组织单位。

  《周礼.地官司徒》制定“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二千五百家),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其中的邻、里、县的地方组织名称,现今都还沿用。周代的井田制还详细规定了各区域的大小范围,以“一里见方(即平方)”为邻里的基本构成单位,由此建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得平”,井井有序的美好生活。

  《汉书.食货志上》详载了周代这种以里为基础的安民之道:“理民之道,地着(*安土)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则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在一里一井田中有25家人构成里邻。《说文解字》说“里,居也。从田从土”,就等同于周代一个“井田”的概念。

  里若用于距离长度的单位时,实际是多长呢?《韩诗外传.卷四》说“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孙子算经》说“三百步为一里”(*指周制)。三百步为一里,一步六尺。周制一尺约当0.231公尺,一里则相当于415.8公尺。

  这里顺便说一说这一“步”,它不是虚构的概念,而是实际的步测。只是,个别人有各自的步幅长度,所以要避免纷争就必须统一度量衡,所以公家要“建步”,也就是给“步”定一个统一的长度,以六尺作为一步。周代古人的一步换算成公制,相当138.6公分,这和今人的步幅是相当的。怎么说呢?根据古代的字典《孔丛子.小尔雅.广度》(东汉著作)说的“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也就是踏出一脚称“跬”,合上另一脚再向前踏称为“步”,你实际走一走、量一量,就知道周代以人身之“步”导出“里”来作为距离长度的基本单位,真的非常实际又实用。

  从上述中可以看到,在周代,“里”和井田制是同时存在的一个必用的计算、描述单位,可以表达长度,一里300步,又能表达面积,即一里见方(*一平方里)为井,围成井田,构建社会、国家的础石,井井有条,条理分明。

  “里”可以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描述,像是庄子的怀大志大鹏鸟“击水三千里”,更是一个实际的里程描述、便利的测量单位。中国史书上就这么记载,如《汉书.西域传》记“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若换算成自己一天脚程能走多少步,就能估计从长安出发走到那里基本上需要多少天了。

  如果你是周代的人,走国道,你的心中也能载入旅行规划地图:“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换算成现在的公里制,走上国道大约4.2公里就有补充饮食的便利小卖店,13公里就有一处可以过夜留宿的旅馆,21公里就有一个市集。而当时的人只要以“步”去推算,一概都清清楚楚的,算一算,一日中“安步当车”也能行!



古代时一里等于300步。而现在的里是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m。在古代的里也是长度单位,也是故乡的代名词,例如,
南朝梁.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这儿的里说的就是故乡,和自己原来住的地方。

“里”是会意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田从土,本义是居住之地,引申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里又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引申指街坊、家乡。里又是长度单位,上古时一里等于三百步,现代一市里等于一百五十丈,合二分之一千米。

从古代以来,“里”是故乡的代名词之一

里,是距离单位


在古代“里”是一个什么概念?
从古代以来,“里”是故乡的代名词之一,例如:南朝梁.江淹《别赋》吟“割慈忍爱,离邦去里”,他说的里就指故乡、居住的地方。现代的地方政府将“里”作为都市的行政区域之一,沿袭自周代的井田制度和地方户籍制度。周代“建步立亩”正经界、立井田,就用了“里”作为重要的度量和组织单位。《周礼...

古代皇上叫退下时候奴才说一个什么字
魏晋以前是说“诺”,魏晋到清朝一般是说“是”或者“遵命”,清朝是说“嗻”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分别是龙凤麒麟还有一个是什么?
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

古代的计量单位都有什么?它们都是谁发明的?
古代一脚迈出后着地的距离就称为跬。因为每个人脚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跬的长度也不能确定。 仞 仞与上面的跬一样,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孔安国曰》中记载说八尺曰仞。除此之外,在《正字通》中也有记载:“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度...

古代历史上最有趣的一个“数字”是什么,寓意深且地位不一般?
古代历史上最有趣的一个“数字”是108,寓意深且地位不一般。每个人对于数字都不会感到陌生,而且许多人也都会去给自己找幸运数字,而在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在明代的一本书中《七修类稿》就有着这样的记载:“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侯,正值此数...

古代一个时辰分三什么?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

世界古代一个时期指的是什么
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帝王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和舜。中国 《易·系辞》曰:...

古代四大禽兽个是什么
9. 獬豸是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10. 白泽是黄帝巡游至东海时遇到的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它向黄帝讲述了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

古代县是什么意思?
古文里属县是什么意思 政治区划下属的县区,通常不至一个。另外各朝代常有不同。古代县主是什么意思?皇族女子的封号 古代县主是什么意思 ①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明、清郡王女封县主。②县令。古代城市级别名称,县以后是什么 府、郡、州、县不是同一...

古代的更夫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更夫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候(时间)。现在只有电影或电视里才有。有的地方有提醒人们防火、防盗的人,与更夫的工作类似。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代一里有多远 -
终行牛黄: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代多少引为一公里 -
终行牛黄: 古代只有里,没有公里的概念.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到如今,一里=500米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

林西县19741145475: 中国古代的一里是不是也等于500米? -
终行牛黄: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

林西县19741145475: 一里等于多少米 -
终行牛黄: 500米 谢谢采纳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代里宇宙之前叫什么 -
终行牛黄: 古代宇宙之前被称为“混沌”或者“鸿蒙”,意思是说宇宙还没有被开辟出来,万物都没有生长的可能性.在混沌和鸿蒙之后是盘古开天,盘古用大斧开辟了宇宙.后来有经历了皇帝和炎帝,故在古代时间又被成为“宇”,地点与方向被称为“...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代几千石的俸禄是什么概念 -
终行牛黄: 千石 [ qiān dàn ] 石,容量单位. 秦 汉 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少计算,从二千石递减至百石止.古代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员品级较高,因以“千石”指高官.《东观汉记·郭丹传》:“ 郭丹 ,字 少卿 , 南阳 人,累世千石.”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人是只能有一个妻子吗 -
终行牛黄: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外加丫环奴婢以及合法嫖娼. 一个男人只能同时有一个老婆,包括皇上,同一时间也只能有一个皇后,在我们老祖宗的脑袋里,妻与妾完全是两个概念,妻就是妻,妾就是妾,不可相提并论.当时的“妻...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代“中举人”是什么概念 -
终行牛黄: 科举时代称乡试考中为中举. 中举是中秀才 ! 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代一步等于多少米? -
终行牛黄: 古代的一步约等于1.3米.1. 古文里,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是步 2. 又有说“五尺为步”,所以一步1.5米差不多是现在两个正步的距离,但事实上,古代的1步应该是1.3米,这里可能是:古人比较矮所以步子小;可能他们在测步子的时候用的是方步; 3. 古代的三百步大约是现在的500米; 4.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当时的一步等于五尺,一尺等于22厘米=0.22米.一定要注意是“当时”) (步:一步等于五尺,历代不一.秦代一步为六尺,周代一步为八尺.)

林西县19741145475: 古代的一斤和现在的一斤哪个多?古代的是多少克一斤? -
终行牛黄: 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古代没有 克 的概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