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随感

作者&投稿:以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灯笼》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灯笼》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我”乃至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
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国的人。

扩展资料
《灯笼》是吴伯箫写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吴伯箫散文集》,并入选部编版(人教新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第4课。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多方面选材,突出中心。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如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接回祖父,长幼情笃;上下灯学,悉心照顾,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了半夜,伴着小灯笼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小小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寄寓着作者赤诚的情感。

以散文笔法行文,自由随意。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人文,意绪纷繁。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进而表达自己的报国志愿。由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赏析

《灯笼》是吴伯箫写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并入选部编版(人教新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第4课(朗读人是卫东)。

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0

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灯笼》随感
灯笼可以照亮前行的路,而吴伯萧的《灯笼》则点亮了我的心。有幸拜读写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篇散文,深感荣幸。 文章背景正值当时人民贫苦,国家危难之际,作者借时代背景,回忆以前与灯笼的缘,从不同的角度借灯笼表达了对个人乃至全民族的重要意义! 提灯笼接祖父描述的是长幼情深;接过头发花白的母亲的递过来的灯...

《灯笼》随感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接回祖父,长幼情笃;上下灯学,悉心照顾,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了半夜,伴着小灯笼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小小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寄寓着作者赤诚的情感。以散文笔法行文,自由随意。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人文,意绪纷繁。结尾处...

大院里的女学生 ——看《大红灯笼高高挂》随感
比如所有女人都有的贞操观:捶脚是祖上传下来的,挂灯笼也是祖上传下来的,每一样都不是颂莲所适应和喜欢的,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祖宗的东西要遵守啊,在乡土中国,这东西既是伦理又是制度。所以她选择适应,但这适应的过程也是她自我泯灭的过程,她不适应捶脚,但是由于冲击太大,后劲太足,后来竟上瘾了(就像...

叙事日记,节日日记,随感.
听,远处传来了“新年歌”,人们听着好象陶醉了似的,不是陶醉在这歌声里,而是陶醉在了这人间仙境里啊!火红的天空,五彩的大地,喜气的灯笼,悦耳的“新年歌”,真是一派好风景啊!人们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他们走家串户,互相祝福,好不喜庆。然而,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每个...

《新年随感》400字作文
1. 新年随感 XX年1月25日,晨曦初现,我被窗外喜庆的炮声从梦境中唤醒。我有些不悦地嘟囔:“这么早就放炮?”望向床头的电子万年历,原来今日是大年三十,牛年除夕悄然而至。我看见爸爸正忙于楼下放炮,而妈妈则用手掩耳,在一旁观看。2. 迎接新年 我迅速穿上妈妈提前准备好的节日服装——那是...

春节随感
在灯笼里、丰富多彩的庙会里、在声声的祝福里,迎来了新的一年。现在我已长大成人了,也成了孩子的爸爸。每到过年,我都要给远在东北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让老人听到我们全家的祝福,尤其是我女儿的拜年,让她奶奶泪流两行,他们多么期待全家团聚呀。站在沸腾的城市森林里,在燃烧的爆竹声中,在接受...

《新年随感》400字作文
到了爷爷家,大红灯笼高高挂,新春对联添笑颜,更是别提好吃的,多的吃不完。好不容易熬到晚上12:00,我和姐姐随着大人到楼下,放着各种各样的炮仗,霎那间,爆竹铺天盖地响起,五光十色的颜色把天空装饰的五彩缤纷,美极了!更让我欢喜的是给大人们拜年,虽然有些难为情,但也得到了好多压岁钱!...

【假期公园随感】没有人会拒绝阳光,就像我不会拒绝你
微一抬头,便看见那棵树迎着阳光绿得正精神,树稍挂起一簇簇粉红剔透的“小灯笼”,拿起手机用识别植物软件搜索了一番,才知道这是栾树。此前是开黄花,结果却是红色,果期较长。台湾美学家蒋勋就曾在《此时众生》中写过: 普通植物大多是花儿极尽娇艳诱惑之能事,待结了果实后则像怀孕了的妇人,...

怎么样写影评啊?看完很有感受,但不知道怎么写?
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4. 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周恩来>的节奏艺术》5. 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碟中碟>的悬念技巧》6、电影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音响》7. 电影色彩评论...

冰心《繁星》读后感心得10篇
诗集中的作品,都是三言两语的“随感式”无题小诗。每首小诗短小精悍,都是诗人以最纯美的感受衍化为浓酽的笔墨跃然纸上的。 在《繁星.春水》里,母爱永远是那么伟大,母亲的怀抱是孩子最温暖的家园。“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哦,真是一首优美的小诗。

文县17023794585: 《灯笼》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郸郭达畅: 《灯笼》这篇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文县17023794585: 《灯笼》一文中作者在写与灯笼相关的事件中蕴含了哪些感情? -
郸郭达畅: 灯笼一文中,作者写与灯笼相关的事情,蕴含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文县17023794585: 灯笼课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郸郭达畅: 贯穿全文的线索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间的灯笼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含义是不一样的.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借灯笼表达自己的历史感慨.

文县17023794585: 《灯笼》第3段中“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让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
郸郭达畅: 灯笼第三段中,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让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据说真情自会赢得真心

文县17023794585: :1、作者喜欢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
郸郭达畅: 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等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人的感激之情.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 很多美好的回忆.3、灯笼能为夜行 人指路,温暖他人.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境,激发爱国热情.

文县17023794585: 课文灯笼结尾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呀 -
郸郭达畅: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1“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文县17023794585: 《灯笼》赏析 -
郸郭达畅: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这种情感集中表现 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

文县17023794585: 《灯笼》第五段想起母亲的哪些事? -
郸郭达畅: 想起来了:母亲嘱咐我打了灯笼照路;母亲在我下灯学回家后,接过我的灯笼,递给我宵夜食品;母亲为我特别预备了小的纱灯.

文县17023794585: 你最欣赏《灯笼》,中的哪一处精彩语句? -
郸郭达畅: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畅旺,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变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地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只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已全白了.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文县17023794585: 《灯笼》最强烈情感的句子是什么? -
郸郭达畅: 这句的意思就是说人间之间的情事,相互相互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