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作者&投稿:犁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智慧,他们似乎已经替我们总结出很多人生,以及生活上的经验和道理。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了哪些道理,说不定能为你产生一些启发,帮助你渡过一些难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花花世界,丰富多彩,令人陶醉。然而,人行走于世间,却又总是坷坷坎坎、七灾八难,解不完的难题,理不尽的头绪……
下面的五句话,是古人在看透人情世态之后对处世经验的总结,不仅蕴含着精妙的智慧,同时也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好好学习领悟!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善恶之报,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说出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愤激之语。
其实,这些人的见识太过浅薄,他们只能看到表面,只能看到恶人占了便宜的得意之态,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损耗和最终的恶果。
利,有小利和大利之分,也有暂时和长远之别。
做坏事固然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那只是暂时的得逞、不稳固的小利。
而由于为恶所造成的脚下根基的动摇以及自身资源的破坏,将令他们最终丧失大利和长远之利,甚至招来惨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从长远来看,还是行善之人走得稳、立得安、行得久、获得多。
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犁头坚硬无比,泥土柔软无骨,犁和泥土相对,泥土自然不堪一击。
但是,正因犁头坚硬,所以它才容易消磨腐烂,寿命不长;而泥土柔软无形,却可以任人践踏而长存不废。
世间物多是如此,牙齿坚硬先脱落,舌头柔软跟到老,正如《道德经》所言: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锋芒外露、刚强好争、不懂妥协的人,往往四处碰壁,遭受的阻力和打击也比其他人要多;
而柔弱圆融、低调内敛、懂得退让的人,却总能得到保全,笑到最后。
所以,做老实人、常吃小亏也未必是坏事,善良的力量、柔弱的力量,有时最为高明!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传说在远古的某个时期,孝文化尚未形成,有一个部落连续好几年发生饥荒,食物极度匮乏。
当时的首领想,人老了不能干活,却还要消耗粮食,于是就颁布了一道法令:到六十岁而不死者,活埋!
后来饥荒过去了,这法令仍在实施。
有一个大臣,他的老父亲到了六十岁,但他不忍心活埋自己的父亲,就在家里建了一间密室,把父亲藏在其中。
有一天,首领召集大臣议事,发现宫殿里有一只牛一样大的怪兽,吓得面如土色,最后在武士的驱赶下才将怪兽赶跑。
可是,以后怪兽每天都出现,谁都没有办法消灭它。首领把怒气发泄在大臣和奴隶的身上,每天都要处死几个人。
这个大臣担心自己的安危,想要远走他乡,又担心一番折腾,自己的父亲会暴露出来,于是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他的父亲觉察到了,问明白后,说:这应该是老鼠成了精,天下的老鼠都怕猫,九斤狸猫能降千斤鼠,你把家里的狸猫带上就能除掉妖怪。
大臣上奏首领,说自己能够除掉怪兽。回家后把狸猫称了一下,八斤半,老父亲又让他给猫喂下半斤肉,然后把狸猫放在袖子里去见怪兽。
怪兽见到狸猫,竟缩成普通老鼠大小,然后被狸猫吃掉了。
首领大喜,下令重赏,这个大臣不要赏赐,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只求饶自己的老父亲不死。
首领终于明白:原以为人老了就没用了,看来老人的阅历和知识大有用处。于是下令废除了那道荒唐的法令。
俗话说: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老人确实不能干活,但是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却是宝贵的财富,因为它们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
奉劝当下的年轻人:多听老人的话,多听父母的话,听老人话不吃亏不做难!
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夫妻,从本质上说,是两个没有血缘关联的人为了各自的需求而生活在一起。
之所以能在一起,是因为有一种平衡在起作用——可以各取所需、各得所图、各有其利。
倘若,和你在一起生活没有好处、没有利益、没有乐趣,或者说和你在一起的好处不能满足需求,那么,就算是再坚实的感情,恐怕也难以抵挡现实狂风的摧残,最终走向凋零。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血浓于水且有生养之恩的至亲尚且无法忍受这种没有好处的艰苦,更何况是原本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的两个男女。
夫妻之道,绝不简单!当下,离婚率高企,想要维护好婚姻的人对此应多加思量。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财的根本之道在于,挣钱者多,使用者少,挣钱用力一点,消费缓慢一点,这样财富才能一直够用。
人活于世,挣钱很难,花钱太易,所谓:挣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推沙。
如果,你是一个靠着一滴汗摔八瓣来挣钱的打工者、老百姓,那么,就应该好好地领悟一下上面的这句话!
如今,各种经营者打着漂亮的幌子,怀着利欲熏心的目的,竭尽所能地推广白条网贷,导致了很多人债台高筑,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因此而自杀。
我们对此一定要提高警惕,永远不要忘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勤劳节俭的美德和多入少出的生财大道!
文/芈忘机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1.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古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生活的智慧。谚语“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就是其中之一,它告诫我们,忽视长者的话,可能会带来不幸和遗憾。2.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长者的人生经验丰富,他们的建议和指导往往是基于深思熟虑的结果。不听从这样的智慧,就可能要在未来付出代价...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了哪些道理,说不定能为你产生一些启发,帮助你渡过一些难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有句话说得好:“世界很美好,世道很...

“不听老人言”的后半句是什么,怎么理解这一整句话?
原文是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但是后一句话不便于理解,逐渐形成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是就是老年人的阅历比我们丰富,懂的很多我们不懂的道理,有时候我们应该多听听老人的建议,少走弯路。这个道理,小时候家长总是教我们这样那样的道理,我们习惯于叛逆,没有听从大人的指导,从而在某些事...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传说在远古的某个时期,孝文化尚未形成,有一个部落连续好几年发生饥荒,食物极度匮乏。当时的首领想,人老了不能干活,却还要消耗粮食,于是就颁布了一道法令:到六十岁而不死者,活埋!后来饥荒过去了,这法令仍在实施。有一个大臣,他的老父亲到了六十...

“不听老人言”的后半句是什么?怎么理解这一整句话?
所以,做老实人、常吃小亏也未必是坏事,善良的力量、柔弱的力量,有时最为高明!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传说在远古的某个时期,孝文化尚未形成,有一个部落连续好几年发生饥荒,食物极度匮乏。当时的首领想,人老了不能干活,却还要消耗粮食,于是就颁布了一道法令:到六十岁而...

不听老人言的后半句是什么怎么理解这一整句话
所以,做老实人、常吃小亏也未必是坏事,善良的力量、柔弱的力量,有时最为高明!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传说在远古的某个时期,孝文化尚未形成,有一个部落连续好几年发生饥荒,食物极度匮乏。当时的首领想,人老了不能干活,却还要消耗粮食,于是就颁布了一道法令:到六十岁而...

定海区15122063591: 古人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底有什么含义? -
蒋败四方: 因为在生活之中,人是要靠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活的更好的,才能少上当,然而老人由于在世上待的时间比一般人长,生活的阅历当然也就丰富很多了,经验就足好多,所以,听老人的一般是没错的,因此就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呵呵!

定海区15122063591: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对此有什么看法 -
蒋败四方: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多出自长辈之口,意思是要多听老年人的劝告,否则就要吃亏.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它的片面性.老年人经历多经验也多,年轻人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但老年人往往比较固执,跟不上时代发展守旧,所以语言也不一定正确.我的观点,晚辈要多听长辈的意见,对的就照办不对的供参考.老年人不要倚老老把意见强加于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看到问题诚恳提出仅供参考.

定海区15122063591: 为什么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蒋败四方: 这是古时的一种俗语,一直流传至今,很多人呀家庭教育,为人处世方面经常用到这句话. 但是这句话并不是万能的,对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喜欢倚老卖老,觉得自己年纪大,就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很自信的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对的,...

定海区15122063591: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何理解? -
蒋败四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为你个人的理解、原因,坚持自己的看法或行为无可非议,这与老年人的忠告并不矛盾. 你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了吗?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去坚持吧.

定海区15122063591: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出处 -
蒋败四方: 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为不敬老而遭受挫折的例子历史上也很多.秦晋之战是一次重大战役,战前,秦穆公向秦国一个叫蹇叔的老人咨询.蹇叔说:“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恐怕不行.军队远征,士卒疲惫,敌国再有所防备,就很难取胜.我看还是不要去了.”穆公不听,出师东征.蹇叔哭着对主帅孟明说:“孟明啊,我看到军队出征,恐怕看不到班师回国了.”秦穆公非常生气,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我看你早该死了.”然而战争发展应验了蹇叔的话,晋军在肴击败了秦军.秦穆公后悔当初没听蹇叔的话,但也悔之晚矣

定海区15122063591: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
蒋败四方: 这里的老人是指有生活阅历及经验的阶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谚语故事:秦晋之战是一次重大战役,战前,秦穆公向秦国一个叫蹇叔的老人咨询.蹇叔说:“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恐怕不行.军队远征,士卒疲惫,敌国再有所防备,就很难取胜.我看还是不要去了.”穆公不听,出师东征.蹇叔哭着对主帅孟明说:“孟明啊,我看到军队出征,恐怕看不到班师回国了.”秦穆公非常生气,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我看你早该死了.”然而战争发展应验了蹇叔的话,晋军在肴击败了秦军.秦穆公后悔当初没听蹇叔的话,但也悔之晚矣 还有一说法是出自元朝

定海区15122063591: 谚语“不听老人言”的下一句是什么? -
蒋败四方: 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老人说,吃亏吃的多.不听老人管,吃亏吃的惨.不听老人话,吃亏吃的大

定海区15122063591: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是什么意思? -
蒋败四方: 不听从老人的意见 马上就会因此而吃亏

定海区15122063591: 不听老人言后悔的诗赋 -
蒋败四方: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血泪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这本书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你做人做事如何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不吃亏.

定海区15122063591: 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是谁的名言 -
蒋败四方: 这句是谚语.谚语大多来源于民间,是人名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句话很难找出作者的.年长的人比年轻的人经历的多,世上的事大多都是有定律的,所以他们年长的人肯定要比年轻的人多些经验和教训.所以,有时候大人们给的建议还是要好好考虑的,不然,可能下一秒就后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