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禅意的八首诗词

作者&投稿:孛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禅诗 苏轼著名的古诗有哪些~

诗的话《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较出名,富有禅意的有《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借自然说禅意 】

  借自然说禅意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从静态、动态的自然山水中感悟禅理,它是苏轼山水诗创作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类诗的特点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感悟禅理在同一首诗中分开。如《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麿。……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诗的前半部分,先用博喻的手法极力渲染了水流的湍急迅疾,以象征人生的短暂,后十四句则是说禅,尤其是“君看岸边苍苔上,古来蒿眼如蜂窝”一联,形象而又精辟地道出了多少舟人已逝,而流水依旧的禅理。并指出只要心无所在,上述的造物规律就无法成为生命的桎梏。这里苏轼借助山水,在“静”与“动”的自然山水中感悟禅理。
  在中国文学史上,自建安以来就出现了“纯粹”意义上的“模山范水,流离光景”的山水诗,诗人们在“王朝”的衰败中,意识到了“天命”同样是瞬间即逝,然而,当他们睁开世俗的眼睛时,突然发现这司空见惯的山水是那样的雄伟与壮美,是那样的富有光辉而又青春长在。于是便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比“天命”更美好的、更有价值的诗文,这些诗文往往更多地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出对社会政治与世俗的关注。他们通过描写自然,寄情山水,喧泄自己的郁闷。就象谢灵运山水诗,“野旷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游赤石进帆海》)。在自然山水中感受古朴本真的生活情景,在自然中领悟对功名与现实的超越。而到了柳宗元则山水诗的创作,不再是单纯的“模山范水”,而是使诗文赋于了浓烈的感情色彩,成了诗人情感的化身。如《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等。
  这些诗虽然写得情深意切,惊心动魄,但就其创作的主体都没有超脱自然之外。
  苏轼则不同,首先在创作理念上苏轼提出观察自然之物,要用“空静”的心态,以静观动。他在《赠袁陟》诗中说:“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次韵僧潜见赠》又云“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形。”在《送参寥师》中又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镜。”在《朝辞赴定州状》再次强调:“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苏轼提出了诗人应当潜思静虑,集中精神,以清明开旷的心胸去观察和收摄世间万象及其运动的观点。在苏轼看来大自然是美的,诗人要善于传自然景物之神,尽自然万物之变,穷自然固有之理,寓主观之情意。苏轼没有象前代任何一位诗人那样,或是写景,或是抒情,甚至并不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只是以禅意的眼光去审视自然,从自然中脱身而出,获取把握自然的自由。
  在苏轼初到黄州时,贫病交加、穷困潦倒。这一时期的诗中,他多次提到自己“穷到骨”,在给友人的信件中也多次说道自己右目病笃,卧病半年,并“杜门斋僧,百想灰灭”(《与蔡景繁》)在这种情况下,他“归诚佛僧”,专心研读佛经,开始了他对道家的更一步深入的探访。在他的《黄州安国寺记》概述了初到黄州学佛的缘由及心理。
  “闭门却扫,收拾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夫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黓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但在“舍馆粗定,衣食稍给”之后,他就开始了“自我反省”。这段表面上看是闭门思过,诚心归佛,但细细品味,又觉不然。首先是“皆不中道”,绝非诚心悔过之语,而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激情绪;后面的话与其说是祈求福祐,倒不如说更是一种求诸已心,从精神上抛弃尘垢世污,以达到“物我相忘”的境地。因此,“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这是苏轼对待佛教的一个鲜明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上,佛老思想往往成为困窘士子的精神支柱,但苏轼并没有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在“穷”时接受佛老思想的影响,从而走向“超世入佛”的虚无人生。
  苏轼的“归诚佛僧”不仅仅是为了排遣愁郁,消弭烦恼,更重要的是以此来作为分析既往人生的精神向度,求得更为旷达的洒脱的人生态度。
  可以说,苏轼的诗是借禅理来实现对自然的超越性把握,而对诗中的禅意,诗人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因此,如果我们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诗人心灵的外围屏障,只有在自然山水的保护下,他才能放任自我,感受本真生命的律动。那么柳宗元则将山水诗推到了一个情意自然的新起点。他们都没有超脱于自然之外,而是将自然看作是体道之物,媚道之形,或是情感的载体,只有苏轼才真正将山水诗走出自然,在禅意与诗文之间筑起了诉求内心思想的桥梁,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形象。

苏轼禅意的八首诗词
1.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3.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5.琴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6.夜来八万四千偈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7.不如无境自无尘
苏轼
有主还须更有宾,不如无境自无尘。
自从半夜安心后,失却当年觉痛人。
8.已外浮名更外身
苏轼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诗歌鉴赏
何、舒等人把苏轼写的诗深文周纳、无限上纲、曲解附会,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彼于死地。他们对苏轼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全诗如下: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作者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

古人祝寿最出名的诗词
1.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宋代:辛弃疾 文采横溢如山如斗,面对桐阴,满庭清昼。昔日婴儿今已长成,试看如今,风起云涌。绿野间风烟消散,平泉草木生机盎然,东山歌酒欢乐无穷。待到他年,国家大事整治完毕,为先生献上祝福。2.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宋代:苏辙 七十余年似梦般度过,今朝寿辰...

谁能给我找几首古诗。 要哪种触景生情的。词句婉转优美的。词也行...
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兠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

关于的溪诗句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天。《咏怀古迹 五首之一》杜甫(唐)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难忘。《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唐)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青溪》王维(唐)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唐)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关于古诗词
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春夏秋冬诗句集锦 春 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

关于水涯的诗句
1.关于海潮的诗句 横江词(六首其二)(李白)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望海潮(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苏轼写诗讽刺新法被捕是怎么回事
后来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终于结案。由于宋神宗惜才刀下留人,苏东坡在牢狱里得到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诰命,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之下,苏东坡与长子苏迈凄凉就道,前往黄州。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

溪开头的诗句古诗
8.关于小溪的古诗有哪些 1 小溪 朝代:宋代|作者:释昙颖 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 一双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 2 《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朝代:唐代|作者:皮日休 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岚溪。 分明似对天台洞,应厌顽仙不肯迷。 绝壑只怜白羽傲,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

李白关于溪的诗句(含有溪的诗句.)
《绝句漫兴九首》杜甫溪花与禅意,相对亦难忘。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唐)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青溪》王维(唐)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唐)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唐)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答李浣》韦应物(唐)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溪居》...

含溪的诗句古诗
8.关于小溪的古诗有哪些 1 小溪 朝代:宋代|作者:释昙颖 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 一双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 2 《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朝代:唐代|作者:皮日休 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岚溪。 分明似对天台洞,应厌顽仙不肯迷。 绝壑只怜白羽傲,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

双牌县14710653111: 苏轼禅诗 苏轼著名的古诗有哪些 -
历雁宁神: 诗的话《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较出名,富有禅意的有《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双牌县14710653111: 诗神苏轼的禅诗有哪几首 -
历雁宁神: 苏轼经典禅诗 1.人生到底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早期的苏轼作有《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诗作 人生到底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爪迹,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怀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2.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年轻的苏轼追求政治抱负的实现,醉心于仕途.直到一次因病得闲,抱病游览杭州的祖塔院后才有所感悟,作出了《病中游祖塔院》的佳作: 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与君指上听!

双牌县14710653111: 苏东坡先生哪一首诗可以体现出"禅"意? -
历雁宁神: 苏东坡体现"禅"意的诗词很多.例举几首: 《和子由渑池抄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袭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琴诗》若言琴2113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5261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10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已外浮名更外身》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1653若为神,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山色无非清净身

双牌县14710653111: 苏轼的山水诗有哪些 -
历雁宁神: 苏轼的山水诗有很多,如: 1、《题金山寺》 2、《题西林壁》 3、《望海楼晚景》 4、《雪后北台书壁》 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双牌县14710653111: 苏轼笔下富有哲理的诗句 -
历雁宁神: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双牌县14710653111: 苏轼8句经典古诗词,哪一句最豁达最受你敬佩 -
历雁宁神: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东坡的千古感慨,如潮水一般拍打着中国人的精神彼岸.每当我们彷徨、失意、压抑、落寞,重温东坡的生平,吟咏东坡的诗句,总能扫开精神的雾霾.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

双牌县14710653111: 带有禅意的诗词 -
历雁宁神: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终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唐 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唐 白居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双牌县14710653111: 苏轼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
历雁宁神: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双牌县14710653111: 苏轼的古诗名句有哪些? -
历雁宁神: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