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作者&投稿:伏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就是从以下角度鉴定诗歌,分别是: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扩展资料
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可知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会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一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真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

  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三、四两句,又见其另作《秋霁潼关驿亭》诗颔联,完全相同,可知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照理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许浑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是颇显出自己身分的。

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宋神宗在接受了何正臣、舒亶等御史们对苏轼的指控后,派遣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苏轼。押解至京后,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的监狱。何、舒等人把苏轼写的诗深文周纳、无限上纲、曲解附会,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彼于死地。他们对苏轼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全诗如下: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作者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屈的品格。何、舒等人则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这首诗有不臣之意。
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曾任参知政事、此时已经隐退的张方平愤然草拟奏章,劝神宗爱惜“天下奇才”。
宰相吴充对神宗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弥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曹太后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今杀之可乎?”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宋神宗很怜惜苏轼之才,本不愿对诗案进行深究。当多方的营救之声不时传来时,他不能不为之动心,特别是极为器重的王安石的话,他更无不听之理。于是他最后下决心了结此案:贬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
一百三十天的监狱生活结束后,苏轼又获得了自由。当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地抵达黄州、住进一所破庙之时,我们几乎要洒下同情的泪水。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这位汉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因为,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段新的里程。有诗为证:
游东坡十一绝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在题材上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苏东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在杭州,在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我本麋鹿性,谅非优辕姿。”不仅如此,他还替监狱里的犯人呻吟,替无衣无食的老人幽咽。他写农村田园情趣时,他起的题目却是《吴中田妇叹》:“汗流肩赤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食粮,农民吃的竹笋没有咸味,只因“尔来三月食无盐”,直指朝廷的专卖垄断;他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以通盐船,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他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轻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下棋时,他体悟到:“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他不再执著于“奋力有当时志世”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飘然独立,只愿做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文化上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渴望在仕宦之路上获得成功,即使有“归去”之心,也是“欲回天地如扁舟”“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他渴望在沙场上一展雄威,“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在密州徐州时,其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入世精神始终十分强劲。苏轼在其政论文章中就曾一再阐发《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天子一日赫然奋其刚健之威”,能动于改革,为变法摇旗呐喊 。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认识到自己和朝廷权贵们已经是“肝胆非一家”。所谓使人追求的“浮名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 “鹤骨霜髯心已灰”,只能劳神费力,再没有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对那个一生仕宦起伏颠簸的苏东坡而言,他从心底发出最最真实的慨叹“惆怅东南一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当太后允其在太湖边居住的时候,他大喜:“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终于可以乘一扁舟来往,“神游八极万缘虚”了。久旱逢甘露,苏东坡和农人完全一样快活而满足,他写诗道:“沛然扬扬三尺雨,造化无心恍难测。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腐儒奋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会当作溏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在风格上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拭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拭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有词如“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锋芒毕露;一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决不可“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来悠然而唱,而必须要“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大悲叹,但更多的却是“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的小恻隐,他逃离了仕途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他越来越觉得文字难以承载内心之痛:“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他将自然与人化而为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苏轼诗词前后期发生变化的原因概述
木斋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十分精辟,现直接引用过来:“诗案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不能不发生深刻影响。有人说,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由当初的“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案前,诗入主要是深刻地反省仕宦人生;其后,他痛苦的心灵在自然的天地里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新的人生境界。也有人说,黄州时期.“苏东坡精神寄托的对象从名利事业而暂时转移到东坡,转移到大自然。这就是对统治集团的一种疏远,这不能不无它的积极意义”。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拭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
现从先生的角度,将这一问题作一个小小的展开。
生活环境改变
首先,生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在黄州,他在给好友章淳的信中写道:“现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廪禄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扰。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我们可以看到在表层意义上苏轼是谪居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但他的谪居与其他人又不一样。他“寓僧舍”、“随僧餐”、“惟佛经以遣日”。这说明,他在起居生活上已渐趋佛道。
崇尚佛老思想
其次,崇尚佛老思想。乌台诗案使苏轼对儒家的仕宦思想产生深深的怀疑,在仕途失意之时,自然倾向于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在《安国寺记》里写道:“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现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面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核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归诚佛僧,求一洗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这说明,他的内心已经开始疏远儒家思想,而日渐趋向佛老思想。
儒道佛三教合一
第三,儒道佛三教合一。表面上苏轼弃儒从道,但是实际上,儒学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其内心之中了,而苏轼又将佛道的出世与儒家传统思想中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于宋代“修己治人”统一起来,故其作品谈禅说理、怀古感今,无所不包。在黄州时,苏轼逍遥游世:“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在惠州时,他超然淡泊: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在儋州,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宦海沉浮,两遭流放。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却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种仕途的不得意和现实的坎坷,使他走出市井朝廷,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寄托于佛法禅意、青山秀水之中,故而也就在更大意义上成就了东坡式“自在洒脱、空灵超然”。

苏东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在杭州,在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我本麋鹿性,谅非优辕姿。”不仅如此,他还替监狱里的犯人呻吟,替无衣无食的老人幽咽。他写农村田园情趣时,他起的题目却是《吴中田妇叹》:“汗流肩赤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食粮,农民吃的竹笋没有咸味,只因“尔来三月食无盐”,直指朝廷的专卖垄断;他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以通盐船,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他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轻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下棋时,他体悟到:“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他不再执著于“奋力有当时志世”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飘然独立,只愿做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时候都去哪了歌词赏析
问题一:赏析经典;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马年央视春晚中,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戳中无数人的泪点,甚至在上春晚之前就唱哭冯小刚。 《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走红,像极了前几年同样在春晚舞台上唱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

关于刘欢的歌"去者"歌词的赏析
《去者》是1996年电视剧《胡雪岩》主题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知己》将该曲引用为主题曲。歌曲鉴赏:人与鬼,天与地。有了金银,金钱,似乎就慷慨了许多。倘若醉生梦死,可以平安过一生。可苦的是良心还在。死去的恋人啊,好像就在眼前晃来晃去,挥之不去。唉!生死天已注定,不能怪去的太早,只有...

雪落下的声音歌词赏析是什么?
歌曲鉴赏:《雪落下的声音》虽然是古装电视剧插曲,但是这首歌曲曲风现代感十足,曲调舒缓温婉,但夹杂着悲凉之意和令人叹息之感。“我慢慢的听,雪落下的声音……睁开了眼睛,漫天的雪无情,谁来赔这一生的好光景”;这首歌的旋律一响起,便把人带到了傅恒死后托海兰察侍卫带话给璎珞的剧情画面,“...

三宝歌的歌曲鉴赏
《三宝歌》用了三段歌词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礼赞。第一段是赞扬“佛宝”。“佛”梵文称为“佛陀”,歌词里是“佛陀耶”,“耶”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佛”是觉悟的意思,有三个特点:第一要“自觉”,就是自身明白、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第二是“觉他”,像菩萨,不仅自觉,还能令众生觉悟;第三是“觉行圆...

刘德华歌曲和电影鉴赏
二、刘德华歌曲鉴赏 第一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这首歌是电影《至尊无上之永霸天下》的主题曲,当音乐响起之后,刘德华把吴倩莲拥入怀中的那一瞬间,悲情的电影片段,再配上生死离别的歌曲,真的是让人感动!第二首《把今生忘掉》,这首歌是电影《与龙共舞》的主题曲,当一个人失恋的时候,那种心痛...

中国古代歌曲名作鉴赏内容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以年代为纵轴,结合不同歌曲体裁,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对中国古代歌曲的深度探索。在时间的流转中,它将历史背景与音乐文化的演变相结合,通过详尽的分析,深入浅出地解读每首经典歌曲的内涵。作者还精心搜集了各时期对于同一诗歌不同译谱的版本,以丰富读者的欣赏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

中国军魂的歌曲鉴赏
我对它的评价是,符合这部电视剧,但不符合人民军队。它符合对我国军旅文化了解不深的、我国普通大众对军队的认知。但是,这首歌用在我军身上不合适,也没有唱出人民军队的军魂。所以,我认为它不适合作为军歌,所以也就不适合在题主所说的抗战胜利阅兵的场合使用。这首歌用于《亮剑》这部电视剧是合适...

黄河大合唱的歌曲鉴赏
黄河大合唱的歌曲鉴赏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意大利和韩国运动员对立的原因是什么? 小尛798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2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5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8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

歌曲《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歌词赏析
歌曲鉴赏 这首歌的歌词表达了对人生的一些困惑,和对其的自我鼓励,听了后也会去问自己|自己的价值是多 我们应该做什么 这一生才不会浪费掉 我们到底重不重要 我们是不是很渺小|”然后也会鼓励自己做好自己就好,因为“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同,也许你就是最好的那种”。;

经典的古风歌曲鉴赏
诗词就是古人的流行歌曲,由文人依调填词,进而传唱。很多曲调遗失了,词却得以保存下来。我们现在依然耳熟能详的《琵琶行》,就是白居易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牛奶咖啡的《蝶恋花》,以花的口吻,融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唱出花儿朦胧的情愫。歌名“蝶恋花”是词牌名,...

崇阳县19340512279: 什么叫诗歌鉴赏? -
辉颜哮喘:[答案] 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 可以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崇阳县19340512279: 诗歌鉴赏怎么写?
辉颜哮喘: 诗歌的赏析主要是三个方面:时间,人物和环境.时间就是要了解这首诗创作于何时,是在什么时代写的,了解时代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知道这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也就是他们诗歌中蕴含的精神.人物是要了解这个作者以及诗歌中所提及的人物等,最主要的还是作者,而且很多诗歌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假借别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感情.环境就是结合诗歌前后上下的文段,了解是在什么特定的环境下让作者有了如此的灵感,同时环境也是作品意境的体现.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烛火曳曳,这些都是作者寄托感情的地方.最后就是组织语言,有条理,有文采的将诗歌的赏析写出来.

崇阳县19340512279: 如何进行诗歌鉴赏 -
辉颜哮喘: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

崇阳县19340512279: 语文诗歌鉴赏的精炼讲解 -
辉颜哮喘:[答案] 诗歌鉴赏1、意境:肃穆静雅 清新明净 热烈明快 飘逸空灵 洒脱奔放 绚烂壮丽 幽深寂静 孤独凄凉 静谧闲适 豁达豪迈 旷远莽苍 雄浑悲壮 雄浑悲壮2、方法:⑴表达方式:叙述 描述 议论 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⑵修...

崇阳县19340512279: 如何诗歌鉴赏 -
辉颜哮喘: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

崇阳县19340512279: 什么是诗歌赏析 -
辉颜哮喘: 我自己的理解可以吧,不是官方的.诗歌是有诗人有感而发,大多数诗歌有意象构成意境,然后由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但一般诗人会用许多的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借喻等等,古代和现代的语言表达也有差异,加上诗人有自身的经历和心境,所谓“我手写我心”,所以会难以理解.所以,诗歌鉴赏,就是对一首诗进行,语言上,写法上,思想上的完全解释.可以理解到是人当时的所见所感所想,从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首诗歌的价值.

崇阳县19340512279: 诗歌鉴赏有哪些基本知识
辉颜哮喘: 一、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①渲染... 三、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2、分析手法类 3、议论类 4、语言风格...

崇阳县19340512279: 诗歌赏析方法 -
辉颜哮喘: 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方法1、形象:(1)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对鉴赏诗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并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2)和小说、戏剧塑造的形象有别,诗歌塑造...

崇阳县19340512279: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共有几种题型?都是什么? -
辉颜哮喘:[答案] 综观近几年新课标语文试题的诗歌鉴赏题,高频考点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中低频考点是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根据以上考点在古诗歌鉴赏考查中的设题形式,可以分为四种题...

崇阳县19340512279: 古代诗歌鉴赏五篇 -
辉颜哮喘: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分析] 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