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中叔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释义: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律例。损:减损。减损多余的,补充不足的。指填平补齐。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老子出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认为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老子把他从自然界得来的这种直观的认识,运用到人类社会,面对当时社会的贫富对立,阶级压迫的不合理现实。
他认为‘人之道’也应该像好比张弓的‘天之道’那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是他的主张,他的愿望。
作者成就: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老子认为道首先具有物质性,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原始动力源,并且它的存在独立而不可丈量,具有无限性。对于“道”这种力量,老子自己是无法给予它确切的描述的,所以他认为,道只是权宜之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选段: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扩展资料:
老子的思想体系:

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
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子

意思: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出处: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译文:自然法则不象弓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规律是减少过剩和不足的供给。然而,社会规律是不一样的。应该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因此,道的圣人可以做一些没有占有的事,有所成就而不居功。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扩展资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创作背景:

老子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情况是周朝的形势很弱。为了争夺霸权,战争还在继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完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尹喜年轻时喜欢观察天文学,阅读古籍,有着深厚的造诣。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王朝的兴衰和人民的安危为教训,追根溯源。写了第一篇和第二篇,共五千字,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损



该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意思是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具体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参考译文如下: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你好!

  1.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要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人类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2.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指自然规律会把万物进行平衡,太高的山,它就倒塌,太深的谷,就被填平。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低处的水位也因此而变高。浓的气味会扩散到淡的地方,于是淡的地方的气味就变浓。

  3. 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是指人因为懒散,有贪念等等小心思,希望借助权威,借助贵人,借助富人的力量,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大多数人会奉承讨好,希望得到他们的照顾。其结果势必使富人拥有更多资源,富者愈来富,贫者愈贫。

  4. 该句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讲的是: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是这样,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解释多数情况下因为看似离题而不被理解,其实出题入题,游刃而已。
这句话从外物到身体仍然可以有2个解释
一、外物角度
自然之道,在于不去控制,任其自然调谐,最终都会达到平衡(损有余 补不足)。
而人之道,以自己为神,主观干预然后再努力追求客观...自以为是,背道而驰
二、身体健康角度
天之道就是指正确的身体修养方式是:有意控制过于奔放的部分,留出余地激发和锻炼迟钝木纳的部分,来达到一种能效相对平衡,最终目标是后期整体共同扶持身体的目的。
而常人的做法是,有强项就全力推进,最终打破了平衡,导致身体代偿行为出现。因为常人身体不会脱胎换骨,而代偿的本质就是“消耗与妥协”就是损那些不平衡造成的不足,来尽可能的弥补和追求平衡应有的状态,而这又加速损耗。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译文:自然法则不就像射箭吗?射箭就是你弓箭拿高了就放低一点,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弓弦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天道自然就是取长补短达到平衡状态。然而,人是不一样的。人会用自己的智慧来奴役那些不够智慧的从而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谁能把自己的智慧奉献出来给天下(天下字面意思就是天的下面,这里指天下苍生)呢?只有懂得治理之道才行。:所以统治阶级(圣人)要治理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不要躺在功劳薄上过日子。你难道就不想见到越来越好吗?

天之道就是大环境的意思,人之道就是指的我们人。 :比如天道是自然环境,人道就是人类,我们人类能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吗?这就是人道破坏天道。:再比如天道是国家,人道就是国家中的一员。作为国家的一员,能肆意破坏国家吗?身为大环境中的一员,我们都是一损俱损,一荣共荣。人道是不能肆意破坏天道的。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意思:大自然的规律,遵循的是减少多余的去补给不够的。人的处世原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已经不够的去奉献给有余的。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于哪里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

“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意思是从有余那里取出一部分来弥补不足的这一方。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该书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意思是什么?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意思是指与“人道”相 对的“天道”的作用和功能,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出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什么意思
原:“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译: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何解?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出自: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选段: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那么...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原:“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译: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是什么意思?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作品介绍:《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
濮狡紫龙:[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啊? -
濮狡紫龙:[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
濮狡紫龙:[答案]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句话什么意思啊?紧急 -
濮狡紫龙:[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人之道损有不足奉有余 -
濮狡紫龙:[答案]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现代注解】 天之道,其犹...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怎样理解呢? -
濮狡紫龙:[答案] 原:“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译: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举几个例子说明? -
濮狡紫龙:[答案]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是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出自老子 看不懂,怎么理解?为什么天和人是相反的? -
濮狡紫龙:[答案] 自然规律总趋势是将一切平均化、混沌化.物理学的说法是熵增原理.人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分配各种资源,造成各种要素时空分布不均匀(有余、不足).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
濮狡紫龙: 原: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译: 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

桑植县18931757165: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什么意思? -
濮狡紫龙: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道,则不是这样,总是损减贫穷的人来供奉富贵的人.谁能够用多余的来供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做到.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77章,原文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段话表达了老子对现实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期望,认为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做到用多余的来供给天下不足的,强调了道德、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