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至南宋的词的发现历程,500字。谢谢啦!

作者&投稿:端木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五代到宋朝词的发展过程~

加拿大家园论坛 > 家园玩吧 > 快乐驿站 > 词的发展史

--------------------------------------------------------------------------------
PDA查看完整版本 : 词的发展史


--------------------------------------------------------------------------------

小俞子2007-08-19, 08:07
词的发展史(1) (http://xtyjh2001.spaces.live.com/blog/cns!D38DFA97DC345ADD!1448.entry)

中国古代文学中, 从诸子散文,诗经,楚辞,汉赋, 到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无一不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我比较喜爱宋词, 喜欢他长长短短的平仄。
趁最近较空, 终于可以做多年以来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 整理一下词的发展。


一, 起源

词起源于隋。
公元589年, 隋灭陈, 再次统一中国。 政治上的统一, 经济上的发展, 民族的融合, 带来了文化上的汇流。 词便应运而生。他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 糅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 词全称“曲子词”, 曲子是燕乐曲调, 词是与之相谐的唱辞。可惜曲子已经失传, 只留下词供后人欣赏。
隋词失传已久, 我们只能从《河传》, 《泛龙舟》, 《水调》, 等带有隋炀帝烙印的词牌名上去辨认他们的蝉蜕。

所以, 要论述词的发展, 还得从唐代开始说起。
最早的词, 是一些民间作品。 反应生活面广泛,体现下层人们的思想, 品格和趣味。 主要作品来自敦煌发现的一些曲子词。尽管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但作品自然清新, 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 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往后数, 张志和, 韦应物, 戴叔伦, 王建, 刘禹锡, 白居易等先后继起, 倚声填词便慢慢成为风尚。
(未完待续)

附,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潇湘神 二首(刘禹锡)
湘水流, 湘水流, 久疑云物至今愁。 君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 斑竹枝, 点点泪痕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

alex_lz20052007-08-19, 10:55
学习。。。

--------------------------------------------------------------------------------

小俞子2007-08-20, 09:27
词的发展史(2)
通过驾照笔试, 终于可以把烦人的"Road sence for Drivers" 扔到一边。可以继续我的诗词啦。

二, 词的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词人而非诗人, 出现在晚唐。 第一个大词人是温庭筠, 他的词已经远远掩盖了他在诗上的光彩。温词精艳绝人, 深美细密, 也正是在他的手里, 词主艳情、香而柔媚的基调得以定型。词便从最开始的敦煌民间词发展到了狭隘的艳情词。词在艺术上的长进是以社会内容的削减为代价的。但读一读《温飞卿诗集》, 包括以后的很多词人如欧阳修, 柳永等都以诗为主要的思想窗口, 表达心中的国计民生, 而他们笔下的词, 基本没有社会现实内容。

附: 菩萨蛮(温庭筠)
夜来皓月才当午, 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 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 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 锦衾知晓寒。


五代十国期间, 北方战祸平伐, 民不聊生, 怎么可能有艺术上的发展。南方相对比较和平, 于是剑门关外的天府之国和扬子江畔的鱼米之乡,便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大词派。
“西蜀词派”亦称“花间派”,因赵承炸编辑《花间集》共收十八位作者的五百多首词而得名。而这些作家大多是蜀人或在蜀仕宦。花间派的作风脉承温庭筠, 主要作品以醇酒美人为创作对象。这主要是因为共同的狎妓宴饮的生活习性。
代表人物: 韦庄, 在描述艳情的时候, 多偏向于自己的悲欢离合, 风格清丽。

附: 应天长(韦庄)
绿槐荫里黄莺语, 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 金凤舞, 寂寞绣屏香一柱。 碧云天, 无定处, 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 断肠君信否?


“南唐词派”的代表人物只有三个: 中主李璟, 后主李煜父子和一位宰相冯延巳。词派形成之时, 已是国危飘摇之际, 所以很多冷色调, 由于心理上的阴影所以辞笔凄清, 不同于花间派的绮艳。
都城金陵沦陷标志着南唐政治命运的结束, 同时也是南唐词派文学艺术的升华。李煜以亡国降虏的身份入宋,在软禁生活中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之类泣尽以血的词句。用高度洗练的词句, 描述了失去最美好的东西后的沉痛心情。

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尤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小俞子2007-08-26, 07:18
三, 词的巅峰时代-北宋(一)

经过随, 唐, 五代四百多年的时间, 通过民间和文人的共同努力, 到了宋朝词, 已经发展成熟。
宋朝成立后, 看到晚唐和五代藩镇割据, 擅主废立的历史教训, 使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并让他们“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同时, 夸大科举取仕的规模, 建立了庞大的文职官僚体系。当时达官贵人蓄养家妓, 文酒雅集之风盛行。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 由于政局稳定, 生产力也迅速发展, 都市经济欣欣向荣。 于是, 柳陌花巷、茶坊酒肆中, 新声巧笑, 按管调弦成为风尚。
于是, 贵族词和市民词共同推动宋词达到极盛。但两股力量的艺术旨趣、创作面貌有很大的差别。

贵族得益较早, 代表人物是宋仁宗时期的晏殊、欧阳修。 他们官至宰辅, 词作反应士大夫阶层的闲适自得的生活。 词调以小令为主, 延承南唐冯延巳的词风, 辞笔清丽, 气度娴雅, 言情缠绵。 晏殊的七子晏几道,(和晏殊并陈“二晏”)由于他的背景由贵公子降为寒士, 其词沧桑沉痛。

附: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月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社会劳动积累的过程, 市民词渐渐起步。 代表人物是柳永。 他一生漂泊, 沉沦下僚, 社会地位不高, 接近民众, 语言俚俗家常。 柳词多描写都市风光, 羁旅情怀, 坊曲欢爱。他精通音律, 和民间乐工歌妓密切合作, 创制了许多新腔。他把六朝、隋唐的小赋技法引入词的领域, 把之前的词多小令的习惯改变成大量的慢词。 词的篇幅拉长, 容量加大, 层层铺叙, 处处渲染, 淋漓酣畅。柳词一时间成了“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虽然词到柳永发生了一次转变, 但这转变只是翻新音乐外壳, 内容上还是“艳科”, 所以从大的划分, 还是把他们全部划分到“婉约派”。

附: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婉约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是北宋晚期的周邦彦。他是徽宗时期主管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的高官, 名诗人, 名赋家, 大音乐家, 高级乐官。 他在继承柳词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婉约派的艺术形式。 首先, 柳词流传民间, 口耳相传, 出入甚多。 周整理规范, 规律定型。 其次, 周的歌词字声更加规范,音律繁复多变, 歌唱时更加美妙。 第三, 周词比柳永刻意创作出新, 制造曲折回旋, 章法变化及至。 他是北宋婉约派集大成的一代典范。

附: 瑞龙吟(周邦彦)
章台路。 还见褪粉梅梢, 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 定巢燕子, 归来旧处。 黯凝伫。 因念个人痴小, 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 障风映袖, 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 访邻寻里, 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 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 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 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 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 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 一帘风絮。

--------------------------------------------------------------------------------

小俞子2007-08-29, 04:13
四, 词的巅峰时代-- 北宋(二)

和婉约派相对的是豪放派。 豪放其实在敦煌民间词中本属常见, 但到了唐, 五代和北宋前期都被淹没在婉约声中。 豪放派的发轫, 应追溯到与晏, 欧, 柳同时的范仲淹。 范出身贫寒, 贵不忘本, 有“先天下之优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曾率军抗西夏, 后又主持新政。 词多写边塞风光, 军旅生涯。
北宋的王安石的词风, 也刚健亢爽, 豪杰英武。并主张打破“诗言志, 词言情”的题材分工, 提出解放词体, 松开束缚豪放词的音乐枷锁。
苏轼把词当成句读不葺的新体诗, 他在词里怀古伤今, 论史谈玄。 做到“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是豪放派的奠基人。
至于苏轼的学生, 象晁补之, 黄庭坚也是随着其师的作风。 而秦观, 却却只顾自己走自己的婉约之风。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小俞子2007-09-02, 05:07
词的发展史 (5)
词的巅峰时代-- 南宋的豪放派

自北宋末年起, 宋金之间的战争就体现了宋的腐败和孱弱。 金终于吞并了中原, 徽、钦被虏, 高宗南渡, 北宋灭亡, 南宋成立。 南宋前期是剑和火, 血和泪, 恨和仇的时代, 国家危亡, 民族耻辱, 人民苦难让所有有正义的人摒弃了浅斟低唱, 全部集合到苏轼的旗下, 高歌北伐。 天平急剧向“豪放派” 倾斜。
最早的爱国词人包括李纲和岳飞, 站在抗金斗争最前列的著名将相。 李纲的咏词其实是送呈御览的奏章。 他借古讽今, 鼓励君王亲征。 岳飞的词仅存三首, 但字字珠玑, 尤其是“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气吞山河, 教育鼓舞无数后人。

满江红 岳飞 (也是我学的第一首词, 珍爱至今)
怒发冲冠, 凭栏处, 萧萧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之后的张元翰和张孝祥, 史称“二张”, 是南宋爱国词人中成绩突出的两位。 他们不怕株连, 创作了一些谴责委屈求和, 指责投降的词作。
爱国词潮到了辛弃疾, 上升到了高潮。 辛出生于北方沦陷区, 青年时便组织义军抗金, 但南归后不得朝廷信用, 屡官屡罢, 北伐宏图蹉跎成空, 一腔忠愤尽托于词。无论身处何时何地, 他的豪情壮志被朝廷压抑后一触即发, 击筑悲歌, 揭喉高歌,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他的雄奇奔放之笔, 不但词的句度束缚不住, 连苏轼的“以诗为词” 也过于保守, 于是他解放词体, 以文为词。 又由于他是北方来的, 备受猜忌, 他很多情感只能通过典故吐露。 辛的词中大量用生典僻典, 是他的一大特色。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难觅, 孙仲谋处。 舞谢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与辛弃疾同期的爱国词人, 长者有陆游, 平辈有陈亮, 后者刘过, 都留下了痛快淋漓, 横放肆虐的作品。

南宋后期的豪放派, 比较出色的是刘克庄和陈人杰。
刘词风近辛弃疾, 告诫官军不要滥杀被逼造反的百姓, 批评朝廷猜忌敌视抗金义军的态度等, 正气浩然。
陈的词锋芒毕露, 在杭州丰乐楼壁上书“ 扶起仲谋, 唤回玄德, 笑杀景升豚犬儿!” 真是咄咄逼人, 有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的气象。

南迁150年后, 宋为元所灭。 元军的刀斧可以洗劫城市, 却封不住词人的歌喉。 在徐徐降落的大幕下, 不同经历, 不同流派, 不同气质的词人, 同台演完了宋词上的最后一出悲剧。 期间的名家有: 文天祥, 周密, 张炎等等。

--------------------------------------------------------------------------------

小俞子2007-09-10, 02:26
词的发展史 (6)
南宋词- 婉约派

北宋末期和南宋前期的著名婉约派词人只有一个, 那就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她的词分前后两个阶段。 早在徽宗时, 她的真正属于女性的爱情词, 以她的缠绵悱恻卓然成家。她的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 李清照写了一系列的闺怨词。 但她的《漱玉集》中的最高成就, 还是在她南渡以后她的后期作品中。 那时的她国破家亡, 她流落天涯、孤苦无告时的倾诉, 涵盖了当时千千万万北方难民的遭遇。

一剪梅(李清照, 前期)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声声慢 ( 李清照, 后期)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北方国土的丧失, 对爱国志士而言是痛心疾首, 但妥协的南宋小朝廷只顾享受屈辱换来的苟安, 以新都临安为安乐窝饮甘啖肥。 在这种环境下, 在南宋的中后期出现了婉约派的两大词人-- 姜夔和吴文英。他们都精通音律, 创作了新腔。 姜夔年长, 曾到过边城扬州并和辛弃疾交好, 为人孤傲。 而吴文英长于南宋晚期, 足未出江浙, 于豪门中的应酬之作较多。因此两人的词风有很大差别。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南宋晚期, 不少文人雅士学姜夔和吴文英蔚然成风。 周密和张炎较为有名。在宋亡之后, 也有一些沧桑之作。

宋亡之后, 词便徐徐落下帷幕。 但他给以后的元曲和明清小说, 输送了很多有机养分, 给后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跋:
终于把这个论题写完了。 词是我偏爱的, 每每读到好的词, 总会感叹: 古人怎么能有这么好驾驭文字的能力, 把文字使用得如此淋漓尽至。
在写这个话题时, 一次和一个网友MSN聊起, 我们都很担忧: 如此瑰丽的国宝, 以后怎么让我们的孩子们去领悟, 去享受, 尤其是到了温哥华以后。
希望, 中文能发展得越来越昌盛。

--------------------------------------------------------------------------------

vBulletin® v3.7.0,版权所有 ©2000-2009,Jelsoft Enterprises Ltd.

唐五代词的香艳忧愁
花间派
花间词派,内容多为相思离愁,特色为艳丽的辞句,光亮的色彩,极力描写女子形貌,与闺中相思柔情,风格温雅纤丽。甚至流于情欲描写,气格卑弱。温庭筠为花间派的代表。
温庭筠,字飞卿,太原人,与李商隐齐名,号为温李。客游江南,出入青楼。为歌妓填词,为花间初祖,为中晚唐全力填词之第一人,作品与所用词调颇多,使词得到独立的文学地位。西蜀花间词人多受其影响,为晚唐词人代表。
菩萨蛮
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李 煜
后主本是风流才子,他的前期作品,也一样的香艳。像一斛春词描写大周后的风流,菩萨蛮词描写小周后的娇羞,多少带着花间一派的色彩。所与花间不同的是:他有创作的天才,意境空灵超放,没有做作,也没有虚伪,一切是他生命真实的自白,不像花间词派的作者,喜欢制造情感,或滥用情感,多戚幻想,不够真实。至于后期作品,因为生活环境起着剧烈的变化,词格也由清便婉约,急转直下,变为悲壮、凄厉一派亡国之音。这时感慨是加了,题材也加广了,白描的手法,也更来得自然,来得生动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的旧曲新声
旧曲:
晏欧词风:这个时期主要是继承晚唐五代余风,为宋代词的过度时期.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的升平,适应统治阶级娱宾遣兴的需要,晚唐五代婉丽的词风弥漫一时,"词主艳科,香而软媚".代表词人:柳永,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这些人主要生活于真宗,仁宗两朝的太平时期,自然形成了适应现实之需要的词风。
十一世纪上半叶的词坛,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如果说,晏、欧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那么,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风的革命,其革新、创造多于因循。"

新声: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柳永具有“三创”之功:
一是创体。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依慢曲格调填写的词叫做慢词)(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二是创意。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柳永沿着李煜开启的方向,注意把词的抒情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他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泄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他的羁旅行役词中的情感世界,是“荡子”柳永自我独特的心灵世界,
三是创法。晚唐五代词,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是意象烘托传情法,即运用比兴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外在物象来烘托、映衬抒情主人公瞬间性的情思心绪。而柳永则将赋法移植于词,铺叙展衍,或者对人物的情态心理进行直接的刻画;或者对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性、过程性进行层层的描绘,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不同的情感心态。因而他的抒情词往往带有一定的叙事性、情节性。从小令到慢词,体制扩大,结构有变。柳永的铺叙衍情法,正适应、满足了慢词体制、结构变化的需要,解决了词的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后代词人,诸如秦观、周邦彦等,多承此法并变化而用之。
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如果说柳永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那么苏轼从另一个方面改变了北宋的词风。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
这代词人所处的时代,是政治“变革”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政局多变、新旧党争此起彼伏、党派之间相互“倾轧”的时代。神宗朝(1068—1085),新党执政,推行新法,反对变法的旧党人士大多被排斥出朝廷。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旧党人士而力斥新党,属于旧党的苏轼及苏门诸君子纷纷回朝,会师于汴京,诗词酬唱,酒酣耳热,文坛盛况空前。高太后归天后,在哲宗亲政的绍圣、元符(1094—1100)年间,新党卷土重来,并大肆迫害旧党人士。苏轼及其门下士都受到残酷打击,贬谪放逐,无一幸免。徽宗即位之初(1100),还想调和新旧两党的争斗,但一年之后,新党的投机分子蔡京等执政,又大开杀戒,对旧党实施了更为严酷的打击。政局的动荡变化,直接影响了卷入党争漩涡的词人的命运。苏轼及苏门词人的升沉荣辱紧随着政局的动荡而变化。这一代词人比上一代词人更普遍、更多地体验到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和仕途的蹭蹬,他们都是文坛(词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因而,这个时期的词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的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苦闷。
词是抒情的文学,苏轼无意于改变词作抒情的文体特性,而是要拓展词的情感领域,扩大词的抒情功能,将只表现“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性情”的词,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的词,使词作像诗歌一样可以充分表现创作主体的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性情怀抱。
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用词去表现诗的题材,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境界,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
周邦彦
他是北宋最后一个大词人,其特点是以赋为词,也就是用铺陈的方法写词。他的词好像多种乐器、多种声部演奏的交响曲,讲究各种乐器的配合和各个乐章的对比呼应,以及一个乐章之内的层次变化。柳词多平铺直叙,而周词善于回环往复。
周词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影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吸取了温庭筠的秾艳,韦庄的清丽,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晏殊的蕴藉,欧阳修的秀逸,特别是柳永的绵密和冶艳,最终形成自己的“富艳精工”、“缜密典丽”的一家之风。
周邦彦有与柳永相似的生活情态,他的词也主要步趋柳永早年以写男女艳情、离愁别恨为主。由于他仕途不顺,“不能俯仰取容,自触罢废,飘零不偶,浮沉州县”(《重进汴都赋表》)整整十年,旅居京师十五年。因此,后来颇多羁旅行役词和咏物词,其羁旅词反映他宦游漂泊心理,咏物词也深寄身世之感。周邦彦词的主要成就在艺术形式技巧,至于题材的狭窄、思想性的贫乏,则是周词的主要缺点,王国维批评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周邦彦妙解音律,又曾主持过大晟府的工作,其词注重审音协律,讲究音律声韵之美。他不仅注重制腔造谱还讲究文字声律的清浊轻重,以四声入词,不独讲平仄,即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也不容相混;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运动的旋律,用文字的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词与乐的完美结合。

南宋的乱世词心
国破家亡漂泊流转的词人们
这代词人主要生活在十二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高宗三朝(1100—1062)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由于时代的巨变,他们的创作环境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他们的前半生,即靖康之难以前,是在徽宗朝(1110—1125)畸形的和平环境中渡过,生活比较安定适意,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新的时代特色。而此时周邦彦、贺铸等老词人仍占领着词坛。因此,严格说来,此时只是做着创作“前期”的艺术准备。
宣和七年(1125)冬,金人在与北宋联手灭辽之后挥师南下侵宋,年底即逼近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金兵围攻汴京,在以李纲为首的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下,被迫退师。同年底,金兵再度进攻夺取了汴京,俘虏了北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建炎元年(1127),高宗赵构即位,建立南宋王朝。可这位乘乱登基的皇帝,不思抵抗,在金人步步进逼之下,渡江南逃,一直被金兵赶到东南的大海上。直到建炎四年(1130)春天,金兵才退出江南,占据着淮河中流以北的中原领土。从此,宋金分疆而治,但战火并未停歇。南渡词人的后半生就生活在这个亡国、战乱时代。战火硝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和创作倾向。他们在建炎南渡以后(1127—1161)的词作,主要是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壮怀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动乱的岁月,苦难的生活,悲剧的时代,铸就了新的词风和词境。
李清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纔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最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词人群
这代词人,都是在靖康之难后出生,对国家的苦难、民族的屈辱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他们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孝宗、光宗二朝,是一个号称“中兴”,给人希望最终又令人失望的时代。孝宗刚登基时(1162),摆出一副与金人决斗的架式,朝野上下,人心大振,给收复失地、一统河山带来了希望。可不久因战败兵溃,孝宗丧失了收复中原的信心,长期坚持固守讲和的战略。“隆兴和议”之后,宋金长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孝宗及其子孙据守着半壁河山,安心做着向金朝屈膝称臣、半是主子半是奴仆的皇帝。然而,时代的要求、民族的愿望是要恢复失地,夺回中原。应运而生的辛弃疾等一代文武通人,期待着横戈跃马,登坛作将,收复中原,一统江山,可希望渐成泡影,理想最终幻灭。一代英雄豪杰只能虚度青春、消磨岁月。南渡以来已经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词作,自然要表现英雄志士们的情怀和个性。因而,此期的词作,主要是表现英雄们的壮怀理想和壮怀成空后的压抑苦闷。
他们是在南渡词人相继辞世后登上词坛的。他们的创作年代,主要是在十二世纪下半叶。宁宗开禧三年(1207),词坛主帅辛弃疾含恨去世,标志着这一阶段词史的结束。这个时期的词坛,创作队伍阵营强大,有词集传世的知名词人就有50多位,而且大家辈出,名作纷呈,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规范并存共竞,是两宋词史上最辉煌的高峰期。
辛弃疾(1140 - 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他时常回忆起少年十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英雄事迹。如《鹧鸪天》上片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辛词还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辛弃疾这类「英雄之词」,大都使气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
辛弃疾的词也不乏风格婉约,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铺叙元宵夜的欢乐场面,下片转写一位幽居自处,不同凡响的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表现词人「自怜幽独」的情怀。
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尤记、烽杨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救国无望思想消沉的词人们
南宋政权在宋金对峙时期,得以暂时安宁.但是好景不长,铁木真在统一蒙古以后,建立蒙古国,做了大汗,称成吉思汗.对金人的战争中,一举击败金人,攻占开封.金亡之后,蒙古人又击败宋军,抢占洛阳.到1273年攻开宋军战略重镇襄阳城,大举南侵,1276年攻入临安,南宋政权基本结束,新帝后苟延残喘于广东沿海三年,到1279年南宋灭亡.
一些词人在国势日衰救国无望的情况下,情绪低落,思想消沉,反映现实,呼吁抗战救国之作减少,作品内容转为友朋酬赠,离别相思,咏物闲情.他们对辛弃疾等人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粗豪词风不感兴趣,而倾向于学习周邦彦之词,在词的艺术上讲究格律,主张典丽,表现含蓄,格调低婉.从而在南宋后期首先形成了以姜夔,史达祖,吴文美,高观国为代表的词 人群,被称为"格律词派".
姜夔生活在宋金对峙、南北妥协时期。南宋王朝忘怀国耻,一味歌舞湖山。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姜夔一生过着湖海漂零、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既未沦入底层,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也缺乏奋力匡时济世的雄心,于是不免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中消磨年华,因而他的创作视野较狭。不过,姜夔布衣终身,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陈郁《藏一话腴》)。他的作品不傍他人门户的气韵,当和这种身世个性和修养有关。
姜夔词有的咏叹时事,如〔扬州慢〕反映金兵侵扰后江淮一带的荒凉,〔永遇乐〕"云隔迷楼"激励爱国志士澄清中原;有的作品感念旧游、描写旅况,如〔玲珑四犯〕、〔探春慢〕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襟怀落寞、身世凄苦;有的作品眷怀恋人,如〔长亭怨慢〕、〔踏莎行〕,写得执著庄重,一往情深;有的作品托物寄情,如《暗香》、《疏影》。这两首咏梅词托喻君国,感叹今昔,时而旧日豪情一气流走,时而对梅忆旧情意深长。张惠言认为这二首词"以二帝之愤发之"。姜夔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偏安、中原残破的时代课题,但这类作品不太多。其余多是吟咏湖山、感喟身世、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之作。
其词表现出情随景迁,心与物合;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健笔写情,情娇情柔的美学境界.姜夔是以词人,诗人,音乐家,书法家兼于一身而活跃于词坛的,并以他为主体而形成了有别于婉约,豪放词派的清雅词派."姜氏人品孤高,不肯苟作谀词,体格清空."以清雅之辞,写清雅之情,吐清雅之气,咏清雅之物的艺术境界,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总结: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唐五代北宋是词的萌芽与成长的兴起时期。从大量的民间创作,到文人的模仿学习“依曲拍为句”,一直到成为文坛的一种主要抒情诗创作形式,词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文雅化、精致化的成熟过程。以下分阶段叙述。

  1、敦煌曲子词: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它最初广泛流传于民间。可以肯定,当时流传在民间的词一定是很多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民间词绝大多数都已亡佚了。19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敦煌鸣沙山第288石窟(藏经洞)里发现了几百首抄写的民间词,为研究词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现存的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与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多样。正是这种流传在下层人民中间的民间词哺育了文人,促进了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同时,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里,还保存下一些在现存唐代文人词中很少见的长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爱的作品。配合公私宴饮等娱乐场所中流行之燕乐歌唱的曲子词,必然会受到创作环境、氛围的影响,表现出一个大概的创作倾向,即多言男女艳情以侑酒助乐。
  作为词的初期形态,敦煌曲子词也明显不同于后来成型的歌词。它的初期形态的特征,吴熊和先生《唐宋词通论》归纳为六点:有衬字、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定、咏调名本意者多、曲体曲式丰富多样。同时在艺术表现上,许多作品还过于俚俗粗糙,往往令人不堪卒读。曲子词这颗明珠,还掩埋在沙土之中,需要文人去挖掘、揩拭、磨光。

  2、中唐文人词
  词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它活泼的形式,鲜明的节奏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性,不仅为广大下层人民所喜爱,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广大文人的重视。文人倚声填词可能很早。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有人认为是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宋代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认为这两首词是“百代词曲之祖”。但多数人认为这两首词是伪作,迄今尚无定论。下这样一个结论:初、盛唐时期,民间与文人都已经开始了“曲子词”的创作,这是可以被学术界所接受的。
  这一时期文人词的创作,都是向民歌学习的结果。所以,依然保持着民歌风韵天然、明白如话的特征。从初、盛唐到中唐,相对而言,“曲子词”的创作局面仍然比较沉寂。中唐以来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依曲拍为句”,响应者寥寥无几。一方面,这时候唐诗的创作正走向鼎盛,在文坛上独领风骚;另一方面,从初、盛唐以来盛行的文人士大夫积极用世之意志,与“曲子词”婉娈低靡的格调还不太协调,一种适宜“曲子词”生长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出现。

  3、晚唐五代文人词
  晚唐五代是我国词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歌词创作的高潮。林大椿编辑的《唐五代词》,收词1147首;张璋等先生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作品2500余首;曾昭岷等先生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作品2641首(正编1963首、副编678首),其中正编部分五代词就有689首之多。可以说明唐末五代以来歌词创作的兴盛。
  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乱哄哄的历史闹剧中,各个短命小朝廷的君主大都目光短浅,无(政)(治)远见,在狠斗勇战之余,只图声色感官享受,沉湎于歌舞酒色。
  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环境。这个阶段,由于地理上分割的原因,逐渐形成两个词人创作群体:西蜀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由于西蜀、南唐在当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生活甚至还呈现出一时的繁荣,这就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蜀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与中原广大地区相比较,局势相对稳定,较少战争祸乱,一大批文人避难西蜀,形成创作群。《花间集》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词的总集之一,它是后蜀赵崇祚编成的,成书于广政三年(公元940),共收18家词人的500首词。

  4、北宋文人士大夫词
  两宋是词的全盛期。词之所以独盛于宋,除唐五代词为宋词的发展做好了准备以外,主要是和当时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联系在一起的。公元九六○年,赵匡胤代周而崛起,建立了赵宋王朝,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二百余年之久的战乱与分裂局面,进入了一百七十余年国家统一与政治上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人口增加,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它自然成为“新声”(即“曲子词”)创作的总汇之地。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全面记述了当时汴京的繁荣景象,并说:“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史·乐志》中也说:“宋初置教坊,得江南乐,已汰其坐部不用。自后因旧曲创新声,转加流丽。”上面这些文字,形象地描绘了宋代“新声”的发展和繁荣过程。
  当然,宋词的发展和繁荣是有个过程的。它的发展、繁荣和宋代的政治、历史、时代风尚、思想感情以及美学情趣的变化密切相关,并由此而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就北宋词发展过程来看,依据创作模式的转移与词风的嬗变,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创作时期。即:晏欧词风盛行的小令繁荣期;柳永词风崛起的慢词兴起期;苏轼词风崭露头角的豪放词创制期;清真词风风靡一时的词律规范期。经过这四个阶段词体、词风、词品的演进,歌词的诸多令慢近引长短形式、婉转或奔放的创作风格、美人江山等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已经大致具备。这就为南宋词的创作高峰期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而,这种划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就一个时期的主要创作特点(不管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而言的,其中有许多相互交错的复杂情况,并不是短短几个字可以完全概括得了的。此外,还有别具一格的李清照创作,不是那一种创作倾向可以简单归纳得了。


唐五代至南宋的词的发现历程,500字。谢谢啦!
3、晚唐五代文人词 晚唐五代是我国词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歌词创作的高潮。林大椿编辑的《唐五代词》,收词1147首;张璋等先生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作品2500余首;曾昭岷等先生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作品2641首(正编1963首、副编678首),其中正编部分五代词就有689首之多。可以说明唐...

词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

唐五代到宋朝词的发展过程
经过随, 唐, 五代四百多年的时间, 通过民间和文人的共同努力, 到了宋朝词, 已经发展成熟。宋朝成立后, 看到晚唐和五代藩镇割据, 擅主废立的历史教训, 使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并让他们“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同时, 夸大科举取仕的规模, 建立了庞大的文职官僚体系。当时达官贵人蓄养家妓, 文酒雅集之风盛行...

宋词的演变史
宋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

请帮忙归纳下宋词的发展脉络(要两宋的)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2、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

宋词的发展脉络
宋代立国之初的半个世纪,词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词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经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于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

唐朝五代到北宋词之流变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柳永具有“三创”之功:一是创体。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依慢曲格调填写的词叫做慢词)(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南宋词发展演变线索
北宋词调令引近慢,兼备众体。数量远超前代。这是在仁宗至徽宗年间完成的。北宋的市井新声是词调新增与扩充的重要原因。同时,北宋词人知音识曲者甚多,能自制调。仁宗年间,唐五代词部分被传唱,而市井新声竞逐。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承南唐余绪,多作五代小令。以柳永为首的另一批词人则致力...

南宋词发展史
不仅在当时有气壮山河、振聋发聩的效应,即使在整个文学历史上,也是极其辉煌的一页。 从中国词史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大体上经历了兴起期、高峰期、衰落期与复兴期等四个不同历史阶段 兴起期:唐、五代、北宋,约370年;高峰期:南宋,150余年,延至遗民词人,也不足200年;衰落期:元、明,约370年;复兴期:清,260...

唐宋词调演变的过程与特点?
唐五代字吴晓灵,齐的话,杂字共存。唐五代近200词调源,唐教坊曲,唐认为城市再生。交房歌曲作为一个字超过80首歌曲的音调。另有200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尤其是一些民间不进的话,这应该是不适合,因为它的情感诉求次流行所需的檀板黄金雕像,碎玻璃,发出嗡嗡的声音,气氛。民间五七句,曲折宛转调...

兴宾区19158827555: 唐宋词的产生与发展 -
壹殷可尼: 词调的演变 唐宋词一千多调,是从8世纪到12世纪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中间经过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乐曲的时代性极强,随着时代风气转移,乐曲总是代有新变,不断处于变动之中.风靡一时的名曲,其流行的时间和地域也是有了有限的....

兴宾区19158827555: 宋词的发展过程 -
壹殷可尼: 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早期的文人词多出自中唐,故词产生于初盛唐,中唐以后方开始流行起来. 言及宋词的发展时,前人有“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之说,认为北宋词尤争气骨,南宋词则...

兴宾区19158827555: 宋词的发展历程 -
壹殷可尼: 宋词的发展历程: 1、 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2、 北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 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

兴宾区19158827555: 试概括宋词的发展概括 -
壹殷可尼: 起源 曲子词源自汉族民间,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汉族民间俗文学的观点已得到广泛承认.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燕”通“宴”...

兴宾区19158827555: 宋词文学成就的简介报告【300字】 -
壹殷可尼: 宋词在整个宋代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它是足以与唐诗媲美,并且代表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一代之文学”. 词这种文学形式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已蔚为大观.宋词的繁荣不是偶然的,它与宋代特殊的时代...

兴宾区19158827555: 中国古代词的概况 -
壹殷可尼: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1、每...

兴宾区19158827555: 宋词产生的历史背景 -
壹殷可尼: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

兴宾区19158827555: 中国词的发展 -
壹殷可尼: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

兴宾区19158827555: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
壹殷可尼:这个问题太广泛了,不知你是求中国古代诗歌史还是现代诗歌史?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