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有哪些?

作者&投稿:答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应该是历史规律吧,明朝立国将近三百年了,说实在的,也算是气数已尽了,中国没有那个朝代会超过三百年的,汉朝应该不算吧,前后加一起四百多年,可是分成两段的,西汉215年,东汉195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朝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用气数已尽来解释,又未免太过不负责任。
问题有很多,宦官当道,自然灾害,后面的几个皇帝都有致命的缺点,还有我觉得朱元璋当年制定的政策也应该改改,经过二百多年,总会有很多的漏洞,不是说制度本身的漏洞,二是执行制度的人总是想着钻空子。还有一点,后金的崛起也很关键吧,北方的少数民族在刚刚崛起的时候总是势不可挡的,中原一带虽然文化经济繁荣,但是论起打仗,恐怕就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对手了。
应该说明朝应该是中国古代一个比较成功朝代,当然也有他的不足,可是哪个朝代没有致命的缺点呢。
首先说秦朝,人们常说苦秦,就是说生活在秦朝的人民都是很苦的,繁重的徭役与赋税,而且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制度森严的监狱,人们只能循规蹈矩,处处受制于统治者的暴政。
再说汉朝,西汉前期确实不错,几位郡主都很有作为,到了汉武帝更是利用几代人积攒下来的财富物产一举击溃匈奴,开创了一个盛世,但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也为后人所诟病,具体大家也都了解。到了东汉中后期的宦官当道更是祸患无穷,国力大减,以致后来的黄巾起义,进而造成我了三国的混乱局面,中间的董卓袁绍等人我也不提了,大家都知道。并且汉朝的统治者有坏习惯的也多,什么同性恋娈童的,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在这方面应该也不太干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顶峰,太宗于玄宗干的非常棒,玄武门弑父杀兄等暂且不提,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说应该不算是什么问题。唐朝后期宦官当道非常的严重,宦官可以随意撤换皇帝,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并且大家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唐朝中后期的皇帝好像都没有什么印象,好像只知道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几位前期的皇帝,后面好像都不知道,没怎么听说过,所谓盛世,不过是前面几十年吧,唐玄宗后期应该就不行了。所以唐朝总给我们一种空壳子的感觉,当然这个空壳子还是非常坚硬的。
宋朝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了,就是武力太过薄弱,鉴于对前朝吸取的教训,太祖剥夺了地方的兵权,使地方没有了藩镇割据的情况,但是在战争开始时,边疆前线地区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使北方的少数民族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攻到都城,根本没有机会。并且宋朝重文轻武,军事方针也非常的弱智,兵无常将,将无常兵,致使军队战斗力很弱。当然还有一点,由于石敬瑭当年的所作所为,是中原丧失幽云十六州,中原也就失去了马匹的产地,无奈只能以步兵对抗骑兵,结果可想而知。
元朝不了解,还不到一百年,应该不咋地吧,民族政策挺讨厌,相对于清朝来说,智力还差一些,也没怎么开化。
清朝挺不好讲的,我个人觉得,清朝在民生方面做的还不错,人民生活水平也挺高,所谓康乾盛世应该不是史学家胡编乱造的吧,而且统治者诸如康雍乾三朝,皇帝都异常的勤政,即使嘉庆以后的皇帝水平有限,但是也能做到节俭,可以说清朝的皇帝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在大政方针方面有错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闭关锁国,另外清朝统治者毕竟是少数民族(虽然有意汉化),他们的治国之道很大一部分是想着如何来愚民而不是智民,到了晚清,我们看到的中国百姓大多是目光呆滞,神情恍惚,但这是方向问题,统治者也没有意识到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严重有的轻微,而清朝的可能就只有这一个问题,但不幸的是这个问题真的足以致命。
再回头说说明朝,明朝却有宦官的问题,但是明朝的宦官最多就是利用皇帝的宠信为自己敛财,说到底还是听皇帝的,举个例子,崇祯刚上台不久就能诛杀魏忠贤,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但反过来讲,还是魏忠贤的势力没有大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地步,不像汉唐那些宦官那样嚣张。
军力方面也做得不错,明朝从成祖朱棣开始,天子守国门,可以说从不惧怕北方的蒙古,这方面又优于汉朝和宋朝,军事力量的强大随之而来的是外交的强硬,从来不向外族进贡,从来不和亲,来犯则必击之,即使是丢人的土木堡事变,也只能说是指挥系统的问题,跟军事力量的强弱与否没有关系,殊不知在土木堡失去五十万主力精锐的大明王朝,在北京还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并一举击溃来犯之敌,国防力量的雄厚可见一斑,“刚明”的说法很贴切。但是在明末,军队战斗力就很堪忧了,出了袁崇焕,没有人能守得住东北了。。。这也是每个朝代后期的通病。
明朝的皇帝比较让人诟病,前期几个还算有作为,从英宗开始就昏庸了,除了中间的弘治中兴,中后期的皇帝对于治国好像都不在行,缺点都比较明显,崇祯算是好的。但是仔细来分析一下,仁宣之前的不用说,肯定都是勤政的好皇帝,就从英宗说起。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可谓功德无量,朱祁钰其实挺厉害的,力排众议坚决抗击蒙古,奉行天子守国门的祖训,并取得胜利,只是后来的所作所为有点让你不舒服,也是英年早逝。朱见深虽昏庸,但也只是不作为,没有什么昏招来祸国,要是放在汉朝初期,也许还可算作无为而治,弘治不用说了,是当然的好皇帝。正德比较有争议,好逸乐,荒淫无度,但是说来他也算是一个敢于冲锋陷阵、延续了朱家勇猛基因的勇士。嘉靖多半认为是个假道士,挺害人的,这个确实,我也不太喜欢。隆庆挺好,只是做皇帝时间短。万历比较有争议,但是前期很不错,有张居正的辅佐,显现出一个好皇帝该有的作为,但是后期恐怕有点昏庸了,几十年不上朝。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挂了,不过据说这一个月让大臣们看到了明朝再一次崛起的曙光。天启就是个玩童,小时候跟着他爹爹受苦,相信如果早点接手正规教育,以他的天赋(从木匠活上看),应该也不错,至少不会比后面的崇祯差太多吧。崇祯就更复杂了,只怪时代不成就他这个多疑的君主。当然,我是基于正史的角度,那些皇帝的荒唐事,是真是假我也真的分不清楚。另外有一点必须指出,明朝的内阁制其实极大的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即使皇帝什么都不做,国家也会照常运转。还有一点,明朝立储实行的是嫡长子制,而清朝是择优录取,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明朝皇帝在勤政方面为什么远不及清朝皇帝。
总结起来,明朝同样拥有其他朝代的种种问题,但是每个问题好像都不是那么突出,二百多年的国祚已经很不容易,就是一个个小问题积累起来,压迫着这个庞大的帝国,最终倾覆。朱元璋的子算也真的算是有骨气,马上天子朱棣,被关押在漠北的朱祁镇,自缢的朱由检,南明王朝的朱聿键朱由榔,都没有丢老朱的脸,国家也算富裕,曾经也算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后期赶上了全球性质的冰冻期,我想不管是哪个朝代,即便是富庶的宋朝,连续几年收成不好,也不好过吧。
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推崇明朝的,也比较喜欢明朝的历史。

明朝的辉煌到了末期只能反映到科技上和军事上了,其实看似强大的明军完全是靠着本身的技术优势和将领的发挥了,背后早已没有国家经济的支持,到了明朝后期军费早已超过了国库的总和,明朝初期建立的兵制也早已被破坏,国家只能不断的搜刮百姓的血汗来弥补空缺,偏巧明末又发生了万历三大征,满族建州的崛起,无疑让明朝雪上加霜。搜刮力度的加强有造成了各地起义不断,最后明朝的灭亡并不是满清的打击,而是毁于自己的制度和内部的农民起义。所以即使明朝不灭亡也只是再延续几年而已,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要知道土地兼并在明朝是最厉害的,直接造成了经济的下滑(同时破产的农民也能成为原始的雇佣工—资本主义萌芽)。明朝的历史让人看了总是惋惜不已,认为这么强大的帝国为何最后灭亡的如此凄惨,但是从明太祖朱元璋时起可以说就已经为明朝灭亡埋下了种子,以后的历代皇帝虽然有所改革,但大多沿袭旧制。最终导致了灭亡的结局。

我们在看《鹿鼎记》里看着天地会反清复明之类口号的时候总是报与一哂:天地会的那些傻瓜这是何苦呢?天下已定,大势已去,你们忙个什么劲?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大明王朝是我们汉人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它的覆灭是汉人永远的痛。

免于灭亡十大机会

1,嘉靖时代,兵部尚书夏言力主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臣严嵩诬陷勾结蒙古意图谋反,遭嘉靖皇帝冤杀!

点评:明朝坚持文官带兵制度,兵部尚书多为毫不知兵的腐儒,难的还有夏言这样富有战略眼光者。当时蒙古内部分裂,互相攻杀,鞑靼部可汗主动请降,以河套草原为厚礼。明朝却把这天大的陷饼扔出了门外,实在是天下头号傻瓜。

事实上,明朝后期与满清作战之所以不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马的河套草原在蒙古人手里,造成了明朝马匹奇缺,以步军为主的明军难以抵挡满清骑兵的冲击。而且满清也经常通过蒙古人的控制区域袭击北京。

若河套草原在明朝手里,既可为军队提供大量马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队伍;又可以河套草原为基地,遏止满清对于蒙古草原的扩张,实为制约满清的一个重要棋子。可惜明朝却忙于内斗,弃重要战略要地于不顾,可悲可叹。

2,张居正死后,其新政措施被彻底废除,张居正家人也被办罪!

点评:明朝后期,国家财政收入不过两千万两,加上“辽响”也不过三千万左右,还闹得民变四起。以明朝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却闹得国库入不敷出,实在是不应该。明朝税收最大的弊端,在于纳税最多的恰恰是最贫困的群体。

如此荒唐的税收办法,百姓又怎能不造反。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质上就是按照个人财产进行征税,平衡贫富差距,同时丈量土地,遏止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张居正当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每年有八千多万,超过康乾盛世的最高水平。

万历九年时的国库存粮充盈,即使十年闹灾颗粒无收也足以支用,这一点连汉朝文景之治也不可及。

可惜了万历皇帝这个败家子,张相国一死就倒行逆施,一条鞭法全部废除,税收改为竭泽而渔的政策,还闹的山东苏州接连发生民变。明朝后期国库的空虚,起义四起。祸根正在于此。假如明朝可以沿用张居正的财政政策,最起码国家内部可以保证稳定,明朝可以用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满清的入侵。如此雄厚的国力,何愁满清不灭。

3,萨尔浒大战,明朝四路大军全军覆没,满清崛起。

点评:直到今天人们还搞不明白,十万对六万,用的也都是名将,咋就打不过努尔哈赤的六万女真人呢!

其实明朝从一开战就注定了失败,国库空虚,拖欠军饷,战士士气低落,(万历皇帝的税收政策惹的祸),加上一个愚蠢的四路进兵的主意。汉武帝第一次打匈奴也是四路进兵,结果让匈奴来了个各个击破,李广全军覆没。从此再不敢分兵作战,果然打了一场胜仗。与游牧民族作战最忌分兵,敌人在暗处我在明,加之地形不熟,一旦遭敌偷袭各个击破,覆灭的下场也就不远了。

若明朝四路大军合力一处,那满清至多是骚扰一下明军而已,难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此战即便无功也不至大败。四路进兵的荒唐主意正是杨镐出的,此人无德无能,仅靠巴结宦官得以高官。

抗倭援朝战役他冲锋在后逃跑在前,白白葬送了蔚山战役大好战局,让岛津弘义从明军眼皮子底下逃走。偏偏万历皇帝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此重大的战役又启用了这个脓包。当时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就曾质疑过此战法,可惜未被采纳。其实就算兵分四路也不是没有胜利的机会,只要推进得当,相互呼应,用兵谨慎,加上良将指挥,一样可以把女真人打入死地。

明朝当时不缺良将,熊庭弼和孙承宗都是文武双全的将才,可万历皇帝偏偏放着不用。以至让努尔哈赤一战定乾坤,从此和大明朝分庭抗礼。

拖欠军饷,战法荒唐,用人不当,三项错误哪怕明朝少犯一个,此战也绝不会大败。满清也不会崛起,可惜,可惜。

4,天启末年崇祯初年,满清两次进兵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救,明朝皇帝置之不理,并禁止辽东大军援救朝鲜。

朝鲜灭亡,成为满清藩属。

点评:大家都说万历皇帝糊涂,从此事看来,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更是愚蠢到家了。

万历皇帝再糊涂,也还知道朝鲜中国唇亡齿寒的道理,硬是不惜花七年时间把小鬼子打趴下。

有人说明朝皇帝有骨气,看看这两个家伙的表现,是有骨气的作为吗?失朝鲜则失中国,你爷爷万历懂得,做孙子的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满清攻朝鲜用了近十万人,基本上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辽东大军驻扎在宁锦防线的不下二十万,要么抄其老窝,要么在鸭绿江断其后路,两者选其一都可把满洲人置于死地。

当时的朝鲜还是打得很顽强的,几乎让满清陷入泥潭里。可惜明朝隔岸观火,坐视友邦灭亡。当然,当时明朝刚经过宁远大战,需要巩固防线,就算辽东大军准备不足,明朝全国有200万军队,山东江苏还有明朝的水师,以明朝战船的航海能力,援救朝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以辽东军坚守宁锦防线,调各地精锐水陆并进援助朝鲜,水师经鸭绿江断清朝十万大军后路,纵然不能得全胜,朝鲜也不至灭亡!

丢了个朝鲜事小,但明朝的不作为算是彻底让人寒心。朝鲜战前,大部分蒙古部落还是站在明朝一边;朝鲜战后,几乎全都倒戈向了满清,结果是满清之后数次从蒙古地区入寇中原,打得明朝找不到北。更为严重的,朝鲜雄厚的资源更是给了清朝以支持。若朝鲜不丢,明朝就有了一个收复辽东的基地,丢失朝鲜如损一臂膀,可谓痛心疾首。

5,天启末年,袁崇焕与满清议和,遭阉党诬陷,被迫解职,议和遂告破裂。

点评:宋朝出了个秦烩,从此中国人就视议和如虎,似乎谈议和就是卖国。

实际上议和是个中性词,关键是看在什么条件下议和,议和又是怎样的条款。

汉高祖与匈奴和亲,唐太宗与突厥订谓水之盟,从条约本身看,无一不丧权辱国,可也正是这些条约,为中国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备战时间,经过养精蓄锐,终于有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和唐太宗灭亡突厥的奇功。可惜明朝皇帝鼠目寸光,一听议和就暴跳如雷,仿佛议和就是卖了祖宗的万里江山。事实上当时与满清议和,对明朝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弊。

当时明朝国内朝政腐败,关中连年饥荒,民变四起。明朝军队忽发于关中,忽调往辽东,两线作战自顾不暇,明朝太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整顿内部,安抚民众恢复生产了。暂时的退让以积蓄实力有何不可。

况且当时的满清对中原江山还不敢存非分之想,一没敢向明朝要公主来和亲,二没敢称皇上,条约里甚至连独立都不敢提,只希望明朝皇帝封其一个爵位,与明朝诸侯王平级而已。这种条约既不破财又不伤面子,损失比汉朝的和亲要少的多。

更何况一旦条约订立,满清与明朝就可进入相持阶段,明朝有充足的时间和国力来准备收复辽东,而以满清的人口和国力,是无论如何也拖不过明朝的。只要明朝皇帝有收复山河的决心,女真人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可偏偏明朝皇帝一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慷慨忠烈得荒唐。

此后,李自成起义,明朝军队内忧外患,两线作战,终于导致了国家灭亡的下场。

6,满清第一次兵围北京战役,皇太极用反间计骗崇祯杀了袁崇焕,明朝自坏长城。

此后,满清数次经蒙古入寇北京,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点评:整个事件里明朝一共犯了两大错误,第一就是杀袁崇焕。

这是傻瓜都明白的。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袁将军冤枉,惟独北京人民和崇祯皇帝认为袁将军该杀。

当时袁将军千里奔袭,阻击清军,使清军进攻被遏止,此战虽打得漂亮,但袁将军自己也承认,以九千骑兵阻击清朝十万大军,是带有赌博性质的,胜得实在侥幸。其后就坚守不战,等待援军。满清被拒在城外,就在北京城周围以烧杀抢掠泄愤,于是北京老百姓就把遭殃的帐算在袁崇焕头上。

老百姓的愚昧还可以理解,但崇祯的不知兵就是荒唐了,坚守待援是每个有头脑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崇祯不明白。杀了袁将军,更是寒了二十万辽东军民的心,为了这么个糊涂蛋肝脑涂地,到头来也是被冤杀在菜市口,还有谁能为这样的朝廷尽忠?袁将军死后,其部将多人投降满清,祖大寿虽至死未给满清出一计,其部队却成了满清灭亡明朝的先锋,孔有德等人更是封王封侯。此后,明军叛变者日益增多,辽东防线更为虚弱。

第二则是战术上的错误,清朝十三万人孤军深入,其实是犯了兵家大忌,长城沿线各关隘依然在明朝手里。

若明朝能在京城外与敌人长期相持,再集中数倍于敌的大军封锁长城关隘(这对明朝不是难事),将其合围,满清十三万大军必将陷入死地;即使皇太极能侥幸突围,满清也必定元气大伤。(俄罗斯在对抗拿破伦时即用此法)

假如明朝更有胆气一些,一面调集内地兵马援救京城,一面由祖大寿率辽东兵北攻满清老窝,引满清主力回援,再于半路截杀,(即围魏救赵之法)那更是一刀捅进满清心窝,满清势必一战即亡。

可惜崇祯皇帝内不识忠奸外不辨兵事,仅将满清击退就心满意足,让本是一次置满清于死地的绝好机会白白丧失。

7,明朝末年,关中持续八年大旱,闹的民变四起。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起义,天下大乱。

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胜利,收复张献忠,击败李自成,赢得了一时的安定。

但天灾持续,明朝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赈济,导致民变再生,李自成东山再起,最终灭亡明朝。

点评:明朝能在两线作战的情形下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义,实在是上苍眷顾幸运之至,这本是明朝振兴的大好机会。

有人说明朝灭亡是因为天谴,但仔细看看历史,汉唐时代关中也曾有过类似灾难。

唐高宗时代关中曾连续干旱十年,受灾四年,结果唐高宗采纳宰相裴炎的建议,在关中第三年大旱时果断停止了对西突厥的用兵,调十万大军兴修水利,同时尽全力赈济灾民。其后七年虽旱灾横行,但关中却出现灾年无灾的奇迹。

其后唐朝稳定了内部,兵发西域,灭亡西突厥,势力扩展到帕米尔高原。

后来唐玄宗开元二年,关中又出现百年不遇的蝗灾,加上官吏暴虐,横征暴敛,天灾人祸激得民变四起。

唐玄宗命宰相姚崇主持灭蝗,杀四十二名贪官平息民愤,并令各王公大臣拿出私家俸禄赈济灾民,一举扭转了局面。

这才有了后来的开元盛世。可见天灾并不可怕,重要的在于人谋。明朝的天灾,可以说是七分人祸,官吏贪婪,横征暴敛,国家不顾灾荒,一味加税,终于导致人民起义。如果在明朝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义后果断采取措施,整顿吏治和税收,调集江南钱粮赈济灾区。(明朝有京杭大运河,做到这点应该不难)并花大力气治理黄河,(明朝的科技和人力作到这点也不难)以稳定人心,安抚百姓,那李自成绝对没有作乱的土壤,农民军攻克北京的一幕也绝不会上演。

可惜,在对待天灾问题上,崇祯皇帝连唐朝最懦弱的唐高宗都不如。

8,明清松山战役,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洪承畴痛哭一场,明知必败依然出击。结果兵败被俘。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

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

点评: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几乎是关系着满清的生死,明朝胜则满清衰,满清胜则明朝再无法在关外立足。十万八旗兵几乎是满清的倾国之力,明朝也精锐尽出。应该说此战从开始阶段还是向对明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洪承畴虽说没有气节,但军事才能还是很强的,甚至不亚于袁崇焕。更何况,他的身边是袁将军留下的宁锦防线,配备大量精良火器。若打攻坚战,满清势必吃亏。祖大寿的临阵倒戈又为明朝增添了生力军,并撼动满清全线。

从兵力上看,明朝十三万满清十万,但明军野战能力弱于满清八旗。更何况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表面看打的是军力,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后勤乃至综合国力。满清国力弱小,速战速决是唯一的选择,而洪承畴制定的相持战战略则是明军扬长避短的最佳战法。只要再给洪将军个把月的时间,满清就将被彻底拖垮。而他的这一方略也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惜崇祯皇帝连这个把月都等不了了。平心而论与宁远之战明朝政府的不作为相比,崇祯对此战还是很重视的,可事情坏就坏在他的重视上。

汉武帝亲自制订攻击匈奴的方略,是因为他本人自小熟悉军事,且对匈奴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

崇祯没有汉武帝的本事,却偏偏要凑这个热闹。崇祯逼洪承畴出战的四道诏书,比秦桧催岳飞回师的十二道金牌还要可恨,毕竟岳飞还是把军队完整的带了回来,可崇祯的诏书却直接断送了十三万大军的性命,和前线原本大好的局面。

后人都骂洪承畴卖国求荣,不可否认洪承畴后来的表现实在是一个汉奸,可谁想过此战中他是在力战到最后一刻才被俘的,又有谁想过象崇祯这样昏庸无能的皇帝,又怎么值得为他殉节效忠呢!这一点,连明朝遗老黄宗羲也看不过去了,他在《崇祯年评传》里也毫不客气的批评了这一切。回想这场战争,我们得到的,除了遗憾与叹息外,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悲凉。

因为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就被一个白痴皇帝的四道诏书所改写了。

9.北京失陷后,南明建立,不久清军南渡长江,兵不血刃占领南京,南明小朝廷灭亡。

点评:和南宋同样的情形,但南宋尚且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南明却迅速败亡。宋高宗再昏庸,也比弘光帝圣明一点。

宋高宗还知道收编南逃的北方汉人,组成如虎狼之师的岳家军对抗敌寇,弘光帝除了享乐之外别无所长。

当时明朝在长江沿线尚有几十万大军,可一个无能的皇帝加几个卖国的大臣,就足以把国家卖掉了。

不容否认江南百姓和官兵的抗击还是英勇的,嘉定,江阴和扬州都给了满清以极大打击,使他们以屠城泄愤。

但皇帝投降,群龙无首,军队各自为战,这样的抵抗最终也只能被满清各个击破。假如弘光皇帝哪怕有宋高宗的一点血性,假如明军可以上下一心,凭借长江天险拼死守卫,那满清是很难过长江的。最差的结局也是和满清划江而治,纵然不能光复山河,也可使明朝政权再残存下来。

今天有人说江南人懦弱,说江南是卖给满清的,但是从历史的真实情况看,江南百姓的抵抗还是英勇的,他们打出了中国人最后的血性和勇气,可谓是虽败犹荣。百姓没有要卖国的,甚至大部分军队也是要抗战到底的,卖国的是皇上,是那些高官厚禄的大臣,是那些满足苟安的皇亲国戚,是那些满口君君臣臣读圣贤书做肮脏事的腐儒。

三千大军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一出《桃花扇》传唱千年。有人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第一大悲剧,我看《桃花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出戏深刻的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为什么会亡国,我们为什么会被屠杀?

10,永历政权建立后,李定国将军在云南贵州一带连破清军,杀死清军两位王爷,清军在西南的兵力几乎被损失殆尽。

满清统治区里大量汉军也举兵起义响应。李定国于是奏请永历帝出兵四川,抢在清军主力南下前占领巴蜀和汉中地区,以进兵中原。但永历帝却担心李将军功高震主,于是令其原地休整,并派孙可望分其兵权,谁想孙可望举兵叛乱,永历政权发生内讧。叛乱虽最终平息,但南明元气大伤,更使清军赢得了集结兵力的时间。不久吴三桂进兵云南,永历政权灭亡。

选自:365知识网

点评:这简直是抗清战争以来最好的局面,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光复山河的良机。当时满清虽已有百万大军,但三分之二为汉军,其多数汉军都还处在观望状态,并不真心效力。李定国接连击败孔有德和尼堪外兰部,射杀二王,可以说是对满清西南势力的毁灭性打击,更使得满清汉军军心浮动。湖广总督就曾上奏满清朝廷,说汉军已不敢与李定国部战,请求朝廷速派八旗主力。而清军主力若要增援,没有几个月是办不到的。

何况郑成功此时也在福建牵制清军。四川虽说有天险,但从贵州入川,比从中原入川要方便的多。若占四川汉中,那进可取八百里秦川,退也可凭天险自保。若此方略成功,明朝可以说是进退有余,光复山河大有希望。与明朝诸多昏君相比,永历皇帝还算是比较开明的,接纳李定国的大西军显示其魄力。

但他继承了他祖宗一贯的猜忌心,不敢委以重任,更兼重新宦官,以至起用了孙可望这个败类。

这真是重蹈了明朝昏君的覆辙。明朝不缺将才,可惜皇帝无能,用人不当,让这最后的机会也白白流失掉了。

之后,李定国败退缅甸,含恨客死他乡。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活捉,用弓弦勒死,明朝也就这般寿终正寝了。

由此看,并不是满清灭亡了明朝,而是我们自己葬送了自己。

明朝军事的四个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四个世界第一,却鲜为人知。

早在16世纪,各种类型的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该雷用木箱做雷壳,油灰粘缝,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人工操纵击发,比西方制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第一颗定时爆炸水雷是1590年制造的“水底龙王炮”。该雷用牛脬做雷壳,内装黑火药,用香点火作引信,凭借香的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第一颗触发水雷是1637年明朝末年制造的“混江龙”水雷,该雷通过与舰船直接接触进行引爆。

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时期,明朝海军曾使用“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日俄战争(1903-1905)中的水雷战早了近3个世纪。

明朝在16世纪发明的“火龙出水”是一种用于水战的两级火箭。“火龙”的龙身由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前边装一个木制龙头,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龙体内装有火箭数枚,引线从龙头下的孔中引出。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前后两组火箭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引线相连。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

火药筒,推动火龙向前飞行。火药筒烧完后,龙身内的神机火箭点燃飞出,射向敌人。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4个火药筒)、串联(两级火箭接力)原理。它用于水战时,可在水面上飞行数公里远。当飞向敌舰时从空嘴发射火箭直接攻击对方舰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从战舰上发射的大型远程火箭武器,堪称“反舰导弹鼻祖”。明朝海军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支装备和使用反舰火箭的海军。

明代工匠设计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由钢轮压火击发引爆的铁壳地雷。明朝陆军广泛装备了这种地雷,并用它在江浙地区多次重创进犯的倭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非人工引爆的触发式地雷,西方到18世纪以后才有类似的武器。

明朝陆军曾装备有一种“虎蹲炮”。此炮首尾长2尺,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外形酷似一只蹲卧的老虎,看起来煞是威风。开火前,先装填5钱重的铅弹或石子上百枚,再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杀伤力惊人。该炮重量轻,体积小,非常适合骑兵用战马直接驮带,由此便催生了明朝陆军的骑炮兵。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骑炮兵,又领先了西方大约200年。




明朝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有哪些?
可惜明朝隔岸观火,坐视友邦灭亡。当然,当时明朝刚经过宁远大战,需要巩固防线,就算辽东大军准备不足,明朝全国有200万军队,山东江苏还有明朝的水师,以明朝战船的航海能力,援救朝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以辽东军坚守宁锦防线,调各地精锐水陆并进援助朝鲜,水师经鸭绿江断清朝十万大军后路,纵然不能得全胜,朝鲜也不至灭亡! ...

大明朝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有哪些,可惜崇祯君王不珍惜?
大明朝本来是有免于灭亡的机会的。当时朝廷面临内忧外患的时候,有人建议和皇太极议和,崇祯帝没有同意,后来有人建议南迁,崇祯帝也不同意,后来李自成兵临城下,要求崇祯帝给他封王,并且给他点钱,崇祯帝还是没有同意,就这样导致最后明朝灭亡。明朝时期是一个强盛的时期,同时它也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

大元王朝免于灭亡的十次机会?
有九十年不错了。就说一条,元王朝根本都没建立一套有效的立储制度,帝位完全靠宫廷政变、武力或权臣操作,红巾军起事时,元政府政局还算稳,元顺帝在位38年,象以前一样几年或几个月换一个皇帝,来一次政变坚持不到1368年。

大辽王朝免于灭亡的十次机会?
辽国是必亡的,就算辽国撑的住宋朝和金国的夹攻,也撑不过后来蒙古南下。而若是辽国替宋朝承受了金、蒙古、西夏的压力,南宋也会起来北上,处在中间的辽国迟早是要被几大强国瓜分的。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为何一次也没抓住?
其实当时明朝有非常多次机会能够让自己走出逆境,但是明朝的君主都没有能够把握住这些机会,让明朝进一步走向了深渊。当时并不是满清人让明朝灭亡的让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还是因为内部原因。虽然明朝当时有10次机会能够帮自己走出逆境,但是最典型的只有三次四次。第1次就是在张居正死后,张居正主张的那些改革...

南宋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机会免于被蒙古灭国?
1. 蒙古帝国的兴起和扩张是南宋免于被灭国的重要外部因素。蒙古对于征服和财富的追求,使得南宋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2. 尽管南宋历经多位明臣和名将的辅佐,以及民众和将士的忠诚与牺牲,如崖山海战中的英勇表现,但南宋的最终灭亡并非单一因素所能决定。3. 南宋理宗时期的内政混乱,如史弥远的权臣专政和贾...

大理王朝免于灭亡的十次机会?
没有机会,有机会就不会灭亡了。

蒙古帝国免于灭亡的十次机会
首先,跨越亚洲的国家很大,没错。但是他只是打完了,就开始慢慢的回撤,去干别的。所以很多国家慢慢的又独立了。他们只把国家文化推广在亚洲地区。欧洲地区没有实行。如果推广于亚欧大陆上,那元朝不会灭的那么快。还有野蛮习俗也要改变。机会很多,免于灭亡。而是统一。但是生不逢时。

南宋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机会免于被蒙古灭国?
你说这样南宋能不灭亡吗?所以我说南宋的灭亡绝对是必然的,即时蒙古没有兴起,南宋也始终会被金或西夏所灭,因为此时南宋已国不将国,所有灭亡的先兆都出现在了南宋。至于南宋究竟怎么做才能免于被元朝颠覆?答案就一个“举国搬迁”,逃到东亚、南亚、西亚,亦或者东南亚,总之只要留在江南...

如果明朝积极开拓海外殖民,会不会免于灭亡?
鄙人认为如果明朝积极开拓海外殖民,依旧会灭亡的,而具体原因如下:1、封建土地,兼并必然 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不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土地兼并后的再洗牌。所以不管是奴隶王朝,还是封建王朝,被自身内部的土地兼并问题搞垮,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封建、奴隶生产力关系为了生产力的发展...

凉山彝族自治州18346561011: 明朝灭亡前有什么自救措施吗? -
汲蚀盐酸: 明朝的灭亡不是那一个君主导致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腐败朝政导致的,清代有学者对明朝灭亡的评价是“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清朝这个学者的确将明朝灭亡的一些原因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但是我并不...

凉山彝族自治州18346561011: 怎么做才能避免明朝灭亡 -
汲蚀盐酸: 无法避免,历史的必然.

凉山彝族自治州18346561011: 明朝有没有机会在灭亡之际扭转局势 -
汲蚀盐酸: 有,在1644年初崇祯皇帝与李自成妥协或南走南京,之后基本没有机会了

凉山彝族自治州18346561011: 假如回到崇祯年间,你有什么方法能让明朝免于灭亡 -
汲蚀盐酸: 最主要一个事:杀了吴三桂,没有吴三桂,皇太极再厉害也只是个盲人,根本不熟悉长城地界

凉山彝族自治州18346561011: 明朝可以避免灭亡吗
汲蚀盐酸: 不可能.时代发展的需要.

凉山彝族自治州18346561011: 大家觉得明末只要有谁在大明就不会灭亡 -
汲蚀盐酸: 在当时的情况下,朝廷没钱,外面有满清进攻,里面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造反,谁有时间让你励精图治?不管是多英明的君主、大臣,他的想法、政策要实施,都需要时间,都需要底层官吏.想要朝廷有钱,就得士绅官僚让出自身利益,明末的贪腐之严重,要让他们拿出既得利益给朝廷,他们只会:呵呵.等你摆平了朝廷内部问题,李自成、皇太极会干看着? 换个贤明点的 人来,最多迁都南京,学习南宋,偏安一隅,看有没有机会北伐.这样还能挣扎一下.

凉山彝族自治州18346561011: 明朝没有努尔哈赤起兵的话,会这么早灭亡吗? -
汲蚀盐酸: 不会,明朝的败亡有两种必因:女真和内乱.而这两种必因又是一个因素引起的:小冰川时期.小冰川时期天气变冷,女真没吃的,只有强抢,这是外因.陕西大旱,赈灾不力,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