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中国古代士大夫眼中的完美婚姻,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投稿:喻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完美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最完美的结合就是“身体”找到了缺失的那根“肋骨”。

找个对自己好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不要一味的去想找自己喜欢的,那样会很累,爱你的人会包容你的一切,那样是真的很幸福

婚姻是家庭组成的先决条件,而家庭是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我国古代士大夫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包含了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的需求。受到门第相同的女性关怀体贴,精神层次的深度共鸣。也许再加上有钱有势的老丈人,妻子娘家的显赫门第。未成家的士大夫们饱读圣贤书的闲暇之余,总是会幻想下以后举案齐眉的生活。

古汉语的琴瑟和鸣,将夫妻间水乳交融,和美幸福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虽然传统文化要求夫妻双方,特别是男性减少在感情上的表达。然而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等汉字的美好,还是将士大夫对完美婚姻热烈的向往表达的淋漓尽致。中华民族是内敛却热情的民族。对美好婚姻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迫切。

一、古代士大夫婚姻虽讲究“门当户对”,当更多的是从读书人身份,社会地位的层面来讲,对于单纯的物质财富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1.门当户对,琴瑟和鸣

在中国,婚姻永远都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联盟。古代的婚姻观认为和谐的婚姻,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是对家族长辈理念的延续,也是家族繁衍的客观需要。

单纯的欲望在古人的婚姻观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对家族的责任感才是古人婚姻的基础。作为士大夫在有了一定的功名后。在伴侣的选择上更是苛刻了很多。

以宋代为例,同朝为官的官员子女在婚姻上根据政治立场不同而分为很多圈子。世代通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古人的婚姻,特别是士大夫的婚姻有浓烈的政治意味。

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的去批判这样的情况,在生存环境险恶多变的古代。也许一次成功的婚姻就可以挽救一个家族的命运。特别是官员这样的高危行业,后台底蕴更是无比重要。所以古代士大夫家庭的琴瑟和谐,夫人在政治上一定要有必要的助力。

2.父富家翁,岂不快哉

如果说宋之前的婚姻,物质方面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政治方向的话。那么宋以后,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士大夫美满婚姻中钱财的比重大大的提高了。

现代婚姻,女方往往向男方索取高额的彩礼。而在古代,却有不少汉子盯上了不菲的陪嫁。那些苦读十年寒窗起家的穷人孩子出身的士大夫。往往是联姻不上豪门大族的。富家翁也变为了他们首肯的目标。

这是士大夫手中权力资源和女方经济资源的调配。宋代是不以择偶看钱包为耻的。婚姻只求资财。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宗室卖婚的现象。为了资财求娶寡妇者也比比皆是。士大夫们的美满婚姻中,退而求其次求财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看来婚姻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而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汴梁益州行。早在古代就深入人心了。

3.皇室联姻,适龄通婚

作为士大夫来说,婚姻是一次大大的提升机会。他们是要好好把握的。其中与皇室联姻成为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也是士大夫们心中几种美好的婚姻之一。

公主也是要嫁人的,她反正比你有钱,比你有势。看重你的可能就是一道奏折,一个让皇帝青睐的举措。这么浪漫又务实的婚姻一定是士大夫们向往的。

宋朝时候,河北向家就是娶公主的大户。他家的女儿更是嫁给了宋神宗作为皇后。以后贵为两朝皇太后,皇太太后。这样的皇婚当然可以满足士大夫所有对婚姻的物质向往了。

同年间的子女通婚也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大家都是读书人的子女。父母情况知根知底,这在消息闭塞的古代可是大大的有利条件。

这样的婚姻在宋代士大夫间也是非常普遍的。一个个利益集团在同年和他们的子女间形成。政治上共同进退。即使以苏轼兄弟之能,在之类的事情上也不能免俗。

二.明清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还没有普及,士大夫们对于理想婚姻的期待,除了女子要温柔贤惠以外,如果能识文断字,与自己大臣精神上的共鸣,也是非常有加分的

1.精神共鸣,价值共通

古人以琴瑟的共鸣来展示对完美婚姻的渴望,表示虽然大部分婚姻不得不实际点,实际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不是可以完全舍弃的。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不多。以读书人为主的士大夫想找到一个和自己能在精神世界共鸣的女子,某方面比找个物质条件满意的还要难得多了。

琴棋书画是才女才子们取得精神深处共鸣的主要手段了,在公务闲暇之余与心中中意的女子共同演奏一首古曲,或者在流水潺潺的小亭,细雨中手谈一局。产生的灵魂深处的满足感一定让人身心愉悦。

中国人的老祖宗们不像外露的欧美,把情爱随口挂在嘴边,只是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赞颂这样的灵魂共鸣。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代士大夫那充沛的感情,借着诗句表达的一览无余。

2.品质优良,贤德兼备

士大夫们公务繁忙,没有多少时间精力在家庭的操持上。一个贤德的妻子在生活中对丈夫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士大夫再怎么落魄,家中多少还有些仆妇。那么作为主母的配偶在管理这些仆人时显示的指挥和气度更加的关键了。

在封建社会的古代,家中闹出丑闻的士大夫可不仅仅是落下面子的事情那么简单的了。同僚上级都在观察你的家庭生活。圣贤说的治国齐家。家若不齐,又有什么治国的底气。

娶妻娶德,婚姻生活的真谛早被我们的老祖宗强调了出来。士大夫的家庭和睦在政治上还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对妻子道德水准的要求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由于古代士大夫一般处于社会上层,对于妻子的要求除了贤良淑德以外,还有操持家务,待人接物的需求,也就是要求妻子能够一定程度上管理家族中的内务

1.繁衍责任,子孙满堂

前文说过,古人婚姻的目的之一就是,下以继后世。繁衍后代的责任一直是古代家庭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士大夫的美满婚姻中一定是包含着子孙满堂的内容的。人丁兴旺一直是我国古代品评幸福的标准。

生育后代是夫妻双方的责任,七出中第一条就是无后。一个健康孩子的诞生离不开夫妻双方的努力。这方面对女性的单方面要求不仅仅是古人在医学上的无知,还牵扯到了复杂的伦理问题。

古人在描写幸福的诗句和其他文学作品中,都强调了孩子对一个完整家庭的意义,士大夫眼中的完美婚姻当然也是离不开越多越好的孩子的。

2.孝顺为先,处事得体

古代大部分的情况下,为官的士大夫都是带着自己的父母上任的,孝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百善孝为先,古代官员们在经过一天的劳累回到家中后,一定是想看到婆媳间融洽和谐的场面的

士大夫的家和就考验配偶的格局和智慧了。孔孟书中对孝行的作用抬得很高。读书人出身的士大夫很多都超越了家庭的范畴,而以社会的,修德的角度来看待媳妇的孝行。

一个举案齐眉的和睦家庭中,主妇处事的得体,胸怀的大小都是士大夫们宝贵的财富,在妇女高度依附于男方的古代。这样的德行往往具有特殊的温馨。夫妻双方都以读书人治世的要求来经营婚姻。他们高洁的德行就会在精神追求的高层次产生共鸣。这也就是古代的三观相近了,我想,这才是士大夫们最向往的婚姻配偶。

3.容颜美丽,举止端庄

虽然无数士大夫,读书人宣称要找一个丑老婆,仿佛老婆找的漂亮点就对不起孔子孟子似的。然而,男人的心中始终是青睐美丽的异性的。

美丽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排在以上所有因素的最后,在男性心目中的考量,却一定是靠前的。

士大夫们也不能免俗,不用强迫他们去找无盐,东施来明志。和一个美丽的,门阀高贵或者有钱的,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三观相近的有德女子组成婚姻,才是士大夫心目中完美的婚姻。

结语:

士大夫是古代社会的骨干力量,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道德的意义上有标杆的作用。士大夫们的择偶标准就成了衡量每个时代婚姻观的重要参考。我们不用想的太多,在大部分地方,士大夫的择偶条件和现在的择偶条件并无不同。男性的喜好从古到今,实在是变化不大。

一定要找到古今差异的话,那么政治考量就是最关键的区别了。古代士大夫的婚姻可能是自己一生政治前途的投注。这里面蕴含了太多的意义,反而掩盖了婚姻本身该暗藏的理解,爱和包容。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士大夫们的婚姻。他们作为时代政治的主要参与者,建设者。婚姻在很多时候不由自己决定。

在现在社会爱情婚姻观偏向西方的情况下,对传统封建婚姻并不应该一味的批驳,至少在外语中很难找到琴瑟和谐这样意境和含义都优雅贴切的,形容男女关系的词语。士大夫们对婚姻的理解,对爱情的向往。对新时代男女运营自己的家庭生活是有必要的参考意义的。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古代士大夫在婚姻更重视的是女性持家、教子的能力,他们的婚姻不需要有多深的爱情,但一定要能照顾好家庭,服从丈夫的意志,一切为家庭服务的,而丈夫要做的就是 给予妻子一定的尊重。



他们眼中的完美婚姻,是丈夫在外面打拼,妻子在家中照顾一家老小,而且相互之间理解对方。

门当户对。古代特别重视门第,因此完美婚姻取决于是否门当户对,以及妻子容貌。

可能是夫妻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妻子掌管好家务,要是能琴瑟和谐那就更好了。


李煜的诗词及李煜的详细介绍。。。
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古诗中的酒文化
某韩国男星服役于韩国“猛虎部队”,中国粉丝为其购买军用物品送温暖,并对韩国军队寄于“崇高的敬意”。想起“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想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想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想起“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我只觉得无言。身为中国人...

四大名臣张之洞为何不娶妻却要一直纳妾呢?
古代人都是比较迷信的,他们把这种现象归为张之洞命硬,会克死身边的妻子。张之洞虽然接受了很多的国外先进思想,但是他想到每一次在炮火中他都能全身而退,于是就相信了这种他克妻的说法,于是就再也没有娶妻。然而张之洞还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为了满足需求,他只能一直纳妾,但是不会把她们扶正,以此让他...

53岁中国大爷,9年前娶了24岁的非洲姑娘回家,现状如何?
明月照相思,也得念我痴。——《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在古代,很多的婚姻和爱情都必须要建立在氏族和门当户对的基础上的,婚恋观里非常讲究一个观念便是要配得上,士卒与士卒同婚百姓与百姓通婚,这样才能保证血统的纯正。随着现在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发展,大家遇见的人越来越多了,同时对于婚恋...

《繁星》中小诗的的批注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随其丈夫吴文藻去日本,1949年至1951年在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教“中国新文学”课程。她的散文、小说、诗歌收成集子出版的有《归来以后》、《小桔灯》、《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等。1958年她开始写《再寄小读者》,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旅行游记,这些通讯与她的散文《樱花赞》、《...

琴瑟是什么乐器
问题一:琴瑟是哪2种乐器啊? 七弦琴 五十弦瑟 问题二:“琴瑟和鸣”里的瑟指什么乐器? 看看这个贴子,你会得到满意的福答!yuesha\/...skin=1 问题三:琴、瑟分别指的是什么乐器?尽量详细点! 1.瑟是古代一种弹奏板箱体弦鸣乐器。瑟的得名不详,古书《释名.释乐器》中有“瑟,施弦张...

童趣作者沈复的资料
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浮生...

琴瑟和鸣,中国古代士大夫眼中的完美婚姻,是什么样的呢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古代士大夫在婚姻更重视的是女性持家、教子的能力,他们的婚姻不需要有多深的爱情,但一定要能照顾好家庭,服从丈夫的意志,一切为家庭服务的,而丈夫要做的就是 给予妻子一定的尊重。

清明插画海报-这6种常见的插画海报风格你知道吗
清明作为传统的春祭节气,烧纸祭祖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去表现清明,让大家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清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清明的气氛与仪式糅合在一起。 陈帅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设计解读】清明节,最重要的风俗是扫墓祭祀,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埋藏着无数枯骨。抗...

清明海报字体-清明字体设计含义
清明作为传统的春祭节气,烧纸祭祖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去表现清明,让大家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清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清明的气氛与仪式糅合在一起。 陈帅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设计解读】清明节,最重要的风俗是扫墓祭祀,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埋藏着无数枯骨。抗...

祥云县18668927174: 七夕成语求解 -
益光信韦: 关于七夕节的成语及解释 一、琴瑟和鸣:精致的精神生活 古代中国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 琴瑟和鸣,是古人对幸福夫妻生活的美好描述.《诗经小雅;棠棣》中,夫妻之间幸福的家庭生活被描述为“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夫妻的幸福与融洽,...

祥云县18668927174: 七夕给女朋友送一句成语 -
益光信韦: 双喜临门(双喜临门)shuāng xǐ lín mén [释义] 指两年喜事一齐到来.

祥云县18668927174: 七夕之晨成语是什么 -
益光信韦: 寥若晨星、 牝鸡司晨、 牝鸡晨鸣、 晨昏定省、 落落晨星、 晨风零雨、 失晨之鸡、 晨兢夕厉、 晨提夕命、 晨钟暮鼓、 花晨月夕、 连昬接晨、 晨参暮省、

祥云县18668927174: 七夕很传统 七夕吃什么?求解 -
益光信韦: 虽然,现在很多人称七夕节是情人节,其实七夕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但是这个传统节日很浪漫.那么你知道在这么浪漫的传统节日中,要吃什么吗?让我们过一个传统的七夕节吧!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

祥云县18668927174: 一个人的七夕猜成语 -
益光信韦: 形单影只 【解释】: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出自】: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祥云县18668927174: “琴瑟和鸣”除了形容夫妻关系之外,还能否形容其他关系? -
益光信韦: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乐器.隋唐时期用于清乐.以后则只用于宫廷雅乐和丁祭音乐.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本来是乐器的优美合鸣之声,以此来形容夫妻恩爱和谐之意.

祥云县18668927174: 七夕头上加一横是什么成语 -
益光信韦: 七夕乞功 成语解释 乞:求;巧:技艺.七月七日夜,妇女向织女星乞求技巧.出处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祥云县18668927174: 在中国古代,为何将男子丧妻后再婚娶称之为“续弦”? -
益光信韦: 其实古代将男子丧妻之后,再另娶新妻叫做续弦背后其实是有一段故事的.相传,伯牙跟他的妻子琴瑟和鸣,幸福生活美满.后来他的妻子病重,伯牙每天弹琴给她听.有一次弹琴的时候琴弦突然断了,而他的妻子也在这个时候去世.后来他重...

祥云县18668927174: 宝镜似明月,团圆你我情.婚姻宜结合,琴瑟两和鸣.怎么解 -
益光信韦: 大吉啊,你们的婚姻很美满啊!

祥云县18668927174: 中国古琴的来历和介绍有哪些 -
益光信韦: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拔奏弦鸣乐器,亦称瑶琴、玉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代通称古琴或七弦琴.从汉代或最晚从汉代末年起,古琴的制式就和我们现时所见的古琴大体一样了.古琴约四尺来长,前面六七寸宽、后面四五寸宽、一寸多厚,有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