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石碏大义灭亲?

作者&投稿:独孤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碏大义灭亲给我们什么启示~

有句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意思是说,猛虎性情虽然凶残,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凶残是对外。而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以慈爱之心相待,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爱老虎这样做,是动物的天性,没什么可说的。对人而言,人做事也要按天性,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儿女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法则。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呢?如果说人性这东西也存在的话,父母儿女间的亲情就应当属于人性之列;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话,这种亲情也是永恒的,否则,便是丧失了人性,丧失了天良,就不应当再冠之以“人”这个称呼了。在另一方面,人作为超越了动物本能的有思想、有理性的存在,又不能完全凭本性、天性、本能行事;还得要服从社会的法则。道德伦理的法则,理性的法则。自然的法则还得要服从社会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如果没有这一个方面,人也就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样一来,天性和自然法则往往要同社会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发生冲突,并且经常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必须作出选择。所谓“大义灭亲”,正是这种冲突的体现,是选择让天性服从社会、道德、理性法则的结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有很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自觉性;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很强的理性力量。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否则,大义灭亲就不是值得称赞的一种高尚美德了。人们大多难以割舍亲情,难以脱出天性这条强大的纽带,常常宁可让社会、道德、理性法则屈从于天性和自然法则。这样,像石碏那样的人,就显出了与众不同,显出了伟大和高尚,让人景仰。不过,能够大义灭亲是一回事,固然可敬,而对那个“义”还得讲究。就是说,“义”所代表的东西,要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灭亲的代价。在古时,臣轼君、子杀父、妻害夫,都是大逆不道的“大不义”。国君是上天之子,体现了上天和神明的意志,是小民百姓最初的父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冒犯甚至杀害呢?这罪过比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大,真称得上是“弥天大罪”。在这种情况下的灭亲是理所当然的正义之举,可歌可颂。“义”本身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去的为合乎“义”的东西,今天未必合乎“义”。我们总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决定对“义”的取舍,从而在行动上作出选择。

为了国家纲纪,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世人敬仰。
恃宠骄横的三皇子
故事发生在春秋初期的卫国。卫庄公先娶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庄姜美貌,但没有生育,所以庄公又娶陈国女子厉妫为妃,不久便生下一子,取名“晋”。厉妫的妹妹戴妫陪嫁庄公,也早生一子,取名“完”。不幸姐妹俩生了儿子后相继去世。庄公便将晋完交由庄姜抚养,自己又宠幸上一个年轻的宫女,生下一子,取名“州吁”。
三个儿子渐渐长大。与两位老实本分的哥哥不同,州吁自小性格暴戾,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棒。庄公对他十分溺爱,他更恃宠骄横,为所欲为。大夫石碏劝庄公说:“臣听说爱护子孙的最好方法,是教育他懂得道义和行事做人的规范,太过宠爱,就会骄横,骄横必生祸患,请主公三思!”卫庄公听了不以为然,对石碏的劝告一笑置之。
石碏的儿子石厚偏偏是州吁的铁哥们,整天在一起飞鹰走狗,惊扰百姓。一天,他们又闯了祸,石碏将石厚鞭笞五十,反锁在家。石厚仗着有三公子撑腰,竟翻墙而出,干脆住到州吁家去了。
杀兄篡位
过了五年,庄公去世,太子完立为桓公,石碏也告老还乡。桓公对弟州吁的骄奢淫逸十分生气,常加呵斥,州吁一怒之下竞奔往他国。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天子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登基。卫桓公要去洛邑参加吊唁仪式与登基典礼。州吁感到机会来了。经过一番策划,由石厚率领几百名敢死队员埋伏城外,待卫桓公一行刚出城门,州吁收聚的一批卫国的亡命之徒即蜂拥而上,发动突然袭击,将卫桓公杀死。州吁由此夺得君位。公子晋闻讯连夜逃奔邢国。
落入圈套
州吁品行不端,又弑兄夺位,无法得到大臣拥戴。为了慑服人心,他答应逃亡在外的郑庄公弟段的请求,发起卫、宋、陈、蔡联盟,发动讨郑战争,但人心依然不服。万不得已,只能让石厚去向父亲石碏请教。
石碏回答说:“人心不服,原因很多,但诸侯的名位正当与否,天子的册命是根本,州吁如能获得周桓王封赐,问题自然解决了。”
听了石厚的回报,州吁犯难了:天子原来册封的是卫桓公,自己弑兄夺位,如何向天子去说,石碏又提议说:“陈侯颇受天子信任,一向朝聘不缺,关系亲密。您如能亲自去陈国央求陈侯代向周天子通报,或许能解决册封问题。”
州吁闻言大喜,马上张罗玉帛礼品,准备择日亲自拜访陈国。石碏知道后,抢先修血书一封,派心腹连夜送往陈国。
卫桓公完与公子晋都是陈国女子所生,陈侯自然亲近完、晋,厌恶州吁,接到石碏的血书,正合心意,马上暗暗作好准备。这天,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陈侯令太庙相见。州吁、石厚上得殿来,只听一声令下,两厢甲士涌出,将州吁、石厚二人一举擒获。陈侯取出石碏血书当殿宣读,将二人分别拘押起来。
杀死自己的亲儿
石碏接到陈侯送来的信,马上分头通知各位大夫朝中相见。卫国百官听说老大夫相招,纷纷前来,开启陈侯书信一看,方知州吁、石厚已被拘禁于陈国,只等卫国大臣公议如何处决。暴君被除,百官自然高兴异常,一致认为州吁叛君谋命,罪在不赦;石厚仅是从犯,老大夫石碏定国有功,功过相抵,可免一死。石碏却说:“身为大臣者,自当以公正无私为先,石厚不死,如何警策后世乱臣贼子?老夫自当亲自处理,以无愧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于是大伙公推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另派家臣杀了石厚。卫人又去邢国迎回公子晋,立为卫君,即宣公。
卫国老臣石碏,不能容忍儿子石厚参与州吁弑君夺位的罪行,派家臣赴陈国将其处死,真正实践了“大义灭亲”的壮举。他将名垂千古,为人们所敬仰!

春秋时,卫庄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所生,受到庄公的宠爱并且喜欢惹事,庄公也不加以禁止。刚正不阿的大臣石碏向庄公进谏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该用正当的道理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四种毛病。这四种毛病的产生,是由于给他的宠爱和俸禄都过了头。国君如果要立州吁为太子,那就确定他的地位;如果还没有拿定主意,目前的现状恐怕会逐步地引导他酿成祸乱。大凡受到宠爱而不骄横、不骄横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产生怨恨、产生怨恨而能够克制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低贱妨害高贵,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进离间故旧,弱小压迫强大,淫邪败坏道义,这是六种逆理的事。国君行事得当,臣子奉行君命,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母,兄长爱护弟弟,弟弟敬爱兄长,这是六种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逆理的事,这就是使祸患很快降临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该尽力除去祸患,而您却让祸患很快降临,恐怕不能这样吧!”卫庄公听不进去。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碏加以制止,但制止不了。卫庄公死后卫桓公即位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这时骄横霸道的州吁一心想杀死哥哥桓公夺取君位。

鲁桓公四年的春季,在石厚的积极策划下,州吁杀掉了卫桓公而自己做了国君。州吁封石厚为上大夫。

州吁设法使他的百姓和睦安定,于是石厚就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见周天子就能够安定君位了。”石厚问:“用什么办法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回答:“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陈国和卫国关系又正密切,如果去朝见陈桓公,让他向周天子请求,就一定能办到。”石厚就跟着州吁到陈国去了。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国土狭小,我老头子老了,不能干什么了。这两个人,正是杀死了我国国君的凶犯,请趁此机会想法处置他们。”陈国人把这两人抓了起来,并且请求卫国派人前来处理。九月,卫国派右宰丑前来,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他的家臣孺羊肩前来,在陈国杀了石厚。

州吁和石厚沆瀣一气,弑君夺位,属于大逆不道;石碏秉公执法,设法除掉这两个叛逆,其中包括自己的儿子石厚,实属公正无私。自古以来,凡是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人,终究要落得个可悲下场;而遵守法纪、大义灭亲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唱颂。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略见一斑。


大义灭亲典故
大义灭亲典故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

石碏为什么要大义灭亲 ?
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否则,大义灭亲就不是值得称赞的一种高尚美德了。人们大多难以割舍亲情,难以脱出天性这条强大的纽带,常常宁可让社会、道德、理性法则屈从于天性和自然法则。这样,像石碏那样的人,就显出了与众不同,显出了伟大和高尚,让人景仰。不过,能够大义灭亲是一回事,固然可敬,而对...

“大义灭亲”到底是指谁杀谁?要说名字哦
大义灭亲 解释: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

石碏大义灭亲?不敢苟同!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石碏的“大义灭亲”。石碏的做法是不是有违儒家的“父慈子孝”的伦理?说的再严重点,是不是没有人性呢?二,石碏有没有尽到为人父母之责?“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虽然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所编,但父母对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是人之共识。对卫武公宠溺州吁...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孔子曰:"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孔子说过这句话吗...
是吧,不敢肯定!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 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

石碏大义灭亲,杀掉了自己的儿子,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吗?
州吁与石厚的策略遭遇失败。此时的石碏才真正反应过来,不能再让两个人胡来了,如此一来要是到后来国人新仇旧恨一起算,石家恐怕也会荡然无存,心中大义灭亲和诛杀州吁与石厚的想法已经产生了。等到石厚前来请石碏出面,让卫国能够与陈国结盟,并由陈国到周天子面前去说州吁的好话的时候,石碏就是...

石碏大义灭亲事件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政治目的?
作为州吁弑君的帮凶,石厚也被石碏忍痛杀掉。因为陈、卫、宋、蔡联盟是在捍卫周王室的利益,像州吁这种犯上作乱之人是不能被容忍的,作为其帮凶的石厚自然也不能被接受。为了给联盟过一个交待,也为了防止石厚日后报复卫国,石碏不得不大义灭亲,除掉石厚。可以说,州吁弑君篡位开此先河,严重影响...

石碏是一个什么的忠臣形象?
大义灭亲 石碏[què](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

读《左传》之石碏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从此成为了一种异样的美德。现在把纯臣解释成忠臣,这是笼统的说法。《说苑》列举人臣有六正:圣臣预禁未然,良臣顺美匡恶,忠臣进贤不懈,智臣明察成败,贞臣守文奉法,直臣面言主过。这些石碏都没有做到。还有一个诤臣,“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但是“天子有诤臣,虽无道...

大义灭亲的意思,大义灭亲成语故事及出处
【大义灭亲的千古佳话】春秋时期,卫国的政坛上,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正义之举——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源于《左传·隐公四年》,其深刻含义在州吁与石碏的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州吁,卫庄公的小儿子,因庄公的宠爱而放纵不羁,他的篡位之举严重违反了礼制,引起了众怒。石碏,卫国的贤臣,面对...

盐边县15883303431: 石碏大义灭亲 - 搜狗百科
通窦朴康: 【拼音】dà yì miè qīn 大义灭亲 【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铁面无私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认贼作父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维护正义.

盐边县15883303431: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什么 -
通窦朴康:[答案] 大义灭亲: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

盐边县15883303431: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
通窦朴康: 原指为维护君臣道义而不顾亲 属感情.现指为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典出《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大夫石碏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合谋杀了卫桓 公,州吁自立为王,石碏为儿子的行为感到耻辱,为维护君臣道义,他不顾私情设计杀了州吁、石厚.人们称赞他能大义 灭亲.郭沫若《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你尽管是她的父亲, 但如果不照着她的意旨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明天便把你一齐处死.”

盐边县15883303431: “大义灭亲”有何典故?
通窦朴康: “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 X十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 惩罚.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卫庄公在位时期,十分宠爱小儿子州 吁,养...

盐边县15883303431: 石碏大义灭亲文言文翻译 -
通窦朴康: 翻译自左传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

盐边县15883303431: 大义灭亲的意思 - “大义灭亲”成语是什么意思?
通窦朴康: 大义灭亲 解释: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

盐边县15883303431: 大义灭亲一词具有怎样的故事?
通窦朴康: 大义灭亲典出《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战国时代,卫国百姓因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为王,又任意驱使他们去打仗,十...

盐边县15883303431: 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什么?
通窦朴康: “大义灭亲”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捍卫国家人 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则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 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盐边县15883303431: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通窦朴康: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的大义灭亲,讲述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