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线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蝉》什么意思?~

蝉低垂着触须啜饮清凉的露水,长鸣声从繁茂的梧桐树上传出。
因为它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而不是凭借吹来的阵阵秋风。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
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
疏桐:繁茂而枝干分披的梧桐。疏,扶疏。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靠。
秋风:暗指帝王的权势。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虞世南由隋入唐后,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诗人的一生极为坎坷,先是在南朝陈任职,后隋灭陈,与其兄虞世基一同到了长安,“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虞世南被挟持至聊城,“又陷于窦建德,伪授黄门侍郎。”“太宗灭建德,引为秦府参军。”此后他一直辅佐唐太宗,逐渐位高爵显,死后“敕图其形于凌烟阁。”可见诗人一生始终坚持正道而行,在纷纭乱世谨身守持,终于得逢明主,成就美名。此诗即是诗人勤于自勉的写照。
赏析:
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托物比兴,诗人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形象完整丰满,韵味含蓄深长,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一、古诗《蝉》的意思

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二、原文

《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三、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

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160卷、《群书理要》50卷、《兔园集》10卷等,另有诗文集10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4卷。

古诗《蝉》,作
者借蝉来表达清高,
纯洁的思想感情。

虞世南《蝉》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蝉的意思古诗蝉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3、《蝉》赏析:《蝉》这首诗讲的是知了的形态、习性和声音,而这句话则寓意着诗人高尚、明净的行为、志向和兴趣。吟诵事物的深层含义是赞美人。这首诗的重点是把握蝉的具体特征,找到艺术上的契合点。《蝉》这首诗包含了诗人余世南的诗。作为唐代贞观年间挂灵烟阁的24臣之一,他的名声在于他的知识...

蝉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蝉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答:《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蝉》的诗句和诗意是什么?
《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蝉的形体、...

《蝉》的诗句和诗意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

古诗蝉译文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处:唐·虞世南《蝉》...

蝉古诗意思 蝉古诗意思是什么
蝉垂下帽缨,饮着清澈的露水,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连续不断的蝉鸣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蝉》是一首咏物诗,借描绘蝉在形体、习性和声音上的特征,表达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释垂緌(...

虞世南《蝉》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蝉 虞世南〔唐代〕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蝉古诗的意思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的同时...

《蝉》古诗意思
诗词意思如下:原文:垂_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诗词赏析 既然这是一首咏物诗,那么虞世南绝不是单纯地描写一只蝉的生活习性,而是通过...

虞世南的蝉是写的什么意思?
1. 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 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

临城县19889507782: 古诗中蝉的意思是什么 -
邸怕复方: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文学作品中吟咏赞叹,尤其是在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从《诗经》到...

临城县19889507782: 蝉这首古诗揭示了什么真理 -
邸怕复方: 蝉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jiè)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揭示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道理.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临城县19889507782: 《蝉》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
邸怕复方: 蝉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

临城县19889507782: 蝉古诗虞世南诗诗意(蝉古诗虞世南诗的诗意)
邸怕复方: 《蝉》虞世南诗意:《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这首诗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临城县19889507782: 请问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三首《蝉》的解释是什么? -
邸怕复方:[答案] 【年代】:唐【作者】:虞世南【作品】:《蝉》【原文】:垂緌①饮清露②,流响③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④秋风.翻译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

临城县19889507782: 《蝉》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邸怕复方: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

临城县19889507782: 蝉的古诗寓意是什么?🙏🙏😖😖 -
邸怕复方: 虞世南的《蝉》寓意是: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这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气韵风度.供参考.

临城县19889507782: 古诗《蝉》(虞世南)的寓意 -
邸怕复方:[答案] 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临城县19889507782: 《蝉》的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
邸怕复方:[答案]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

临城县19889507782: 古诗《蝉》(虞世南)的寓意是寓意,不是意思! -
邸怕复方:[答案]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