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锺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十则中(有原文),孔子说要善于反省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哪几则论语反映了这样的思想?(急!)~

[编辑本段]论语十则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太薄》《子罕》《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时习:时常的复习。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法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我就教你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在其中,代词。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她们一样的习惯。"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士人(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
凋:凋谢
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编辑本段]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没有。“小人”应该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孔子自称“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会轻视农业,不屑其弟子樊迟学农种地?樊迟是谁?他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孔子对其一直寄以厚望,希望他能干些大事,而不当农民,来学对于当领导来说是末技小道的稼穑,确实有本末倒置之嫌。况且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苹果蔬菜水果滞销,一帮县里面领导,书记上街卖水果,我认为他们能力真是有限。百姓最需要的是廉能有为的官吏,倘能未雨绸缪,掌握市场信息,指导农民规划生产,又何必临事而力竭技穷,亲自上街售卖推销。
如果还认为孔子鄙视劳动,看下面例子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a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这里,南宫适跟孔子说,后羿善射,奡擅长水战,均不得好死。大禹,后稷亲自耕种田地却得到了天下。南宫适走后,孔子称赞说:这人真是个君子啊,这人真是崇尚仁德啊!
大禹、后稷大德兼备,同时躬亲稼穑,南宫适称赞这样的行为,孔子称赞南宫适这样的人。足见孔子是并不反对君上懂稼穑的,凡人大道小道不能兼备,那便“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了。像樊迟这样的人,应该先学好德立信的大道,如果只学稼穑,那其实不也跟锁匠国王和词人李煜等类似了吗?
关于本问题第二回答的观点:论语中老农说孔子坏话,徒弟们还能把这个段子收进论语中来,足见儒家子弟并不小器。
至于说孔子人品和师德有问题的。那看一下下面两句:①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u)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有的人看这两句义愤填膺,觉得孔子人品和师德都有很大问题,妥妥的人生污点。好吧理解文章,copy,对原文改变真的累,手机打的很慢。我发链接,原文讲①孔子是否骂人 ②孔子是否轻视劳动人民。贴吧下5楼,25楼,32楼的观点还可以。链接:https://tieba.baidu.com/f?kz=945554520&mo_device=1&ssid=0&from=844b&uid=0&pu=usm@0,sz@320_1001,ta@iphone_2_7.0_3_537&bd_page_type=1&baiduid=520FE476CFAB00F5F0168C1B046AD951&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referer=m.baidu.com?pn=0&
对于孔子去齐国当官被晏子阻拦的,我更倾向南怀瑾先生的看法(只谈看法),楚国的那一次机会完全是因为楚王后来忌惮孔子及其弟子的能力,就不给了。至于鲁国的机会,那是季桓子怕孔子威望超过他,故意用计逼走孔子,后来季桓子临死前相当后悔,觉得这件事断送了鲁国中兴的希望,嘱托儿子一定要把孔子迎接回来,他儿子有点私心,孔子又不想当官了…不要给孔子戴高帽子,同时也不要把孔子踩低了。

  (一)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   (三)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好像每次樊迟提出问题,孔子都以很浅显的话语敷衍他,觉得他“小人哉”好像有瞧不起他,觉得他天资不够,是这样吗?   这大概是因为孔子的个性比较直率,有什么就讲什么,因此批评别人的时候也非常直白。“小人哉”这句评语,大概是针对当樊迟的观点而言的。孔子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这样,即便是对他心爱的弟子子路也是这么严厉的批评过。   而且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而受到冷遇,如果学稼、圃之事,“老农”、“老圃”比孔子更精通。(见《论语·子路》)这一点被用来指责孔子轻视体力劳动,实不尽然。孔子本身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从另一方面理解,可以说孔子的教育内容并非这些专门技能。孔子弟子曾子就曾说“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笾豆之事”是指行礼之仪式,“有司”是执掌此仪式的专家,这样说,并非曾子鄙视礼之仪节,而只是说这样的专门技能有有司管理,君子所贵之“道”则不在此。君子所贵之“道”,就是“成人”、“成德”的根本,这是孔子育人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史记·孔子世家》)   而且,对于樊迟提出问题,孔子都以很浅显的话语敷衍他,觉得他“小人哉”好像有瞧不起他,觉得他天资不够,这点正好说明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确,樊迟是天资不够,因此孔子只给他讲最基本的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这并不是说与孔子的循循善诱,有教无类有矛盾,只是说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910158.htm


樊迟请学稼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培养弟子的教育目标就是士而不是具体的生产技术人员。因此樊迟要学习种地与种菜栽种果木的技术孔子当然会那样回答了。而且孔子说的可能也是实情,在农林技术上孔子当然不如老农和老圃了 ...

孔子对樊迟的教育又反映孔子中的什么问题?该怎样评价?
”等樊迟起身离开之后,孔子对其他弟子说到:“这个樊迟啊,真是个卑贱的人。作为一个领导阶级,如果他崇尚礼,那么他的人民就不敢不对他尊敬;如果他崇尚义,那么他的人民就不敢不对他宾服;如果他崇尚信,那么他的人民就不敢不对他饱含深情。所以如果能这样的话,那么各地的人民甚至会抱着襁褓中的...

试论孔子“仁”学思想的要旨。
【答案】:“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讲到“仁”,但他一般不直接说“仁”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孔子与当时人的对话体悟“仁”的多重意涵。(1) “爱人”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颜渊》)孔子主张仁智...

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什么态度?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

《樊迟仲弓问仁》的翻译,求解!!!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翻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

作为孔门弟子的樊迟做过什么事情,为什么始终不受待见?
《雁儿落过得胜令》此曲,流露出来的即是崇尚庄稼之意,其中提及的樊迟,乃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这个樊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也是孔门72贤的重要人物,与子贡、子路、曾子等人相比,樊迟的名气不大,而且似乎当年也不太受孔子待见。《论语》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

孔夫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樊迟 樊迟问稼
樊迟向孔子讨教关于农作的事情,被老师嫌弃胸无大志。另外在论语中曾经说明过孔子是一个五谷不分的人,可是樊迟却还要向老师请教他不知道的事,也是很没有眼色的行为。樊迟是农民出身,他想到了农业的重要性,可是他没有继续发展他的思想。另一位大儒孟子就非常重视农业,算是与樊迟有些不谋而合。孔子...

《论语》中孔子的语录有哪些
2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御:“驾车”。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论语中 孔子多次回答关于孝道的问题 他没说过哪些??
1,2,3都是孔子说的。4不是他说的。 1、3、原文是: 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勿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原文是: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

人的定义:人者仁也
孔子和儒家的“仁”: 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仁”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论语》中使用“仁”字的地方有58段共105字,孔子把“仁”作为实践中的指导原理并使之贯穿于诸道德中。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主要意义是善待他人。孔子阐述了君子应当是仁者的观点。孔子的“仁”,涵义甚...

荣成市18280363198: 《论语》中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
时审日达: (一)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荣成市18280363198: 《论语》“子路篇十三”一段话“樊迟请学......焉用稼?'"说明什么问题?孔子真的认为种菜没出息吗? -
时审日达: 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荣成市18280363198: 有哪些论语评论人勤劳做事的 -
时审日达: 学而篇 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还时时反复练习,温习,这不是勤劳么.宪问篇 八 爱之,能勿劳乎?爱他,能不勉策他勤劳吗?

荣成市18280363198: 《论语》中有关孔子仁爱思想的句子 -
时审日达: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论语原文]樊迟问仁...

荣成市18280363198: 《论语》: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
时审日达: 慝(特):邪恶的念头,错误. 樊迟陪孔子到鲁国的天坛游览.樊迟问:“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品德、改正错误、明辨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就能提高品德吗?进行自我批评,不去批评别人,不就能改正错误吗?忍不住一时之气,忘了自己和亲人的安危,不就是糊涂吗?”

荣成市18280363198: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
时审日达:[答案] ⑴B(孔子仅仅认为樊迟是目光不够远大,分不清事物的轻重本末) ⑵批评得对,因为孔子确实不懂稼穑,且还批评想学习稼穑的弟子.(持其他观点亦可,只要能自圆其说) 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

荣成市18280363198: “论语”中孔子论“仁”的十句话是什么? -
时审日达: 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

荣成市18280363198: 《论语子路》中孔子的哪个弟子要去做农民 -
时审日达: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等樊迟退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荣成市18280363198: 论语集注选段,求大神翻译成简单的文字 -
时审日达: 樊迟向孔子求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自己闲居的时候要规矩,做事的时候要谨慎,与人相处要忠心.就算到了夷狄之地,也不能放弃这些原则.”(以上是论语原话.以下是朱熹的注释,因为不全是朱熹一个人的注释,也引用了程颐等人的研究成果,所以叫集注) 朱熹解释说:“恭”是对人外在的要求,“敬”是对人内在的要求,到了化外之地也不要效仿那些无君无父的夷狄,这是孔子勉励樊迟要努力的持守而不要放弃.程颐的解释说:这是大智慧的话,把仁的观念解释透了.圣人并无双重标准,这个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 胡瑗说:樊迟三次向孔子问仁.估计这是第一次吧?"仁者先难而后获"是第二次、“仁者爱人”是第三次吧?

荣成市18280363198: 如何解析《论语》中孟懿子问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 -
时审日达:[答案]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请教[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说"不违背" [过一会.孔子出行]樊迟赶车.孔子告诉他(刚才的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