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家族吏

作者&投稿:闭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是怎么回事?~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拓展资料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袁绍

因为其多疑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在乱世长存。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前期势力最大的枭雄有董卓和袁绍,而袁绍的家族在汉代多朝担任官职,人称“四世三公”。多年的朝廷重臣为袁绍积攒了庞大的人脉关系和武器粮草,天下大乱开始袁绍就奠定了其在天下的霸主地位,但好景不长,在群雄逐鹿的时代,袁绍却被早早地淘汰。

但为何这么庞大的势力在汉末群雄角逐中快速败亡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袁绍生性多疑且优柔寡断,对自己麾下的多数良将不信任,最终导致多数良将谋士投靠他人来对付自己。

例如许攸,叛逃至曹操阵营,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官渡之战,此战之后,袁绍的霸主地位不复,最终影响了他最后的结局。而在这场战争中袁绍的优柔寡断使他错过了一个挽救乌巢甚至是挽救整个局面的机会,在乌巢失火的时候,将军张郃是坚决反对的郭图的建议,但袁绍犹犹豫豫的听信了郭图的建议最后导致乌巢失守,乌巢失守后郭图怕袁绍降罪于他就在袁绍面前打小报告说张郃幸灾乐祸,袁绍便相信了。张郃知道后心灰意冷就率自己的部下投靠了曹操。
第二,袁绍目光短浅,没有看到长远利益。


袁绍本可以采纳部下的计谋控制皇帝来进一步扩大自己势力,巩固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袁绍却不屑于这么做,他认为皇帝只是傀儡,没有必要借助他来命令各方诸侯,但最后曹操这么做后使他的势力迅速扩张,威胁到了袁绍。
最后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两年病死,袁绍的死也导致袁绍家族在历史舞台上失去地位,后面袁氏家族起内乱,曹操渔翁得利夺取袁氏政权,袁氏家族覆灭。
所以在各方诸侯争霸的时代,袁绍的性格是他覆灭的最主要的原因。

袁绍家族盛极而衰始末
(老玖读《三国志》之四十五)
东汉后期,汝南袁氏非常显赫,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袁术是汉末风云人物,炫耀一时。但是,如此显赫的大家族却顷刻间灰飞烟灭,值得人们深思。
今河南省淮阳县,史称陈,是袁姓血缘始祖、陈国的开国之君妫满(陈胡公)受封之地。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女婿妫满受封于陈。陈胡公封陈,才孕育了袁姓。
陈胡公裔孙宣仲涛途因功受封为大夫,以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为采邑,涛途以祖父伯爰的字为氏,形成爰氏。由于在上古时,爰、袁、辕、溒、榬、援同音通用,后来因传写不同,一姓分为六家,爰姓也作袁、辕、溒、榬、援姓,相互混用。太康可以说是袁姓得姓之地。东汉时,阳夏属陈郡。袁姓首先在陈郡形成望族,但西汉时袁氏在正史中无传,只在野史和一些碑刻上有所反映。袁政的裔孙袁生,袁生的孙子袁干西汉时被封为贵乡侯,举家迁回陈郡阳夏县(今河南)。陈郡袁氏实际指居住在阳夏(今河南太康)的这一支,自袁滂在东汉任三公直至唐代,整整十三代都有人做高官。京兆、彭城、华阴、河东、宜春等望族均出自陈郡袁氏。如今,太康县袁姓聚居村有10多个,千人以上大村两个,县境袁姓8000余人。
今河南省商水县,史称汝阳,自阳夏别居汝阳的这支袁姓,因汝阳归属汝南郡,为汝南袁氏。东汉中期,汝南袁氏的袁安后显贵后,四世五公,在全国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至东汉末年袁术、袁绍被曹操消灭后湮没无闻,唐朝初年,袁绍之后袁恕己出任宰相。据《元和姓纂》等载,襄阳袁氏、乐陵东光袁氏、淮南袁氏等出自汝南袁氏。袁老乡袁姓。据商水县袁老乡田家楼村的《袁氏家谱》载:袁安是袁氏家族的长辈。现在,袁老乡及其附近的袁姓人,都是袁安的后裔。
东汉时期,从陈郡分出的汝南袁氏在史籍上大放异彩,成为东汉著姓,这支袁姓的开基祖为从阳夏别居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的袁安。
袁干的8世孙袁良精通《易经》,在西汉明帝时被举为明经博士,任太子舍人,后在东汉初年任武成县令。袁良的后代在东汉初年开始显露锋芒,其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袁姓家族人才辈出,有的高官厚禄,在朝廷飞黄腾达;有的以道德文章,显名于世。袁良的孙子袁安,把汝南袁氏领上青云之梯。
先来谈一下袁安其人。
袁安(?——92年),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幼承家学,为人深沉庄重,为乡里人敬重。任县功曹(相当于县令的总务长)时,奉命拜访州从事(一州长官刺史的幕僚),从事就让袁安捎一封信给县令。袁安婉拒道:“如果你信中涉及公事,就让邮驿传递。如果纯属私事,让我捎递多有不便。”州从事听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好再让他捎信了。后来,袁安被郡太守(一郡行政长官)举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由各郡每年举孝、察廉各一人,后合称孝廉),由此踏上仕途。出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为袁安赢得治世能臣美名的是他任楚郡太守时,妥善处理楚王刘英“谋逆案”,替数百人洗清不白之冤。
楚王刘英是汉光武帝的儿子,当刘庄为太子时,刘英便倾心归附。刘庄当皇帝(汉明帝,史称显宗)后,多次赏赐刘英钱财。刘英好行侠仗义,结交四海宾至如归朋,后来又好黄老之学,对佛教尤其喜爱。汉明帝开始时并未禁止。永平十三年(70年),有官员上表,披露楚王英与为非作歹之徒相勾结,并与方士(古代好讲神仙方术的人,此指佛教徒)造作符瑞(又叫符命、符录、图谶,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示吉凶、治乱兴衰),又擅自设置官职,实属大逆不道,请加刑诛。汉明帝废黜楚王刘英王位,削除楚国为楚郡,另以五百封户之租税收入供其生活,并将其迁出楚郡。刘英到外地不久,便自杀了。明帝深恨诸侯王与官吏、方士等勾结,为杀鸡给猴看,他穷治楚王谋逆案。上之所好,下必尚焉,见明帝关注此案,官员们卖力地审讯,滥用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上自刘英在京师中的三亲六眷以及与他交往过的诸侯官吏,下至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都被卷入此案,受株连而死者千余人,逮捕入狱者达数千人。袁安出任楚郡太守后,就处理这个棘手的案件,他经过缜密调查,发现好多人是被迫自诬有罪,实际上与案件毫无关联。他决定把这个情况上奏朝廷,为蒙冤的人澄清事实,还他们以清白。当时楚郡府吏坚决不同意他这样做,提醒他: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偏袒谋反者,要与谋反者同样处罚。袁安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的调查与实情不符的话,做为太守理所当然要承担责任,绝对不连累你们。”他根据实情,向朝廷递交了与原来截然不同的调查结论,主张给大多数蒙冤的人平扫昭雪,以平息民怨。汉明帝看后,也觉得楚王案打击面过大,牵连的人太多,就同意袁安的调查结论,一次释放四百余家,这些重见天日的人都称颂袁安明断。
由于袁安处事公允,一年后升任河南尹(管理首都洛阳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到任后为政严明,从不轻易捕人治罪。常常说:“方今欲入仕途之士,其最高理想为位至宰相,其次则盼望成为任州牧郡守。在圣明之世,堵塞他们仕进之路,这是我做府尹的不愿做的事。”他又知人善任,奖掖士人,把首都治理得井井有条。章帝建初八年(83年),已任十年河南尹的袁安转任太仆(汉代九卿之一,掌皇室的舆马和马政);元和三年(86年)升任司空(西汉末年将御史大夫改称司空,主管监察、司法等,为三公之一);章和元年(87年)升任司徒(东汉时将丞相改称司徒,为三公之一,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以辅弼天子、助理万机为职)。
章帝英年早逝,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即位,这就是汉和帝,由章帝皇后窦太后临朝听政,太后之兄窦宪法执政,形成外戚专权局面,袁安虽有宰相之名,而无其实。但他不愿备位朝廷,遇到事关国之在事时,他必上书谏争。窦宪为了猎取功名,决意出兵北击匈奴。袁安与太尉(秦汉时全军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都在朝堂上进谏,认为匈奴已长期不进犯汉朝边塞,此时无故劳师远征,师出无名,耗资巨大,断非国家之福。他们又多次联名上书窦太后,坚决不同意出兵。但是这些奏章都如石沉大海,这时宋由动摇了,九卿们也不再上书反对出兵。只有袁安与任隗仍然坚持,他们为说服窦宪,阻止出兵,在朝堂上与主张出兵者激烈争执多次,陈述现今应保境安民,不轻启战端。但窦太后却丝毫听不进去,众人都为袁安捏了把汗,但他却很坦然。在窦太后裁定出兵后,袁安禁不住扼腕长叹。后来窦宪又准备立匈奴降将为单于(匈奴最高首领),袁安又据理力争,但骄横的窦宪根本听不进去不同意见,结果窦宪所立单于叛汉,掳掠沿边诸郡,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窦氏专权,横行不法,窦宪弟、卫尉(统领皇帝警卫部队)窦笃、执金吾(皇帝护卫官)窦景擅自下令沿边诸郡,征调善于骑马射箭的大力士到窦府中服务,上谷、渔阳、雁门等郡分别派人送来了猛士。对于这种违法行为,朝臣门惮于窦氏权势,不敢揭发,唯独袁安上表弹劾窦笃、窦景,但在窦太后的包庇纵容下,此事不了了之。窦氏兄弟越发嚣张,在各州郡到处安插自己的死党,结党营私,袁安与任隗上书条奏地方大员们的不支行为,因此而免职的达四十余人,而这些人都是窦氏余党,遭到窦氏忌恨。只不过,这两人为人正直,满朝钦敬,窦氏集团还不敢公然对他们下手。正是由于袁安刚直不阿,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下,汉和帝及朝中大臣多依恃他与窦氏外戚势力作斗争。袁安有职无权,其多次进谏,正确的意见都得不到采纳,他深知这是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所致,可他又无力回天,每到朝堂上,与公卿们谈论国事,总是感慨万千。永元四年(92年),袁安抑郁而逝。
几个月后,汉和帝诛灭窦氏外戚集团,亲理朝政。他有感于袁安的忠义,亲政后下令对袁安后人予以褒封,因此袁安子孙多历显位。
《后汉书·袁安传》上说,袁安父亲去世时,母亲让他去寻找适合的墓地,路上遇见三个书生,他们问袁安到哪里去。袁安将事情原由对他们说了一遍。其中一位书生用手一指道:“将你父亲安葬此处,可世代做高官”。袁安对此话将信将疑,正要再问时,三书生忽然不见了踪影。袁安恍然大悟:这是神仙来指引自己啊,他就把父亲葬在此处。由于其父占有好的墓穴,因此连续好几代都兴旺发达。这大慨是汝南袁氏显贵后,人们的附会之语,不足为凭。
袁安子袁敞,曾任将军、大夫、侍中(皇帝侍从官)、太守、太仆、光禄勋(掌领皇帝宿卫从侍之官),官至司空。袁安的孙子袁汤,汉桓帝时为司空,受封安国亭侯,累迁至司徒、太尉,死后被追谥为康侯。袁汤子袁逢,曾参与拥立汉灵帝,汉灵帝时任司空,朝廷追谥为宣文侯。袁逢弟袁隗,先于袁逢任三公,献帝时,又任太傅(朝廷设置的最高荣誉官职)。自袁安始,四代中有五人先后担任三公的职务,因此,汝南袁氏常常自诩“四世五公”。
此外,汝南袁氏家族有多人担任太守九卿之类职务,如袁安子袁京,任侍中、蜀郡太守;袁京子袁彭,历任广汉、南阳太守,光禄勋;袁逢子袁基任太仆;袁敞子袁盱任光禄勋;袁彭子袁贺任彭城相(相当于郡守);袁遗,袁绍堂兄,曾任山阳太守、扬州刺史。
当时天下士大夫无不奔走于袁姓门下,其“权之重,势之盛,天下莫得而比”。袁绍、袁术落败后,汝南袁氏辉煌不再。但从汝南袁氏分出的多支袁氏,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隋唐时期重振家声,名闻天下。
汝南袁氏不仅是海内大族,还是天下大儒学家。袁安的祖父袁良曾于西汉末年曾向孟喜学《易经》,从此《孟氏易》成为袁氏的家学,袁氏子弟都得诵习《易经》。袁安年少时就习《孟氏易》;袁京“习《孟氏易》,作《难记》三十万言”;袁京子袁彭,少传家学;袁彭弟袁汤,“少传家学,诸儒称其节”;袁敞,“少传《易经》教授”。由于袁氏世传家学,又有多人出仕高官,成为既是豪门又是著儒的大族,有好多人投上门来向袁氏学《易经》,成为著录弟子。这些人中,真正受业钻研学问的廖廖无几,其多数是看到袁氏族大势众,通过行贿或相关人员游说,买个名义,以便获得庇护免役或荐举做官的机会,他们成为袁氏的“门生”、“义故”。东汉时期,公府以至州牧、刺史、郡守,他们的幕僚椽属,多由自己挑选人才,征辟作用,被征辟的人一经应征,便成为公府或郡国的幕僚椽属,渐渐地和他的长官结成一种私恩关系,幕僚椽属对其长官,往往私为君臣。被郡国保荐的孝廉、秀才,即使其后任官朝廷,但对过去保荐的郡国守相,皆称“故吏”。东汉末年,袁绍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夺得冀州刺史之位,是由于当时的刺史韩馥认为自己是袁氏的故吏,甘愿让位。袁氏任郡国守、相者多人,征辟的椽属、幕僚,保荐的孝廉、秀才不计其数,许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员都是袁家的门生或者是部下,所以势力特别大。因此人们又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
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曾称雄天下。袁绍字本初,是东汉末年青年领袖,与袁术为异母兄弟,曾任中军校尉、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后自封为冀州牧,据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汉献帝任命他为太尉、大将军,封邺侯,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袁绍兵精粮足,谋士众多,在汉末诸雄中势力最为强大。袁术曾任后将军,后占据南阳、淮南,建安二年(197年)在淮南称帝,自号“仲家”。
盛极必衰,物之常理。在汉末政局动荡之中,各种势力分化组合,汝南袁氏迭受打击以至覆灭。黄巾军起事时,袁贺之孙袁秘与汝南郡守赵谦率众击之,兵败后死于阵前,与一同死难的其他六位府吏被誉为“七贤”。董卓杀袁隗、袁基等,可谓袁氏第二劫难。而汝南袁氏受打击最大的莫过于曹操殄灭袁术、袁绍。
汝南袁氏这样一个“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声名显赫的大家族为何不堪一击?这要从它自身找原因。早在黄巾起义前,袁彭之孙袁闳就预测本家族要遭祸乱。他见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袁氏一族却日趋富贵,依仗先祖的恩庇代代做高官,居善位,他有深深的危机感,曾感叹地对其兄弟们说:“我们先祖积累下的福祚,后代不能以德行守持,却竟相骄奢淫逸,与乱世争雄,这是危亡之兆啊。”他不应征出仕,当汉桓帝延熹末年,宦官迫害士人的“党锢之祸”即将发生时,袁闳即自筑土室,与外界隔绝。果然,二十多年后,这个家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袁闳弟袁忠曾任沛相,当天下大乱时,知袁氏家族必逃不过此劫,遂弃官寓居会稽郡上虞县(今属浙江),后又南迁交趾(今越南北部)。
袁安担任三公之职,一心一意为国尽忠,而其子孙担任高官,则违背其祖上为官清正、为人正直的一贯作风,与恶势力勾结。《三国志·魏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称:“袁成字文开,壮健有力,贵戚豪强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当时京师洛阳曾有一句谚语:“事不谐,问文开。”而梁冀是东汉的权臣,祸乱朝廷二十余年。袁氏还与宦官相勾结,当时中常侍袁郝,是袁隗的本家,袁逢、袁隗与袁郝互为党援。袁氏自尊贵后,已成为骄奢淫逸的家族。袁术妄自尊大,不体恤部属。他称帝后,后宫妃嫔众多,侈华已极,而随从们却饥寒交迫。当他据守南阳时,南阳是东汉皇室龙兴之地,人口有数十万之众,经济发达,本可据此有所作为。而他却放任部属钞掠百姓,搞得民怨沸腾,只得弃南阳而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袁氏虽然在当时声望很高,但并没有赢得多少民心。尤其是当汉献帝被权臣挟持,四处流浪向各州郡之时,世受国恩的袁氏却不发一兵一卒支援。袁绍自认为汉献帝是董卓所立,又不愿受天子的约束,就没有听取沮授建议迎立献帝。等曹操迎立汉献帝于许都(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四方,袁绍这才醒悟。上表请献帝移镇自己控制的地盘内,这无疑与虎谋皮。袁绍、袁术占有地盘后,两人竟做起皇帝梦来。虽然袁绍惮于众人反对,而没有付诸行动,袁术却公然戴上皇冠,穿上了黄袍,无疑招致众人的反对。袁术败亡之际,还要归帝位于袁绍,顽固地认为,汉朝当亡,强者争雄,袁氏受命当有天下,这是符录、祥瑞所证明了的。可见他们骨子里只有袁氏家族利益,丝毫无拯民于水火之中的打算。从表面上看,袁绍、袁术在军事上是败于曹操,实际是他们不体恤部下、不尊重民众利益,一贯自高自大而造成的,他们败在民心上、败在自己手中。
一个显赫的家族就在这样在东汉末年沸沸扬扬的政坛上消失了,其兴盛衰亡之过程令人无限深思。袁术败亡后,他的妻妾、子女又投奔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平定江南,击败刘勋后,袁术的妻妾、子孙被孙策收留。后来,袁术的女儿成为吴大帝孙权的宫妃,袁术的儿子袁曜成为吴国郎中,袁曜的女儿又嫁给孙权的儿子孙奋。襄阳袁氏就是袁术的直系后代繁衍而成。袁绍中子袁熙的后代徙居东光(今属河北)唐代曾有人出任宰相。
作于2010年8月24日0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绍叔父隗闻之,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绍于是乃起应大将军之命。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
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是袁逢没有错,而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的母亲可能不“在”袁逢家,而是“在”袁成家里。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哥哥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的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
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哥哥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亲属成员:

曾祖父:袁京高祖父:袁安
祖父:袁汤
父亲:袁逢(生父),袁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当儿子)
叔父:袁隗
妻妾:刘夫人、宠妾五人
子嗣:袁谭、袁熙、袁尚、袁买
兄弟:袁基、袁术
堂兄弟:袁遗、袁叙、袁胤
外甥:高干
后代:袁恕己(唐朝宰相)


袁绍家族吏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

京门风月全文免费阅读
京门风月可可版特色势力权贵拉拢 家族名满京门游戏中的权贵个性迥异,外形更是出众,目前与权贵的交互还停留在朋友的交友模式,但是新版本开启了势力权贵拉拢玩法,玩家们可以通过每日任务、势力任务等拉拢友方势力权贵,若是成功拉拢将获得丰厚奖励。朝堂上的两股势力皇室与忠勇侯府分别有权贵可以拉拢,挑选势...

红楼梦四大家族是哪四个
红楼梦四大家族介绍 1、史家 史家为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侯爵为仅次于公爵的高级爵位,也是超品。尚书令掌总领百官,仪形端揆。其属有六尚书,法周之六卿,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尚书令为尚书省的长官,统领吏、兵、礼、刑、户、工...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贾家、史家、王家和薛家,《红楼梦中》主要讲述就是关于四大家族的故事,而这本小说还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还被多次翻拍成电视剧,所以它的热度是非常高的。《红楼梦》四大家族介绍 四大家族是指红楼梦中的一个封建官僚集团,他们势力庞大,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

红楼梦四大家族顺口溜
红楼梦四大家族顺口溜是:贾史王薛。红楼梦四大家族分别是贾家,史家,王家,薛家,这四大家,王家是武官之首,史家是文官之首,在这四大家族中,真正在朝中有地位的,只有王家王子腾,其他家族都是陪衬,而因一系列的荒唐,最终全部衰败。四大家族介绍:1、贾家为开国元勋之后,当朝八公,贾家独占...

为什么古代的师爷比封疆大吏的薪酬要高得多
清朝的俸禄制度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是基本工资,一个是养廉银。在京为官的只有基本工资,一律没有养廉银,雍正即位时正一品官员俸禄为银180两,米180斛,但是雍正年间起,京官支双倍俸银。李卫是总督,即正二品官员。如果是京官,其俸禄即为155两银和155斛米,即使雍正年间起支双俸也很低。但...

坏衣救吏文言文的译文
1. 曹冲救库吏的译文 【原文】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

一盆水泼醒石板 初步确认明吏部尚书孙子墓志铭
经研究,文物工作者初步确认这是姚夔孙子姚敏的墓志铭,姚敏历任判官。据查阅,姚夔号称姚天官,桐庐人,明英宗正统七年进士,在乡试、会试中都名列榜首。隔年,被授予吏科给事中,开始了他的仕途,直至吏部尚书。“一直以来,姚夔受桐庐人推崇,除了正史中的记载,他在民间也有不少传说故事。”桐庐县...

身居高位的诸葛家族成员,后来是什么样的结局?
但司马氏对于这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并不放心。为此,司马昭派亲信贾充出使寿春,试探诸葛诞对于司马专权的态度,诸葛诞公开表示不满,在司马氏看来,这无疑是个祸患,于是准备削其兵权,命其前往洛阳担任司空一职。对于诸葛诞而言,对夏侯玄的悲惨结局记忆犹新,非常清楚司马昭此举的真实用意。于是,诸葛诞...

卫青家族介绍
汉族,河东平阳人。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参考资料:百度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袁氏家族在东汉 -
池伯天丹: 东汉袁家 发家: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袁安的第二个儿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大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也就是袁安的孙子袁汤却官至太尉.袁绍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衰败:袁绍一支官渡之战后一蹶不振,袁绍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夏天病死.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丸.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定乌丸,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袁术兴平二年冬,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欲至青州从袁谭,途中吐血而死.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袁绍的家族历史,详细一点?
池伯天丹:父亲 袁逢(生父),袁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当儿子) 配偶 刘氏 子女 袁谭、袁熙、袁尚 ,袁买 兄弟姐妹 袁术、袁胤、袁遗, 叔父 袁隗 外甥 高干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历史上的袁绍是四世三公 -
池伯天丹: 三公,是指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各朝各代对三公具体职位不一样,但一般都是“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或者“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几种,都是朝廷里级别最高的官职.因为袁绍、袁术的高祖父袁安在汉章帝时当了司徒、曾祖父袁敞在汉安帝时当了司空、祖父袁汤在汉桓帝时当了太尉、父亲袁逢在汉献帝时当了司空、叔父袁隗在汉献帝时当了司徒,所以四个世代中(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及迄其父共四世)均出现过担任三公(司徒、司空、太尉)职位的人物,故称袁绍的家世为「四世三公」. 也就是在当时,从袁绍、袁术的爷爷的爷爷开始,家族里每代人里面都有人担任三公,也就是当时最尊显的三个官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袁绍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 -
池伯天丹: 【解释】: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根据】易中天《百家讲坛》中说:就是他(指袁绍)这个家族有四代人连续地担任了“三公”的职务.而其它有人说是:因高祖父袁安为司徒、祖父袁汤为太尉、其父袁逢为司空,所以四个世代中(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及迄其父共四世)出现过担任三公(司徒、司空、太尉)的职位,故称袁术的家世为「四世三公」.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是怎么回事? -
池伯天丹: 袁绍家族的四世三公: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至于一楼所说的袁绍是不算的.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职位,西汉时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后来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 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 , 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三国袁绍很强吗 -
池伯天丹: 袁绍是汉末大士族的代表,根正苗红的官n代,家族里几代人都是做官的,官职还都做的很大,就是所谓的四世三公,四代人里都做到三公九卿里的三公这类的官职,就是司空司徒司马这种人臣顶端. 这种极品的官职可不是像曹操他爹是花钱买...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三国时期,袁绍家族四代人都担任过三公的位置,创造了什么的神话 -
池伯天丹: 袁绍杀十常侍,破坏后汉末政治稳定,直接导致三国时代.所以他充其量是创造历史.至于神话,只有关羽和诸葛孔明二人能沾边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袁绍是四世三公,有实力吗 -
池伯天丹: 汉朝时,重评说,所以水镜司马徽等人才会如此的德高望重,当时的司徒王允等,都是评说名家,受到他们好评的人是会有好的发展的.在一个就是相貌,对这个也很看重.在历史上,袁绍家族好,四世三公,而且自己长相很漂亮,身材挺拔.而袁术长相不及袁绍,而且犯了当时的大忌,居然自己称帝...那个时候是不会有人帮他的,只会以讨伐汉贼的名义来抢他的地盘.袁绍也不会帮他.在政治上,没有亲兄弟的....你说要袁绍帮了袁术,袁术能把皇帝给袁绍做吗?一个道理的.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东汉末年,出身于三公世家的有哪几位 -
池伯天丹: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由于袁术的庶兄袁绍是过继于其伯父袁成的养子,因此史书普称袁术为袁绍的堂弟,其实两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袁绍母亲仅是个婢女.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5284703280: 三国时期强大的家族有哪些? -
池伯天丹: 袁,袁绍、袁术都是出身在这个家族的,袁家四世三公,也就是四代人里面出了3个位列三公之高位的人,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荀.荀家也是出过许多高官,荀彧、荀攸都是这个家族的人,虽然没有袁家那么四世三公的显赫,但是也是首屈一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