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作者&投稿:艾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同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年代,他们都心怀治理天下的抱负,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但各有侧重和继承。 1 孔子的修身之道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相对。 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可以说这是孔子对于自身的道德修养的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君子之上,就是圣人,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精神楷模和向往,君子是一般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孔子所谈到的人们所谈到的关于君子的品行和要求就是强调自身修养。 孔子思想以“仁”为精神内核,以“礼”为外在约束,以求达到“和谐”世界。“仁”与“礼”也是君子所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品格。孔子认为,做一个仁人君子一方面要陶冶情操,,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刚正的人。另一方面,君子还要学习知识,造就治国经邦的本领。两者相辅相成。孔子很喜欢颜回,认为他粗茶淡饭,褐衣简居,也能不迁怒,安贫乐道,也是君子式儒者的典型。“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说的也就是颜回能恒久地遵守仁义道德。君子最重要的是知仁、行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可见孔子是把仁放在第一位的。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看做是仁的基础,是作为君子最基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践行“友恭”、“诚信”等,以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在《论语》中关于学习之论比比皆是。孔子认为学习首先要有良好的态度。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同时要学思并重,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以仁为内在德行,以知_智慧充实自身,以礼为立身行事的最终约束。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想要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行以礼为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给遵守“礼”找到了一个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可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要求。 2 孟子的修身之道 在_及此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性善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所谓的行善指的是人性中存在着善的因素或者成分。后天修养则是要保持这份“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艰苦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的积极作用。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故出则无敌国外患,入则无法家拂士者,国恒亡。”(《告子下》)孟子这番话在战国中期社会急剧变革,礼崩乐坏,人欲横流的社会,可谓醒世恒言,当头棒喝。 孟子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要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直”指的是正义、正道,人以正道来培养气,加之义与道,集义就是坚持长期积累人心所固有的正义。要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于天于人,丝毫没有愧疚的事情,此心何其光明,何其舒畅。 3 荀子的修身之道 在对待人性的问题上,荀子与孟子的观点是相反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否定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的学习、教育、环境与实践对人性,人的思想道德、个人品质的影响。荀子认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的,都有趋利避害、好荣恶辱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圣人和盗跖、君子与小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为改变性恶,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在《荀子》的前四篇《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集中探讨了关于自身修养的问题。“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爱好礼法而尽力遵行的学士,意志坚定而身体力行的是君子,无所不明而又思虑永无枯竭的是圣人。这是人们追寻更高境界的过程。“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这样的圣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具备了当圣贤的条件,而是通过各种磨难从而改变他原有的本性开始,是后天的不断努力所达到的。而遵循礼法是最基本的。荀子将孔子的礼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认为具备合乎礼义的行为道德对于社会的和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所谓“公生明,偏生阐,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这就是荀子以性恶论出发,对修身之道的阐述。与孔子和孟子一样重视个人内心的修养,以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更加注重礼对人的教化约束作用。更加看重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后天的努力更好的提升自己。 来源:卷宗


试述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

孟子与荀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以德服人”;②提出“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③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需要后天的教育与法治来修正;④主张进行法治。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融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孟子和荀子的推动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主流。

揭秘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他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
孟子和荀子 说到儒家代表人物,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再就是孟子和荀子了,那么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具体情况都是怎样的呢?其学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呢?荀子像 孟子本来的名字叫孟轲,孟子曾经走访过许多诸侯国,希望那些国家的国君能实行自己的仁政主张,但征战频发的战国时期他的政治主张是得不到君主的...

孔孟荀朝代都是战国人么
2、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孟子和荀子岁儒学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1. 孟子和荀子继承并发扬了儒家思想,将其在孔子之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极大地扩大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力。2. 在战国时期,孟子四处游说诸侯,尽管未能成功,但他的著书立说和教学反思,使他成为了儒学的一代宗师。3. 荀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他的学说为后来的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成为了...

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截然不同是什么?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人性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孟子主张人性善,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荀子主张人性恶,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人性思想虽然是对立的,但其目的取向却是一致的,即都主张加强后天的道德教育,以不断完善人自身.孟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他指出“仁义礼智,非由...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同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年代,他们都心怀治理天下的抱负,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但各有侧重和继承。1 孔子的修身之道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相对。 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可以说这是...

孟子和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政治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古人对哲学的探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第一,孟子和荀子属于不同时期的人。孟子比荀子早几十年,几十年定然有所变化损益。特别那个时期是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激化。第二,他们的经历大有不同,用现在的话说叫荀子看到的大部分是人性恶的一面。第三,最主要的就是这点了。他们二人都继承了...

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人物,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观点?
古人对哲学的探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第一,孟子和荀子属于不同时期的人。孟子比荀子早几十年,几十年定然有所变化损益。特别那个时期是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激化。第二,他们的经历大有不同,用现在的话说叫荀子看到的大部分是人性恶的一面。第三,最主要的就是这点了。他们二人都继承了...

孟子和荀子思想区别在哪。
列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孟子:1仁政。2民贵君轻。3性善论。 荀子:1人定胜天论.2性恶论 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区别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

杜集区13496519834: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怎么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山仪痰咳: 一、继承:“仁”——儒家思想核心 二、发展:1.主要主张: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2.伦理观:(孔子——“性相近”)孟子——“性本善”荀子——“人之性恶” 如果这是题,要把语言组织得详细些

杜集区13496519834: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山仪痰咳:[答案]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崇尚“周礼” 孟子.指儒家学说.在政治上主张“仁政” 荀子.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杜集区13496519834: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希望答案可以简短一点,有重点 -
山仪痰咳:[答案] 1.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对孔子“仁”的思想的补充 2.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

杜集区13496519834: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山仪痰咳: 孔子主张仁,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荀子发展为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又有不同.孟子继续发扬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继而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但又提出新的观点而自成一派,荀子提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本善”大相径庭,他还运用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提出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反对天命鬼神说,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

杜集区13496519834: 战国时期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扬孔子学说的? -
山仪痰咳:[答案] 孔子注重《诗经》的学习,侧重点在于理论方面的,荀子的《为学》中体现了他主张向实践学习的观点.荀子的思想体现由理论向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现实践的作用.

杜集区13496519834: 孔子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
山仪痰咳: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孟子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曾子和孔子嫡孙子思先后担当起了继承与传播儒学思想的重任.如果说,孔子在他的时代,用“舍我其谁”的自信来巩固宗法制度下的一整套观念体系,那么同样可以...

杜集区13496519834: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苟子是如问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学说的
山仪痰咳: 战国时期的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奠基人.荀子杂取百家,对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思想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

杜集区13496519834: 孔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
山仪痰咳: 由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将儒家学说传于孟子,后有孟子之徒传于荀子.

杜集区13496519834: 战国时期的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山仪痰咳: 荀子是集百家之所长的,主要思想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主张人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背道而弛;政治上,他主张礼法并施,侧重在礼

杜集区13496519834: 儒学的创立,继承,重创,主导,冲击,融合都是什么? -
山仪痰咳: 创立是指春秋孔子,此时宣扬仁和礼.继承是指战国时的孟子和荀子,其中孟子成就突出,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而荀子结合了法家的思想.重创:秦王嬴政大一统后,焚书坑儒,崇尚法家.直至汉朝前期黄老之学盛行,儒学仍不受重视.主导: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在封建王朝的主导地位.冲击: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为人们所接受,儒学面临危机.融合:宋朝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的思想创立了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