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孟子见梁惠王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作者&投稿:蓝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孟子与梁惠王论辩探究孟子“仁政”思想 摘要:《孟子·梁惠王》章句作为《孟子》全书的开篇,充分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孟子劝谏君主要有“仁义”的美好品质,以“仁义”之心治理国家,慎修身而为“仁君”,并以民为本、行“民本”之道,从而实现孟子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仁政”之治。 关键词:孟子;梁惠王;仁政思想;仁义;仁君;民本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_语》一书中,“仁”字共出现了一百多次,可以看出,“仁”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孟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捍卫并发展了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立的早期儒家学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孟子结合时代的需求,对孔子“仁”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战国时期诸子争雄、百家争鸣的时代大背景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在《孟子》一书中,“仁”字统共出现158次,仅在《孟子·梁惠王》中就出现了14次,如下: 1.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1“苟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 1.1“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5“王如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5“‘仁者无敌’,王请无疑。” 1.7“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7“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_于王。” 1.7“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3“惟仁者焉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5“文王发政而施仁,必先斯四者。” 2.8“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2.11“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2.12“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2.15“仁人也,不可失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作为孟子实现“王天下”思想的历史名篇,充分并集中展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成为历代学者研究孟子“仁政”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始材料。本文将通过对孟子与梁惠王论辩的分析,从“仁义“、“仁君”、“民本”三个方面来探究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仁义”与“仁政” 从字词的角度来解读“仁义”一词,“仁”即为“仁慈、仁爱”,“义”即为“正义”。儒家重伦理,“仁义”作为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备受孟子的推崇。“仁义”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其被演绎为“仁政”的重要内涵。 在《孟子·梁惠王上》章句的开篇,孟子与梁惠王二人便对“仁义”与“利”这两个词进行了论辩。梁惠王问孟子:“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开篇前两句便点出了论辩的主题“利”与“仁义”。梁惠王见到孟子的第一句话便是询问孟子能否为自己带来好处,可见梁惠王是一位很重视“利”的君主。而孟子则重视“仁义”,认为作为君主治理国家不应只想着利益,只要做到仁义便足够了。孟子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如果君主治理国家只是一味地讲求利益,那么他的大臣也会和君主一样“重私利而轻公义”,君主的国家与产业终将会被永远也不满足的大臣夺取。相反,如果君主治理国家注重“仁义”,那么他的大臣也会和君主一样“重公义而轻私利”,讲“仁义”的大臣是不会怠慢君主的,而会全心全意地辅佐君主。所以,如果一位君主能够做到“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那么君主的国家自然会繁盛强大,君主也会实现自己最初所追求的“利”。在本章中,孟子并没有提到君主施行“仁政”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在这里,孟子所说的“仁义”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概念,就像“诚实守信”一样,指的是君子本身所拥有的一种优秀品质。 有些学者认为,在孟子与梁惠王的论辩中,孟子是将“仁义”和“利”相对立进行论辩。他们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为依据,肯定地主张孟子认为“‘利’是一切祸害的根源,会引起人与人的争夺,造成社会的不安、国家的危机。”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在我看来,“上下交征而国危矣”只是孟子客观地分析了君主以“利”为导向施政所带来的后果:即是引发社会各阶层之间对“利”的相互争夺。孟子并没有将“仁义”和“利”放在对立的位置上,也没有明确指出“仁义”与“利”不能共存。而“仁义”与“利”是否可以共存问题的实质即是孟子的“义利观”问题。历来有很多学者都主张孟子是反对言“利”的:例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提到:“孟轲肯定地反对谈‘利’。儒家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的。孟轲特别强调这种对立。”张岱年先生也在其《中国哲学大纲》中提出“孟子尚义反利,比孔子更甚。孟子以为一切行动惟须以义为准绳,更不必顾虑其他。”而陈_先生则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孟子虽“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但并不代表孟子就反对言“利”。其在《孟子讲义》中反驳道:“孔孟确实是重义。但是,他们虽然重义,却没有笼统地以道义排斥,否定物质利益,他们并不把物质利益视为洪水猛兽,并不像有些后儒一样,把物质利益视为绝对有害于道义的东西。”我十分赞同陈_先生的观点,孟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应有“仁义”之心并不代表孟子就反对君主治国追求“利”。我们可以从孟子的论辩中分析出,孟子认为如果君主治理国家时能够满怀“仁义”之心,那么,即使君主并没有费尽心思地去追求“利”,也依然会获得他想要的“利”,此时的“仁义”和“利”两者便可共同实现、和谐共存。相反,若是一位君主一心一意只想求“利”,那么他便会在失去“仁义”的同时也失去“利”。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利”不仅不是相对立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统一性。孟子主张君主讲“仁义”,看似其所关心的只是仁义问题,其实不然,仁政可以使仁义转化为天下人的利益。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实际上是在斥责诸侯们只顾自己私利而罔顾天下百姓公利的行为;而孟子主张君主应讲“仁义”、行“仁政”,实质上是为了保证人民的利益不会遭受统治者的剥削与掠夺,也是为了给百姓争取更多的利益,是一种行天下之大义的行为。所以我认为,孟子所反对的并不是“利”本身,而是君主过度“逐利”的思想和行为,一种求而不得、得不偿失并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危害的行为。 来源:神州·中旬刊


读《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孟子梁惠王上》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孟子梁惠王上》有感 篇1 2010年暑假,利用休息时间翻了翻尘封许久的四书五经,在读至《孟子·梁惠王章》时,见孟老夫子与齐宣王针锋相对,旁征博引,利用梁惠王的诸多谬论式的发问...

找一些成语故事,不要太短,最好200字左右。 不要太普通,哪些常说的最...
自己选一篇 故事1: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国庆必看# 旅行如何吃玩结合?梦之缘文化 2022-09-10 · TA获得超过7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4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34.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於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

一篇关于孔子孟子的作文
题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正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和他们看齐,看见不是贤人的人就在内心自己反省。”这句话看起来简简单单,再怎么看也就那么一句话,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们有谁能做到像孔子说的那样?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这种...

成语故事:不远千里
成语故事:不远千里4篇 成语故事:不远千里1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释义:“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故事: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

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最佳答案检举 (一)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

孟子见梁惠王的译文
孟子拜访梁惠王时,梁惠王开门见山地问道:“您不远千里而来,想必是有对我国有益的高见吧?”孟子回应道:“大王,何须谈利,仁义才是王道。您问的是如何让国家得益,大夫关心的是家庭,百姓则追求自身。然而,这样的逐利行为只会导致上下争夺,国家陷入危险。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者往往...

孟子见梁惠王下原文及其翻译
梁惠王下原文及翻译 《梁惠王下》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

孟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孟子是一个有学问,才华的人。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二、延伸:孟子首篇《梁惠王上》说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嗨!你这...

《孟子》六:梁惠王(下三)
《孟子》六:梁惠王(下三)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成大文化17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10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

射洪县19150749252: 阅读《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章,议论文啊 -
危雅伪麻: 跟你老师说:凤凰卫视的多个时事评论员说,这些作文题目就是社会经历丰富的中年人写都有困难,更何况让学生写!还有就是 《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章,与老吾老,幼吾幼的,能扯上多少关系?

射洪县19150749252: 高中作文800字五十步笑百步 -
危雅伪麻: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鄙视一个人,一个明明自己在战场上退缩了五十步,却偏要笑另一个退缩了一百步的人.我们都认为,他自己都犯了错,哪来的资格去嘲笑别人啊!但是,有没有人去想过,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个逃兵为什么还要...

射洪县19150749252: 语文作文《少年滋味不知愁》要求:700 - 800字记叙文和议论文各一篇,我是初三的90后,男生. 关 -
危雅伪麻: 少年的时候,每每因小事而成愁,无谓的忧愁,也只因了那懵懂的年纪而生.而今历经世间理短,走过了更多的寒来暑往,着实尝到了愁滋味时,很多时候还真是难言这心中的愁与人听了.觉得这样的心绪还是留于自己心中较为适宜,不必别人...

射洪县19150749252: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
危雅伪麻:[答案] 略 从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到两类形象:一类以麻雀、公鸡、鹌鹑等为代表,象征着那些目光短浅、比“低”不比“高”的人;另一类以雄鹰、云雀为代表,象征那些目光远大、志存高远的人.两者境界截然不同,这是...

射洪县19150749252: 以《我该如何存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
危雅伪麻: 我该如何存在 坚持不懈地存在. 古人云:“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太史公忍辱负重写成史记,赢得后世景仰;翟墨驾帆船航游世界,将五星红旗插向世界各地.正是他们坚持不...

射洪县1915074925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
危雅伪麻:[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几天前,忘了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很简单,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则只能停滞不前. 相信任何人都能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但有多少人能切实...

射洪县19150749252: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材料一 春秋初期的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材料二 中国作为世界上... -
危雅伪麻:[答案] 略 提高公民总体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维护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公民在旅游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例如:乱扔纸屑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讲粗话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文明...

射洪县19150749252: 根据 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这句话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急...根据 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 -
危雅伪麻:[答案] 这是黑格尔说的. 话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一晚望见满天星斗,预言明天要下雨,却不小心掉落脚下的坑里;有人救起他时,他告诉对方这个预言.泰勒斯的预言,却成为笑话,哲学家也就成了“只关注天空、不理现实”的代名词.二千年后,黑格尔...

射洪县19150749252: 请以“学会赏识”为话题,采用分论点并列式写一篇议论文.赏识是什么;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请以“学会赏识”为话题,... -
危雅伪麻:[答案]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个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待患者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