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熹并列“百世大儒”的陆九渊在历史上有什么事迹?

作者&投稿:张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陆九渊的主要事迹~

陆九渊官位不算显要,学术上也无师承,但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所谓心既是孟子所说的我,认为我生万物生,我死万物死。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陆九渊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是中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在程朱理学集大成之际,他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理学内化道路潜在的支离倾向和教条隐患,成功地开拓出一条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为宋明新儒学思潮从朱子学到阳明学的心学转向创造了必要的学术条件。陆九渊承认王安石英才盖世,不合流俗,但认为王安石学术上没有触及根本,不苟同其政治改革。对“靖康之变”胸怀复仇雪耻之大义,故访求智勇之士,共谋恢复失地。任地方官时,政绩颇著,而不忘教育,常授徒讲学。去官归里后,他在学宫内设讲席,贵贱老少都赶来听讲,据《象山年谱》称,“从游之盛,未见有此”。讲学授徒陆九渊还热心于讲学授徒,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每开讲席,学者辐辏,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弟子遍布于江西、浙江两地。他在长期的讲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理论。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主张学以致用,其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挽救南宋王朝衰败的命运。在教育内容上,他把一般知识技能技巧,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达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们在“心”上做功夫,以发现人心中的良知良能。陆象山的学生,最著名的是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杨简进一步发挥了其心学。江西抚州是象山学派的重镇,明代陈献章、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心学。今南昌城内的象湖相传为陆九渊当年在南昌开坛讲学之处,“象湖”一名由其号(象山先生)而来。陆九渊自幼好学,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而表现在善于思考上。三、四岁时,他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后来他读书孜孜不倦,又常在书中发现问题。例如读《论语·学而》,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读二程书,就发现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或有矛盾处。陆九渊十三岁时,有一天对自己少儿时思考的问题忽有所悟。这天,他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于是忽然省悟道: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人与天地万物都在无穷之中。他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陆九渊年谱》中说他“因宇宙字义,笃志圣学”,就是说他从宇宙二字,悟得人生之道。陆九渊立志要做儒家的圣人,而他以为,做圣人的道理不用别寻他索,其实就在自己心中,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对宇宙无穷与对圣人之心广大的顿悟使陆九渊进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正象他后来在《语录》中说的: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天之所以命我者,不殊乎天,须是放教规模广大。(《陆九渊集》卷三十五)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他以“心即理”为核心,创立“心学”,强调“自作主宰”,宣扬精神的作用。他的学说独树一帜,与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相抗衡。1175年6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陆象山的学生,最著名的是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杨简,进一步发展了其心学。江西抚州是象山学派的重镇,明代陈献章、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心学。

历史上没有叫朱熹的皇帝,历史上的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出生于南剑州尤溪。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扩展资料: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的思想体系,在往后朝代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熙皇帝说朱熹是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对王阳明的心学的产生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阳明为了验证格物致知理论,他在书院一连坐了七天观察竹子,想体验会到竹子的道理,日不食,夜不寐,专注于观察竹子,思考问题,最后终于撑不下去生病了。
但也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王阳明格竹子让他对朱熹的格物致知产生了怀疑,也对格物致知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对格物致知理解不同在于朱熹倾向于对外在事物的理性探索,而王阳明则是指向内在的主观体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南宋时期的陆九渊,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汉族,出生在江西。陆九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心学”的创始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大家朱熹齐名,被称作“朱陆”。陆九渊始创的“心学”,在明代时期,被王阳明发扬光大,在中国哲学史上称之为“陆王学派”,可以说,对中国的近代理学产生了一个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也成陆九渊为:陆子。

陆九渊生于公元1139年,死于公元1193年,享年五十四岁。陆九渊曾到贵溪龙虎山修建学堂,用于传授课程,因为,龙虎山的形状酷似大象,也被称作是象山,所以,陆九渊自号象山翁,世人也称之为象山先生、陆象山。陆九渊在这山野之间教书、授课,一住就是五年,而来到这里拜访他的人数以千计。

陆九渊十三岁时,有一天对自己少儿时思考的问题忽有所悟。这天,他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于是忽然省悟道: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人与天地万物都在无穷之中。他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他从“宇宙”二字,悟得人生之道,陆九渊立志要做儒家的圣人。


到了1172年,陆九渊中了进士进入官场,期间,他对王安石的才学十分欣赏,认为其拥有过人的才华,不同于世俗的审美,但同时,他也觉得王安石虽才华横溢,但对于学术没有探究到根本,对他的政治改革意见持有不同态度。此外,陆九渊一直以“靖康之变”为耻,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广交有谋略之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光复朝纲,让宋廷王朝得以重现昨日的光辉。

陆九渊曾经在地方做官,且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政绩很好,同时,他非常重视教育,经常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退休回到乡里之后,他在学堂内设立讲座课程,无论贫富,都可以前来听课。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陆九渊博学多才,课程内容也是非常丰富,超过以往的众多教师,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到了1190年,当时已经到了耳顺之年的陆九渊,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荆门知军。第二年的九月份,陆九渊长途跋涉,从江西一路风尘仆仆的来到荆门任职。那时候,金军已经从南边大肆入侵大宋疆土,举兵压境,而荆门的地理位置,正是南宋边防的前线,是战略要地。

陆九渊来到荆门,发现这里没有城墙,同时,这里位于汉江平原地区,道路四面畅通,四面接壤的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不做好应敌防御的准备,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劣势。所以,陆决定要在此地修建城墙,以抵御外敌的入侵。

除了在防御工事上有所贡献,陆还对税收和诸多不合理的体制进行了多项改革。他陆续纠正了当时荆门军队税收的错误,并将官场上素来养成的陋习加以纠正。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及经济环境,让很多外地客商都纷纷来到荆门做生意,使得荆门的税收节节攀升。


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善于用人,对于那些能力强的下属,无论其出身如何,均一律以实力说话。在他看来,自古以来,地方官员的选拔,如果只看能力,不看出身和资质,那么,很容易分辨出哪些官员干的好,哪些官员不称职。相反,那些对于出身和资历斤斤计较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是很难选出优秀的官员人才的,影响朝廷用人最终更使得有能力之人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陆九渊身为政府官员,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他接到诉状,一律亲自审理,绝不拖延,偷懒。信奉以和为贵的陆,在判案之时,经常是调解为主的,如果,上告一些案子,涉及到原告、被告的隐私,或者是有违伦常,败坏风气的内容,他还会劝解原告主动撤诉,以达到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以和为贵,并不代表陆九渊就是个和事佬,更不能说他执法不严,因为,对于那些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子,他都会严格审查,秉公办理,给犯罪人员以严厉。经过陆九渊的治理,当地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少,到了他任职的第二年,当地打官司的人,每个月也不超过两三起,真是治理有方啊。

陆九渊在象山所设立的学堂,去听课的人非常多。经过陆的正规管理,使得原本消息闭塞,民风粗劣的荆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陆九渊在当地治理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朝廷的赞赏。当时的丞相周必大对陆的改革颇为认可,并直呼陆应成为各地地方官员的榜样,要其他官员向他学习。

1193年的一天,陆九渊对亲近之人说:“先教授兄有志于天下,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又对家人说:“我将死矣。”还对僚臣说:“我将告终。”适逢祈祷下雪,第二天,雪果飘下,陆九渊乃沐浴更衣端坐,两天后安然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棺殓时,官员百姓痛哭祭奠,满街满巷充塞着吊唁的人群。出殡时,送葬者多达数千人,归葬于金溪青田。


如果说,陆九渊的政绩十分突出,那么,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更是他一生的辉煌了。

他从事教学工作,宣传学术,他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有数千名学生在他的门下学习。他主张“心即理”,创立“心学”,宣扬“自作主宰”,主张“能动性”的作用。他的学说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是新的学派,与当时朱熹的正宗理学成为对立学派,相互抗衡。

1145年,他与朱熹在江西上饶见面,并对各自的学术发表意见,相互沟通交流。朱熹的学说坚持客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学习,读书等方式,获取知识,同时,通过对外界的观察和发现来启迪人心,激发内心的知识;

陆九渊则主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要先激发人内心的学习本能,也就是“心即是理”,不用在读书和学习等方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学术角度相互争辩,他们以诗作为辩论方式,陆说朱“支离”,朱说陆“禅学”,总之两个学派的争辩不分伯仲,谁也不让谁。

这次辩论,在史学界被称为是“鹅湖之会”,是一场非常著名的辩论大赛。


陆学坚持“心学”,他认为:心灵是自有灵性,生来就是明事理的,每个人都有心,每颗心都明理,万物皆在人心当中。陆认为: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且这样的天赋是永恒不变的,人们宣扬的礼义廉耻,各种道德礼数都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外界赋予的,也不是学来的。

陆象山作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宋明两代的这一理论的开山之人。陆九渊的学术理论,诸多学者认为这是家传。然而,家学实际上只是给陆的这一理论营造了一个达成的氛围和条件。




与朱熹并列“百世大儒”的陆九渊在历史上有什么事迹?
南宋时期的陆九渊,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汉族,出生在江西。陆九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心学”的创始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大家朱熹齐名,被称作“朱陆”。陆九渊始创的“心学”,在明代时期,被王阳明发扬光大,在中国哲学史上称之为“陆王学派”,可...

与朱熹并列“百世大儒”的陆九渊,却沉寂至今,为什么?
陆九渊只讲不写,他的作品都是弟子编的语录。陆九渊反对朱熹,反对阳儒,反对阴佛,其言论大多违反了儒家的正统思想,在明代与王阳明合称 "陆王"。他们所宣扬的心学,作为贪婪者的精神安慰,一直流传至今。在台湾有蒋公命名的阳明山。由陆九渊发起的陆王心学,将人的欲望正当化,失去了佛教的慈悲和勇气。...

道光年间金溪县志名人简介
南宋教育家、思想家陆九渊与朱熹齐名,被誉为“百世大儒”,是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元代危素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之一,24史中,他领修宋辽金三史,并与宋濂同修《元史》;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清代著名学者蔡上翔,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红十军军长周建屏,当代世界固体力学领域著名的科学家...

金溪县2012概况
这里人才辈出,南宋的陆象山与朱熹并称“百世大儒”,元代危素参与编修宋辽金三史,明代龚延贤被誉为“医林状元”,清代蔡上翔等都是金溪的杰出人物。革命历史亦是熠熠生辉,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金溪战役赫赫有名。教育方面,金溪的科举成绩斐然,状元、榜眼众多,进士人数众多,被誉为“...

陆九渊的思想主张_陆九渊和朱熹_陆九渊心学_陆九渊生平介绍
安然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棺殓时,官员百姓痛哭祭奠,满街满巷充塞著吊唁的人群。出殡时,送葬者多达数千人,归葬于金溪青田。嘉定十年(1217年),赐谥“文安”。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金溪县城衙门前为陆九渊建有“百世大儒”坊,两侧镌刻“学茍知本六经皆注脚,事属分内千经有同心”对联。

朱熹为什么是败类
在历史上,对于朱熹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大儒,有人认为他伪君子,算是毁誉参半。朱熹在南宋末年,被打入伪道学之中,认为他是儒学史上的败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当时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罪状中不仅直指朱熹的错误观点,甚至...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现场会上的致辞
尤其是“百世大儒”陆象山与当时的哲学家朱熹“双峰并峙”,合称为“朱陆”,其心学被后世称之为“陆学”、“赣学”。金溪是生态优美的人间绿洲。群山逶迤,溪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60%。有名贵树种100多种,国家及省级保护动物120余种。“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曾赋诗一首赞美金溪:还家一笑即芳辰,...

抚州的任务历史。
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 梦湖郡。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置临汝县,即后来的临川县。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

“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金溪县城衙门前为陆九渊建有“百世大儒”坊,两侧镌刻“学苟知本六经皆注脚,事属分内千经有同心”对联。 学术简介 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陆九渊官位不算显要,学术上也无师承,但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

抚州的任务历史。
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之乡”。自古以来,这里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如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一代散文名家曾巩,词坛巨匠晏殊、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儒,以及舒同、游国恩、饶毓泰、盛中国等一大批现代文化名人。在历史的长河...

漳州市15291031013: “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求解析 马原 -
须狭拉非:[答案] 陆九渊承认王安石英才盖世,不合流俗,但认为王安石学术上没有触及根本, 陆九渊像 [1] 不苟同其政治改革.对“靖康之变... 嘉定十年(1217),赐谥“文安”.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金溪县城衙门前为陆九渊建有“百世大儒”坊,两侧镌刻“...

漳州市15291031013: 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历史地位如何 -
须狭拉非: 程颢,朱熹不喜欢,宋明时期搞理学的,陆九渊、王阳明是搞心学的,不过我喜欢王阳明,真正的牛逼人,不仅搞学术牛逼,做实事也牛逼,

漳州市15291031013: “世之甚难 莫如之忍”是什么意思? -
须狭拉非: “世之甚难 莫如之忍”的意思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没有超过像这样忍耐的.出处:本句为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一句名言. 作者介绍:陆九渊,南宋哲学家.字子静,号存斋,又号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金溪(今属江西)人.幼聪颖不凡...

漳州市15291031013: 朱熹与陆九渊的不同? -
须狭拉非: 宋明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做本体论的证明,这当中的内容包括论证伦理道德的最终根源、善的可能性、修养的必要性以及修养的途径与方法等,由此产生了理学内部的不同派别及争论.朱陆之争作为其中的...

漳州市15291031013: 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须狭拉非: “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

漳州市15291031013: 简述陆九渊的格物致知思想? -
须狭拉非: 陆九渊没有格物致知思想.陆九渊的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

漳州市15291031013: 简述朱熹与陆九渊政治思想的比较 -
须狭拉非: 相同:最终目的是要为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做本体论的证明,这当中的内容包括论证伦理道德的最终根源、善的可能性、修养的必要性以及修养的途径与方法等,反映出当时思想界对道德问题的思考程度,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普通...

漳州市15291031013: 陆九渊思想渊源是什么,有何有何影响 -
须狭拉非: 1、陆九渊于其他理学家并无差别,都是通过对宇宙本原的探讨,以论证儒家伦理的永恒与至善.陆九渊与朱熹的根本分歧在于修身方法,即通过何种途径去完成个人的道德修养:陆九渊认为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渐进方式过于支离繁琐,既然天理存于人心,远不如直求本心更为简易便捷.2、陆九渊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心学),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道德修养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获得天理.对后代的影响还是明朝王阳明的影响大些.

漳州市15291031013: 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辩论一共有几次?发生在哪里?对理学和心学的发
须狭拉非: 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辩论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淳熙二年(1175)“鹅湖之会”(鹅湖书院旧地﹐在今江西铅山县).第二次是在淳熙八年(1181)的南康之会(白鹿洞书院讲堂).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辩论尤其是“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经过这两次辩论陆九渊的心学思想逐渐被充实,传至明代,经王守仁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精致的哲学体系,世称“陆王心学”.它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曾对明清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朱熹则集宋朝理学大成,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朱熹的理学博大精深,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大贤”,被学者奉为“万世宗师”,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漳州市15291031013: 是不是正在做历史上最大的本末倒置 -
须狭拉非: 《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较早的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