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震的形成过程

作者&投稿:戏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形成地震的因素有很多,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自然地震中,以构造地震最为普遍;其余的成因,有火山活动、地下空洞塌陷、大型山崩、大块陨石坠落等。人为地震亦可称为诱发地震(induced earthquake),指因人类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现已发现由于水库蓄水、油井注水、地下核试验等影响,可以导致一系列较小规模的地震连续发生;如1962年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的6.5级地震。 地震的分布有线性排列的特点,大致上可分为几个地带。 其一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在太平洋东岸开始,沿着绵长高峻的安第斯山脉和洛矶山脉,经过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再在太平洋西岸,从堪察加半岛开始,向南经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直至印度尼西亚所构成的大岛弧,然后由新畿内亚往东连接南太平洋中的诸岛屿,这就构成了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约80%的地震集中于这个地带。(更有约60%的活火山分布在此。) 其二为喜玛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青藏高原向西,经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山,到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系和地中海沿岸。其东面分支从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脉向南,经缅甸、印尼的苏门答腊成弧形分布,在新畿内亚与环太平洋带交汇在一起。 此外,东非大裂谷附近和大西洋的大洋中脊,也是地震较多的地带。 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和板块边界非常吻合。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地震,是由于板块边界断裂带的板块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正因为板块边界的不稳定性,导致大量的构造地震出现;幸而不少是发生在海底,否则,地震灾害的次数会大幅上升。 例如1985年墨西哥城8.1级大地震,便是板块移动的结果。 沿中美洲西岸的海底,是两个小板块相接之地,东面为加勒比板块,西面为科科斯板块。受东太平洋海脊的岩浆外推的影响,科科斯板块向着南美洲海岸挤去,在板块接合处俯冲,使加勒比板块水平堆叠在上。当两板块互相抗衡的力量失去平衡时,相对静止期所积聚的热能及压力便突然释放出来,造成巨大的灾害。 其实,是次地震影响的范围很大,以墨西哥城代表灾区,主要因为该处人口最多,死伤和财物损失较为严重;这是看地震新闻时需要注意的。 2007-01-09 17:20:13 补充: 地震生成的条件错综复杂,至今仍未完全了解。一般而言,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产生地震的物质来源,如火山、断层、相变等,二是造成应力、应变的动力来源,如板块间的撞击、火山的喷发等。缺少任何一项时,地震都无法发生。
地震:板块碰撞时
压力不断在板块之间积聚.当压力令岩层折断
释出大量能量
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
令地壳震动
造成地震. 火山爆发: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时
密度较大较重的海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
其前端因高温而溶化
形成岩浆.当岩层断裂
岩浆所受压力减少
便侵入裂缝
喷出地表
形成火山爆发. 海啸:大部分的海啸时地震的次生影响.火山岛爆发和断层作用(海底)也造成海啸.
参考: 刚学完
为什么会有地震?  我们脚下的地面虽然感觉很稳定,实际上整个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在变动的。这种变动是因为地球的外壳上有许多的板块,板块如果碰在一起,就会产生推挤。板块的推挤会造成陆地的隆起或陷落,在这些推挤的过程中,就会有地震的发生。 ■ 什么是板块?   地球可以简单地分成地壳、地函及地核。另外以地球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可以将地球分成岩石圈和软流圈。岩石圈是指地球最外部冷而硬的物质: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圈则是由热度较高的可塑体物质所组成。「板块」指的就是岩石圈,它包含了地壳和一部分的地函。  地球的地壳有许多裂缝。这些裂缝位在深海的海床上,从裂缝里不断的流出炽热的岩浆。岩浆冷却后,就会凝固成新的地壳。  因为新的地壳不断的产生,就会把原有的地壳向外推挤,于是地壳上的陆地与海洋会跟着底下的地壳一块块地移动。移动时,地壳与地壳下方的地函上层会跟着一起动,所以我们便把地壳连着底下一起动的一部分地函,称作是一个板块。  地球表面主要划分成7大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及南极板块。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91504442 火山就像地球的温度调节器,当地球中的岩浆热力不断增加,压力也会因而增加,当地壳抵挡不住时,便会沿着地壳脆弱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发出来,将累积的压力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一瞬间,会造成地震,然后才喷发出岩浆。   火成岩是由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形成的。有些岩浆在地壳内即固化,就是所谓的深成岩;有些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岩。固体地球的地壳及上部地函就是由火成岩组成的,包含大家所熟知的岩石圈及软流圈都是。   地底下并不是处处都充满了岩浆,一般人以为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圈就是一圈岩浆,其实是被软流圈这个名词所误导,软流圈中的物质只有极少比例是熔融的,整体而言还算是固态的岩石而非岩浆。岩浆是一种暂时存于地壳内部的熔融物质,地球内部的温度虽然很高,但由于压力也大,大部分区域的地温均未超过岩石的熔点,岩石并无法熔化,因此在地底下并未存在着连续的岩浆层。只有在特殊环境与条件下,深处的岩石才可能熔融而产生岩浆。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82300894 海啸的形成 海啸 因海底地震
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山崩而引发的巨型海浪,常造成海岸地区巨大灾害。在大洋中,海啸的波长可长达数百公里,但波高不及1公尺
因此在传送过程不易被发现。当海啸接近近岸水深较浅地区,受海底地形及海岸线几何形状的影响,波长减短而波高增加。海啸登陆时可将海水面暂时提高30公尺甚至更高。此一海水面可达的最大高度称为海啸溯上(Tsunami run-up),主要受海岸地形及海啸的波浪特性控制
短距离内变化大。海啸溯上的准确预测可有效减少海啸带来的灾害。 造成海啸的原因: 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及海底山崩都可能造成海啸。而大部分的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所引致。地震是由于断层破裂所引起,部分造成海啸之海底地震,其断层破裂面延伸至海底,或破裂面虽未延伸至海底,但因震源接近海底,仍造成海底瞬间之垂直错动。此一海底瞬间之垂直位移,立即造成震源地区海面之陡升会陡降,此一位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转换成动能以波动的方式向四处传播,就形成海啸。海啸从发生地区由内而外传播,一般在深而辽阔的海洋,传播速度约一小时500至1000公里,浪高不超过一公尺。海啸的波长可达一百里,周期约为10至20分钟,在大海中波高只有一公尺,但靠近海岸,波高可达十公尺,因此相对的波峰接近海岸时,海水面会下降,形成海水退后的现象。海啸属可传播很远的长波,其传播速率随着深度而变,例如:太平洋平均深度约4
000公尺,其传播速度约2000m/sec,而能以约一天的时间,由太平洋之一岸传播至另一岸。 海啸的规模: 海潮暴涨有可能是海啸所引起,也可能是台风所引起。禁地海啸所引起的海潮暴涨通常伴随着地震,远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则不会感受到地震动。儿台风所引起的海啸则伴随强风。史籍上若提到地大震,之后海潮暴涨,则海啸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多数记载只提到海潮暴涨,并无其他说明,是否是地震海啸就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将史籍上所述之海啸或疑海啸,以海啸信度表示其发生之可能性。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日本人称海啸为“津波”﹐意思是涌向湾内和海港的破坏性的大浪。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而里氏震级大于 6.5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的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常用的地震海啸震级()是以里氏地震震级(M )为主要依据的。日本学者饭田汲事曾提出海啸的震级 与海啸的能量和最大涌潮的高程的统计关系。海啸的能量大致为10~10尔格﹐一般为海啸地震的能量的1~10%。 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其波长约为几十至几百公里﹐周期为2~200分﹐最常见的是2~40分。传播速度由确定(c 为传播速度﹐g 为重力加速度﹐为海区深度)。若取大洋平均深度为 4公里﹐周期为40分钟﹐则相应的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许多学者认为﹐大洋中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的幅度大致在1~2米之间。虽然海啸在沿岸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在深海传播时﹐由于波高和波长之比(波陡)甚小﹐周期较长﹐难以察觉到反常的现象。海啸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源地的特性和几何特征﹑海底变形的大小﹑地震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因素。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10101130
参考: yahoo knowledge
我们脚下的地面虽然感觉很稳定,实际上整个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在变动的。这种变动是因 为地球的外壳上有许多的板块,板块如果碰在一起,就会产生推挤。板块的推挤会造成陆 地的隆起或陷落,在这些推挤的过程中,就会有地震的发生。
为什么会有地震?  我们脚下的地面虽然感觉很稳定,实际上整个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在变动的。这种变动是因为地球的外壳上有许多的板块,板块如果碰在一起,就会产生推挤。板块的推挤会造成陆地的隆起或陷落,在这些推挤的过程中,就会有地震的发生。 ■ 什么是板块?  地球可以简单地分成地壳、地函及地核。另外以地球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可以将地球分成岩石圈和软流圈。岩石圈是指地球最外部冷而硬的物质: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圈则是由热度较高的可塑体物质所组成。「板块」指的就是岩石圈,它包含了地壳和一部分的地函。  地球的地壳有许多裂缝。这些裂缝位在深海的海床上,从裂缝里不断的流出炽热的岩浆。岩浆冷却后,就会凝固成新的地壳。  因为新的地壳不断的产生,就会把原有的地壳向外推挤,于是地壳上的陆地与海洋会跟着底下的地壳一块块地移动。移动时,地壳与地壳下方的地函上层会跟着一起动,所以我们便把地壳连着底下一起动的一部分地函,称作是一个板块。  地球表面主要划分成7大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及南极板块。    全球地震分布图  世界上有3个主要的地震带,分别为环绕太平洋边缘的「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南缘的「欧亚地震带」;以及各大洋中的「中洋脊地震带」。地球上95%的地震便是由板块活动所造成,其余的5%则是因火山活动、地下核爆、地壳塌陷、或陨石撞击而来。   ■ 台湾的地震特别多吗?  没错,台湾是地震非常多的地方,每年可能有8
000多次的地震。不过每年大约只有一次地震会造成灾害。台湾的地震这么多,是因为台湾刚好位于两个板块碰撞的地方。这两个板块是构成欧洲与亚洲的「欧亚板块」与比较小的「菲律宾海板块」。  事实上,就是因为这两个板块的碰撞,才造成台湾从海洋中隆起,成为岛屿。只要有碰撞就会造成地震。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地震,就没有今天的台湾。因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还在继续碰撞、推挤当中,所以整个台湾还在不断地升高,当然地震也就会常常发生。    台湾的地体构造图  由于不同性质的板块不断的挤压,累积变形能量,直到超过岩石能够忍受的程度,便将累积的变形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发生地震。台湾及日本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为板块不断在移动,不断地累积及释放能量,地震便周而复始不断发生。 ■ 台湾哪里地震最多?  因为菲律宾海板块撞击到欧亚板块的地方正好是台湾的东部,所以台湾东部(宜兰、花莲、台东)地震最多。不过由于大部分的地震都发生在海底,所以一般造成的灾害比较小。 ■ 台湾哪里地震灾害最严重?  台湾的西部,包括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等地,虽然地震没有东部多,但是因为人口密集,而且地震发生的位置通常距离地表比较近,所以震动强烈,容易造成重大的灾害。 台湾地震分布的立体图  科学家把从1973到1992年发生的地震位置,根据经、纬度以及地震发生的深度,用红点在图上标示出来,形成这幅三度空间的立体图。图中左前方及右前方的两个面分别是震源投影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 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一段时间内没有喷发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还有一种泥火山,它在科学上严格来说不属于火山,但是许多社会大众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种类型。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它也带来了许多好处。许多宝石都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喷发也能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现在的科学发现表明,在许多行星和卫星上都有火山。在太阳系中现在还有火山活动的是地球和木星的卫星Io。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平均每年大约有50多次。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海底和人迹罕至的群山中,因此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火山活动感觉上很少。 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叫做火山学。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构造地震。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地应力作用在地壳上。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会使岩层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形成构造地震。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 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地面的应力状态,且库水渗透到已有的断层中,起到润滑和腐蚀作用,促使断层产生新的滑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看过郭德胜地震成因理论的专业学者,绝不会再去解读地震成因。
让人一看就懂的地震成因解释,沉积区域内部沉积物沉积量的大小,决定了地震能量大小的释放。沉积区域是地震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湖泊水域,会吞入大量的动植物尸体,也是吞入了大量有机物和泥沙,形成沼泽地与盆地,它就会形成石油,天然气,产生能量和动力。湖泊沉积与人的胃存储食物有极其相似的过程,人吃入有机物质,进入胃部,在胃部进行消化,会形成血液,形成肠气,产生能量和力气。放屁,拉肚子,喷精,这是否就如同地震、海啸和火山的现象?人吃入有机物质会形成能量和动力,湖泊沉积有机物质也一样会形成有能量的物质和动力生成,按照触类旁通的说法,是否存在这个道理。但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比喻,但,我希望你通过这个比喻会得到启发。 所有的断裂带,都与沉积区域相连,有断裂带的地方一定存在沉积区域,断裂带上是地震后造成的,这就是说,地震与沉积区域极其密切,另外,所有的能量物质都出自于沉积区域。石油,煤炭,天然气,铀矿等等,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陆地地震的能量,全部来自于沉积区域。不难发现,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地震。地发生在沉积区域的边缘,中国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的周边,地震不断,所有陆地的地震无一不与沉积区域有关。 湖泊、水域的沉积,可以形成含碳物质的沉淀汇聚,这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量变必将导致质变,那么,在沉积区域会发生碳元素的化学转化,形成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各种矿藏,在物质发生化学转化的过程中,还会有各种现象产生,就出现了地震与火山等现象。沉积区域是形成物质矿的基础,是地震火山动力的根源,因此,就可以得出,沉积区域它是一切陆地地震的动力基础,这是绝对的真理。

文献: 1.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权威资料] 2.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 - 百度文库 板块学说,是一场赤裸裸的树上找驴游戏,是戏耍民众智商的惊天大骗局。这是【重点】 板块学说至今依然是【假说】,用【假说】来解读地震,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信奉板块学说的人,请你有点独立思考能力,长点脑子。 肆无忌惮的宣传板块学说、板块挤压造成地震,被实锤,全部是骗子。 - 知乎郭宇鹏:肆无忌惮的宣传板块学说、板块挤压造成地震,被实锤,全部是骗子。


(地理)地震的形成过程
自然地震中,以构造地震最为普遍;其余的成因,有火山活动、地下空洞塌陷、大型山崩、大块陨石坠落等。人为地震亦可称为诱发地震(induced earthquake),指因人类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现已发现由于水库蓄水、油井注水、地下核试验等影响,可以导致一系列较小规模的地震连续发生;如1962年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的6.5级地震。 地震...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地震产生: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是一团热质冷却固结而成的,冷却的次序是先外后里。在这个冷却过程中,地球体积逐渐缩小,以致首先形成一个壳子,而且到处发生褶皱、断裂,因而引起地壳运动。打个比方说吧,这就像一个瘦子穿上一件胖子穿的衣服后,衣服会发生褶皱一样。与这个观点相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它爆发之前有什么地理现象?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它爆发之前有什么地理现象?
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爆发出来 ...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地震的术语和相关知识: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地震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起来看

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4、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的形成过程 -
郟保舒达:[答案] 从目前的主流认识来看,地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板块运动造成地壳岩石应力累积,然后于某一时间点在某一薄弱部位(断裂带)岩石应变能突然释放,从而造成地震.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的形成过程 -
郟保舒达: 从目前的主流认识来看,地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板块运动造成地壳岩石应力累积,然后于某一时间点在某一薄弱部位(断裂带)岩石应变能突然释放,从而造成地震.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
郟保舒达: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郟保舒达: 地震是地壳运动中岩层互相挤压受力产生的突然破裂.岩层从受力到破裂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当岩层所承受的力超过岩层承受力极限时,地壳就会发生变形.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岩层因破裂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地下水、气体、地球磁场也都发生明显变化,这样就引起了地下水、电磁波、动物行为的异常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郟保舒达: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地震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具有一个体积不是很大的震源;所积累的能量即可以巨大到令地动山摇,也可微弱到让人毫无感觉;...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郟保舒达: 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怎么样形成的
郟保舒达: 地震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动,是通过感觉或仪器察觉到的地面震动.它与风雨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来自天体的、地球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出现受力不均衡,分别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地应力集中区,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怎么样行成的?
郟保舒达: 地震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球共分六个大的板块,板块之间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有相互运动的,板块之间如果是挤压作用,则可能形成地震.两个板块挤压,能量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就像一个紧压的弹簧,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弹簧就会爆发,地震也是一样,当能量聚集到一定多的时候,它就要释放出来,这就形成了地震. 地震在地球上有好多分布带,并不是任何地方都会发生地震的. 地震的发生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如人为的爆破可能会形成小的地震,修建水库水量增加也可能引起水库附近地震,总的原理就是能量的聚集然后释放.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
郟保舒达: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脱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发生地震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

黄岩区17539359460: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郟保舒达: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人们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地震的内在原因是地壳内部积累的应变能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型.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矿山开采等造成的地面振动,这类地震引起的地表振动轻微,影响范围不大,很少造成地面的破坏.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震,按其不同成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 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人畜伤亡和经济损失或造成地表破坏的地震事件.这是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工程、抗震救灾等研究的主要对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