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谢家族,究竟有多厉害,让刘禹锡都叹为观止?

作者&投稿:呼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小时候聪明的故事~

1、伤仲永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2、曹冲称象
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3、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5、甘罗十二出使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少年政治家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

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南迁至金陵,后因王谢两家之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1] 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为后人所嫉羡,故有“王谢”之合称。
典出《南史.侯景传》:“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渐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羊士谔(唐)《忆江南旧游二首》诗:“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这是感叹王谢两家为晋王朝建功立业,在当时风光无限。
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写过这样一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

家族背景
编辑
两晋南朝是中国门阀士族制度最为鼎盛的时代,在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出身的高门子弟成了历史主角。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政治的混乱繁复和精神艺术的蓬勃发展,既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各种行为的合力的结果,同时又塑造和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很多代人。在魏晋南朝人当中,众多世家贵族子弟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他们的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始终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主流。在这些世家贵族当中,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无疑是最为举足轻重也最富戏剧性色彩的代表性大家族。
两晋南北朝那个时期中国士族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比肩。“王谢”的并称便是那样昌盛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家族的谱系可能续的比王家还长,却没有王氏家族权位那样高;有些家族可能曾经在权势上胜过王家,却没有王氏蝉联的那么久。三百多年来,王、谢两家族能人辈出,仕宦显达,他们或引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一直繁盛、荣耀。虽然家族内部族系庞大,各个分支升降不一,时而此支显贵,时而彼支荣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却能互相帮助,保证家族始终能够站在时代前沿。

家族发展
编辑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东晋之前只是当时北方的二流氏族,王、谢家族于两汉三国乃至西晋均不太显目,当时,王谢家族当时所任的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职的地点又是国家的中心膏腴之地,故为其家族的日后兴起奠定了基础。
琅琊王氏之早期
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曰王谊、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长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览。兄弟二人虽同父异母,然皆是大孝子。卧冰求鲤是关于王祥的故事,王览友悌便是关于王览的故事。
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未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一次徐州刺史吕虔征召王祥起为别驾,此时王祥以年近花甲,固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劝他,王祥乃应召。吕虔委以王祥州事。当时州郡寇盗很多,王祥率励士兵,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爱戴,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8年)薨,策谥曰元。22年后,公元290年晋武帝刚辞世,便发生了贾后专权的局面,从而引发了一场西晋诸侯王之间长达16年的动乱,史称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5年后便又爆发了永嘉之乱,琅琊王氏便和其他很多北方的大家族一样举族南迁。
陈郡谢氏之早期
相传陈郡谢氏是从古谢邑迁徙而至陈郡。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魏齐王曹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其为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从此,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并使自己的家族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在东晋中叶以前,谢氏并未取得一流世族地位,甚至家族成员被人轻视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永嘉之乱爆发后,陈郡谢氏亦举族南迁。
王谢家族的兴盛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开始于北方诸多世族里面并不显眼。直达永嘉之乱以后,在频繁的社会动荡之中,王、谢家族先后有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了个人的建功立业,而家族的辉煌时代亦就此开启。“在西晋末和东晋时,于王衍、王敦、王导掌握军政大权。[2]
琅琊王氏之崛起
王氏之崛起实始于永嘉之乱后,北方丧乱,晋氏之洛阳,长安相继倾覆,王导于江左力拥皇室旁裔司马睿称帝于建邺(今南京),是为晋元帝,实现了中兴。王导是东晋初年的宰相,而其兄弟王敦于外掌兵,王氏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王导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建功立业,并且使南方的得以在政府管理的情形之下社会、经济、文化得以继续保存、发展。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曾指出“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只论也。”[3] 后来王导的葬礼按照皇帝的规格进行的。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东晋之初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直到后来陈郡谢氏的崛起才出现了王、谢这两大世族的并立。
陈郡谢氏之崛起
东晋中期,谢氏家族传到谢安、谢万、谢石和谢尚、谢玄、谢琰等人,亦即谢缵的曾孙和玄孙辈。当时,谢安由于超人的声誉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椎上了宰相的宝座,谢尚、谢万、谢石、谢玄、谢琰等人也各领强兵遍布方镇。而谢安任宰相期间,从容调度,东晋军队8万北府兵在肥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入侵的80万大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则把谢氏家族最为辉煌和最为荣耀的时期。
淝水之战后,陈郡谢氏才一举成为顶级士族。究其原因,正如近代学者余嘉锡先生所说的那样:“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羯靺,争荣竟秀,由是王、谢齐名。”
延绵数百年的顶级望族地位
公元420年,地处南方东晋为刘宋政权所取代,而北方黄河流域则被北魏所统一,南北对立是为南北朝。南朝四个小朝廷为宋、齐、梁、陈,皆偏居江左,589年,陈朝被隋朝所灭,天下再归一统。在整个南朝间,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南朝时期虽然一步步走向没落,但其士族的领袖地位到南朝陈也一直保留,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一族历经五个朝代,可以说和其他士族一样,改朝换代并没有使他们灭绝,因为中国那时自刘裕杀尽晋司马氏皇室起,以后历代每逢改朝换代大多都会发生大杀前朝皇室贵族,这是因为怕他们又起来伺机谋反。六朝时期的等级观念很牢固,开国皇帝都出生庶族,他们需要依靠这些世家名门望族来提高威望,和他们联姻,给他们封官封爵等等,但朝中大权又没有完全相信他们,只能形成一种政治利用。
琅琊王氏
南朝时期
琅琊王氏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代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隋唐时期
隋唐以后,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虽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别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这几个小宰相要是与两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对比,这真是沧海一粟了!
陈郡谢氏
谢安之后,陈郡谢氏在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公元317~589年),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而他们则不受朝代的限制,可以累朝累世永远贵显。
谢万: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混:名士,谢安之孙。为晋孝武帝女婿,号称“风华江左第一”。
谢晦:谢安之兄谢据的曾孙,宋武帝的大臣,曾与徐羡之等废宋少帝。
谢灵运:人称谢康乐,谢玄之孙,著名诗人,作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著名诗歌。唐朝大诗人李白赞之:“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李白赞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谢朓(谢宣城、小谢),谢灵运之侄,著名“永明体”诗人,“竟陵八友”之一。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名诗。李白赞之:“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优美门风与艺术上的成就
“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于外在之权势与 财力,而能保泰持盈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第于不衰。 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弟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来。诗文艺术,皆有卓越之造诣;经史著述,亦灿然可观; 品德高洁,堪称中国史上第一、第二流人物者,亦复多有。”下面,便是举例说明,王谢之门风。
优美的门风
成语中有“新亭对泣”,表示思念故国的意思,就是说的王导的故事。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劳劳亭)饮宴。座中周觊叹息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发出了山河沦陷的感叹(当时北方领土沦陷在匈奴人刘曜之手),于是在座的宾客都相视流泪。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勉力国事),克复神州(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对(何至于那样没有出息作当年被俘的楚国囚犯那样相对哭泣呢)?”王导的话慷憾激昂,批评了在座同僚消极悲观的情绪。虽然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却把王导为人鹤立鸡群,见识不凡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事见《世说新语》)。
诗词中提到的“谢”,就是谢安,字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死后追封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后秦符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据说他侄儿谢玄从前线送回报捷书信,可是谢安得信后面上却了无喜色,对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内室,终于压不住内心喜悦,鞋后跟过门槛时折掉,他高兴得竟然没有察觉,其镇静自若,儒雅风流,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
艺术上的造诣
王导、谢安与书法都大有渊源,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是王羲之叔父,擅长行草,《书断》称他的书法是“风棱载蓄,高致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意思是说他的草书写得既饱含棱棱风骨,又高雅而有韵致;既有武士的雄伟,又如戏鱼般的灵活娇曳。王羲之书法得以成名,与王导指点是有关系的。在东晋书坛上,王导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身居丞相职位,而且在书坛上他也是名列前茅。他闲下来就喜欢弄弄笔头,挥毫不止,他学的是钟繇、卫铄笔法,即使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王室南渡时刻,王导也没有忘记把钟繇的《尚书·宣示帖》藏在衣带里带到南方,足见他对钟繇书法的爱好。
至于谢安,他是参加王羲之兰亭集会的一员,平日与王羲之诗酒唱和,书法切磋。据《书断》所述,谢安学写正、草书体就是就教于王右军。《述志赋》称谢安“善草正,方圆自穷”。谢安的草书在东晋是很有名气的,有副对联写道:“谢草郑兰燕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 ,其中的“谢草”,看来就是指的谢安草书,又如宋代词人、书法家姜夔曾说过:《兰亭记》及右军诸贴第一,谢安石(即谢安)、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由此可知谢安书法,尤其行草书的知名度是仅次王羲之的。
望族地位逐渐衰退
南朝以后
事实上门阀士族的权势,在刘宋时就已开始走下坡路。从刘宋时起,皇帝在地方设立典签(也称签帅)以监视诸王和门阀士族,发现有逆动,立即铲除。到了梁朝,梁武帝萧衍颁布的“通经之士不限门第授官”,更是对士族参政途径的削弱。但对士族最大的打击还是梁末侯景之乱。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咨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在侯景军杀掠时,世家大族“莫不衣罗绮,怀金玉,交相枕藉,听命待终”。据颜之推说:“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家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王谢袁萧四大望族当然也不能幸免。陈霸先建立陈朝,重用南方土著豪族,随晋渡江的百家士族,包括王谢等望族,在陈朝为官者已寥若晨星。
士族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历代高官;二、有众多的门生故吏;三、家学渊源;四、有田庄经济。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在四个条件中,历代高官最为重要。因为有了历代高官的条件,其他三条都容易实现,特别是在士族地位升降时,官级的高低起了决定作用。如琅玡王氏在曹魏和西晋初年地位并不突出,但在西晋末和东晋时,由于王衍、王敦、王导掌握军政大权,成为政府首脑,其地位才高于其他士族,甚至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其为“四大望族”之首的地位。再如陈郡谢氏,在西晋时尚未进入士流,东晋才初露头角,直至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谢安升任丞相,谢氏家族执掌军政大权,陈郡谢氏才一跃而为一流门阀,成为“四大望族”的第二位。陈郡袁氏则因为由汉至南朝历代高官,又以诗、礼传家,虽无王、谢两家的至高权势,而列为“四大望族”的第三位,也算实至名归。兰陵萧氏起家最晚,但由于他连建齐、梁两个王朝才成为显赫士族,但他同时又是皇族。齐、梁两朝皇帝对其他士族并不重视,而信任寒人出身的典签和中书通事舍人。这种本身是士族,又压抑士族的态度,使他在“四大望族”中只能排在第四位。
虽说,士族没落受打击最大的是在侯景叛乱之时,其实从士族本身来讲,也在逐渐走向腐败没落。在士族掌权的情况下,士族子弟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士庶不交往,不通婚。身为士族非常骄傲,政治不求进取,享受高官厚禄而碌碌无所作为,生活上腐朽不堪,在梁朝全盛时期,士大夫“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娇生惯养已成废物。连士族必须具备的家学渊源条件也不要了。“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像这样的腐朽无才的士族,即使没有侯景之乱,也必然要走向没落、衰亡。 [2]
隋唐之后
不拘家世的科举制的施行,科举进士新贵兴起,王谢家族便成了在中国中古时期的绝响。

   刘禹锡曾写过这样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用“旧时王谢”与“寻常百姓”作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兴衰的感慨。究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谢家族的厉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竟能让刘禹锡发出这样的感叹?

第一,文化底蕴

        说起文化底蕴,就不得不提王氏家族中被后人熟知的“书圣”王羲之,传世的兰亭集序更是人人共知。王氏历史上有很多的文学名人,齐梁时期的王俭,梁代时期的王融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创作家。谢氏家族的文化成就也很出众,比如一代才女谢道韫等皆出自谢家。

第二,军事才能

      东晋时期,因王氏三位子孙掌握军政大权,将王氏家族推上了高于其他士族的巅峰地位,奠定了王氏家族的地位。而谢氏家族,相比王氏家族稍逊一筹,但也是令其他士族望尘莫及的。东晋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战就是谢氏子孙指挥和领导的,这次胜利,奠定了谢氏家族的地位。

第三,政治才能

       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王谢两个家族有相当数量的子孙在各个时期担任朝廷命官,在政治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其他名门望族所无法企及的,也决定了这两个家族在当时的地位。



因为王氏和谢氏两个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贵族圈中盘根错节,出过三十多位丞相、皇后和驸马

琅琊王氏前后共出了三十六位皇后、三十五位宰相和三十六位驸马,谢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王氏和谢氏出了很多的皇亲国戚,家族地位和声望很高。

王家和谢家都非常的优秀,人才辈出,在政治方面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旧时王谢是指哪位
王导,字茂弘,小字赤龙,琅琊郡临沂县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镇军司马王裁的儿子。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他是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王谢两家的家族背景 两晋南北朝那个时期中国士族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旧时王谢堂前燕王谢是什么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谢家族,究竟有多厉害,让刘禹锡都叹为观止?_百度知 ...
刘禹锡曾写过这样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用“旧时王谢”与“寻常百姓”作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兴衰的感慨。究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谢家族的厉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竟能让刘禹锡发出这样的感叹?第一,文化底蕴 说起文化底蕴,就不得不提王氏家族中被后人熟知的“书圣”王羲之,传世...

古代王谢两大家族分别是什么背景?王谢两家是怎么没落的?
古代的王谢两个家族是琅琊的王氏和陈郡的谢氏,是在两晋和南北朝期间非常强大的两个家族,他们的影响力是让后世没办法超越的存在。不过在隋唐之后,就慢慢的不行了,在侯景之乱后,更是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从此王谢两大家族也就没有了。有《乌衣巷》这首诗中就曾提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两晋南北朝,世家大族权力超越王室,王谢两家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晋朝宗室南迁,建立东晋,统治者他们需要依靠这些世家名门望族来提高威望,和他们联姻,给他们封官封爵等等,但朝中大权又没有完全相信他们,只能形成一种政治利用,于是王谢俩家慢慢崛起。两晋南朝是中国门阀士族制度最为鼎盛的时代,在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出身的高门子弟成了历史主角。首先王氏之崛起实始于永嘉...

历史上王谢两家怎么灭亡的?
王谢是古代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王谢一直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其影响力达到了后世难以超越的地步。不过在隋唐以后士族的影响力每况愈下,侯景之乱的爆发对士族产生了毁灭打击,此后王氏家族以不复存在。正是由于谢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因而诸如南朝刘宋...

两晋南北朝时谢氏尊贵还是王氏尊贵
是王氏尊贵 在晋元帝司马睿统治是,当时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传言。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以至于有“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之说。而谢氏则是在谢安淝水之战大胜后兴起的,虽说有“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的说法,但与王氏比起来,谢氏...

东晋的时候,王、谢等家为什么会成为最显赫的贵族?
三、显赫贵族东晋时期世家发展趋于鼎盛,在这次期中世家发展成为贵族,不仅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势力十分强大,其次还在于他们是有钱有才的代表。东晋时期的王导,谢安家族多出文人墨客,在门阀兴盛的关键时期,王谢家族的人物个个都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自己的重要作用。文能做诗,武能报国。这是王谢家族成为险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分别指谁?
诗中王谢是显赫世家的代名词,分别指东晋时以王导为主的琅琊王氏和以谢安为主陈郡谢氏。王谢两家,在魏晋南北朝时,都是振聋发聩的名门望族。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的尊贵地位也无人可及。王谢两家的婚嫁除了与皇家攀龙附凤外,基本只在彼此之间选择。三百多年来,王谢两家人才辈出,文采...

古代王家和谢家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那个时期中国士族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比肩。“王谢”的并称便是那样昌盛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家族的谱系可能续的比王家还长,却没有王氏家族权位那样高;有些家族可能曾经在权势上胜过王家,却没有王氏蝉联的那么久。三百多年来,王、谢两家族能人...

贵池区13420733194: 古代王谢家族有多厉害?他们又是怎么被灭的? -
博刘庆大: 王谢是古代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王谢一直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其影响力达到了后世难以超越的地步.不过在隋唐以后士族的影响力每况愈下,侯景之乱的爆发对士族产生了毁灭打击,此后王氏家族以不复存...

贵池区13420733194: 魏晋时期王谢两大世家的资料 -
博刘庆大: 王导精通围棋之艺,在家常与儿子王悦、王恬等以下围棋为乐.《晋书-王导传》载:“导子悦,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导尝共悦弈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那得为尔邪!!”……恬字敬豫,……多技艺,善弈棋,为中...

贵池区13420733194: 两晋南朝的王谢家族各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
博刘庆大: 王家重文,谢家重武.琅琊王氏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代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而谢家大部分是莽将.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曾指出“王导之...

贵池区13420733194: 东晋王谢家族有多大?有没有关于王导家业的记载? -
博刘庆大: 谢家的辉煌就是谢氏叔侄在世的时候,而王家在东晋一直都是主导,直到东晋晚期才被灭族

贵池区13420733194: 王谢为代表的士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王谢为代表的士族在中国
博刘庆大: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你清楚当时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就OK了.当时的门阀政治,就是俗话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谢两家,并不一定是人才辈出,只是当时的门阀政治,让王谢两家世代为官.王谢两家只是士族阶级的代表而已.而且当时的门阀也不只是王谢两家,应该说有N家,只不过王谢两家比较出名而已...当时的朝廷就是掌握在那些士族阶级手里.朝廷需要他们的支持,而他们需要朝廷给他们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来管理社会,国家.因此造就了当时士族阶级的空前强大...在东晋灭亡之前,士族阶级或者说是支持东晋皇族的士族阶级,他们的统治地位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也就造成你所说的家族繁盛...

贵池区13420733194: 王谢二族是什么 -
博刘庆大: 六朝时望族王氏与谢氏的并称.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从北方南迁会稽(今绍兴),人称“王谢”.

贵池区13420733194: 魏晋风流人物介绍 -
博刘庆大: 要说风流人物,魏晋可能在美男方面比较多点,再者就是当时有名的王谢两大名门和退隐的大诗人陶渊明,还有便是魏晋崇尚玄学,盛行名士之风.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潘安:天下第一美男 人们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

贵池区1342073319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谢”是谁? -
博刘庆大: 王谢是东晋时期两位名相王导、谢安家族政治生活场景的古居,座落在闻名海内外的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乌衣巷内. 东晋时期,秦淮河两岸人烟稠密,乌衣巷地区成为朝廷达官贵族的居住区,华宅高第,鳞次栉比,以宰相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成员多居住于此. 王、谢家族涌现出的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惠连、谢灵运等文化巨人,给中国文化、艺术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唐诗人刘禹锡曾到此寻访,见王谢古居已人去室空,往日繁华无处探寻,深感世事沧桑,遂写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古名篇.此后,这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探索之处,有关诗文不绝于史.

贵池区13420733194: 《乌衣巷》中的“王谢”指什么历史故事? -
博刘庆大: 只要指的是王导,谢安当时可以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那个时候还没有科考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做官是讲究出身门第的,像书圣王羲之就是那个时候的,就因为是豪门大族就能做官,其实除了书法几乎嘛也不会了~ 六朝时望族王氏与谢氏...

贵池区13420733194: 世说新语王谢家族大比拼 七年级上册课时特训第八课 -
博刘庆大: 阁下的问题太过于笼统,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下是专门研究《世说新语》的,可以参考在下的博客或者里在下回答过的问题. 如果能将问题更具体些,可以通过追问让在下追答. 这里先提供两篇文章的翻译供参考. 方正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