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唐风蟋蟀这首诗典故与背景?

作者&投稿:贰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创作背景及其大致简介。~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王官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大致内容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三种《诗经》的抄本(唐)(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唐风·蟋蟀》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感物伤时,劝诫自己和别人勤勉,或说有劝人及时行乐之意。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人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复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经考证,此诗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有其独特的乐舞意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是对当时晋国时代特征的反映。

《国风·唐风·蟋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感物伤时,劝诫自己和别人勤勉,或说有劝人及时行乐之意。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人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复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经考证,此诗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有其独特的乐舞意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是对当时晋国时代特征的反映。

这是一首岁末述怀诗。《毛诗序》说:“《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南宋王质对《毛诗序》说进行了反驳,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蒋立甫《诗经选注》受王质说启发,定此篇为“劝人勤勉的诗”。

《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译文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赏析

就诗论诗,此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此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此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此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此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诗的三、四句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此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此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



此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




古诗《蟋蟀》
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此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此诗则是用...

古诗《蟋蟀》主要写的是什么?
原诗出自《国风·唐风·蟋蟀》全文如下:《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

诗经《蟋蟀》拼音版是什么?
xī shuài zài táng ,suì yù qí mò 。jīn wǒ bú lè ,rì yuè qí chú 。wú yǐ dà kāng ,zhí sī qí jū 。hǎo lè wú huāng ,liáng shì qú qú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xī shuài zài táng...

国学宝典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1、蟋蟀在堂:古人以候虫纪时。《豳风·七月》篇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宇、在户、入床下就是本篇所谓“在堂”。“在堂”是对“在野”而言。蟋蟀本在野地,由野而堂是为了避寒,所以诗人用此句表示岁将暮的光景。2、聿(玉yù):同“曰”,语助词。

有什么有关蟋蟀的古诗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10]。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来源】诗经·国风·唐风 【注释】:[1]:音“玉”,将。[2]:通“暮”。[3]:去。[4]:过,太。[5]:...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这句话中的“莫”是什么意思
“莫”:古同暮,(时间)将尽。出自:先秦《诗经·国风·唐风·蟋蟀》,作者不详 原文选段: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释义: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

国风·唐风·蟋蟀注释译文
堂屋中的蟋蟀声声,一年即将结束。我选择不追求娱乐,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挽留。不应过于追求享乐,还需兼顾其他事务。保持积极的乐事,贤者应当保持奋斗精神。堂屋内,役车即将入库,我意识到时不我待。我决定不沉迷于享乐,应时刻思考未来的忧虑。保持适当的快乐,贤士应当以善良为准则。

国风·唐风·蟋蟀的作品原文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⑴。今我不乐,日月其除⑵。无已大康⑶,职思其居⑷。好乐无荒,良士瞿瞿⑸。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⑹。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⑺。蟋蟀在堂,役车其休⑻。今我不乐,日月其慆⑼。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⑽。

《诗经》114.国风•唐风•蟋蟀
《国风·唐风》 为先秦时代唐国 民歌,共12首:《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有的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的诗写征夫思家恋土,对战争的哀怨;有的诗记叙了...

求<诗经 国风>8首,及其翻译和赏析
___【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①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② 无已大康,③ 职思其居。④ 好乐无荒,⑤ 良士瞿瞿。⑥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⑦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⑦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⑧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⑨ ...

石城县13197818874: 古诗《蟋蟀》 -
通花安利: 蟋蟀(诗经·国风·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

石城县13197818874: 谁能介绍一下《诗经》
通花安利:《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

石城县13197818874: 谁有关于诗经的资料
通花安利: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

石城县13197818874: 求 诗经 赏析 翻译 -
通花安利: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

石城县13197818874: 《诗经》中的《桃夭》《芣苢》《蟋蟀》《柏舟》《黍离》各自的文章大意 -
通花安利: 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

石城县13197818874: 国风·曹风·蜉蝣的介绍 -
通花安利: 《蜉蝣》,《诗经·曹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曹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石城县13197818874: 诗经中那几首中提到鸡叫?哪几首中提到蟋蟀? -
通花安利: 《国风 齐风 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国风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

石城县13197818874: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作者
通花安利: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

石城县13197818874: 诗经国风第八篇 -
通花安利: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孔子在编纂过程中,将《国风 周南》放在了最前面,其中第八篇是《芣苢》.它描绘了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原诗为: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