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间接测年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尧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测定古代器物的方法~

碳十四测年不是万能的,第一,他有年代限制,5-6万年以内的精确度比较高,超过这个范围就比较低,第二,测年杨本选择范围有限,必须是有机文物才可以。第三,碳十四测年在操作的时候,需要用树轮校正加以辅助才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那么测定无机文物的年代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呢
第一是热释光,它是针对陶瓷的,根据是放射性元素的交换原理,但是这项测试也有它的缺陷,就是它是有损测试,对被测对象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第二也是针对陶瓷文物的就是釉面老化测试,它根据的是釉面玻璃质的内部结构调整原理来进行分析,但是他的不足在于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陶瓷标本数据库
第三是针对青铜器的,一般来说青铜器测年并不能够从实验室里面得出这件青铜器的绝对年代,这种方法叫做金相分析,是通过金属结构的分析来判断它的铸造工艺和方法,只能判断出来这个东西是不是现代造的
第四是元素分析,这个也不能测出绝对年代,它是看看这个东西里面有没有在它是真品的前提下的年代里不可能出现的元素
对于玉器的实验室测年方法,近20年来一直在进行研究,台湾故宫博物院,上海复旦大学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的原理我不大清楚,不过就现在应用而言,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根据《三门峡虢国墓》这本发掘报告的报道来看,陕西省目前引进了实验室测定玉器的技术和设备,但是具体情况还有待披露

古铜器作假有很多的流派,可谓行行出“状元”。“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和“北京造”可算得上古今仿造青铜器的几个主要大本营,它们的主要特点为:
“苏州造”用材较好,冶铜浇铸时往往加些银,使铜器的地子发亮见银白色;仿制对象以商和西周器为主,生坑、熟坑无所不能;刻工精细,纹饰流畅,铭文逼真,“作品”流传甚广。

“潍县造”的艺匠高手层出不穷,刻纹饰、铭文比较擅长,作器多呈熟坑状,但铸出的器物壁厚,重而压手。

“西安造”也注重铭文,不仅是假器造假铭,就连一些无铭文的真器上,也后刻铭文,以抬高其价值。作品多见度量衡器物,如秦诏版、秦量等。

“北京造”以商周器为主,比较讲究纹饰华丽,器型精巧,锈斑逼真,特别是“黑漆古”、“绿漆古”等,都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认识范线与垫片,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要诀之一。范线就是铸造青铜器时铜液留下的痕迹,垫片就是为了固定器壁厚度而留在器物上的小钢片。二者既是铸造技术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从铸造技术来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主要方法。

应该说,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一般作伪的铜器以失腊铸造为主。失腊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腊铸造就有此特征。

看垫片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前面谈到,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当浇铸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是不用垫片的,这与当时铸造工艺的不发达有关。但假造的青铜器,也是不会有垫片痕迹的。还有些作伪者,在真器刻上铭文或花纹,却正好刻在垫片上,这样的弄巧成拙是不乏其例的。

在青铜器的鉴别中,除了铸造技术和器物造型两方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这就是纹饰图案的鉴别。纹饰图案是青铜器的一大特色。它比器物造型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为世人所欣赏。

作假的青铜纹饰有许多种,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假器作假纹饰,以苏州周氏作坊出品为最精致。北京也有高手佳作出现。这些艺匠的纹饰功夫很深,即便是伪作也可算得上是精美的工艺品了。但对于鉴别真伪来说,只要细心审视,还是能看出破绽的。因为一件纹饰再精致的青铜器,也是不可能在器形、皮壳、锈色等方面都十全十美的。二是在素面真器上添刻花纹。这种手法很普遍,比如在毫无花纹的素器上加花纹、在有少量花纹的真器上添加花纹、在花纹锈浊不清的情况下加刻花纹、在镶嵌脱落的花纹上重新加入镶嵌物等等。曾有这样的事例,当错金银的越王剑被发现后,就有一些作假者,在素剑上补刻花纹、错以金银出售,却因技术欠佳而被识破,终贻笑大方。

鉴别这些改刻或增刻的纹饰,可首先比较其本身或周围的表层和地子是否与该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因为若是后刻的,一定是破坏了原有表层的色泽。其次找一下每组花纹的接合处是否有范痕,因为花纹是刻在范块上拼合浇铸的,没有范线就有作伪的可能性。再有就是作伪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规律把握不准,比如纹饰一般虽有地纹和主纹之分,但二者其实关系密切。如兽面纹卷角或勾尾的收头处往往是像同心圆一样与地纹的小圈连接起来的,但作伪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细微的特征。

辨别青铜器真假,讲究重量、嗅觉、声音和锈色的程度。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比商周器轻薄,若重量相反,则存疑。铜器出土有土气味,作假的器表总散发出酸味。但更为重要的是对铜质声音的辨识和器物表面锈色的鉴别。因为商周铜器是以铜锡合金铸成,敲击的声音自然清脆,而后仿的青铜器往往用黄铜铸成,或浇铸而成,敲击的声音混浊,若偏薄,则脆而散。有的是修补的伪器,四周敲出的声音就会不一致,加入其他材料修补的,更有一种沙哑感。

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由于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如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而湖南出土的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现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仿古青铜器,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有的则乌黑发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没有一点色泽滋润的感觉。




1.仿古法。

铜器作伪法。作伪者一般均有所本,或依真器,或依图录。仿器形制与真器基本相似,尽寸大小也与真 器相近。仿器一般仿得比较准确,若不细心观察,难以判断真伪。但不论仿得如何准确、逼真 ,其铜质、花纹、犭色均与真器有别,风格也迥然有异。同时,仿器比真器重,有压手感,这是普遍规律。

2.拼凑法。

又称“插帮车”。铜 器作伪法。或同几个旧器中的残块拼成新器;或真器中缺失了一啊分或几部分,另取其他器的残块修格局 完整;或真器中本无某部分,却节外生枝,添枝加叶拼杨新器。

3.改造法。

铜器作伪法。即以某件旧器修改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器形。作伪者将一些不易 卖出的或价格便宜的器物加以改造,成为新器形。如原器本无梁无盖,改成有盖的新器;或原器残存一部分,将其改成另一种新器。

4.加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简单纹饰,作伪者选择合适的光素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纹,一般来说加刻的花纹与原器花纹是一致的。

5.掏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在原本无花纹的器物上先錾刻花纹,再沿着花纹将无花部位掏透,或掏空,使原器变成一件镂空之器。这种伪掏花的作法,不仅刀痕明显,而且不符合器物的特征。

6.添铭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本无铭,后在其上錾刻 伪铭,后錾的铭文文笔均匀,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痕,作伪有时用铜丝刷刷去錾良,却又留下刷痕,也影响了字的笔锋。铭文字体,内容虽皆能仿刻,但 笔法的韵味却是难以模仿的。另外,真器伪铭者皆伤皮色,器表有锈而字口无锈,即使字口处作上假地子、假锈,也与器表的地子、锈色不符。

7.增铭法。

铜器作伪法,就是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简单,作伪者在真铭前后增刻伪铭;或真器上本应对铭,因器缺失某部分使铭文也残缺,修配时边铭文也一起刻出,在器物上增刻伪后,伪铭的锈色、地子与真铭不同,字口也明显不同。再者一器之上的铭文既然不是一时所出、不是一人所作,基笔体、韵味自然不符,特别是铸铭与刻铭载然不同。

8.补铭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中缺字,伪作者将其补上;或真器上本无铭,后刻上伪铭,因某种原因漏刻了字,后来又补刻上。

9.腐蚀法。

铜器铭文作伪法。这种方法以是在青铜器需要刻铭的部位涂上蜡,在蜡上刻好字,然后用三氯化铁在刻好的字口上咬腐,最后将蜡去掉,就会出现凹陷的字口。

二、青铜器辨伪

1.铸造辨伪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 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者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手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 的原理的方法,因此,特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 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里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对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的全过程,要有确切的了解。后代伪器的铸造方法和古代用陶范法铸造完全不同,因而伪器所呈现的铸造现象也不相同。观察是否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主要方法, 是的看青铜器是否有块范对合的痕迹,即是事有“线”,了就是看应该合范处是否留有对合的 范痕。在商周时代,任何一件青铜容器,它的块范拼合的痕迹都有一定规格,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而任何一件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要想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高手,也难免做到天衣无缝。有的器纹饰不多,表层互助组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攸 饰 ,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留痕迹的。但是用蜡模法伪造的青铜器,表面较精细,少数甚至可以达到与陶范法铸造的效果差不多。失蜡法能铸造各种开头和有特殊装饰的器,不需要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早期伪造的青铜器是没有任何痕迹后。后期的失蜡法是在模上贴蜡片,所贴蜡片不合缝,铸成后所显示痕迹,甚至倒使人误认为范线。贴蜡的方法是先塑模,在模上紧贴一层蜡,其存度是待铸青铜器的厚度,在蜡上刻花纹并经修饰,蜡片也可以模印后贴上去,再逐层涂上细泥,在蜡片分块的以合处,会产生微小的不接合或错位的条痕,这一情况在青铜器上的范痕是凹陷的。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这是通常伪器或仿制品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而经过长期文化腐蚀是不同的。 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青铜器,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另一方面,伪器的蜡模制造都略厚于原器,仿伪者往往未见原物,因而蜡胎的成型也未能如原器壁之薄,这是一个先天的毛病,因而伪铸之器一般都厚于原器,以上两方面因素叠加起来,伪品就明显地重于原器了。

伪器系新铸,经叩击后声音清脆,犹如新铜,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

古代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温孔,更少铜液灌注有到而产生缩孔的情况。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在表面出现某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如不了解这一点,很可能错误地以为砂眼和缩孔是旧铸的特点。

2.器形辨伪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都有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二里冈期到汉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全面掌握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铸造的伪器,它的器形和铭文均有所本,尽管模仿得并不准确,但也有一定水平。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杂拼,意在作奇,稀见为贵。直接铸造的伪器,有的器形或铭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故意改了样。如器形有所本,但是却铸上了杜撰的铭文,或者铭文有所本,却铸在毫不相干的器上。拼凑改造的作伪,是水平很低的作伪,如果不仔细观察,也有上当的可能。这类作伪大多是在睦的器物上作部分改造,使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获得厚利。

3.铭文辨伪

宋代以来,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当作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往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时收藏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晚清是铭文作伪的主要时期。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商周时代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由于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因此铭文范上阳文在刻完后,乘湿嵌入主体范中,字口厚度要避免与外范接触而需修正,可能要微作接捺,与主体范修正,这样阳文字的上口就大,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这必须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当然,这只是在一部分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是如此。而后刻的铭文,有的是有所本,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画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4.青铜器声味辨伪

商周铜器多为铜墙铁壁锡铅合金,以手敲击,则发声清脆,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又未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混浊,也无土香味,却有汗腥味,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有的用石膏制作或修补的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5.青铜器铜质辨伪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三、青铜器的断代

唐代以前的铜器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其历史既久,发展变化也很大。从商代至唐代,各个时期的铜器在铸造工艺、花纹、铭文上各有特色。如商代青铜器的花纹,多为平纹、二层花纹、三层花纹的;图案则是被夸张与改造过的各种动物形象,如四条腿的动物,在有的铜器图案中被改为两条腿,有的动物羽毛被代之以篆形纹等。平纹铜器的饕餮纹,在形象之间多以回纹填空,大空间填上大方空细回纹,小空间填上小方空细回纹,微小空间填上小点方细回纹或小长方空细回纹。二层花纹的纹饰多是窄而凸,常为夔龙纹,空间填上细回纹。三层花纹的纹饰在器物上凸起,旁边凹下去的空间填上细回纹,这是三层花纹的特点。三层花纹的铜器,多有起脊的,如商方鼎,四面是饕餮纹,口下夔纹,鼎腹中饕餮面纹,中间起脊,四角起脊,脊上有豁口纹。

商代青铜器有很多腹中是素纹的,边沿是夔纹及草龙纹,或凸起来的人面纹,还有兽纹、角叶纹、蝉纹、枭纹,等等。

商代铜器花纹的另一特点是阴道深而底平,花纹非常规矩有力。商代初期铜器花纹糙而平纹多,多为薄胎铜器。中期母模型铸造无缝,花纹非常细致,细回纹填空,有的细如鬃毛。芝麻粒大的空间,也填上小点点长形或方形细回纹。

商代铜器的又一特点:方圆、卣、簋、壶等,足内多是平底,且有凸形网纹,网纹为菱形组合。

商代铜器上多有铜钉,这是器物铸造后,用铜水补孔形成的。商代铜器也有用分铸法的,但较少。如器物上的耳、兽头,可先分别铸好,再放在铸器模上,在浇铸器体时铜水便会将其与器体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商代还没有大、小焊接技术,以铜焊铜(即大焊)是战国以后才有的。

周代铜器从铸造工艺来看,比商代铜器粗糙,带铭文的较多,如周代的虢季子白盘,兽头环,平糙纹,铭文多达百余字。盂鼎,腹是至素纹,口下是兽面纹、夔纹,铭文达二百多字。此外铜簋、豆、等等,多数是糙纹,铭文二三十字的举不胜举。

春秋时代的铜器同西周铜器相近,但花纹已有所演变进化,出现了瓦棱纹、鱼鳞纹、蛇纹、爬兽纹,等等。

战国初期的铜器与春秋时期的类似,但到中后期就大不相同了。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鎏金、银的技术和镶嵌的技巧,在这时的青铜器物上右面发现旋工、铆钉、打眼的痕迹,也有了雕錾花纹及铭文的痕迹。

从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花纹、铭文上看,各朝代交替时期的器物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到中后期,就逐渐分道扬镳了。

汉代青铜器很多都是素纹,大部分还是铸造的,也有的花纹、铭文是用錾子雕刻的。比如汉代的鎏金杯子、奁、盒、碗等用具上的花纹,多是雕刻的。

汉代以后至唐代的铜器,铸造的花纹很多,其中有打料的铜、金、银器,并且也有了大、小焊的技术

文物考古测年之科技篇(一)

碳同位素测年技术

(1)碳十四测年法
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Radiocarbon dating),一般写作14C。
宇宙射线同地球大气发生作用产生了中子,当热中子击中14N发生核反应并与氧作用便产生了地球上的14C。在大气环境中新生14C很快与氧结合成含14C的14CO2,并与原来大气中CO2混合,参加自然界碳的交换循环,所有生物都含有14C,且14C又不断地衰变成14N。由于循环作用,所有的有机体都会通过新陈代谢使其体内的14C浓度与大气中14C的浓度保持动态平衡。一旦生物体死亡,其放射性碳物质与周围环境中的交换就会停止,且其中的14C含量就按照放射性衰变规律逐渐减少,经过5730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衰变过程中放射出β粒子(14C→14N+β)。因此,可以计算出生物与大气停止交换的年代。
14C断代法是目前最精确的测年方法,具有许多优点。(1)测量范围广,可测定1000—50000年内的考古样品。(2)样品易得,凡是含碳的骨头、木质器具、焦炭木或其它无机遗留物均可。(3)对样品要求不严,埋藏条件不要求,取样也很简单。尽管如此,14C断代法仍存在一些问题。(1)测量范围有限,而且样品年龄愈老,愈接近此极限值,测量误差愈大.(2)合适的样品难以采集,要满足纯粹不受污染而且要求一定的重量。(3)必须使用大量的样品,而且测量时间较长。(4)因种种原因,过去大气中的14C放射性水平不稳定、14C粒子衰变本身的波动性,那么用现代统一的C标准测定的年代不能等同于日历,只能是14C年代。
(2)加速器质谱碳-14断代方法
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AMS——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与14C年代法原理相同,都是基于测样中碳十四同位素原子数随时间按指数函数衰变的规律;只是二者的所测物理量和测试技术有别,前者以对碳十四原子计数代替对β粒子的计数。AMS是加速器技术、质谱技术和探测鉴别技术的产物,具有一些优点。首先AMS所需样品量少,一般1-5毫克就足够了,甚至20-50μg。其次,精确度高,灵敏度可达10?15至10?16,误差能达到不超过0.3%±18年。第三,测定年代扩展到7.5-10万年。第四,测量时间短,一般几十分钟就可测试一个样品。AMS超过14C常规断代法对新石器时代完整年代序列的成就,因其取样少(加速器质谱仪为小样品或含碳量极少的样品)给14C分析带来了新的途径,甚至可以解决其他问题,诸如陶器起源的追溯、人类祖先何时到达美洲、农业起源的时间等问题。AMS的推广目前尚存在一些困难。如造价昂贵,技术要求高。此外,在技术应用方面有本底干扰大之弱点。尽管如此,AMS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3)碳-14年代数据的校正
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大气中14C的浓度是变化的,这样基于其不变的假设进行的14C法就需要进行改正或校正。常规14C法和AMS14C法所测得的样品年代为14C年代,必须经过树轮曲线的校正,才能转换成日历年代。受多种因素制约,单个14C样品的校正值在考古断代中存在较大困难,在14C向日历年代的转化过程中的误差加大。为了使误差减小,国际上使用系列样品的方法来提高14C年代的置信度。系列样品法的14C年代转换通过系列样品曲线拟合转换而成,它依赖14C测量的高精度和校正曲线的高精度。目前,处理系列样品14C年代校正的拟合方法主要有目测法、最小二乘法和贝叶斯方法。

文物考古测年之科技篇(二)

日期: 09-05-14

释光断代

1、热释光技术
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简称TL)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晶体受到辐射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重新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结果。
陶器的原料中一般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它们会发射出α、β射线并轰击陶土中的石英结晶,使其电子被无规则地游离到陶土的晶格结构中。当陶土被加热到380℃以上时,那些游离出来的石英结晶电子会重归原位并发光(即释放原来贮藏的热释光)。释放完后,陶器晶体继续接受、贮藏大小恒定的固定辐射能,这些辐射能是陶器烧成后开始增加的,可以作为陶器年龄的标志,换句话说,热释光测定的是样品最近一次受热事件以来所经历的时间。通过测定陶瓷器烧成以后的发光量和放射性物质含量,就可以计算出陶瓷器被烧成的年代。
热释光测年法的适用范围广,可从5000年到50000年甚至50万年不等,可测从旧石器时代的火烧土、最原始的陶器直到近百年的瓷器。测定对象除了陶器、火烧土外,也可对燧石、黄土、方解石进行测定。
热释光测年法尤其对原始文化的年代确定意义重大,特别是没有14C标本或14C标本可疑的遗址,热释光还在文物的真伪签别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热释光测年法以标本用量少、速度快(几小时)、跨度大而备受欢迎。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热释光的精确度,在最理想的条件下,热释光测年法能达到5%的相对误差,这样对于2000年以内的样品,其绝对误差可小于100年,有可能比14C法精确;但在2000-8000年范围内,14C法要更为精确。当大于8000年时,14C没有年轮校正曲线,热释光法可与14C法相互补充即证。
2、光释光测年
在TL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光释光(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简称OSL)技术,自一出现就备受关注。光释光技术适合于各类沉积物年龄(如黄土地层和考古堆积地层的年代)的测定,其测年范围从近百年到几十万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第四纪沉积物的年龄测定,对有些年龄超过4万年或不含有机碳物质的样品,它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测年方法。
光释光技术的原理与热释光近似,只不过与热释光技术通过加热的手段不同,光释光是通过外加的光照来激发陷阱中的电子,使其退激发光。

光释光测年技术可分为绿光释光(green light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缩写为GLSL,用绿光光束作为激发光源,被测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红外释光(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缩写为IRSL,用红外线作为激发光源,被测矿物主要为钾长石)测年技术。
光释光测年可以成功地测出风积物的年代,但对于水积物却不甚清楚。

文物考古测年之科技篇(三)

来源: 编辑: 墨滴 日期: 09-05-15

其他测年法
(1)古地磁学测年法
古地磁断代,包括考古地磁断代(Archaeomagnetic dating)和地层沉积磁性断代(Paleomagnetic dating)两种方法。前者是利用某些古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主要用于陶窑、烧炉、灶、砖瓦、陶瓷器的年代测定;后者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地磁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测年,多用于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断代。
(2)铀系同位素断代法
铀系同位素断代(Uranium-series dating),又称不平衡铀系断代法,是利用样品中铀系、钍系子体放射性的不平衡性测定年代技术的总称。这种方法适合于旧石器时代古遗址的测年,所测年代在0.5-50万年,而且仅限于测定富含碳酸钙的岩石。
铀系法所需样品仅几十克碳酸盐或几克动物牙齿、骨化石即可,但实际上理想的样品并不多,而且误差也较大,所以经常与钾-氩断代法、裂变径迹法、氨基酸外消旋法等断代方法互相补充。近年来,随着质谱铀系法的发展,其以所需样品少、精度高而代表了铀系测年的方向。
(3)钾-氩断代法
钾—氩断代法(Potassium-argon dating[K/Ar]),亦属于同位素断代法的一种,是利用矿物中钾-40衰变成氩-40的原理进行断代的。
考古学中用钾-氩法测定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年代。近年来,钾-氩法得到改进,精度有所提高。
(4)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又叫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e resonance,简称EPR)。目前,ESR在地质、生物、医学、考古学中都应用广泛。
ESR是电子自旋能级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塞曼分裂,同时在外加微波能量的激发下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的共振现象。ESR测年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直接测定样品自形成以来由于辐射损伤所产生的顺磁中心的数目(即所接受的放射性射线辐照和本身的累积效应)。
ESR与其他测年法相比,其优点显而易见。①测年范围广,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几乎覆盖了整个第四纪地质年代,主要用于几十万年的范围。②测定对象广泛,洞穴的碳酸盐沉积物、软体动物贝壳、珊瑚、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骨骼、牙齿等都可认为测试样品。③测试条件简单,测试信号受周围环境影响小,而且样品可反复使用。④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对样品不存在损伤。但是,ESR测年目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且主要用于地质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接近或早于100万年的样品,样品埋藏期间ESR信号的衰退可能会导致ESR年龄偏低。
(5)裂变径迹法断代
裂变径迹法断代(Fission-track dating)是利用铀-238自发裂变径迹数进行断代的技术。
裂变径迹法断代依赖于合适的考古材料(如黑曜岩)或与考古学有关的热事件,被高温烘烤过的矿物颗粒、陶器中的矿物颗粒、人工玻璃等都可作为样品。但是,由于裂变径迹法是基于许多假设之上的,而这些假设常常同实际情况有差别,所以遭到质疑,在实际工作中应与钾-氩法互相校对以确定早期人类遗址的年代。
(6)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黑曜岩水合法(Obsidian hydration dating)是利用黑曜岩表面水合层的厚度来推测黑曜岩工具制作年代的技术。
由于埋藏环境的温度并非稳定不变,所以这种方法经常限于局部地区的相对年代的测定,最好与碳-14、树轮年代法、埃及历等校对,与这些方法比较确定出标准后,再用内插法或外推法得出绝对年代。
(7)氨基酸外消旋断代
氨基酸外消旋测年(Amino-acid racemization dating)是利用动物死亡氨基酸化学变化速度测定年代的技术。
氨基酸外消旋测年范围可从几百万年至几千年,适合测定古老洞穴遗址和海底沉积化石的年代。尽管用氨基酸外消旋法测年的准确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其样品易采且测定的年代可以补充其他测年方法在时段上的空白。
考古断代方法很多,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了收到较好的效果,最好是多采样,多种方法并用,互相校正、参考,以获得更准确的年代。


青铜器的间接测年方法有哪些?
青铜器的间接测年方法有哪些?文物考古测年之科技篇(一)碳同位素测年技术(1)碳十四测年法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Radiocarbon dating),一般写作14C。宇宙射线同地球大气发生作用产生了中子,当热中子击中14N发生核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确认为商代晚期,这一年代期限是如何探测到的?
几乎遍布商式青铜礼器的文化圈,不止三星堆,成都金沙、湖北黄陂盘龙城、江西新干大洋洲、清江吴城、安徽阜南台家寺、陕西汉中、米脂、山西保德林遮峪等地也有发现,除了金沙略晚其余年代也都是商代。也就是说高放铅几乎可以作为一个断代标志,三星堆新的测年数据又一次印证了这个经验判断。金正耀最先提出这...

关于测定古代器物的方法
第三是针对青铜器的,一般来说青铜器测年并不能够从实验室里面得出这件青铜器的绝对年代,这种方法叫做金相分析,是通过金属结构的分析来判断它的铸造工艺和方法,只能判断出来这个东西是不是现代造的 第四是元素分析,这个也不能测出绝对年代,它是看看这个东西里面有没有在它是真品的前提下的年代里不...

碳14鉴定,可以鉴定青铜器或者古钱币吗?哪有做这项鉴定检测的,价格多 ...
所谓的“碳十四鉴定”即放射性碳定年法,是利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碳十四来测量“动物和植物”的年龄。在史前和古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碳十四在自然界中的比例保持恒定,动植物在存活的时候,由于新陈代谢的缘故,其体内的碳十四也保持恒定;然而其一旦死亡,体内的碳十四就会不断衰...

青铜编钟的科技考古学探微
测年方法 由于青铜器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测年是十分困难的。包括青铜编钟的测年目前也只能通过间接法测得,比如个别青铜编钟上可能残留有黏土质或砂质的铸造模具,由此可采用热释光测年,测得青铜的制作年代。[28] 目前,许多研究单位在对青铜器具做直接测年的研究,我们有理由乐观地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编钟等青铜制品...

碳14测年法准确吗?
当时,Libby发明的就是常规碳—14测年法,1950年以来,这种方法的技术与应用在全球有了显著进展,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即必须使用大量的样品和较长的测量时间。于是,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技术发展起来了。 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具有明显的独特优点。一是样品用量少,只需1~5毫克样品就可以了,如一小片织物、骨...

寻找历史的足迹:商代青铜器概况
二、早期的商代青铜器概况 1952年河南郑州二里冈发现的商代前期文化遗迹,经14C测年技术测定为公元前l62O年,正合于商汤立国时期。“二里冈文化”后被确认为殷商文化的前期代表。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商代青铜器在上下层的差别不仅在风格上,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

为什么青铜器古董基本上都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
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距今多少年前
由于测年研究的变化,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上限大幅后移,使得多数人认可的中国青铜时代的上限,相应由原先的约距今4000年后移到距今3800年左右。就现有考古资料看,西亚和东南欧地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器和青铜器的地区,1万多年以前已经出现自然铜锻打的铜器,7000年前开始冶炼纯铜,6000多年前能够制造青铜器,5000多年前进入...

从历史学的角度讲,说明[[夏商周年表]]的意义
天马 曲村遗址西周早期第1段碳样的AMS测年为公元前1024~前951年。它们不仅彼此互洽,而且与殷墟最晚的文化层的测年数据基本吻合。 历法学家对《春秋》、《左传》中的历法资料作了研究,归纳出春秋历法的月首、建正、置闰、改元等若干规则,并由此上推西周历法的概貌。继而,铜器专家以严格的考古学类型学方法,对...

颍州区17165638198: 断定青铜器年代的办法 -
黎晓益智: 主要是看铭文、制作工艺、花纹的特点,各个时期青铜器的织造工艺和花纹、形态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来判断年代.如果是新出土的文物,可以根据出土地点、环境和一起出土的其他器物的年代判断.三、青铜器的断代唐代以前的铜器习...

颍州区17165638198: 鉴别青铜器的真假年代有哪些方法? -
黎晓益智: 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

颍州区17165638198: 谁能告诉我青铜器年代的鉴别方法?
黎晓益智: 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这此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笑话了.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颍州区17165638198: 怎样用科学仪器鉴定铜器的年代 -
黎晓益智: 首先看一下铜锈是否分布均匀,正品一般是棱角部分和较小凸起部分的铜锈较多;然后用一张卫生纸擦一下青铜器的表面,如果是做旧的铜锈就不够细腻,一般老手直接用手感觉细腻程度.如果在允许的情况下对青铜器哈一口气,接触水气的地方绿色加深且这时的青铜器会显得很润泽.青铜器并不是以铜锈的多少分年代的,而是根据青铜器的铸成成分以及其他一些信息(纹饰,铭刻,器皿风格)来判断的.这些方法当然还不够,只有经常接触才能有实际的体验.

颍州区17165638198: 如何鉴别青铜器的年代 -
黎晓益智: 鉴别青铜器年代主要还是从其形制、工艺、锈色等几方面考虑!

颍州区17165638198: 那些文物或遗址怎么知道它已经多少年了 -
黎晓益智: 相对年代: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对于文物的断代,主要指针对陶器、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等等一类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具有不同时代风格(style)的器物进行类型学上的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类型学所指的是逻辑...

颍州区17165638198: 14C测年法 能测 “古董 古玩 古字画” 的年代 吗?? -
黎晓益智: 基本不能,碳14是根据半衰期来算时间,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 除非是一些商周青铜期可以测一下,会有几百年左右的误差,一般的只有几百年或千把年没有入过土的古玩,是无法测量的,

颍州区17165638198: 在研究测量时间过程中,你们知道哪些办法呢? -
黎晓益智: 从不同观点出发,可以将测量方法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方法有: 1、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直接测量是将被测量与与标准量进行比较,得到测量结果. 间接测量是测得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然后运用函数求得被测量. 组合测...

颍州区17165638198: 怎样鉴定青铜器?(朝代丶年代丶什么时候用的丶什么时候挖出来的......) -
黎晓益智: 伪造青铜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重新铸造法: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真器进行高仿,而后埋入地下做旧.虽然此种方法下青铜器伪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质、纹路、锈色等无法比拟真品,特别是伪铸的青铜器没经过地下长期的氧化或腐蚀,因而器...

颍州区17165638198: 青铜器的鉴定方法 -
黎晓益智: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文物鉴定工作也融入了许多科技手段.诸如热释光、C14、能谱分析等等,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为传统的目鉴比较法提供了新的参照信息.笔者结合能谱分析法,谈谈青铜器鉴定的体会. 能谱分析,是将大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