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泰民族建立的南诏国是如何被政治文人嫁接给彝族白族?

作者&投稿:盛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彝族人要豪夺白族的南诏历史~

很简单!彝族人说南诏是彝族先民建立的,但无论是中原、周边民族和彝族自己的史书中,都没有南诏王室是彝族先民的记载,但关于南诏王室蒙氏是白族先民的记载却很多,而且彝族典籍《西南彝志》中都记载南诏第一代王细奴罗是白人酋长。因为建国前国内对南诏的研究不重视,再加上那个历史时期的史了匮乏,所以南诏历史在中国始终不是史学界研究的主流。后来英国人H.R.Davis在1909年在英国剑桥出版的《云南——印度扬子江之间的链环》(Yunnan The Link beteen India and Yangzi)一书,首次提出南诏是泰人建立的,而且被西方世界和泰国接受。由于涉及中国西南领土危胁,担心泰国提出领土要求。当时时国内混乱,无暇顾及。等建国后,我党立马派费孝通去调查,费又派他的学生彝族人刘尧汉去弄。刘深入哀牢山区搞了一份族谱,后发了一文。我党立马啪盖了章。由此,“南诏王室彝族论”宣告诞生。这个草率的结论把此前记载蒙氏是白人的史志全否定了。不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都不相信彝族说了,因为南诏崇佛、崇汉儒化、稻作农耕的文化特点没有一样能和彝族相对应。官方的表述也逐渐改变:南诏为彝族所建——>南诏为彝白共建——>南诏为乌白共建,下一种说法应该是“白族先民所建”。官方之所以循序渐进的改变表述,一则考虑到自己的权威性;二则照顾彝族人的感受,怕你们承受不了。现在但凡对南诏历史文化稍有研究者,都摒弃彝族说了。

唐代时期的南诏国,乌蛮、白蛮建立的,即彝族和白族。历史记载白王张乐进求禅位给南诏先祖细奴逻,后皮逻阁在唐朝的扶持下统一洱海周边的六诏,建都在大理市大理镇太和村——太和城。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
唐末北宋初,大理白族段思平建立大理国。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傣泰民族是国际化的民族,泰国、老挝都是以傣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二战前,泰国曾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要索取祖先居住过的故土,就是曾经的南诏国领土,中国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全方位篡改了南诏历史。将南诏国的族属嫁接给了彝族白族,因为彝族白族是中国自有民族,没有境外同胞,南诏由他们继承不会引起国际纠纷。

放屁!
彝族白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记载这段史料,麻烦傣族、泰国拿出来洗洗眼。
中华民族还到过西伯利亚、甚至红海边上居住过呢?去要吗?
越南还曾经是我国的领土呢?怎么的?拿回来啊?

南诏国大致与中土唐国处在同一时期,其统治中心位于洱海坝,疆域包括今中国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广西西北部、越南西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端、缅甸中北部。

南诏国由礼社江上游的哀牢人小邦“蒙舍”发展而来,这应该没有任何疑问。唐《蛮书·六诏》记载:“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元年中,献书于剑南节度使韦皐,自言本永昌沙壹(哀牢始祖)之源也。”;五代后晋《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记载:“南诏蛮……自言本哀牢夷后”;北宋《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南诏……本哀牢夷后”;几乎所有的典籍都说南诏国是哀牢人所建。

南诏国发展壮大以后,统治的民族越来越多,被南诏国统治的民族均被中土人士统称为“南诏蛮”;或以文明程度简单地划称为“乌蛮”(文明程度不高的群体)、“白蛮”(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两种;要么就按地方命名为各种“蛮”,比如弄栋这个地方的人称“弄栋蛮”、靑蛉这个地方的人称“靑蛉蛮”、施赕这个地方的人称“施蛮”……;要么就按照外部特征命名为各种“蛮”,比如穿衣服套一只袖的称“独锦蛮”、穿白衣服的称“白衣蛮”、穿长裤的称“长裈蛮”、不穿衣服的称“裸形蛮”……;这些称呼均无法体现族群特征,也不是具体指哪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其境内人群进行族群辨认(民族识别);有明确记载属同类的、统一族称;无明确记载是否为同类的、按文化相近原则进行归并命名族称。南诏国故地的云南境内,无明确记载是否为同类、按文化相近原则进行归并的民族,多把南诏国时期的“白蛮”、“乌蛮”追认成自己的祖先,还都声称是自己的祖先建立了南诏国;南诏国族属问题成了争论不休的问题。

二、解决南诏国族属争论的方法

南诏国族属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几乎所有的典籍都记载是哀牢人所建,只要搞清楚哀牢人对应当今哪个民族,就能搞清楚南诏国的族属问题。

一个民族,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可能会被大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文字也可能会被强权影响而发生改变,信仰也可能会被外来宗教影响而发生改变,服装也可能会随着纺织工艺的提高而发生改变,但其原始特征是不会发生太多改变。确定古代民族与后代民族是否有对应关系,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记载一环套一环理下来,但如果记载在中间有断裂,那就要从典籍中找出先代民族的特征与后代民族的特征进行比对,多数特征相同或极度相近才能确定对应关系,如果仅有少数特征相同或相近就不能确定对应关系。

建立南诏国的哀牢人,很明显在南诏国时期被笼统地记录进各种“蛮”了;要确定古哀牢人对应的当今民族,通过典籍记载理顺几乎不太现实;只能通过典籍里有关哀牢人的记载,提炼出哀牢人的特征,再拿当今民族的特征与提炼出来的哀牢人特征进行比对了。

三、古哀牢人的特征

关于古哀牢人的特征,从《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典籍中可提炼出以下几点:

一、《华阳国志》说哀牢人“臂胫刻纹”(胳膊和小腿纹身),说明哀牢人喜欢纹身。

二、《华阳国志》说哀牢人“往往邑居、散在溪谷”(普遍居住在村落或小城镇、分布在有溪水的谷地),说明哀牢人分布于水资源丰富的坝子、普遍居住在村落或小城镇。

三、哀牢人攻打鹿茤人的事件中,因为老虎刨死王尸吃,把哀牢人吓住了,《华阳国志》记载:“哀牢人埋六王,夜,虎掘而食之;哀牢人惊怖,引去。”(哀牢人埋了六具王尸,晚上老虎把这六具王尸给挖出来吃了,把哀牢人吓得引兵退去。)说明哀牢人很忌惮老虎,虎是其图腾崇拜对象之一。

四、哀牢人攻打鹿茤人失利后,怀疑鹿茤人背后有汉国支持,于是就有了《华阳国志》里的记载:“扈栗惧……即遣使诣越嶲太守,愿率种人归义奉贡;世祖纳之,以为西部属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鼻儋耳种:闽、越、濮、鸠、獠,其渠帅皆曰王。”(哀牢王扈栗害怕……就派遣使者到汉国越巂郡,跟越巂太守说愿意率自己的族人归附汉国、向汉国纳贡,汉光武帝接受了哀牢国,成为汉西部属国;哀牢国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境内还有穿鼻子带耳环的闽、越、濮、鸠、獠等民族,这些民族的头领也称王。)这段记载说明两个特征:

⑴、哀牢国的面积

哀牢国东西横跨3000里、南北横跨4600里应该是以当时的山路计算,如果算直线距离至少要打四折以上,最多东西1200里、南北1840里;也就是东西600公里、南北920公里。

⑵、哀牢国的民族:哀牢、闽、越、濮、鸠、獠等民族。

“愿率种人归义奉贡”中的“种人”,就是哀牢王的族人,就是哀牢人,除此之外还有闽、越、濮、鸠、獠等民族。

“闽”,汉《说文解字》记载:“闽,东南越,蛇种。”闽在汉东南,而哀牢国在汉西南,哀牢国的“闽”明显不是汉东南的“闽”;但云南高原到中南半岛自古就有孟人,“闽”就是“孟”的近音异写。晋《华阳国志》记载:“元康末……闽濮反”,这件事导致永昌郡治南移至永寿(今耿马)。而古哀牢地有两个地方称作“勐缅”,一个在今临翔区、一个在今腾冲市,“缅”音与“闽”音接近,“勐缅”明显就是“勐闽”。古哀牢国的首都在“勐掌”中心城“允掌”(异写为“永昌”)、即后来的永昌郡郡治,腾冲市这个“勐缅”过怒江就是“勐掌”、临翔区这个“勐缅”北上没多远也是“勐掌”;所以“闽濮反”才会导致永昌郡治南移永寿。哀牢人分布在坝子,闽人应该就分布在哀牢人坝子周边山区;而“闽濮”应该是闽人和濮人融合的部族,“闽濮”相较纯“闽”要先进很多。今中国德昂族、布朗族、佤族就是闽(孟)人后裔。今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亦有这些民族。

“越”,《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明确指出越人分布在交趾郡(今越南北部)至会稽郡(江苏南部)沿海七八千里的地方。除《华阳国志》说哀牢国有“越”外,其它典籍很少见到哀牢国有“越”的记载。但哀牢国东南与汉交趾郡接壤,交界两地人民相互流入属正常现象。所以,哀牢国东南部应该有少量越人。今越南京族就是交趾郡越人后裔。

“濮”,上古《尚书》记载:“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八国皆蛮夷戎狄属文王者国名。羌在西蜀叟,髳、微在巴蜀,卢、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汉之南。”明确指出濮人在江汉平原南面,即今湖南。到中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开始吞并濮地,周《国语·郑语》记载:“楚鼢冒始启濮”;汉《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到中土秦汉时期,原濮地(湖南)已无濮人踪迹,原濮地以西很多地方则冒出濮人,在晋《华阳国志》里,越巂郡(蜀西南)、牂柯郡(今黔西南、桂西北)、兴古郡(滇东南)、建宁郡(滇东)、云南郡(滇中)、永昌郡(滇西、滇西南)都有“濮”的记录,但极少单独出现“濮”的记录,大多与其它民族并列出现,比如“夷濮”、“闽濮”、“濮獠”等,说明先前在湖南的濮人已经西迁分散到云贵高原各地、与当地民族正在发生交融。哀牢国境内出现的“闽濮”,就是濮人流入哀牢国、与本地闽人发生交融。说明濮人散居于哀牢国各地、正在融入哀牢境内不同的民族,必然也在融入哀牢人。晋以前就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土著,大多都与濮人发生过交融;濮人很难说是今天哪个民族,云贵高原土著都可以声称是濮人后裔,但绝不单单是濮人后裔。

“鸠”,中土典籍很少有这个民族的记载,但伊洛瓦底江又称“鸠水”,鸠人明显就是居住在鸠水附近的古民族,鸠人除《华阳国志》记载外,后续没有其它典籍记载。但鸠水附近后来出现了僄人(骠人),僄人(骠人)可能就是鸠人后续的称呼,骠人后来与孟人融合成了缅人。鸠人对应的当今民族可算是缅族。

“獠”,汉《说文解字》记载:“獠,猎也”。指明獠人就是猎人,那就是说獠人是生活在山林里打猎的民族。晋《博物志》记:“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明确獠人分布在荆州(湖北)西南部到巴蜀地区。但云贵高原的牂柯郡(今黔西南、桂西北)、兴古郡(滇东南)、建宁郡(滇东)也有獠人的踪迹,说明这些獠人是从巴蜀地区进入的。哀牢国除《华阳国志》里有獠人记载外,其他典籍几乎找不到獠人的记载。但哀牢国东南与汉西随县(今金平、元阳、绿春)接壤,西随县有獠人的记载,相邻两地人民相互流入属正常现象,哀牢国东南部应该有少量獠人。今壮族、布依族有一部分人为獠人后裔。今金平、绿春、元阳一带亦有少量壮族。

五、哀牢国归附汉国七年后又反,汉国直接从哀牢地招募昆明人来攻打哀牢军,《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邪龙县昆明夷卤承等应募,率种人与诸郡兵击类牢于博南。”(邪龙县的昆明人卤承等人应汉朝廷招募,率族人与汉国其它地方军合击哀牢王类牢于博南。)说明哀牢人东境与昆明人西境有重叠区。

“昆明”,《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说明昆明人是一个游牧民族,与哀牢人“往往邑居、散在溪谷”有很大区别,既然邪龙县为哀牢地,昆明人应该是放牧于坝子周边的山区,不大可能与坝子种地的哀牢人混在一起。邪龙县即今巍山、南涧、弥渡等地,今这一带深山中居住着彝族。

六、《华阳国志》介绍永昌郡位置时说“永昌郡,古哀牢国……宁州之极西南也。”(永昌郡,就是古哀牢国……在云南高原西南部。)永昌郡和益州郡交界即是哀牢人分布的东界,云南县(今祥云)是永昌郡极东,结合前面提到的哀牢人分布面积(直线东西600公里、南北920公里),确定哀牢人分布的范围是:东起哀牢山脉附近、西至那加山脉附近,北抵吐蕃高原南麓、南达湄南河源头。

七、《华阳国志》介绍永昌郡物产时说“有梧桐木,其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污,俗名曰「桐华布」,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及卖与人。”(有一种梧桐树,其花絮柔软如蚕丝,百姓拿来织成布,布宽5尺以上,颜色是纯正的白色没有一点污色,俗称“桐华布”;这种布可盖死人,也可做衣服穿,还能卖给其他人。)说明哀牢人平常穿白色衣服,而且崇尚白色。

根据典籍记载提炼出来的哀牢人特征,总结下来就这几点:

一、哀牢人崇尚白色、平常穿白色衣服。

二、哀牢人喜欢纹身。

三、哀牢人崇拜虎。

四、哀牢人居住环境:普遍分布于水资源丰富的坝子、居住在村落或小城镇。也就是居住在坝区村落或小城镇。

五、哀牢人分布范围:哀牢人分布在云南高原西南部,东起哀牢山脉附近、西至那加山脉附近,北抵吐蕃高原、南达湄南河源头附近。也就是今云南西南半边、缅甸东北半边、老挝北部、泰国北部、越南西北部。

六、哀牢人周边民族:哀牢人东境与昆明人坝山交错居住,西境与鸠人杂居,南境与闽(孟)人坝山交错居住,东南境与越人、獠人接壤,中心地区与濮人杂居。哀牢人周边民族也就是今彝族、缅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京族、壮族(或布依族)的祖先。

四、当今民族与古哀牢人比对

典籍中能提炼出来的哀牢人特征有六项,当今民族也就提取这六项特征与古哀牢人比对。声称建立南诏国的当今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那就拿这三个民族与古哀牢人比对好了。

彝族

白族

傣族

古哀牢人

对比情况

崇尚黑色、喜欢穿黑色衣服

崇尚白色、喜欢穿白色衣服

崇尚白色、喜欢穿白色衣服

崇尚白色、喜欢穿白色衣服

白族、傣族与古哀牢人一致

不喜欢纹身

不喜欢纹身

喜欢纹身

喜欢纹身

傣族与古哀牢人一致

崇拜虎

崇拜龙

崇拜虎

崇拜虎

彝族、傣族与哀牢人一致

居住在山区村落

居住在坝区村落或小城镇

居住在坝区村落或小城镇

居住在坝区村落或小城镇

白族、傣族与古哀牢人一致

分布于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

分布于云南中西部

分布于云南西南半边、缅甸东北半边、老挝北部、泰国北部、越南西北部。

分布于云南西南半边、缅甸东北半边、老挝北部、泰国北部、越南西北部。

傣族分布区基本覆盖了古哀牢人分布区,彝族和白族只有部分分布区与古哀牢人重叠。

周边民族为白族、傈僳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壮族(或布依族)、哈尼族、苗族、傣族、瑶族

周边民族为彝族、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傣族

周边民族为彝族、缅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京族、壮族(或布依族)、白族、拉祜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

周边民族为彝族、缅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京族、壮族(或布依族)

傣族周边民族覆盖了古哀牢人周边民族,彝族和白族周边民族与古哀牢人周边民族只是部分重叠。

通过上述六项对比,彝族有一项跟古哀牢人相同、白族有两项跟哀牢人相同、傣族有六项跟古哀牢人相同。

先代民族的特征与后代民族的特征进行比对,多数特征相同或极度相近才能确定对应关系,如果仅有少数特征相同就不能确定对应关系。很明显,古哀牢人对应的当今民族就是傣族。毫无疑问,既然南诏国是哀牢人所建,那就是傣族所建。

五、后记

南诏国的族属问题,以前很多人都从政治角度去看待,认为是泰国想侵占中国领土才捏造出来南诏傣族论(中国傣族与泰国泰族实属同族),把南诏傣族论批得体无完肤,甚至还给傣族戴上卖国的帽子;而南诏彝族论、南诏白族论经过那么多年的包装还是无法令人信服,很多专家学者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法圆南诏彝族论、南诏白族论的谎。

否定南诏傣族论那些专家学者,翻来覆去也就是攻击傣族现在没有居住在南诏故都洱海坝、没有信仰南诏时期盛行的大乘佛教、没有南诏王族那种父子连名制。而傣族离开洱海坝距今也才一百多年,民国《大理县志》明确记载傣族是洱海坝的土著民族,也记录了洱海坝在清同治回乱时期,人口已经流失殆尽,现有人口是回乱结束后从附近地区填补进去的,也就是说占据洱海坝的白族也就是一百多年前填补进入洱海坝的,南诏国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国家。没有信仰南诏时期盛行的大乘佛教也能拿来说事,印度人早就抛弃大乘佛教了,难道印度那些古国就不是印度人建立的?至于南诏王族那种父子连名制,那是姓氏文化没有产生之前很多民族都曾有的命名方式,今四川凉山的彝族因为封闭,还有少数人保留这种命名方式,但并不能说明四川凉山的彝族跑来云南建立南诏国。




傣泰民族建立的南诏国是如何被政治文人嫁接给彝族白族?
傣泰民族是国际化的民族,泰国、老挝都是以傣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二战前,泰国曾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要索取祖先居住过的故土,就是曾经的南诏国领土,中国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全方位篡改了南诏历史。将南诏国的族属嫁接给了彝族白族,因为彝族白族是中国自有民族,没有境外同胞,南诏由他们继承不会...

南诏国是什么民族天涯
1、历史学家认为南诏是彝族、白族建立的政权;国外的历史学家则普遍认为南诏是傣(泰)族建立的政权。这些说法都有一定依据,但很多都是比较牵强的。2、认为南诏是白族建立的,主要依据是,现在白族生活在古南诏国的中心区域,但在冷兵器时代,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相互攻伐,民族迁徙频繁,从今天的民族分布...

南诏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南诏的主体民族是白族,主要民族是白族和彝族,白族是统治阶级,彝族是被统治阶级。

南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不是哪一个民族建立了南诏,而是南诏酋邦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洱海地区,南诏政权的不断扩大与巩固,推动了洱海地区白浮的形成。南诏国的建立、巩固、扩大、发展的过程,就是白族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问题七:傣泰民族建立的南诏国是如何被政治文人嫁接给彝族白族? 傣泰民族是国际化的民族...

唐代和宋代时期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是什么民族建立的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唐末北宋初,大理白族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

泰拳的发展史
因此,我们可以说,泰拳是泰民族在长期的抗御外来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泰族原居于中国西南一带地域,史称“南蛮”。据记载,公元649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国的云南省,唐史称之为“六诏”。蒙细奴罗统一六诏后,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诏国,后改称“大理”。以后据地称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

南诏国到底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南诏国(738年-902年),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

南诏国是什么民族
南诏国是彝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共同建立的国家。南诏国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个地方政权,位于现今云南地区。这个国家是由多个民族共同建立的,其中彝族是主要民族之一。在南诏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和其他民族如汉族等共同参与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社会格局。首先,南诏国的建立与...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国都是古时候建立在现今云南一带的古代王国。南诏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时间为738年-902年。大理国由白族人段思平建立,时间为937年-1253年。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南诏国的国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首都有太和城、羊苴咩城、鄯阐城,主要民族是...

南诏国是哪里 现在位置于哪个省呢
南诏在今云南一带,洱海地区是南诏的首府所在地,以大厘城(今大理)为中心的十睑(赕)是南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十赕是:云南赕(今祥云、宾川)、品澹赕(今祥云县城)、白崖赕(今弥渡红崖)、赵川赕(今大理凤仪)、蒙舍赕(今巍山)、蒙秦赕(今漾濞)、邆川赕(今邓川)、...

德安县17385648581: 唐朝对南诏的影响在政治上是? -
杜吴东药: 南诏是唐朝的一部分,属于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

德安县17385648581: 南诏国到底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
杜吴东药: 南诏国(738年-902年),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

德安县17385648581: 大理国的历史文化 -
杜吴东药: 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总之,大理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特色显著,苍洱风光优美动人,白族风情浓郁奇丽,再加之大理古城和新区是脱开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这就使得大理既古风犹存,又能全面地持续发展,在苍洱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永葆青春和活力,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

德安县1738564858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独特之处 -
杜吴东药: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

德安县17385648581: 研究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要看什么书?关于南诏大理的古书有哪些? -
杜吴东药: 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要看什么书?关于南诏大理的古书有哪些? 关于云南的南诏和大理国,历史上有很多记载. 在《新唐书·两爨蛮传》中,就记载着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多民族共同杂居的情景:“群蛮种类,多不可记”.在里...

德安县17385648581: 南绍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唐朝和南绍的关系怎样? -
杜吴东药: 应该是南诏,音zhào.南诏是唐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南诏是唐朝的藩属国,但多次叛唐,在唐朝和吐蕃之间游移不定,因此和唐朝也是和战不定. 南诏国(738年—902年)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国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

德安县17385648581: 大理国的建立灭亡经过?
杜吴东药: 公元937年,云南历史上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建都羊苴咩城.此后,大理国共传22代国主,历时316年. 南诏政权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崩...

德安县17385648581: 南召国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杜吴东药: 唐朝时云南一带住着乌蛮,分六部,号称六诏.其中蒙舍诏位处南方,被称为南诏,649年南诏首领建立大蒙国,之后该国得到唐朝的支持统一各部

德安县17385648581: 云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那云南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
杜吴东药: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

德安县17385648581: 传说中的大理王朝的历史大家能不能介绍一下?
杜吴东药: 南陲佛国—大理篇 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政权崩溃之后,白族贵族郑买嗣、赵善政、杨干贞、段思平先后起而进行政权的争夺,郑买嗣继南诏之后建立了长和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