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求高官厚禄,叛徒不惜出卖周恩来,结果等来的却是三枪毙命

作者&投稿:裴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30年7月26日,上海城隍庙的西街口,一位头戴黑色帽子,身穿黑色风衣的男子,一脸神秘地来到了这里。

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人络绎不绝,各种小贩商铺皆开始贩卖吆喝,只见这名神秘人,东瞅瞅,西望望,生怕被人发现。

张望四周后,见没有可疑之人,这人便坐在了城隍庙西街口的石板凳上,等待着接头人的出现。

可左等右等,接头人却迟迟并未出现。

此时,有三个骑自行车的人,不约而同地奔着城隍庙门口而来。只见他们包裹得严严实实,行动起来迅猛无比。

只听‘砰’‘砰’‘砰’接连三声,石板凳上的神秘人便立马倒在了血泊之中,紧接着三个骑自行车的人,迅速消失在了人海中。

路上的行人见此大惊失色,纷纷快步离开了是非之地,但免不了一阵唏嘘和议论纷纷。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的接头人,又是谁呢?我们今天来看一看。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时任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徐恩曾的耳朵中。而徐恩曾的另一个身份,便是国民党党部调查科主任。

作为中统负责人,徐恩曾非常有手段,他老谋深算,藏而不漏,并试图策反我党人士,反之为他效力。

只见此时的徐恩曾气得咬牙跺脚,青筋爆出,他一边咒骂,一边唉声叹气,并对着手下亲信鲍君甫说道:

“真奇怪啊,上海地下党怎么对黄第洪的行踪如此清晰,太可惜了! ”

鲍君甫也愤愤不平地回复道:“是啊,我也很奇怪,我们明明小心翼翼的,为何还是出问题了呢?是不是黄第洪自己疏忽大意,暴漏了行踪呢?”

徐恩曾撇了撇嘴,说道:‘都有可能,此次机会千载难逢,结果前功尽弃,你速将此事汇报上去,就说黄第洪自己暴露了行踪,被地下党给枪毙了!’

鲍君甫立马点头回应:“是!”并及时安慰了一下特务头领徐恩曾:“以后还是有机会的,也别太自责了!”

原来,徐恩曾口中所提到的黄帝洪,正是我们开头提到的神秘人。

那么,不难猜想,三个骑自行车的人便是徐恩曾口中的地下党员,那么我党的地下人员为何会对黄第洪连开三枪呢?

一切还要从黄第洪的人生经历说起。


黄第洪,1902年出生于江苏扬州,22岁的他和左权、陈明仁等人来到了黄埔军校读书学习,并成为 黄埔军校一期六队的学员。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积极上进,在经人介绍的前提下,黄第洪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之后,黄第洪便留在了黄埔军校从事政治部工作,此时的周恩来正是政治部主任,两人朝夕相处下来,周恩来对他则是更加器重和支持。

1927年,党组织派遣黄第洪去往前苏联学习军事,一方面是周恩来对黄第洪这个人才惺惺相惜,想方设法提拔他;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急需保护和培养自己的储备人员。

能获得周恩来的青睐有加,普通人一般都觉得三生有幸,势必拿出自己为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去努力上进,但偏偏黄第洪却南辕北辙。

在前苏联学习的那些岁月里,黄第洪因为贪图享乐,丢掉了一个革命家的初心,他甚至越发觉得,以前在刀枪上舔血的滋味实在难受。

一旦一个战士的灵魂被腐蚀,那他将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任凭谁也救赎不了。

1930年,黄第洪完成了在前苏联的学业,回国后便开始为我党效力,周恩来对他也是百般重视,在他刚刚回国不久,便与他掏心窝子似的谈话。

当时,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周恩来此次谈话,便是安排他去到山东、江苏交界地带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武装。

尽管黄第洪内心十分抵触,他才不想去到穷乡僻壤的地方闹什么革命,但他完全没有表现出来,甚至满口答应,并且让周恩来相信他,他保证完成任务!

为了黄第洪本人的安全,周恩来特地派人跟随他来到了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地一带。

然而,跟随的人前脚刚走,黄第洪便溜之大吉,他私自偷偷又回到了上海,并投奔到了亲戚姨母的家里。

黄第洪的姨夫,本靠着上海的当铺生意营生,家境十分殷实,奈何姨夫早早地撒手人寰,独留姨母和表妹二人相依为命。

尽管孤女寡母,但姨母靠着以往的积蓄,以及当铺门面的租金,过得依旧是有滋有味。

姨母见到黄第洪的到来,非常开心,并爽快地邀请黄第洪入住自己家中,对于生活所需用品,姨母皆是一一必备,甚至黄第洪隔三差五的零花钱,姨母也会慷慨的给予。

但姨母毕竟不是亲妈,时间久了,这样一个好吃懒做的拖油瓶,任谁也受不了~

最可恶的是,黄第洪入住姨母家后,偏偏喜欢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中,每日都是喝得酩酊大醉,要么就是进赌场,把钱输个精光,每次都让姨母收拾烂摊子。

久而久之,姨母对于黄第洪这个外甥,也是有避之而无不及,但两家人的关系实在是亲密,姨母也不好将他赶出门外,只能悉心教导他。

黄第洪表面认同,背地里却对于零花钱给予的太少心生抱怨,毕竟他所向往的纸醉金迷,姨母给的那些零花钱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为了得到更多的零花钱,黄第洪第一时间便想到“偷”!

于是当姨母出门办事的时候,黄第洪便悄悄来到姨母睡觉的房间,回想起以往姨母总是去柜子里面给自己取钱花,于是黄第洪凭直觉打开了柜门!

果真是得心应手,黄第洪很快便取到了钱,但黄第洪害怕被姨母发现,每次偷的金额不能太多。

接二连三得手之后,黄第洪的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金额也一直与日俱增。

然而,还未多久,黄第洪的姨母便逐渐发现端倪,刚开始她只觉得钱对不上号,但是本就阔绰的她,也没有多想。

直到后来,姨母发现自己的钱,越来越少,并且每天都对不上账,这让她不得不怀疑,家里出了家贼。

于是,姨母便再次以出门办事为借口离开了家,黄第洪刚刚送别了姨母出门,立马就开始了自己的盗窃之举。

谁料,姨母未走出家门几步,便又以忘带东西为由折返而归,此时,黄第洪正抱着姨母的柜子,数着让他开心的票子。

当姨母走进自己的卧室后,黄第洪立马呆愣在了原地,人赃俱获,黄第洪想抵赖,也抵赖不了。

姨母因为此事也大发雷霆,并将黄第洪赶出了门外,黄第洪从此没有了姨母的接济,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本就是偷偷溜到上海,党组织那边黄第洪也不好汇报,现如今也没有落脚之处,即使乖乖去往革命根据地,可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黄第洪思来想去,脑子里突然萌生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现如今,国民党一直在想方设法迫害我党人员,如果我能提供组织和同志们的具体信息,国民党肯定会留着高官厚禄善待我。

想到这里,黄第洪便狠下心来,立马写了一封信寄给蒋介石, 黄第洪在信中极其无耻的提到,自己知道周恩来的行踪和住址,他愿意将此作为自己的投诚状,并希望国民党可以给他这个机会,收纳他。

要知道,周恩来对于我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他的行踪,即使是党内人员,也很少有人知道。

何况这里是危机四伏的上海,为了保护周恩来同志的安全,他隔三差五便更换自己的名字和地址,甚至他外出的时间,都被控制的非常严格,那必是早五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

因此敌军总是窥探不到任何信息,无功而返,然而现如今,党组织内部竟然出现了叛徒,如果此事不能及时让周恩来知道,这对于周恩来说,将是九死一生的危险。

蒋介石收到信后,开心的无法言喻,他一心想要铲除的异己份子,如今竟自动送上门来,并且带着巨大的礼物。

1930年7月,特务首领徐恩曾收到了蒋介石的密令:立马派人前往上海,与中共叛徒黄第洪接头,按其提供的线索,立马逮捕周恩来。

徐恩曾收到上级命令后,立马便派遣手下信任之人完成交接任务,此人正是鲍君甫。

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黄第洪再次书信一封,寄给了周恩来,他隐瞒了事情的真相,假意说道,刚到山东和江苏交界处一带,他便受到了敌人的埋伏,因此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周恩来很快便收到了信,因为从事地下工作,本就容易暴露,所以周恩来也没有想太多,只是告诉黄第洪,后续再找时机,两人面谈后续的工作问题。

能够收到周恩来的回信,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身份没有被发现,其次,想以此来引出周总理,跳进国民党的埋伏圈,就更近了一步。

很快到了黄第洪与鲍君甫接头的日子了,黄第洪按照之前的书信内容,手拿报纸和皮包,出现在了上海南京路的邮局门口。

两人第一次相见,必定无法完全信任对方,鲍君甫也害怕对方有诈,因此说话格外小心,眼神也隔三差五看向别处,并留意着四周是否有人埋伏。

黄第洪见对方不太信任自己,立马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鲍君甫。

鲍君甫听后,眉头皱了一下,他笑着说道:“黄兄,此次徐主任派我来与你共赏大计,此事不宜操之过急,等我回去后,将此事汇报给他,到时我们再共同进退,你看可否?”

黄第洪听到回答后,也连忙示意:“没事,没事,那就麻烦鲍兄你了,徐主任干事,我肯定放心,到时候一定静候佳音!”

之后,两人便交换了联系方式,利于后期两人的再次接头。

回到家中之后,鲍君甫便再次联系到了黄第洪,两人决定第二天,再次来到老地方相见,共商大计。

然而到了第二天,鲍君甫左等右等,却没有等来黄第洪,原来黄第洪这只老狐狸认为,此次见面太过轻松,他害怕自己会掉入对方的陷阱之中,更害怕此时的周恩来,已经知晓自己的身份,因此黄第洪决定暂缓一缓。

过了几天后,黄第洪便再次主动联系上了鲍君甫,并要求立马见面,鲍君甫不得已只能尽快赴约。

刚见面,鲍君甫就严厉地说道:

“黄第洪,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上次你为什么没有如约现身?如果你要是耍小心思,别怪我们中统不客气,我们的手段,我想你是知道的!”

黄第洪听后,立马表示自己的忠心:“您消消气,我对天发誓,肯定是忠心的,但地下党也非常厉害,我不能接二连三和你见面啊,为了安全起见,我只能耽搁几天!”

鲍君甫听他解释得也十分合理,便没有过分追究,只是警告他:“目前为止,你还是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周恩来的行踪,你想让我们怎么合作呢?”

黄第洪立马表示:“这个你放心,我与周恩来有约定,后续我们会有工作协商,届时我将见面地点传递给你们,你们就可以行动了,至于徐主任那边,一定要帮我美言几句哈!”


一切的计划看似天衣无缝,没想到却棋差一着。

7月26日上午11点,黄第洪再次来到了约定地点,即上海城隍庙西街口,等待着鲍君甫的到来。

这天的黄第洪,带着黑色的帽子,一身黑色风衣,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熟人看出来。

尽管黄第洪外表看起来气定神闲,但内心极其慌张,他久久等不来接头人,便只能坐在城隍庙门口的石凳子上继续等。

此时的黄第洪还在猜想“徐主任现在联系我,是有什么秘密任务吗?”想着想着,他便走了神,完全没有注意到,三个骑自行车的人朝着自己飞奔而来。

当黄第洪从思考中清醒过来之时,只见这三个骑自行车的人,竟拿着枪瞄准了自己。

黄第洪出自本能地想要逃跑,但早已逃之不及,只听“砰”“砰”“砰”三声,黄第洪立马倒在了地上。

没想到,前一刻还在幻想高官厚禄的黄第洪,这一刻却一命呜呼,他再也无法与周恩来取得联系,再也无法向国民党投诚了。

很显然,这三名骑自行车的人员,正是我党的地下人员,那么,我党又是如何发现黄第洪背叛了组织呢?

原来,这一切信息的得知,竟是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的心腹--鲍君甫亲自告诉我党的。

鲍君甫第一次与黄第洪见面,便是想试探下,对方是否真的想要投诚国民党,没想到黄第洪不思悔改,还将我党的信息一一托盘而出。

鲍君甫对此大吃一惊,并立马将此信息传递给了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陈赓,陈赓知晓此消息后万分火急,第一时间便报告给了周恩来。

而周恩来也急忙联络各根据地的人员组织撤离,所有和黄第洪有接头联系过的人员,全部得到了转移,并要求行动科立马展开锄奸行动,保证我党人员组织的安全和隐蔽。

紧接着,为了钓到黄第洪这条大鱼,周恩来便再次安排鲍君甫与其见面,没想到第二次见面,对方竟放了鲍君甫的鸽子。

鲍君甫的计划落空后,黄第洪便躲了起来,为人十分狡猾的他,还极其善于隐蔽,我党一直都找不到他的踪迹;

为了不打草惊蛇,周恩来只能亲自写信给他,希望与其见面,奈何黄第洪根本没有那个胆量,他只能再次单线联系鲍君甫,希望得到国民党的诚意后,再约周恩来见面。

随后,鲍君甫便假意与其合作,将他约到了上海城隍庙处,我党三名地下工作者,趁其不备之时,便快速骑自行车奔去,连开三枪,黄第洪瞬间毙命。

而此时的鲍君甫,早已离开了上海,他压根就没有去见面的地点,而是来到了领导徐恩曾的办公室,给他汇报工作,正好有了一个不在场的理由。

于是,周恩来等地下党人士成功躲掉了敌人的暗箭,并转危为安,实在是妙哉妙哉!

最终,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位名叫鲍君甫的特务。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疑惑,这个鲍君甫到底和上海地下党组织有何关系呢?

其实,鲍君甫表面来看,是军统特务首领徐恩曾的“心腹”,实则是我党的一位红色特工。

他一次次为我党传递着秘密信息,多次拯救我党革命人士于水火之间,完全不顾及自己身份会被暴露的危险,真正做到了无畏无私。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纪,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了战场,正面杀敌,成为人民眼中的大英雄。

也有无数战士,委曲求全,埋伏于敌军阵营,受尽了人们的冷眼和辱骂,但始终保持着一片赤诚,为新中国的美好未来,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这种站在人民的背后,默默守护着的战士们,也值得我们的高度赞扬!




李大钊被捕后怎样被敌人伤害的?
审讯和严刑拷打无济于事,张作霖变换手法,企图以高官厚禄进行收买,但遭到李大钊的严词痛斥!李大钊的被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同情。京津“各报社评,皆暗为守常呼吁”。国民军拍来电报,向奉系军阀提出警告。北京25所大学校长,联名发表声明,要求将此案移交法庭处理。学生群众、社会名流和他...

张煌言是什么人?气节不输文天祥的大明忠魂
康熙三年,与清军发生海战,作战失败,最后因为被部下叛徒出卖,被清军俘虏。尽管清军多次对他进行劝降,用高官厚禄诱惑,张煌言全然不顾,始终尽忠于明朝。劝降失败后,张煌言最终被清廷判处死刑,去世后葬于西湖南屏山下。张煌言在他人生的后半段时间里,一直坚持抗击清军,效忠明朝。虽然当时的情况已经非常...

《谍战深海之惊蛰》中,费正鹏已被救走,为何还要绑架徐勤另寻死路?_百 ...
或者是共产党都不会放过自己。因为他是个为了自己可以出卖一切的叛徒。结语说白了,费正鹏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他不惜杀害好友余顺年;为了让自己和干女儿能够去南洋,不惜出卖自己的下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抛下了刚刚还在承诺着要好好照顾的干女儿。

《红岩》中老许的职务
华蓥山起义后,为各地游击队输送成批医疗器材和药品,在城区厂矿连续不断领导工人罢工,牵制和分散敌人兵力。1948年4月4日,由于叛徒出卖,许建业在重庆磁器口茶馆秘密接头时不幸被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敌人妄图在他身上打开缺口,施以种种酷刑,继而又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相诱,许建业视死如...

蒋宗起义简介,蒋宗起义是怎么发生的?结果如何?
据真德秀记载,因为蒋宗等人的斗争,官吏稍有收敛,不敢恣意压榨士兵,因而蒋宗等人得到普遍的同情。各营士兵认为自己衣粮得以免除减克,都出自他们的努力。附近各州的士兵也争相仿效,跃跃欲试,其中邵州的形势最为急迫。南宋官府,用高官厚禄收买了士兵中的一些叛徒,指使他们去暗害或绑架蒋宗等首领,...

蔡日新烈士蔡日新
不幸的是,4月下旬,蔡日新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高压和诱惑,他们企图通过高官厚禄动摇其革命决心,逼迫他泄露党的机密,但蔡日新始终坚守立场,对敌人的审问保持沉默。5月初,他被解往广州,关进南石头监狱。在狱中,他坚毅不屈,直至6月2日深夜,敌人残酷地将他杀害于白鹅潭畔,并将尸体与石头...

唐朝英光辉历史
然而,当长沙的马日事变爆发,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的忠诚,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奔赴零陵,意图组织农军抵抗。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在此刻到来,他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官厚禄诱惑,他毫不动摇,严词拒绝,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刚毅与决绝。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毫不畏惧,用坚定的...

第一位去长安朝见皇帝的节度使朱泚,有着什么能耐?
朱泚这一举动在各地节度使眼中属于另类,在唐朝晚期各地藩镇割据严重,皇帝正头疼如何削藩,朱泚就如此大张旗鼓讨好中央,这种行为在割据势力眼中就是“叛徒”。朱泚也靠着这种手段成功获得唐朝两代皇帝的恩宠,不仅高官厚禄给着,还给尽了荣宠。皇帝之所以这样对待朱泚并不是他多有才华,而是做给...

司马懿是何时有的谋反之心?一开始的他是忠臣吗?
司马懿没有假辞而不受,放弃高官厚禄,终老一生。曹操虽成功不必在他,但是早把环境布置好,大翦汉室,将机会留给曹丕;而司马懿始终没有对曹家作出设计,魏国后来发生不少叛乱,司马家此刻掌握曹魏之说,尚且言之过早。 阴谋论者常以「南诸葛,北司马」并称,其实不然,与其说是权臣夺占,不如说是君失人心。 2.司马懿...

吴三桂当初手握重兵,吴三桂为何背负一身骂名投降清军?
在两相权衡之下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清军。从当时的背景来看,无论是投降李自成还是投降大清朝,吴三桂叛徒的人皮都很难再脱下,除非吴三桂以身殉国,但吴三桂是一个非常懂得权衡利弊的人,他不可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和荣华富贵,从投降的那一天起或许他这个人就已经不在乎名声了吧!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