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只是一个大臣,为什么会得到皇后的喜爱?

作者&投稿:屠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轼只是一个大臣,却会得到皇后喜爱的原因在于他本身出色的才学以及他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和皇后一致。苏轼为人正直清廉,既不会溜须拍马,又不懂得左右逢源,这样的性格其实是注定不适合当官的,而且也会经常受到同行的排挤,好在苏轼运气不错,虽然屡次被贬,但是也得上天眷顾,最高官职做到了礼部尚书,他一生斗志满满,在这种环境下也创造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才让我们这些后人得以拜读他的这些作品。

苏轼的一生其实是比较坎坷的,他最终能够得到皇后信任及喜爱,主要就是因为苏轼能力出众,才华盖世,有将相之才,虽有波折,但是一直保持初心,精忠为国,将社稷百姓放在首位。得到人民拥戴,高太后赏识。当时的北宋,多有内忧外困之局。辽、西夏虎视眈眈,国内政局疲敝,冗兵冗官,多有小人当朝,朝内党派林立,矛盾尖锐。需要正直敢言,又才能出众的大臣来稳定朝局,苏轼自然成为了皇后心中的一个人选。

苏轼虽然得到了皇后的喜爱以及得到了朝廷的重任,不过他的仕途却并不好走。苏轼性格刚直,宁折不弯,在遇到朝中事务时,往往从全局全方位出发,仗义执言。往往会得罪朝中权贵,被人视为眼中钉,被人诬陷。再者苏轼能力太强,遭人嫉妒。便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将他远远赶出朝局,致使苏轼一贬再贬。苏轼本身绝对是对国家和朝廷忠心耿耿之人,只是可惜他动了别人的蛋糕,自然会受到针对。

苏轼正是因为其独特高洁的人格魅力,在时局复杂的朝堂,被看作是鹤立鸡群,自然受到多方攻击。“不遭人妒是庸才”,而苏轼过于优秀,没有遇到贤明君主,也没有开明晴朗的朝局,周围又多小人,致使苏轼仕途坎坷,令人叹息。



因为苏轼此人,他是非常富有才华的,他做的诗句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皇后非常喜欢听苏轼的赞美和夸奖。

苏轼在“乌台诗案”时能顺利得到赦免,除了朝中正直之臣说话与宋神宗放水,还有一个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宋仁宗的皇后曹氏,她很欣赏苏轼的文笔,又深得她心,所以会喜爱。

当然是因为他写诗的才华了,有文化的人谁不喜欢,而且苏轼的女人缘也很好,所以会得到皇后喜爱。

因为苏轼很有才华,并且写的诗句,十分的优美,所以才会得到皇后的喜爱。


为苏轼取名轼的深意是什么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

苏轼的趣事!
1、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有一个弟弟苏辙小他 2 岁(1039年出生),两兄弟从小到大一起读书游玩,后来也同一年中进士。 苏轼年幼时父亲出游在外,母亲将其养大,并教他读书,曾令其以范滂为榜样。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洵曾自称是初唐大臣苏味道后裔。然而苏洵自己也承认苏味道的后人与自己的高...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 扩展资料: 一、苏轼文学成就 1、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

大文豪苏轼初入官场,与王安石地位悬殊,为何却反对王安石变法呢?_百度...
苏轼作为受到传统儒家教育的人,对这种投机之人是看不起的。这次交锋只是科举中的一次小插曲,本与变法无关,但在王安石看来,苏轼所为却是在阻挠变法。王安石当着宋神宗的面说苏轼“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荡至此”,这话说得非常严重,表明他对苏轼已经非常反感。

苏秦论原文内容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六
【原】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

轼文言文
1. 宋濂是文言文 是《明史-宋濂传》中的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

出人头地成语故事百度?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庄子秋水》) 出人头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原文及翻译
原文: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轼为什么被太后宠幸 -
达疮宜邦: 弥留之际的曹后,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当年仁宗在科举考试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高兴地对我说:'皇后,我替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现在苏轼入狱,你怎知不是仇人中伤呢?就算他的诗有所不妥,也只是小过错,不可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苏轼由此得以保全.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东坡的感情经历 -
达疮宜邦: 苏轼的感情经历很简单,总共有过两妻一妾.少时娶妻王弗,弗死后娶妻妹王闰之,后又纳妾朝云.这三个女人,苏轼都很爱,但没有一个人能陪他终老.朝云死时,苏轼60岁,就再也没有娶妻纳妾了. 关于这三个女人,有记录最多的是朝云,前几年好象还拍过一部电影,叫苏轼与朝云什么的.有个出名的典故,说苏轼有一次抚着自己的大肚子,问身边的人,你们说这里面有什么?大家说,这里边当然是文章了.只有朝云说,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是坡公大笑.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朝云是个聪明的女人,懂得坡公的心思.而且朝云也书法也不错,书史上说:朝云,是苏轼的待女,粗粗知道楷书的法则.不知道为什么把妾说成侍女,但能列入书史也非等闲.其它诗文 你可以试下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轼和妻子王弗的爱情故事 -
达疮宜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静静地,在王弗的墓前伫立,往事一幕...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轼的一生 -
达疮宜邦: (一)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轼与王闰之、王朝云间的故事? -
达疮宜邦: 苏轼的第一个妻子叫王弗,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王弗死后,苏东坡就娶了闰之,两人感情不错,传说东坡肉就是闰之发明的.关于朝云传说较多,较为可信的是,朝云是一个歌女,很有才情,12岁时为苏轼所收养.苏轼贬寓黄州的第二年,才把她纳为妾,二人生有一子,早夭.现在惠州六如亭有一首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另外还有一首朝云诗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都说明朝云身体不好,她是在闰之死后三年死的,应该还没等到名分,一直都是侍妾. 至于她们怎么相处应该还不错吧,这种情况在宋代文人中很常见,苏轼是才子,闰之性情宽厚,朝云聪颖.多好的组合,后人曾评:“朝云有幸,“嫁得才人胜帝王”.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东坡的故事 -
达疮宜邦: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50]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51] 据东坡《志林》...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轼的资料 -
达疮宜邦: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轼的生平事迹 -
达疮宜邦: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

普定县19621816676: 苏轼的身平事迹 -
达疮宜邦: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