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农村和农村教育

作者&投稿:彘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看待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教育的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近年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乡教育存在巨大差别。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去甚远。
  第二,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第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第四,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教育问题社会上普遍关注。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农村教育问题在各级各类的教育中都有显示,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大家都有话可说,都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二,教育问题既涉及到学生,也涉及到老师,也涉及到学校,它基本上在教育领域里任何一个因素在农村教育问题上都有体现。三,之所以中国目前的农村教育处于目前的状况跟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的特征有紧密的关联性。我不是说别的教育就没有关联性,但是农村教育的关联性非常直接,经济发达的教育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强烈的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农村教育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不光是学生、老师、校长,还包括家长,还包括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同志们,也包括领导,也包括国外,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质量的问题,也是一个公平的问题、协调的问题。我们在《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过程中也花了很大的力气讨论加强农村教育的问题。这些年大家也都看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农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农村教育的规模非常庞大,各地方的差异又非常的明显,还需要我们做更大的努力。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听听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们希望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提供帮助。

第一,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初步解决了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学校撤并引起的少量孩子辍学问题等。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阶段性产物,也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们面对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2000万人,他们的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各地搞的“寄宿制”、“代管家长制”、“亲情沟通平台”等都是有效措施。但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关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各地工作开展也不平衡;留守儿童对老人“逆向监护”、留守女童更需特殊关注等新问题不断产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服务工作力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配齐、配好生活和心理教师以及必要的管理人员,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鼓励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托管中心”等关爱活动。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校外生活。总之,要努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了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即“两为主”的政策,并要求在收费、受资助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保障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近两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0亿元左右专项经费,用于补充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但应该看到,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好学”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到“两为主”加“全覆盖”。要逐步健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由输入地政府负责。规范、扶持以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抓紧研究制订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输入地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是办好寄宿制学校和村教学点。我们抓寄宿制学校已经有些年头,从实践看效果很好,有利于集中使用教育资源,也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这项工作既要常抓不懈,又要因地制宜。总的看,投入要逐步加大,规模要适当扩大,水平要尽快提高。关于村教学点的问题,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如果因为学校撤并、上学路途遥远而使孩子们辍学,那与我们的政策方针是背道而驰的。世界各国都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学校,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如果广大农村群众和农村孩子确有需求,有的村教学点还是要坚持办,而且要办好。这件事在山区、边远地区、牧区尤为重要。

第二,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当前,我国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与城市相比差距明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不少农村高中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还比较普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施等明显赶不上城市;办学经费紧张,“吃饭靠财政、运转靠收费、建设靠举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办学模式趋同,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千校一面”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突出,学生的负担和学习压力大。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一要支持农村地区,特别是“普九”较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普及水平,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同时,全面改善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使其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二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投入机制,制定普通高中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逐步提高财政预算拨款占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比例。要将普通高中学校债务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范围,统筹研究解决。三要推动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升学的倾向,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就业的教育。学一门技能、增加就业能力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既是迫切要求,也是现实选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薄弱、资源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和免学费政策有待完善,许多民族地区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仍有困难。这方面要做好五件事:一是尽快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二是建设好一批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国家将利用国债资金,支持各地根据需要改扩建符合标准的农村职业学校。三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评价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是大力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五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新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吸引和保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任教。

第三,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意味着人生起点的公平,有利于消除贫困、减少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的人生开端,是关乎教育公平、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重大工程,也是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大问题。但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财政投入不足,办园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不健全,农村地区“入园难”比城市更加突出。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不久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国家将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大规模增加资金投入,并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关键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财政增加投入、家庭合理分担,加快构建一个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支符合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队伍,使广大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个难题。农村教育的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也是实现全民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当前,农村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总体滞后,教育质量整体不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推进困难;教育资源配置总体上短缺,难以支撑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国家规定的课程难以全面落实;教学改革滞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应试教育倾向很严重。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尤为迫切。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既要靠改善办学条件,又要靠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相比而言,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学校制度等由来已久,有其复杂的主客观原因,改变起来绝非易事,也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但要想提高教育质量,不改革肯定是不行的。我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一是大力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这方面,无论是在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大有文章可做。怎么改?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也就是要搞“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要搞“全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在激烈的升学竞争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在全社会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人都应成为有用之才。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二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像“指挥棒”一样引导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想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三是倡导教育家办学。中小学校的校长,是办学的“领头羊”。过去像张伯苓等都是教育家当中小学校长。现在,一些人把“校长”当作“官”来当,讲究级别待遇,这种倾向必须改变。只有把中小学校长们都培养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事业才大有希望。

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投入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要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而农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农村教育投入方面,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较大幅度增加投入总量。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保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教育发展。同时,要优化投入结构,重点向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薄弱环节倾斜。要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学生人均经费的差距,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的差距。要继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帮扶,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困而失学。国家将安排资金,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补助,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实施最好的管理,为孩子们建起安全的“绿色通道”。二是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绩效。办教育尤其是办农村教育,既要舍得花钱,又要想办法把钱花好。不把投入机制问题解决好,再多的钱也是不够的。近些年来,我们搞了不少教育方面的工程,效果是明显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有的地方漂亮的中小学新校舍刚建成,但生源却没有了或不够了。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大的方向是中央政府要逐步减少各类专项性教育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教育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支配教育经费更大的自主权。当然,教育投入仍然放在教育的大盘子里,而不能挪作他用。对现有的一些专项资金要加以整合,统筹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三是加强城乡统筹。要充分考虑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等新形势、新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学校的布局和班级规模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地域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设置,不搞“一刀切”。既不能出现农村孩子每天跑十几里地上学的情况,也要防止县城、中心镇学校“生满为患”,出现上百人的“大班”。总之,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要整合,学校布局要调整,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在资源配置上的差异,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发展。

五、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农村教育要有大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应该看到,农村义务教育从过去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转向“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县财政比较困难,预算内教育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到位,造成农村学校正常运转困难。对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对于义务教育达不到省级统一标准的财政困难县,省级财政要负责资金补助和统筹平衡。中央财政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一步,加快探索建立“以省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二是切实增加学校办学活力。要逐步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运用立法、政策指导、规划、拨款、信息服务等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预。三是改进教育编制管理。教育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基本管理制度。现在,一些地方农村小学反映教师缺乏,一些文体类、科学类、信息技术类课程往往因为没有教师而开不了,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编制管理问题。长期以来,教育编制是按照“生师比”来确定的,在当前一些地方农村生源下降较快、成班率较低的背景下,编制管理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编制管理办法,可以将“生师比”与“班师比”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总之,编制管理要保证农村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能因缺教师而使教学内容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四是支持农村民办教育发展。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减轻政府压力,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办学质量提高。目前我国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尤为滞后,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从世界各国实践来看,办教育不可能是政府大包大揽。像在农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领域,民办教育其实是大有可为的,甚至有自身优势。各级政府要为城乡民办教育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使民办教育在设立、招生、证书发放、财政补助、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一视同仁,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民办教育也应该是教育家办学,真正致力于教育事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六、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近年来,我们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6万人,首届1万余名毕业生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二是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95.6%。三是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特岗计划”,2006年以来招聘近30万名特岗教师,赴中西部22个省区3万多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比例连续两年达到87%。四是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据调查,绩效工资实施后,农村教师工资增长34%,明显高于城镇教师工资增速。五是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2010年以来,中央投入20亿元,建设周转宿舍4万套。通过实施这些重大举措,农村教师队伍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待遇还有待改善,教师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重点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骨干教师,支持到农村学校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二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国培计划”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特别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三要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在完善“特岗计划”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高校毕业生。四要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五要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抓好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和农村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六要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严格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健全农村教师正常退出机制,解决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七要完善激励机制。国务院很快将作出部署,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从副高级和中级提高到正高级。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价值的承认,是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政府务必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必须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关心农村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专门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适用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倾斜,完善津补贴标准。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既平凡又崇高,献身这种事业的人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我希望各位老师一定要珍惜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无私奉献。农村教育事业是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善举,不仅神圣而光荣,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人民教师应该把塑造人的灵魂、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干一辈子而不是干一阵子。每一位农村教师都应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自己看成是一盏明灯,心甘情愿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要满怀爱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爱为师之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在教育这片沃野上,是老师的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照亮了学生的心。当好一名农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热爱农村孩子。要“以爱育爱”,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纯洁、正直、善良的心,这比灌输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学生当朋友、当亲人,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博大无私的爱与宽容献给学生。农村教师要特别注意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有困难、身体有疾病的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让农村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第三,要提高素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最终效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知识和信息来源不如城里那么丰富多样,教师更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处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这就要求各位农村教师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书本中、群众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贡献给祖国的花朵。不仅要注重言教,还要注重身教,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影响学生的品行,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第四,要教书育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求知,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往往是自己的梦想和全家的期望,但不应该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农村教育中尤其应该鼓励学生贴近自然、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民、热爱亲人,有志于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这项重大而光荣的历史责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孩子都能够有学上、上好学,都能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基本相信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由廖其发撰写,收录于《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丛书中。这部作品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其ISBN号码为9787540841485。它在2006年4月1日首次发行,为第一版,共计408页。装帧形式为平装,适合读者阅读。该书内容主要关注农村教育领域,深入探讨了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图书目录
以下是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改写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提出明确的教育理念和工作导向。工作方针:阐述实施纲要的具体方针和原则。发展任务学前教育:普及基础,强化政府责任,特别关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提升教育水平,推进均衡,减轻学生负担。高中阶段教育:...

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还存在哪些不足?对此有何解决措施?
3. 文艺教育缺失:城市孩子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能,而农村孩子则较少有机会接触这些领域。一些农村父母甚至认为学习文艺知识无用,只需注重读书。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农村老师待遇:提升农村教师薪资待遇,改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2. 关注农村...

学生辍学的原因及措施
1、进一步关注农村教育,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2、注重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尤其要重视培养优秀的师范...要注重学生的学与练,教给学生方法;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多夸学生的努力、勤奋、争分夺秒的学习

农村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农村学校规模小,在资源配置上处于劣势地位。在人、财、物配置上,应该关注农村学校规模小的情况,基于学校规模特征进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在专任教师分配方面,建立以校际教师教学工作量均等为原则的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教师教学工作量均等的师资配置政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合理分类,...

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如下:1、资源匮乏 偏远山区的小学通常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普遍较低。此外,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这些地区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2、教育观念落后 在偏远山区,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是乡村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受城乡二元结构的累积性影响 人们往往较多地关注农村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劣势(应当承认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却忽视了农村教育现有资源的相对优势 如农村自然环境对启迪学生智慧和心灵的特殊优势、农村生活环境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潜在优势和农村学生有较多机会观察和参与农业生产实践的...

农村留不住乡村教师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农村教育一直是整个教育行业发展当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收到各类爱心人士的关注与关怀,包括对于农村困难学生的资助、捐献农村学校教学器械等等,但是,在整个农村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却一直困扰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虽然也采取了很多政策性鼓励措施,其效果却仍然和想象中的存在着差距,农村难以留住...

当代农村教育的前景怎么样
当前中国的教育的确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多地方虽说没有实行严格的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提倡无疑给应试教育制度敲了一个警钟。或许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以前大不一样的社会。但也不要忽视了当代中国农村教育的种种弊端。 总的归纳有几点: 1、 中国教育方式: 中国的教育方式在整个世界上都是不被恭维...

内丘县15545731835: 如何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
门进盐酸: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内丘县15545731835: 发展乡村教育,该进行怎样的"精准发力 -
门进盐酸:推进教育公平,确实需要“精准发力”,对于我国来说,重点建设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就是教育公平的“精准发力”. 近年来,在扩大高考公平,尤其是提高农村...

内丘县15545731835: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
门进盐酸: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但却把他们的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下面本人就留守儿童教育存在...

内丘县15545731835: 农村教育为什么落后? -
门进盐酸: 为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国家是没少想办法,出政策的.(这里只指国家高层}但效果却不理想,也可以说很多政策都是失败的.在此从分析一些具体政策来认识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 关于农村学校的师资问题.国家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

内丘县15545731835: 如何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 -
门进盐酸: 如何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一)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

内丘县15545731835: 浅谈班主任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
门进盐酸: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奔向城市寻求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剩余2262字)

内丘县1554573183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怎么写 -
门进盐酸: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增长,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集聚,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伴随着这一历史性发展阶段而来的...

内丘县15545731835: 如何进行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
门进盐酸: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农村尤其是落后的山区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奔赴大中城市务工,许多适龄儿童留在农村隔代抚养,或寄在亲戚朋友家代养,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的儿童群体.他们远离父母生活,缺乏家庭父母的关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