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存实亡的政权

作者&投稿:书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概括导致地方割据乃至国家分裂的三种隐患~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概括导致地方割据乃至国家分裂的三种隐患是:
  1、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割据。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割据。
  3、民族矛盾尖锐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割据。

  在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统一局面和分裂局面基本上是交替进行的,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统一毕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所以在历史复习中,一般都比较重视大一统政权,如把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重点放在汉、唐、明、清四个统一的王朝上,这当然是正确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分裂时期及割据政权的复习。有学者认为,从中国历史上看,对中国而言,分裂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对中原王朝而言,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时间①

  一、分裂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局面,一般来说,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时期,共四大块。另外,在一些统一王朝中,夹杂着若干分裂局面,如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这种大分裂和小分裂的局面从存在的时间上看,长达一千余年;从经历的社会形态来看,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可见,分裂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而复杂的历史现象。那么这种历史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可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两个方面分析,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大家知道,人类社会一般要经过三种经济形态,即依次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其中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者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割据性。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当中央权威强有力的时候,统治阶级内部的贵族、地主才拥护统一,成为政权稳定的支柱;当中央权威下降的时候,他们就会割据,直到破坏国家的统一。例如,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大增,他们先后起来争夺霸权,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争雄局面;又如,东汉后期,由于黄巾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中央权威下降,豪强地主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最后形成了东汉末年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和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所以,不论是奴隶社会里的分裂,还是封建社会里的分裂,它们共同的根源就在于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和割据性。当然,除了共同的根源以外,各个分裂局面的形成也还有一些具体的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割据。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些主要矛盾的激化常常迫使平民、农民走上反抗道路。平民、农民的反抗斗争虽然大多被镇压下去,但动摇了王朝的统治基础。统一王朝的衰落瓦解,则可能导向分裂割据。如西周的国人暴动导致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东汉的黄巾起义导致了军阀割据、三国鼎立。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割据。统治阶级内部,由于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政治集团之间由于政治上的权力之争和经济上的利益冲突,会形成各种矛盾和斗争。其中各派系统治集团的斗争和中央集权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都会导致统一王朝的削弱。尤其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对统一的威胁更大。如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中央集权统治迅速衰败,地方藩镇割据势力趁机发展,最后唐朝被割据势力所蚕食,在全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
  3、民族矛盾尖锐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割据。民族矛盾是封建社会内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矛盾。
  当民族矛盾激化时,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必然会导致民族反抗斗争,斗争的结局之一即是一些民族的统治阶级利用民族矛盾建立不受中央统一王朝辖制的独立政权。如西晋时期各族人民大量内迁,统治阶级极力推行民族歧视政策,不能很好的处理民族关系,加上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大大加剧了各民族的痛苦,使许多民族的人民纷纷加入到庞大的流民队伍中,纷纷举起反晋大旗,最后西晋政权被内迁的南匈奴贵族所推翻,内迁各族又先后建立了大小
  10多个政权,开始了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二、分裂的形式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局面有着各种不同的形式:既有东西之间的对峙,也有南北之间的分裂,
  当然还有若干统治者各占一方形成的地方割据。下面试就这三种形式作简单梳理。
  1、东西对峙。在隋唐以前的历史上,东西对立或分峙的局面曾一再地发生。教科书提到的东西对峙局面共有四次,即①战国时期秦与东方六国;②楚汉相争;③西汉王朝与吴楚七国;④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这样的东西对峙的局面,到隋唐王朝先后建立而告结束。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破坏,唐朝崩毁,关中也告残破,难以为都,这样也就不能再在当地形成一种力量,使之与东方相对抗。没有相对抗的力量,也就不再存在互相对抗的局面了。
  2、南北分裂。相对于东西对峙,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分裂涉及范围更广,延续时间更长。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分裂或对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地农耕社会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对立;一种是内地农耕社会的南北对立。第一种形式的南北对立,如秦汉政权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政权、明朝与蒙古高原上的瓦剌,因涉及复杂的民族关系,可放在民族关系史专题里复习,这里不展开分析。第二种形式的南北对立,在中国历史上一再形成。教科书讲到的春秋时期华夏诸侯与楚国之间,三国时期曹魏与吴蜀之间,蜀汉灭亡后晋、吴之间,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之间,南宋与金之间,都是农耕社会中的南北对立。
  3、地方割据。没有明显的东与西、南与北的对立的分裂局面都属于这种类型。例如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
  三、分裂的界线和结局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分裂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规律性。但如果我们把视点缩小到封建社会前期(隋唐以前)农耕地区中的东西对峙政权和南北对峙政权这一范围,就会发现他们在对峙的界线和结局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从界线上看,东西对峙的政权大体上是以太行山、函谷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的政权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从结局上看,东西对峙的结果都以西方的胜利而告终;南北对峙的结果都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产生这些相同之处的原因有两点
  :1、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使用戈矛甲盾作战,险固的地理形胜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上的高山、大河、雄关容易成为对峙双方的界线;2、经济实力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有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当然这只是一个概略的趋势,其中也有一些逆向移动和反复。在隋唐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而北方西部的关中地区又是经济重心的重心,所以南北对峙的结果是以北方胜利而结束的,东西对峙的结果是以西方胜利而告终的。到宋元时期,关中破落,经济重点已移到南方,所以东西对峙的局面不复出现,南北对立的结果出现南胜过北,例如明朝是以南方割据的势力举行北伐而灭掉元朝、统一中国的。
  四、分裂的认识在高三历史复习中,一般对大一统的“盛世”王朝注意的较多,而对“乱世”则重视不够。这既有民族心理的问题,也有对乱世看法的问题。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裂,是前进还是倒退?是充满生机还是一派腐朽?这恐怕都不能轻易地下出结论。从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看,割据政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江南的开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春秋时吴、越对江南的开发,三国时孙吴对江南的开发,东晋南朝对江南的开发,五代时十国(实为九国)对江南的开发,南宋对江南的开发,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这些割据政权对江南的开发是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重心的主要原因。另外,分裂时期,伴随着战乱、民族迁徙,各民族间频繁接触,民族融合逐渐走向高潮。中国古代史上有四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其中三次出现在分裂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作为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民族融合不仅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使华夏族大体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民族融合使汉族大体形成,辽宋夏金元时的民族融合又奠定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的基础,而这些民族融合的成果显然又是秦、隋、元三个王朝完成全国统一的重要原因。所以分裂并非历史的停滞,地方经济在发展,民族融合进程在加快,分裂中孕育着生机。但也要指出,分裂局面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更不是战争的破坏所造成的,我们对分裂局面中的积极因素的肯定绝不是意味着对分裂本身的赞颂。

先秦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将原商朝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公爵。宋立国761年,共26世,32君。(此宋为宋姓正统血统——商微宋氏.)
南朝刘宋:
开国皇帝刘裕出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宋朝建立。
宋帝国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骇人听闻地杀害了自己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南朝宋终被南齐所取代。
赵氏两宋:公元960年,一个新兴势力,宋(公元960-1279),再次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在1127年宋朝廷因没能打退游牧民族的入侵而被迫放弃北方。所以宋朝又被分成北宋(公元960-1127)和南宋(公元1127-1279)两个阶段。
韩氏后宋:1351年5月,刘福通发动红巾军起义。1355年2月,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号为“小明王”,定国号“宋”,改元“龙凤”,定都亳州,史称“后宋”,又称为“韩宋”。先后建都亳州、安丰、汴梁、滁州。1363年2月,刘福通战死,政权落入吴国公朱元璋(后晋升吴王,后又称帝建国,是为明太祖高皇帝)手中,后宋名存实亡。1366年12月,韩林儿溺死瓜步江,后宋正式宣告灭亡。后宋自建国至灭亡,凡12年。其势力范围一度到达安徽、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湖北、河北、内蒙古、辽宁、朝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并曾一度打到大都附近,给予了元朝沉重的打击,加速了腐朽的元朝的灭亡。其原属部众朱元璋部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起明朝。

名存实亡一般是朝代的后期会存在,尤其是天下大乱之后:
1、东周,公元前776年平王东迁后,尤其是经历了诸侯春秋争霸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周天子已经是名义上的了,其无法号令诸侯,地不过百里,最后被诸侯秦国灭掉;
2、东汉,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起点,尤其是董卓掌权后,汉朝已经掌握在了地方诸侯手中,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汉朝成了名义政权,曹氏一直到公元220年代汉成立魏;
3、魏国,魏国自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魏国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最终在公元265年被迫禅让,司马炎代魏成立了晋;
4、东晋,东晋自司马睿立国后,政权就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王氏、桓氏,最后是刘裕,短短十几年,代晋立宋;
5、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以及之前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权的更迭速度快,北魏经历了北镇之乱后,政权掌握在尔朱氏手中,之后高欢、宇文泰等权臣分别控制北魏皇帝,最后成立了北周、北齐,北周政权最后被杨坚控制,在公元589年成立隋朝,南朝也是此种情况,宋、齐、梁后期都是控制在世家或者军阀手中;
6、唐朝,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公元756-763),节度使拥兵自重,中央则是宦官掌权,皇帝大权旁落,虽然经历中兴,但到了884年黄巢发动起义之后,唐朝基本上是名义的了,最后被朱温代唐;
7、五代十国时期,从公园908年到960年,军阀混战,后周经历了世宗的奋发图强之后去世,大权落到了赵匡胤手中,最后在陈桥兵变中,代周成立宋;
8、元末,在南方的几个政权中,有宋、天完等,天完被陈友谅控制后,成立了汉,宋在刘福通北伐失败之后,已经无力灭队元朝军队了,最后朱元璋成立了明朝,宋的小明王则被朱元璋手下给整掉了;
9、清末,自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后,清朝的八期、绿营均已丧失战斗力,地方通过团练迅速成立了湘军、淮军等地方军队,汉族地方实力派崛起,至袁世凯小站练兵,逐步形成了北洋军阀,在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清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最后逼迫清帝退位,至1924年被彻底赶出了紫荆城。

五个。

1、西周、东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宋国
2、南北朝时期,刘裕统一南方,建立的政权——史称“刘宋”
3、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的大宋政权,——史称“北宋”
4、金灭北宋后,宋徽宗赵构南方建立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5、元末,红巾军起义后,刘福通等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建立的政权,也称“大宋”


中国古代名存实亡的政权
名存实亡一般是朝代的后期会存在,尤其是天下大乱之后:1、东周,公元前776年平王东迁后,尤其是经历了诸侯春秋争霸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周天子已经是名义上的了,其无法号令诸侯,地不过百里,最后被诸侯秦国灭掉;2、东汉,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起点,尤其是董卓掌权后,汉朝...

古代中国语境中,言“政治”则必然包含哪些涵义
中文里的“政治”一词很早就有使用。《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这时一般都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各有其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政”一般表示: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乱宋国之政”;一种统治和施政的手段...

为何说曹魏政权是名存实亡的?
曹芳、曹髦、曹奂名为一国之君,但皇权旁落,他们不过是司马氏兄弟及司马炎操控下的傀儡而已。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魏国是三国中最先亡国的,是名存实亡。

嬴政秦始皇国家统一了小家却名存实亡
秦始皇,嬴姓赵,是一个著名的官员。他,秦庄王之子,十三岁继位,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画像嬴政继位时年仅13岁。当时,吕不韦是总理,拥有专属权力。21岁时,嬴政开始领导国家。当时,吕不韦的权力仍然很大,他和王太后有一腿。此后,秦国发生了男...

​崇祯为什么叫做明朝的末代帝王,而不是叫做亡国之君?
到最后他们想要发一道政令出北京城都出不去。在这一个阶段,很出名的就是魏忠贤这个大宦官还有党争。经过这些人祸害的大明朝,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名存实亡的腐朽政权了。这时候接手大明朝的崇祯虽然是励精图治,任用人才想要挽回大明朝,但是很可惜他还是失败了,不过他的所作所为确实可以堪称是一代帝王。

周朝国祚有着近八百年历史 周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可见,周王朝的统治政策其实就是靠血缘关系,但是长时间下去血缘关系肯定会淡化,百年之后就不会再有人因为血缘关系听从周王室的统治,那周王室其实就名存实亡了。可以说,就因为周王朝统治政策的失败,才导致了灭亡。其次,是因为周王朝分封制度的失败,导致了灭亡。根据史料记载,周王朝建立后,为了...

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爆发,什么政权名存实亡.
就是汉啊,黄巾之后就是魏蜀吴了,直到曹丕逼献帝退位。

周平王为何最后会连诸侯的地位都不如?
一、周幽王被杀,周王朝不复存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王朝,统一了六合。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政权,在历史上位成为西周。公元前770年,由于周幽王的残暴统治,犬戎攻进镐京,周幽王的死就宣布了周王朝权力和地位的灭亡。二、周朝政权名存实亡。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废了贤德的王后申氏的...

简要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
(1)隋朝创建科举制。(2)唐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与官僚政治的高度发展,改进了科举选官制度(武举、殿试等),以便于中小地主广泛参加政权,科举制度进一步走向成熟。(3)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整顿、改革(糊名制等),使之更具备全民性、平等性,以利于扩大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统治基础。(4)科举在明朝不...

三国是怎么灭亡的
1、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2、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

禹州市14770761195: 中国古代那个国家统治时间最长? -
富良硫酸: 1.周王朝. 约800年 周王朝分西周、东周两个阶段.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到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被北方的犬戎人杀死,这是西周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到公 元前256年秦国军队灭亡周朝,这是东周时期.虽然周王朝建立的确切时间目前史学 界还无法给出一个十分精确的答案,但是粗略估算前后历时800年左右.但周朝是个 比较松散的分封制国家,后300年间基本是名存实亡

禹州市14770761195: 五代十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
富良硫酸: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

禹州市14770761195: 唐朝之后是什么朝代? -
富良硫酸: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

禹州市14770761195: 曹操在历史中的地位如何
富良硫酸: 曹操在历史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伟大.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所处的战乱年代,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混战、群雄逐鹿,曹操以他的雄才大...

禹州市14770761195: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时,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北方势力最大的军阀是什么和什么??谢谢 -
富良硫酸: 袁绍和曹操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禹州市14770761195: 我国古代有哪几个比较大的政权割据分裂时期?没一个又分别是在哪个朝代终结并完成统一的? -
富良硫酸: 春秋战国——秦 三国——西晋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 五代十国——北宋

禹州市14770761195: 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 -
富良硫酸:[答案]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禹州市14770761195: 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性表现 -
富良硫酸: 文化史上,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几乎都是发源于这一时期,整个文化领域表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气象.这不仅在先前以及后来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极为罕见,而且可以名副其实的称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富有原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