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作者&投稿:政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
基本字义:

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学问。
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1、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古同“已”,已经。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以,用也,从反巳。贾侍中说,巳,意巳实也。象形。
白话版《说文解字》:以,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近义词:有因、有为、有何
1、有因:有缘故。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顾夫人 ﹞请了几个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庙 里建醮,祈求仙方,保护少府回生。”
白话释义:[顾夫人]请了几个有根据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庙里建醮,祈求仙方,保护少府起死回生。
2、有为:有作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羡慕 东阳 与 瑞丰 的官运,同时也羡慕他们的年轻有为。”
3、有何:有什么。
《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复:‘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到、去、的意思,词性不同意思不同。
"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
1、“之”作代词用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之”作动词用
(1)吾欲之南海,何如?(《蜀鄙二僧》)“之”是到,去的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是到,去的
“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3、“之”作助词用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有的可不译。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结构助词。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扩展资料:
"之"常见含义:
1、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2、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3、指示代词,这。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5、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6、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7、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之

“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如下几种“ 1 数之始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2 数词 “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林嗣环 《口技》) 3 满;全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 统一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5 作语助,以加强语气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6 同一;一样 “所行者异,所归者一”(《淮南子 说山训》 7 专一 “专心一意”(《论衡 感虚》) 8 用以指“道”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老子》 9 指从无形的道派生出来的混沌之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10 指对立面的统一体 “不有两则无一”(张载《正蒙 太和》) 11 一概 “一可以为法则”(《荀子 劝学》) 12 一下;才 “一学就会” 13 一旦;一经 “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庄子 徐无鬼》) 14 另一;又 “杜鹃,一名子规” 15 或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 谋攻》) 16 乃;竟 “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史记 商君列传》) 17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归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答案补充 如《桃花源记》中的词语有:舍:①舍弃,如“便舍船。”②房子,如“屋舍俨然。”寻:①寻找,如“寻向所志。”②不久:“寻病终。”志:①做标记,如“处处志之。”②标记,如“寻向所志。”向:①从前的、旧的,如“寻向所志。”②对着,如“眈眈相向。”这是对一篇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语的整理,便于一课一课地扎扎实实地掌握。在具体复习时也可以就六册书所有篇目中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整理,便于全面系统地复习。
(2)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不仅是理解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命题者的关注点,如《桃花源记》中的“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鲜美”“ 延”等词语,应把握好它们的古义和今义,便于复习和记忆。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不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但它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需将课本中一些重点的活用词加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尽”的意思。


一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8. 在“斧斤以时入山林”中,“时”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即在合适的季节砍伐山林。9. 在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因此“大时”和“小时”分别指代不同的时间单位。10. “之”、“为”、“以”、“观”、“其”、“于”、“时”等字在文言文中都有多种用法和意思,需要根据...

一()一()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文言文一词多义就
1.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就一课 《岳阳楼记》一字多义以: 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 1) 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 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 1)尽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

请教文言文中一词的意思
一、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文言文一词多义300
1. 文言文 一词多义 【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用)凭……身份。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用)凭……身份。)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一字文言文历史
1. 文言文的历史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1919年“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是我国的重要文化。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

文言文更渡一遭的翻译
文言知识: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谓语是陈述宾语的,二是受陈述的宾语是受主语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则活汝”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去”。3. 更渡一遭-原文: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

说文言文一词多义
2. 文言文一词多义 “乃 ”在中学课文中的意义及例句: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生请问:文言文中的常见通假字有那些?越多越好!谢 ...
35. "邪"在《马说》中通"耶",意为疑问,相当于"吗"。36. "板"在《活板》中通"版",意为书版。37. "已"在《活板》中通"以",意为用来。38. "诎"在《核舟记》中通"屈",意为弯曲。39. "衡"在《核舟记》中通"横"。40. "简"在《核舟记》中通"拣",意为挑选。41. "攀"在《...

古语怎么形容一年时间
古语形容一年时间的词语:一载、一岁,其他偏冷的有星霜、寒暑、春秋等。载 [zǎi]:年;岁的意思。星霜的意思之一:星辰一年一周转,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岁。 唐 白居易 《岁晚旅望》诗:“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宋梅尧臣 《雷逸老以效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

禄丰县17860678980: 文言文中“一”有什么意思? -
彩富辅能:〈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禄丰县17860678980: 文言文一有哪几个意思,例句有吗在岳阳楼记中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中
彩富辅能: 文言文中“一”的释义有很多种,下面这些你具体记几个你平时适用的即可,不毕全部记牢的. “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如下几种“ 1 数之始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

禄丰县17860678980: 文言文《曾巩》中一出其力的一的意思 -
彩富辅能: 一:全,都,与“而或长烟一空”的一同样.

禄丰县17860678980: 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彩富辅能: “几”在文言文中,不光读音不同,而且词性也不相同,相应意思也不相同.即: 一、当“几”读“jī”(一声)时 (一)充当名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例如:《说文》:几,坐所以凭也.又如:《...

禄丰县17860678980: 文言文中的单字解释是什么意思,一个字还是单词的解释? -
彩富辅能: 汉字是表意文字,同时古代单音词占优势,一个字通常就是一个词.单字解释,虽说是一个具体的字,可是在古代,就是一句话.这样理解,对学文言是有帮助的.我举一个例子:《左传》中有句话:“齐师伐我公将战”.这七个字翻译成现代话,那就是七句话.要用十几个字哪!你试着翻译一下.每一个字的翻译,就是“单字解释”.你会体会到文言的魅力所在.你会喜欢文言的.

禄丰县17860678980: "所以"一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彩富辅能: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

禄丰县17860678980: 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
彩富辅能: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体如下: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 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 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时...

禄丰县17860678980: 文言文中"坐"有哪些意思 -
彩富辅能: ①<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②<动>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

禄丰县17860678980: 文言文中什么词的意思是“其中之一” -
彩富辅能: 其一 所谓三峡, 此其一 也.余亦彼中人也.

禄丰县17860678980: 文言文中的[虽然]是什么意思 -
彩富辅能: 文言文中的“虽然”是两个词语,不像在现代汉语中只是表转折的关联词. “虽然”在文言文中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虽然这样”,虽和现代汉语一样是虽然的意思,然指“这样”; 二是指“即使这样”,虽解释为“即使”,表假设,然还是“这样”. 二者的区别是该情况是否已经发生.“即使”则未发生. 在文言文中,虽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即使这样”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