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五蕴八识?

作者&投稿:通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佛家五蕴~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色〕--色法--物质
〔受〕--感受
〔想〕--思想,心所法
〔行〕--精神的活动
〔识〕--心王
五蕴组成生命的自体,世间有很多的生命在活动,佛教把这些生命分为无情生命和有情生命两种。
无情生命:有生理现象,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我执,称为无情生命。如植物、我们身体里的细胞等,都是无情生命。
有情生命:有生理活动,也有精神活动,并且执著我、爱他所执著的我,这种有情生命才有资格称为有情众生。

扩展资料:
五蕴中的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
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
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给它们种种名称,此即是所谓的想。
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蕴皆空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八識是唐玄奘(602-664)留學印度,窮究無著、世親唯識論,帶回唐朝的認識論大綱。五蘊是釋迦牟尼佛,講解原始佛教聖四諦,苦諦因由-求不得的總原因-五蘊:色、受、想、行、識。我們把五蘊、八識,與康德哲學做個比較。這裏的康德哲學指的是:純粹理性的感性知性與理性;實踐理性的自由意志、主觀原則(欲望)、客觀法則(良心)。 唯識論八識 玄奘唯識論講八識與三性。 1.八識: 人用八識為工具認識世界,可分成三部份: i.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我們類比它爲康德的先驗感性。 ii.第七識:末那識,意譯為意,有思量之義。我們類比它爲康德的先驗知性。 iii.第八識:阿賴耶識,譯為異熟。或曰種子識。分兩種,有漏種子與無漏種子。我們類比它爲康德的超越理性。 唐玄奘的唯識論分爲八識,與康德純粹理性的感性知性與理性,是配合得如此完美無缺。(見緣起性空康德的智觀與佛學五教止觀) 釋迦牟尼佛的五蘊 五蘊:色、受、想、行、識。 色:我類比八識的前六識與第七識:眼、耳、鼻、舌、身、意與末那識。也就是康德的先驗感性與先驗知性的現象界。即佛學的色界。 受:感情、感覺(名曰情)注,我類比康德實踐理性的的主觀原則,即欲望。它是實踐理性的內涵,純粹理性不講它。唯識論的八識也不講,八識與純粹理性是講認識論,八識與純粹理性不講道德論的結構。 想:理行的活動概念的活動(名曰智)注,我們類比康德純粹理性的超越理性,與實踐理性的客觀法則(良心)。也就是唯識論八識的種子識。 行:意志活動(名曰意)注,我類比它爲康德實踐理性的自由意志,它是實踐理性的靈魂。純粹理性與唯識論的八識都不講它,八識與純粹理性不講道德論的結構。 識:是色、受、想、行的總和。注。也就是康德純粹理性與實踐理性的總和。 注:取自呂澄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佛教的五蕴是哪五有蕴啊?四大又指什么?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 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受蕴,例如,我们现在看见了风 扇,看见有一个东西,这个就是色蕴,我们一看,脑子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 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

佛教中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分别是什么?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十八界:这是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

佛教中的五蕴和四大指的是什么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四大这分别是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亦名四大种。种,有能生的作用,如种子。佛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又把物质世界称为色...

心经中的五蕴是指什么
五蕴是指生命的各种功能,四大组成的是色身,印象、行动、感受和认知这是生命的功能,这五种现象都是无常变易的事物,不自主、不安逸、不常有,最终也是无常败坏的,所以五蕴皆空!

由五蕴转为五智
由五蕴转化为五智、五佛”——多识仁波切 按佛智的不同作用分类,可以分为五种,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唯识论持八识转五智之说。中观派和金刚乘一致认为,由五蕴转化为五智、五佛,不承认唯识家的“八识”之说。大圆镜智是五蕴中的“色蕴”转化成智的。人体...

五蕴皆空的五蕴是指
想蕴就是自己的思维,会给每个物体设立一个名相,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行蕴中的“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识蕴有八识,它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心、二类为意、三类为识。五蕴皆空,意思是五蕴都没有了,出自《心经》,《心经》:“观...

什么是“八识田”?
“八识田”是指八识产生之处,尤指胸中、心田,是佛家用语。佛教说的八识,即佛法按照功能把心区分为八个部分来认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就像兄弟八人共一村,村中诸事各持分,五个出外作买卖,心识居家独自尊。眼观耳闻鼻作探,舌味身触心难安,末那执我...

佛经,第六识是五蕴的想蕴还是识蕴。
蕴是一种蕴集,蕴集肯定不是单一具体的。而识是具体的一种识,识蕴与识又是两种不同范围广度的概念。五蕴五个蕴的排列,是有粗重到细微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色蕴里面含有粗重的物质部分。就物质而言,它也是有阿赖耶识存在的,如果物质没有阿赖耶识的执持,物质也是不会存在的。世间的一切物质都是...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藏。此心配合自己所出生之七转识,则能直接、间接、辗转...

佛学名词,何谓“六识”?何谓“五蕴皆空”?拜托各位大神
五、识蕴,即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五蕴皆空,五蕴是由色、受、想、行、识五种要素所组合而成的,由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所以无有自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

湖滨区13381417641: 何谓五蕴八识? -
东郭民锐宁: 八识是唐玄奘(602-664)留学印度,穷究无著、世亲唯识论,带回唐朝的认识论大纲.五蕴是释迦牟尼佛,讲解原始佛教圣四谛,苦谛因由-求不得的总原因-五蕴:色、受、想、行、识.我们把五蕴、八识,与康德哲学做个比较.这里的康德...

湖滨区13381417641: 五蕴指的是哪五蕴? -
东郭民锐宁:[答案]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一)、色蕴:即物质的...

湖滨区13381417641: 什么是五蕴? -
东郭民锐宁:[答案]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包括了人的身心全部. 色:积聚.受:领纳.想:取向.行:造作.识:了别. 其中色是物质方面的,受想行识都是心理、精神方面的.

湖滨区13381417641: 什么是佛家五蕴
东郭民锐宁:五蕴 一、五蕴: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 (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湖滨区13381417641: 色受想行识分别指什么? -
东郭民锐宁: 色受想行识意思分别如下: 一、色是除我们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 二、受是指感官接受刺激,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三种感受. 三...

湖滨区13381417641: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东郭民锐宁: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湖滨区13381417641: 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
东郭民锐宁: “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一、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

湖滨区13381417641: 阿赖耶识 - 佛语中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东郭民锐宁: 问"佛语中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 答:阿赖耶识是八识心王中之一识. 八识心王(名相解说)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

湖滨区13381417641: 佛法中关于第八识和真如的关系 -
东郭民锐宁: 阿赖耶识就是真如心如来藏达照法师 阿赖耶识之所以叫做阿赖耶识,是因为它有仓库的作用,把一切习气种子都集中在一起,有一个聚集的意思.蕴含的“蕴,”就是五蕴,五蕴的“蕴”,就是聚焦的意思,把一切善法、恶法都聚集在一起....

湖滨区13381417641: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东郭民锐宁: 五蕴皆空是佛教用语,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人对它们不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于人的本性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因此教导人们要放下一切,摆脱苦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