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中韩申遗问题中,韩国为什么会申请成功?

作者&投稿:运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中韩两国都如此重视端午节,争相 申遗 呢?~

解放日报报道,“端午节”网上中文门牌号突然流失海外。日前,就在联合国即将于11月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夕,域名注册机构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传出消息,“端午节”突遭韩流侵袭,韩国某公司秘密出击,抢先将“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收入囊中。

继“端午节”被国外抢先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件发生之后,“端午节”中文域名又被韩国公司抢注。“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为何屡屡遭抢?严格说来,其实这不是别人抢去的,而是我们自己丢失的。全中国的网站多如牛毛,怎么就没有一个中国人想起注册这样一个域名呢?是因为我们保护传统文化品牌的意识还不够。

这其实是对国人的一个警醒。不可否认,正在不断掀起的对传统节日的申遗热会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但这还远远不够。让我们从骨子里尊重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根。

事实上,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侵袭无处不在。肯得基餐厅总是暴棚,让孩子们从小对那个戴眼镜的“肯德基”大叔记忆深刻。双语幼儿园更是遍地开花,汉字还不认得几个,孩子们出口就是“哈罗"。我们在接受到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否则,一味的东施效颦会让人贻笑大方。洋食品哈根达斯曾在小资一族中被奉为“时尚食品”,经调查却是垃圾食品,人家欧洲人根本就不吃它。

记得在《神州大舞台》的一个节目中,有藏族一家人在无现代音乐伴奏的情况下,用本民族最本色的舞蹈和歌唱征服了观众,台湾著名艺人凌风的一句评价很到位:“在高原上没有受到强势文化的侵袭,保持了本民族最本色的东西,很本错”。同样,在世界的舞台上,保有中华传统文化,才不会丢掉中华民族的“成色”。

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如何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就拿安徽来说,笔者在宣纸的故乡采访时,当地人为宣纸在国内的销路忧心忡忡,因为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徽州三雕”流淌着徽文化的神韵,但如今将这些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的人已乏善可陈。黄梅戏,可以说是安徽民族艺术的瑰宝,在年轻人中的知音却越来越少,更不用说庐剧等别的剧种了。

而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互联网也是一块广袤之地。互联网专家认为,此事提出了一个如何保卫中华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国籍的问题。建立起一个中华文化品牌完整而统一的网络保护体系,包括其他传统节日,甚至京剧等国粹,以及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中华老字号,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网上文化品牌和宣传平台。

传统文化与互联网联姻,会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发挥出巨大的价值。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就用了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信每个中国人在使用这个搜索引擎时,都会感到亲切无比。

“端午节”中文域名遭抢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品牌所蕴涵的巨大商机。除了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外,象端午节、重阳节等这样的传统节日更值得中国商家们大作文章。一句话:“咱自家的宝贝,可别弄丢了”!(王慧)


香港


中评社香港11月25日电╱源自中国的端午祭「品牌」,被韩国抢去了!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据韩国联合通讯今天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据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占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於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

北京晚报今天报道,“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麼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高教授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於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围绕著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现状:中国已启动端午申遗程序

  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记者27日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告诉记者,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类别中,“端午节”由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包括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西塞神舟会、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按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统一安排,并获得有关地区授权,湖北承担了代表中国为端午节申遗的具体任务。

  去年9月,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与全国其他相关单位沟通联系后,组织人员按期完成申报材料准备工作。12月,有关人员再次赴京,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审意见修改文本。湖北申报材料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已全部按要求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此前,中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争端:端午,中国的?韩国的?还是世界的?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在这一问题上出现激烈争议,相关讨论直到今天仍在继续。

  对于这场争论,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委员长崔钟卨表示,“韩国端午祭同中国端午节的起源截然不同,部分人认为韩国剽窃中国端午节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完全是一场误会。近来由于端午引发了种种不谐音符,我们将率先敞开心扉、消除误解。”

  日前出席中韩文化学术论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则在发言中就当年的江陵端午祭申报事件给予了正面回应,显示了一个中国学者和非遗工作管理者的求实精神与开阔胸怀。

  田青在发言说,“2005 年11月,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为此感到高兴。”

  在田青看来,端午节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节日,在中国起源并传承至今,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节日文化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却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的端午节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的民俗活动。在韩国成功申报的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宫廷宗庙祭礼乐(Royal Ancestral Rite and Ritual Music in Jongmyo)”中,较完整地保留了来自儒家的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精神和风范,不但是儒家慎终追远、敬祖孝宗思想的体现,更是“八佾舞于庭”礼乐形式的延续和传承。而在中国,这样的皇家祭祖仪典却已中断。就像李奎报对以李白为代表的中国诗人心存感激一样,中国的文化人对此亦心存感激。

  田青认为,无论是中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韩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遗产,不仅属于中国或韩国,而且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从几年前国内媒体对该事件几乎“一边倒”的批判之声,到今天从国家层面将端午节列为公共假日。中国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几年间已趋于宽容与理性。

  反思:复活端午传统 申遗重要吗

  有生命力的节日或传统,是用不着大张旗鼓地进行什么保护的,更用不着搞申遗之类的形式化的东西。就此而言,端午节申遗对于重建和复兴端午传统来说可谓是无关大体,甚至是可有可无。

  日前,湖北省代表中国满怀信心地向联合国递交了端午节申遗表(《长江日报》5月27日)。新浪的网上调查则显示,高达95%的网民支持端午节申遗。就笔者意见而言,此次端午节申遗的胜算应该很大,但实际意义未必很大,尤其是未必能复活端午节的历史传统。

  正如一些学者所强调的那样,中国端午节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区别确实很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同名而异实。然而,国内近年来汲汲于端午节申遗,以及将端午节法定化等举措,乃是受江陵端午祭申遗的启发,却是不争的事实。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端在于我们遗失与割裂自家传统太久了,所以对其产生了疏离感。虽然我们现在从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传统的价值,但往往还不知该从何下手予以重建和复兴。比如说,所谓“遗产”,本是“死亡”或“濒危”的东西,本是让人凭吊感叹、同情怜悯的东西,但我们却为了端午节、春节乃至汉字和《周易》等等的申遗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与其说是传统正在复活,毋宁说是凸显出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没落状态。

  很显然,有生命力的节日或传统,是用不着大张旗鼓地进行什么保护的,更用不着搞申遗之类的形式化的东西。西洋的一些节日,比如圣诞节和情人节,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日中天,根本就无需通过申遗这种自娱自乐乃至画地为牢的方式来获得保护与满足。与此同时,申遗不仅耗资不菲,而且未必能带来预期收益。正是有鉴于此,英国政府于2008年底宣布停止申请加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的工作。

  而在中国,这些年来申遗的热度从未减退。个中缘由,有地方政府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因素。然而,抛开为人诟病的种种“工程”暂且不说,将一些历史文化传统商业化甚至是庸俗化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背离乃至亵渎。

  因此,到底如何重建和复兴传统,亟须重新思考和定位。

  孟子曾经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中国文化要想复兴,其根本着眼点应该立足于多做一些耐心的、细致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以便做到既不放弃自身的价值持守和民族特色,同时又能符合并影响现代人的心理预期与价值诉求,进而如春风化雨般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恰如《周易》所言:“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就此而言,端午节申遗对于重建和复兴端午传统来说可谓是无关大体,甚至是可有可无。因为,端午节传统的大体,一则在于传承和弘扬先贤屈原的爱国精神;二则在于保护和推广历史上因纪念屈原而形成的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薰苍术、喝雄黄酒等传统民俗,尽量使之与更多的中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发生内在与紧密的联系。

  然而,或许为了方便申遗之故,传承和弘扬屈原爱国精神的端午节传统在申遗方案中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同时,端午节的传统民俗如同其他许多传统民俗一样,正在渐行渐远,日益淡出现代人的生活视界,更是令人忧虑。考虑到这两点,我们说端午节申遗,至少可以说不是复活端午节传统的必要工作。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然而,专家称这不是坏事。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25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已经上演,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所期盼的当然是中国的端午节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目的是加大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力度。而如今韩国获胜,多少有一种失望的感觉。两国都希望自己能获取胜,如果从端午节起源来看,我国的端午节最应该被批准。因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端午节俗称端阳节、端午节、天中节,除我国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都庆祝这个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度端午佳节。实际上,韩国所获胜的江陵端午节本来就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它的远古文化蕴涵是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从时令上看,“端午”为“阳极之日”,故《风土记》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辟邪恶。”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此前普遍认为亚洲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申请成功的(当然这是后话)。因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需要具备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三个特点。其他国家的端午节不满足前两个条件。而如今韩国的江陵端午节被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多少有点出乎意料。然而,韩国的申请成功凭借的就是自己的保护与重视程度,从这点来看,我们是不能比的。

韩国申请成功“不是坏事”,原因如专家所说: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这倒不见得,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虽然在韩语中,‘祭’和‘节’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是在‘申遗’时,无论端午节还是端午祭,都应该用英文的FESTIVAL(节日)表示。”

无论说法如何,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祖宗留下的遗产落败了,我们以何颜面笑谈“这不是坏事”?说出口还真有一种心虚的感觉。在去年韩国开始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世界遗产,在前不久韩国某公司将“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抢先注册时,都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不是滋味”,而今韩国申遗成功,也许大多数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说好处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并得到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那么,我们的端午节(而不是某国端午节)达到国际认同还有一段漫长沉重的路子要走。我们不由的去思考,我们的落败其实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国情况就会发现,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色显得不足,洋节日侵袭严重,人们多是追捧外来节日文化而对自己民族的却缺少认识,更谈不上喜爱和保护。这次韩国申遗成功的板子刚好打在我们的脸上,犹如韩国的影视剧将我们的专利卖给中国一样——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笔者觉得,端午节不因外来节日文化而被忽视,也不因感情深浅而被漠视,也不因文化开放的借口而忽视文化的民族性,不管对端午节的感情是深是浅,不管全球化中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都要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申请之前,我们可以不必为韩国的申请行为“义愤填膺”,因为结果还没出来,还有希望,也因为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韩国的申请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国人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而韩国申请成功之后呢?我们还只能说,韩国的成功仍然是一种激励吧。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上,寄托在实实在在的爱护和保护各种传统文化上,包括端午节。如果韩国申遗成功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它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其实他们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跟我们的端午节并不是一个意思,形式也不同,没有粽子也不划龙舟,跟屈原更是没啥关系,起源是在我国,但在那边的确是得到了发展变成了他们独有的形式,所以没有韩国抢了我国端午节一说。
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已经上演,受到广泛关注。专家称这不是坏事。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25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说到底还是中国数个地方都说屈原是他们的,然后互相扯皮,联合国哪有时间听你扯皮,韩国直接就固定一个地方申请,然后就被申请走了

不知道要说多少次,韩国申遗成功的是端午祭根本不是端午节。只是一个地方的祭祀活动。而韩国人是不过端午节的。

其实是因为韩国之前的文化太落后,一直是番邦国你看很多记载,封建时推行佛教,他们就没有,他们是信巫,什么巫蛊巫术之类的,而且战乱多,是封建王朝的附庸国说白了连满族蒙古都比不上。因为以前打仗都警惕边关蛮夷,而他们记载的都是要朝贡。


如何看待韩国将端午祭文化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一度引起中韩“端午”申遗争论的江陵,位于韩国的东海之滨、太白山脉的东面,1363年起开始以江陵为名先后建制为道、府、郡、市。江陵面积约为1040平方公里,人口有20多万余。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的资料显示,朝鲜半岛新罗时期的史书《三国遗事》中最早提到了“端午”的概念,并记录了当时人们为祈求平安祭拜神灵。但史书中...

端午节申遗为什么韩国赢了
因为韩国申请的端午节和我们的端午节不一样,是江陵端午祭,这是韩国的传统节目,所以他们能够申遗成功。韩国人当年申请的是端午祭,全称是江陵端午祭,和我们现在所过的端午节严格意义上并非同一回事。当年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又融入了不少朝鲜地区的民俗,再到后来,韩国很多地区不再有...

韩国人成功把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了吗?
韩国人申遗成功的不是端午节,是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时间段特有的一种巫俗祭祀活动,并不是特指一个节日。1967 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为期...

我国的端午节与韩国的端午祭有什么区别?
东亚文化圈中,各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诸如中秋节和春节在多地都有庆祝。然而,关于端午节,中韩两国的庆祝方式却有所不同。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并非单纯模仿中国的划龙舟和吃粽子,而是围绕当地特色进行一系列祭祀活动,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地方平安,以及通过庙会般的活动增强社区和谐。江陵端午祭作为...

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
江陵端午祭中“端午”二字源于中国汉字,但端午祭又与中国的端午节不同,是当地发展出的独特祭祀文化。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引起中韩两国民间争论。不过目前两国学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可以和谐共存,良性互动,端午祭的成功“申遗”不影响中...

为什么韩国能够把端午节申遗成功。韩国的申遗成功意味着什么?是中国...
中国所拥有的那些文化传统,如果我们不能发扬光大,如果不能和现代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申请了世界遗产也不会有大的意义。中国既没有默认,也没有不承认这个申遗组织。就比如: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激动地告诉记者:按文化部安排,端午节由湖北牵头申报世界非遗,成功了!

端午节被韩国人申遗成功了吗?
你好。端午节并没有被韩国注册,这是国人对该问题的一个误解。韩国受中国影响,也过端午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但韩国的申遗成功,并不代表端午节被人注册,只是“韩国庆祝端午的民俗”进入世界遗产。韩国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

韩国为什么能把端午节申遗成功?
――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韩国 “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节,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不同于...

端午申遗的中韩民俗
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不会有影响。中国端午节“申遗”有成功把握。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有人担心我们申报端午节在后,其成功的可能性“会不会大打折扣”?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

中国的端午节怎么被韩国申请成世界文化遗产了?
端午节申遗之争 围绕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胜利而告终。网民、社会各界对此出现截然不同的情绪表达:愤...

榕城区13772986119: 端午节为什么会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遗产 而不是中国?
旁隶丁络: 韩国比中国提前申请端午节为非物质遗产.

榕城区13772986119: 为什么端午节让韩国申请遗产
旁隶丁络: 韩国早在1967年就已将端午节庆典列为他们的国家级“第13号重要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近年来他们更是年年举行隆重的盛大庆典艺术活动,吸引了上百万人次参与.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该国已将端...

榕城区13772986119: 韩国为什么要把端午抢走?
旁隶丁络: 韩国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它们的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截然不同,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

榕城区13772986119: 端午节为什么被韩国申报为文化遗产了
旁隶丁络: 韩国的端午节和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个概念.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阴历纪年法连同节气和很多节日都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周边国家.韩国的书本上在解释这些文化时也经常指出“是中日韩等国家共同拥有的”,大多数韩国人心中明白这些...

榕城区13772986119: 为什么韩国把端午节申请是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会通过呢?难道审核这些
旁隶丁络: 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成功的原因 是韩国政府在制度上保证了这种传统的可延续性. 韩国在很早以前就立法,将他们的“端午祭”等传统节日用法律的 形式保护起来,而联合国开始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他们 立法之后.而中国呢?有多少自己传统的节日有法律的保护? 而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人在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呢? 每年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一下城市里的年轻人是多么的兴奋!! 过的是何等的热闹!!! 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我我们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不怕别人来抢我们的节日了.

榕城区13772986119: 韩国凭什么把端午节据为己有?可恨! -
旁隶丁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

榕城区13772986119: 韩国为什么说端午节是他们的文化遗产? -
旁隶丁络: 1、韩国没有说端午节是他们的文化遗产,这属于中国媒体对“端午祭”的误读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本身是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地方的保护神和英雄等,还有一些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

榕城区13772986119: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一衣带水,历史文化悠久交流频繁.中国历史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旁隶丁络:[答案] 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巨大影响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就与朝鲜陆地相接,海上交通也便执捷,所以有了很多相同的文化习俗.历史上,朝鲜可能是高丽王朝的承继者,而古代高丽王朝与中国有很多相通的东西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封建王朝之一,那时起,...

榕城区13772986119: 端午节为何被韩国抢先申遗了呢?
旁隶丁络: 韩国申遗的并非端午节,而是端午祭,是韩国江陵人民播种结束后祈愿丰年的祭典,属于地方节庆,与中国的端午节截然不同.

榕城区13772986119: 现在端午节属于中国吗?如果属于,为何韩国端午节申遗会成功? -
旁隶丁络: 韩国 日本 都是中国的省 有什么好气愤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