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期为什么鲁国要称为“国”国不是最高级别的称呼吗?周朝不就是国吗?国中之国?

作者&投稿:毕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周时鲁国是大国吗?有多少兵力?(注意是西周时期,不是春秋时期)~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史八百余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周王朝历来有厚同姓、薄异姓的国策,而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不仅仅是对周公旦功劳的一种追念,更是希望作为宗邦的鲁国能够“大启尔宇,为周室辅”。这是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
  伐灭管蔡之乱,平定徐戎之叛,鲁国得到“殷民六族”。而本来是王族的殷商之民,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善于发展经济;而鲁国地处东方海滨,盐铁等重要资源丰富。这是鲁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   
  鲁国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炀公熙、幽公圉、魏公晞、厉公翟、献公具、慎公濞,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其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彼时曹、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

曲阜是鲁国的国都,鲁国为西周初年周公封地,由于这个原因,周天子给了鲁国高级别的待遇,西周王朝的许多典章文物都被周公带到了鲁国。西周末年,社会动荡,周王室的许多典章文物都散佚了,鲁国却保留了不少,因此人们说“周小仲尼从小就受到周礼的耳濡目染。

商周之际的“国”,一般指的仅仅是邑,也就是作为独立单位的封地。当时不仅仅鲁国这样的天子赐封的诸侯国,甚至诸侯国内的独立分封的家族领地也可以叫做“国”。
也就是说当时把我们现在称为“封地”或者“封邑”的这个概念叫做“国”。而当时对我们现在作为“国家”的这一概念称作“邦”。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诸多原来独立的小国被灭掉,每个邦国的疆域扩大,国中出现很多邑和县,国才确定为主权独立实体的概念。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应当具备土地、人口、兵权、财权、治权和外交独立。很显然,西周的诸侯国具备其中绝大部分,只在外交政策独立和立法权上受天子钳制。
到了春秋以至战国,由于周天子对违制的邦国逐渐失去制裁能力,各国逐渐不再尊重其法统,甚至竞相称王,但是依然承认其作为天子的地位。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周”具有双重身份,一为包含关中和河南中部地区(东周只剩后者)两块疆域(同样也可以视作作为诸侯之首的“周”的封地)的实体,可以称作“周国”;二为华夏族“天下”这一概念下的正统共主“天子”,也就是我们通称的“周朝”。“周国”的存在开始于商朝,而其成功取代“商/殷国”的天子地位之后,殷商的嫡系后代被改封为“宋国”。
周王室的历代君主,同时具有这两重身份,这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常态,西方亦然。比如英国王室的威尔士亲王、约克公爵之类代表他们曾经持有的封邑,同理法国王室持有巴黎伯爵,西班牙王室则是巴塞罗那伯爵,葡萄牙王室为布拉干萨公爵等等。
另外周国也可以是周公旦幼子黑肩家族的封国——周公国。因此周国同时可以指代周王国(王畿),周公国(在近畿之地的封国)。
鲁则是周公旦之长子伯禽家族的封国。
国中之国在封建社会很常见,比如曹操在东汉末年搞出的汉帝国之下的魏王国;和之后司马昭搞出的魏帝国中的晋国;现代社会也依然有之。这方面西方的例子比较多,比如芬兰作为一个大公国,可以被瑞典王国割让给俄罗斯帝国。现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英联合王国之下依然存在保有部分主权的四个小国;俄罗斯联邦里有几十个民族自治共和国;美国的50个州也都是有部分主权的“国”,只不过他们受内战之后通过的修正案限制不得脱离联邦罢了。
我们现在所谓的国家,一般是指具有国际法定义的完全主权的国家,但是大家的理解多少有区别,比如梵蒂冈教皇国、马耳他骑士团国这样的组织有时就很难界定。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虽然封建并非政体的主流,但是每个朝代都多少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余。秦确立官僚郡县帝国消灭封建制度,亦不再分封有治权的“王”或其它诸侯,实现了国中无国(始皇时代尚有附庸的卫国);汉初又对此进行退让,至武帝之后诸侯王不再有治权,但名义上国中仍有国;魏承汉制,诸侯王无治权;西晋反动使诸侯王有兵权财权(隋唐宋基本消灭,但仍有食邑制度存在;元明清);之后至隋唐复收全权于中央;宋朝终于做到了王侯不仅无治权而且不就封(驻京食俸禄而已);然而元明又倒退,出现部分王爵与兵权或治权重合的情况;清比较特殊,八旗是一种不以地而以人做划分的封建方式,不过平三藩之后国中不再有国。

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在西周分封的大小诸侯领地,都为国,鲁国只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国包含人口、土地以及主权的三个部分。
按照周朝的分封制,诸侯国的国主虽然彼此之间的爵位不同,但是在各自所辖的土地范围中都是最高权力者,拥有司法、财税、军事及外交等完整主权。而当时的周朝,实际上不能被称之为国,也没有人把它称为国。
比如战国时期。七国混战,当时周天子尚在,周朝从法理上讲并没有灭亡。但是七大诸侯国的国民却已经不把同为周朝人的其他国家的国民当做与自己相同的人了,而是有了秦人、赵人等分别,这是按照国家分类而不是按照地理分类的。这七国都有自己的独立主权。
所以你的困惑实际上就是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与现代“国”的概念混淆了。

周朝不叫“国”。周朝叫“天下”相当于现在叫“世界”一样。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叫周天子。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建立“国”。诸侯分封大夫。大夫建立“家”
以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秦朝开始称:“天下”。又称:“国家”。

这就是封建,所谓的封土建国
封给手下一块地,手下在这块地上有自己的宗庙,有自己的主权,成立国家
这个国家需要拱卫周天子,还有朝贡等义务,但国家内部如何管理,是封建国自己的事情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只有天子可以称为王,受封者只能叫侯,名义上虽都叫国,但这些都是应该是王的土地,管理者受之于。都叫国恐怕就是为了强调“王”吧。


为什么史书上周朝的纪年都是以鲁国为标准?
主要是两个原因:1、鲁国国君是周公后裔,周天子特准鲁国国君可以使用天子礼仪,所以鲁国成了保存周礼最完整的诸侯国,号称“小东周”;2、鲁国出了孔子,孔子删改鲁国史书《春秋》,并将其列入五经,由于圣人的加持,鲁国史书声价百倍,淹没了其他国家的史书,并在焚书坑儒中幸存下来。

历史上说的鲁国,赵国,魏国……是怎么回事啊?他们的首领是什么?与周王...
可能你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是天子,“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但由于当时是奴隶制,实行诸候分据,周把土地按亲戚、功臣等分了分,有齐、鲁、魏、赵、燕等诸候。本意是让他们保护周王朝,可是后来,老辈人去世之后,新生代就不服从周天子管了,加上周天子无能,诸候日益发展,形成尾大不调...

鲁国是属于哪个时期的?
3. 桓公之后,到了鲁庄公时期,鲁国与齐国多次交战。庄公的儿子愍公和釐公时期,鲁国又遭遇了庆父之乱。4. 釐公之后的两代至宣公时期,三桓开始崛起,他们最终控制了鲁国。宣公之后的三代,昭公时期,三桓进一步削弱了鲁君的权力,导致公室名存实亡。5. 昭公之后的定公和哀公,都是被三桓逼迫...

齐国和鲁国都属于山东,怎么两国的命运会如此不同?
三,齐国文化兼容并蓄,鲁国文化以礼为尊 虽然人们常常将齐鲁地区化为一个文化区,但实际两地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区别。鲁国周文化的传承者,是周代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这和鲁国的立国思路是分不开的。伯禽受封之时就定下了鲁国的建国使命是“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徳。”也就是要将...

为什么鲁国文化昌盛?
社会制度:鲁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大量的诸侯国和乡村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制度保护了各种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各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文化传承:鲁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孔子、孟子等思想家都在鲁国活跃,为鲁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孔子思想:孔子是鲁国的...

鲁国向周天子朝贡说明什么
鲁国向周天子朝贡说明周王室地位衰微。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七次,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一现象说明,周王室地位衰微,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趁机争霸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

春秋时期的鲁国都有哪些对外战争,最后结果分别如何?
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在春秋时期,鲁国实际上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没有如晋国,楚国足以发动规模超大的军事战争的实力。但是就其多次击败齐国、宋国的情况看来,在地处东部的诸侯当中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军事实力的。并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春秋末期,鲁哀公十年“公会吴伐齐。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rdquo...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强大,为什么不把邻近的鲁国给兼并了?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威望还是在的,诸侯依旧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即使不听从,也不敢十分放肆。鲁国是当时周朝天命观体系的中心之一,不仅如此,鲁国还是姬性当中地位最高的国家,是周礼的象征。因为,鲁国的曲阜是周礼法典的重要圣地,文化地位不容小觑。齐国后来提出“尊王攘夷”,但是由于鲁国特殊的身份,...

鲁国是什么时期的?
鲁国是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周朝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西周初年周公先是辅佐周武王,后又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天子,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称号建立鲁国,...

山东古代被称“齐地”,为何后来被称“鲁地”?
因为古代山东存在齐国和鲁国,齐国的文化渐渐断了,鲁国文化一直流传着;还与孔子、河北有关。山东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山东中部地势高,四周低,跨越五大水系。山东的鲁菜归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饮食文化很出名。在山东大地上,还出现了孔孟、墨子、孙子等名人。一、古代的山东存在着齐国和...

文安县13867422236: 鲁国是什么级别 -
苑博氢化: 按照周朝的分封制,诸侯国的国主虽然彼此之间的爵位不同,但是在各自所辖的土地范围中都是最高权力者,拥有司法、财税、军事及外交等完整主权.而当时的周朝,实际上不能被称之为国,也没有人把它称为国.比如战国时期.七国混战,当时周天子尚在,周朝从法理上讲并没有灭亡.但是七大诸侯国的国民却已经不把同为周朝人的其他国家的国民当做与自己相同的人了,而是有了秦人、赵人等分别,这是按照国家分类而不是按照地理分类的.这七国都有自己的独立主权.

文安县13867422236: 鲁国是公国还是侯国? -
苑博氢化: 鲁国是侯国,因为周朝分封的诸侯只有宋国是公国

文安县13867422236: 山东的简称为什么称为鲁而不称齐 -
苑博氢化: 从历史上说,因为鲁比齐更正 首先鲁国第一代国君伯禽是周公旦的儿子,也就是姬姓,与王室关系更近,在礼法地位上比由臣下而封的姜姓齐国,甚至后来典型下克上,窃国而侯的田姓齐国要高的多.鲁国是春秋时期唯一一个可以和周使用同规...

文安县13867422236: 周朝时期 周边地区怎么有些区域区域称国家 而有些地区称部落 -
苑博氢化: 周朝所分封之贵族及其所率领的公社农民进驻新占领的区域后,首先是建立一个军事据点,这样的据点称之为“城”,也称之为“国”.而“国”之外广大区域称之为“野”. 没有分封的原始区域原住民聚集地如周边区域蛮、夷、戎、狄等,称之为“部落”.

文安县13867422236: 春秋战国鲁国为什么不尊周 -
苑博氢化: 不光是鲁国不尊周,其他诸侯表面尊周,实际上都不当周国一回事.齐鲁是分封的诸侯王,但后期分封制的弊端渐渐显现,诸侯割据,有些诸侯国通过变法强大了,便不听周天子号令 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力以及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长期...

文安县13867422236: 为什么山东简称鲁 -
苑博氢化: 山东简称"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主要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齐地于姜尚,后来发展成为齐国.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地,发展为鲁国. 在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

文安县13867422236: 在我国的省份简称中,山东为何称“鲁”而不称“齐”?
苑博氢化: 一,周朝的分封,将姜尚也就是姜子牙分封于齐国,将周公旦分封于鲁国.姜尚属于外戚,而周公属于宗亲.齐国此时为东夷少数民族聚居区,鲁国却是富庶之地,齐国的强大是分封之后慢慢形成的. 二,鲁国相对于齐国来说文化上明显占优势,孔子是鲁国人,他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因为孔子的至尊地位,所以,本地人更愿意把山东称为鲁,来显示自己文化发源地的地位.

文安县13867422236: 东周时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
苑博氢化: 春秋: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战国: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文安县13867422236: 鲁国与齐国的关系 -
苑博氢化: 关系是两个相邻的封国. 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

文安县13867422236: 为什么史书上周朝的纪年都是以鲁国为标准? -
苑博氢化: 很简单:因为孔子是鲁国人,而第一部权威史书《春秋》又是他写的,所以书中的年份全是按鲁国的年份写的.再加上后来独尊儒术,大家对孔子都崇拜得不得了,所以就按他书上的年份走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