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和鲁国都属于山东,怎么两国的命运会如此不同?

作者&投稿:阿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今的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原因是在周朝,这里有齐国和鲁国两个重要的诸侯国。两个诸侯的文化特征相差很大,齐国是工商业发达的泱泱大国,在文化上具有包容性;鲁国是周文化的严格传承者,是春秋战国的儒家文化中心。最终两国的命运也不同,鲁国是各大诸侯尊敬的对象,却一直是小国;齐国则一直活跃在春秋战国的争霸舞台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本文从两国的治国方式去分析。

 一,齐国因俗而治,鲁国变俗革礼

山东这个地区,是古代东夷族活动的地区。在远古时代,他们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商朝的建立者就属于东夷的一支,因而商朝在山东拥有很强的势力。周武王灭商后,在商朝的核心地带分封管叔、蔡叔、霍叔,让他们监视东方各族,统称为“三监”,同时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国,以抚慰商朝遗民。历史已经证明,武王时期对东方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武王去世后,东夷各族就联合三监、武庚发动了叛乱,在这些叛乱中就有来自于山东半岛的奄国、蒲姑。


周朝初期局势

叛乱爆发后,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召公负责管理宗周大后方,周公负责征伐东方。经过了三年的艰苦战争,“三监之乱”被平定。当时东夷族和商朝残余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他们随时可以进行反扑。面对这样的局面,周公进行了新的一轮布局:一,在洛阳修建洛邑和成周,作为东都。在此驻扎殷八师,成为了周朝在东方的主要军事力量。二,进行了新一轮分封,将王族子弟分封到东方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络。这些分封中最重要的有分封召公于燕国、太公于齐国、伯禽于鲁国。三,安抚商朝遗民,分封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至此,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开始稳定下来。



齐国和鲁国同处于山东半岛,深入了东夷族的核心地带,在东方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这时候,两国面对的新地区是这样的:在地理上,山东半岛深入大海,有渔盐之利,适合发展工商业;在社会上,四周的东夷族社会为落后,许多还停留在氏族时代;文化上,东夷族信仰鬼神,重视宗教祭祀。同时东夷族缺乏周人那种严格的伦理礼仪观念。面对如此一个相对“野蛮”的“殖民地”,齐鲁两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呢?



《世纪·鲁周公世家》记载了姜太公和鲁公伯禽治国的差异。姜太公治国,五个月就向周公汇报,周公问为什么如此快。太公说:“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伯禽到达鲁国后,三年才向周公汇报,周公问为何如此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这也就是说,姜太公是因俗而治,伯禽是全面推行了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周公事后预感鲁国未来会成为齐国的附属,他说:“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周公说的很有道理。齐鲁两国深入东夷地区,只有因俗而治才能和当地的民族更好的融合,才能够平易近人,使得更多百姓归附。《汉书》记载姜太公用人“举贤而上功”,也就是能够打破周礼传统,任用贤人。鲁国用人“尊尊而亲亲”,也就是是只重用贵族。其结果是鲁国的治国人才十分稀少,而齐国却拥有管仲、晏子、田文经世之才。最终,鲁国因为政治被束缚而走向衰落,也是可以预料的了。


二,齐国重视渔盐之利,鲁国重义而轻利

上文已经提到,山东半岛有渔盐之利,适合工商业发展。不过当时这些优势还没有完全展现出现,姜太公刚到营丘时,这里“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也就是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也不发达,地广人稀。针对这样的现象,姜太公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措施,大力发展渔业、盐业、纺织业、商业,在适合耕种的地区推广周人先进的农耕技术。很快,齐国成为了“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的强国。


姜太公

齐国的经济政策从姜太公制定后,就一直沿用,不论是春秋时期管仲、晏婴,还是战国时代田氏,都十分重视渔盐之利。齐国一直是各诸侯中最富裕的国家,藏富于民也是齐国的一种经济思想。

鲁国的地理条件和齐国差不多,其工商业也较为发达。和齐国相比,鲁国主要发展手工业,鲁国生产的薄酒、鲁缟、鲁削在列国中比较有名气,《韩非子·说林上》云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编”。另外,鲁农业是比齐国较为发达的,管仲时期,齐国还缺乏粮食,就采取提高粮价的方式向鲁国等进口。在商业领域,齐国远远领先于鲁国,齐国几乎垄断了当时的盐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暴利。虽然齐国在部分领袖缺乏竞争力,但繁荣商业使得齐国能够买到各国的特产。总体而言,齐国的经济是比鲁国发达的。


管仲

在西周时期,主要的产业都控制在贵族或者官方。到了春秋时期,传统的经济体制开始解体,各国开始局部地进行改革。最先改革的是齐国管仲改革,在农业方面推行了“相地而催征”,也就是开始按亩征税,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在行政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国野制,推行了县、乡、卒、邑的四级管理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军队规模。齐国在春秋时期的改革算是比较领先的,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鲁国作为一个传统礼仪之邦,是不会主动对废除贵族的经济体制的。关于鲁国的经济变动,《春秋》记载了鲁国在前594年推行了“初税亩”,也就是按亩征收,这比管仲改革晚了几十年。况且,鲁国的改革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局部的变动。在春秋时期,各国私有制经济普遍兴起,追逐利益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鲁国在周礼“重义轻利”的限制下,一直没有放开对私有经济的控制,直到鲁国衰亡后,这里的百姓才能够下海经商,追逐利益。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鲁国“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因此,总体而言,齐国的经济政策是相对开放的,与时俱进的,鲁国的经济政策就十分保守,难以取得重大的突破。齐鲁两国的地理位置相近,地理环境也差不多,但是齐国却成为了富裕的大国,鲁国的经济则相对落后。司马迁说“鲁人俗俭啬”,“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鲁国人之所以俭啬,其根本原因就是经济不发达,社会财富较少。可见经济政策对两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三,齐国文化兼容并蓄,鲁国文化以礼为尊

虽然人们常常将齐鲁地区化为一个文化区,但实际两地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区别。鲁国周文化的传承者,是周代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这和鲁国的立国思路是分不开的。伯禽受封之时就定下了鲁国的建国使命是“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徳。”也就是要将周公的礼乐制度十分彻底地推行。

到春秋时期,各国都礼崩乐坏了,但是鲁国依然保持着西周的传统,因此人们赞美到“周礼尽在鲁也”。鲁国的文化传统是儒家文化产生的基础,春秋时期的鲁国不仅出现了孔子这位儒家的创立者,还出现臧僖伯、臧哀伯、臧文仲、柳下惠、左丘明等礼乐大师。战国时期,鲁国的附属邹国又出现了儒家的“亚圣”——孟子。


孔子讲学

齐国在治国的基本政策是因俗而治,因此在文化上并没有采取多大的干预措施。因俗而治,使得齐国本地的东夷鬼神文化能够得到较好的保存。直到战国时代,齐国还十分盛行方术文化,这在鲁国是难以出现的。因俗而治,也使得齐国容易吸收外来文化,形成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百家争鸣

战国初期,田氏代齐,将陈国的道家文化和军事思想带到了齐国,使得齐国成为了道家文化的传播中心。同时,齐国又创办了稷下学宫,吸引各国优秀人才到齐国著书立说,使齐国成为战国的学术中心。道家文化、三晋法家思想和本地的方术文化融合了起来,产生了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又包容百家的黄老学派。汉朝时期,黄老学进一步和方术文化融合,由此产生了道教。



我们比较齐鲁两国的人才,就会发现其间的重大差异。鲁国的人才基本都是儒者,而齐国的人才就丰富多彩了,有军事家、政治家、说客、方术士,甚至鸡鸣狗盗之徒。文化政策的包容性是齐国人才资源充足的保障,人才的充足也是齐国能够在战国时代立足的重要的原因。早在春秋时代,吴国的公子季札就对齐国文化有了高度的概括“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结语

齐鲁两国,同处于山东半岛,地理、民族和经济基础都相近。然而,泰山南北,却形成了跫然不同的两种发展模式。总体上来说,鲁国的治国模式是理想化的,也是僵化的、保守的,而齐国的治国理念比较偏向功利主义,也就是什么有用就用什么。鲁国的治国理念使得鲁国成为了一个弱小的空中楼阁,在春秋战国被人们尊敬;齐国的功利主义让齐国成为了一个霸权型的大国,影响着整个春秋战国的格局和走向。



因为两国的君主对国家的统治政策不一样,所以就导致了两国的命运不同。

这是因为齐国在经过管仲变法以后,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齐桓公也成为了当时第一个称霸的人,鲁国只是当时非常小的一个国家,根本没有出现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

这两国的命运不同是因为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当时姜子牙是大功臣,周天子赏了肥沃的土地给他。


春秋时的齐国和鲁国 在现在的哪个省
基本都在山东省,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鲁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当时天下都在打仗,国土大小经常变 ...

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在现代哪个省
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齐国都城在今山东临淄,山东省是齐国、鲁国旧地,今天还称这一带为齐鲁大地。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

山东古代被称“齐地”,为何后来被称“鲁地”?
其实齐地和鲁地两者的名称区别不大,无论提及哪个,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因为山东也被称为“齐鲁大地”,区别只在于两者的使用频率高低。 正是因为山东鲁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思想,鲁国的名号才这么大、才被传了千年。齐国是败在了没有像鲁国孔子一...

春秋时的齐国和鲁国在现在的哪个省
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省曾经是哪两个国家的属地?
1. 齐国和燕国 2. 齐国和鲁国 正确答案:齐国和鲁国 在春秋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邹、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到了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国和鲁国拥有。

齐国和鲁国的地图分布
关于齐国和鲁国的地图分布解答如下:齐国和鲁国位于中国古代的东部地区,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两个重要诸侯国。齐国作为大国之一,地理位置较为靠北,横跨今天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鲁国则位于齐国的南部,包括今天山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下面将详细描述齐国和鲁国的地理特点和地图分布。一...

古代的齐国和鲁国是指山东的哪里?(今天在哪个位置)
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鲁国: 鲁国是周朝诸侯...

古时山东境内有两个主要国家:齐国与鲁国,为啥现在山东简称鲁,而不...
1. 山东被誉为“齐鲁大地”,但其简称并非“齐”,而是“鲁”,这与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2. 在周代建立之初,实行了封邦建国制度,即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亲属、功臣等,他们在封地上成立诸侯国。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因此由其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了鲁国,定都于...

山东是齐国还是鲁国
3. 齐、鲁两国自封地之初,疆域大约百里,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最终控制了今日山东大部分地区。4.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领土涵盖了今山东大部分区域,经济发达,工商业与纺织业繁荣。5. 鲁国则以曲阜为都,继承周朝礼乐文化,被视为“礼仪之邦”,孔子即在此创立儒家思想。6. 齐鲁文化对中华...

春秋时期的齐国和鲁国,在现在的哪个省?
山东 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齐国都城在今山东临淄,山东省是齐国、鲁国旧地,今天还称这一带为齐鲁大地。

彰武县13470575951: 齐鲁都在山东,离得最近,为何最后没有灭鲁? -
官嘉安宝: 首先在周成王时,成王感于周公(封地在鲁)和姜太公(封地在齐)对于周王室和自己的功绩,让他俩立下盟誓,子孙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就奠定了齐鲁大体友好的基础(当然也有攻伐) 事见于《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对曰:'恃先王...

彰武县13470575951: 春秋时期的山东省究竟是鲁国还是齐国的势力范围,齐国和鲁国又是什么关系?? -
官嘉安宝: 齐鲁是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大国,当时的山东地区其实由齐国和鲁国交叉管理.通俗的讲,这一地区,既有齐国统辖的范围,也有鲁国统辖的范围,两国在这一时期相互讨伐,彼涨我赢.

彰武县13470575951: 齐国那么强,号称东帝,为什么几百年都没把鲁国给灭了 -
官嘉安宝: 山东简称"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主要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齐地于姜尚,后来发展成为齐国.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地,发展为鲁国.在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

彰武县13470575951: 山东的鲁是怎么划分的? -
官嘉安宝: 山东简称鲁,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是以春秋时期山东境内两个国家,齐国和鲁国命名的.后来由于诸多原因,舍齐而取鲁,就成为现在山东省的简称

彰武县13470575951: 为什么山东的简称叫鲁?
官嘉安宝: 我从历史的角度和你说啊: 1、当初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将亲信分封至诸侯国. 齐国——姜子牙 鲁国——周公旦(周武王的亲弟弟) 齐国大,鲁国小,但鲁国确实王室的嫡传,所以鲁国的地位较高,所以后来山东以“鲁”来命名. 2、周公旦制成《周礼》,鲁国是礼乐制度保存最完好的,可以说传承了周的文化,这也是以鲁为山东简称的原因. 3、孔子的存在也是一方面的因素. 总结:以上是“鲁”为山东简称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

彰武县13470575951: 为什么山东是称鲁,而不是齐,山东历史上一直都是齐占主宰,鲁不就是出了个孔老二吗?为什么 -
官嘉安宝: 从历史上说,因为鲁比齐更正 首先鲁国第一代国君伯禽是周公旦的儿子,也就是姬姓,与王室关系更近,在礼法地位上比由臣下而封...

彰武县13470575951: 鲁国与齐国的关系 -
官嘉安宝: 关系是两个相邻的封国. 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

彰武县13470575951: 山东是“齐鲁大地”为什么山东省简称“鲁”,而不是“齐”??? -
官嘉安宝: 虽然历史上的齐、鲁两国,齐国地盘大,经济强,鲁国地盘小,经济弱.但是从文化意义上可以有几点原因,造成称鲁不称齐. 一,周朝的分封,将姜尚也就是姜子牙分封于齐国,将周公旦分封于鲁国.姜尚属于外戚,而周公属于宗亲.齐国此时为东夷少数民族聚居区,鲁国却是富庶之地,齐国的强大是分封之后慢慢形成的. 二,鲁国相对于齐国来说文化上明显占优势,孔子是鲁国人,他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因为孔子的至尊地位,所以,本地人更愿意把山东称为鲁,来显示自己文化发源地的地位.

彰武县13470575951: 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山东,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齐? -
官嘉安宝: 山东是我国华北五省之一,它简称鲁,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战国时期,该省份曾经产生了两个大国,它们分别是齐国和鲁国,齐鲁之国一南一北,对山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它的实力要远强于鲁国,甚至到了战国...

彰武县13470575951: 为什么山东省被人们称为“齐鲁大地” -
官嘉安宝: “齐鲁”一名,因于先秦齐、鲁两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