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昭君出塞”留下了空白和谜团?

作者&投稿:包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事,华夏儿女几乎无人不知。2000年前,中国北方有个民族叫“匈奴”,他们统治着大漠南北,强悍好战,常常侵扰中原。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一个叫呼韩邪单于的匈奴首领,希望和汉朝修好,于是亲自到了汉朝都城长安,提出“和亲”的请求。


昭君出塞


为了结好匈奴,给汉朝休养生息赢得时间,汉元帝同意了“和亲”请求。汉元帝选了五名宫女给呼韩邪单于,其中就包括王昭君。启程那天,王昭君浓妆艳抹,仪态万方,光彩照人,把这样一个绝色美女送去匈奴令汉元帝深为后悔。到了匈奴,她被封为宁胡阏氏,相当于汉人的皇后。一年后,她给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被封为右日逐王。后来,昭君的丈夫死了,按匈奴的风俗,她又嫁给了她丈夫前妻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之后生了两个女儿。出塞之后,王昭君非常想念祖国和亲人,多次打发使者到汉朝,向汉帝敬献土物特产。年老的时候,她又立下遗嘱,要求死后安葬在归化,坟墓要坐北朝南,以便死后还能遥望故土。昭君墓现在就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南郊,后人称其为“青冢”。


据说,自昭君出塞之后,汉朝与匈奴之间60多年没发生过战争。


后世的文人墨客为了纪念王昭君写了许多诗文。


有的人写她悲苦,如晋代的石崇: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有的人写她凄凉,如唐代的杜甫: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有的人赞她深明大义,为国和亲,如宋代的郭正祥:


能为君王罢征战,甘心玉骨葬胡尘。


有的人则为她请功,如清代的郭润玉:


琵琶一曲千戈靖,论到边功是美人。


在“四大美人”图中,王昭君也是只身骑在马上,怀抱琵琶,跋涉在通往塞外的茫茫荒野上,满含幽怨……


王昭君本人的离奇遭遇,果真如人们臆测的那样么?对她来说,出塞是悲是喜,是幸还是不幸,都留给后世不少值得猜测的谜团。


名字之谜


《匈奴传》中说,“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可是按西汉宫廷规矩,宫女自入宫之日起,就不许呼其娘家的名字。所以,王昭君的本名无人知晓。《汉书·元帝纪》提及她时称“王樯”,即她是位被船只载运入宫的王姓姑娘。《匈奴传》称其为“王嫱”,好像只是个记音义的符号。后来,都称昭君其为“王嫱”,“嫱”的意思是“古时宫廷里的女官”。出塞前,为了抬高她的地位,元帝赐封她为“昭君”。这样,久而久之,“昭君”、“王嫱”作为标志她政治地位或出身特征的称呼成为了她的名字。这个说法与传统说法“姓王名嫱字昭君”根本不同,但似乎又言之有理。


她的祖籍之谜


一般人认为昭君原是湖北兴山人,汉族姑娘。但是,据多方考据,昭君实为四川人,是土家族女子。她从水路乘船入宫,名“嫱”,就否定了其“湖北”祖籍。入宫之后,她又不愿巧言令色,献媚邀宠,更不愿贿赂画师作“美人图”以求进幸。当匈奴单于求婚时,她又主动提出愿意去匈奴和亲。到塞外后又随胡俗先后做两代单于之妻,生儿育女,这种刚强不屈的性格,对于受封建礼教束缚较深的汉族宫女来说,是很难办到的。另外,她的家乡为“百蛮”杂居之地,女多男少,女子难嫁,所以她和亲时,“靓妆”请行,唯恐不被选中,不以为苦,反当美事,这说明她与汉族女子的婚嫁观念绝不相同。至于她究竟是不是四川土家族人,这在史学界还尚无定论。


出塞原因之谜


据说,当时宫内画师很受青睐,汉元帝召幸宫女,皆以画师画的宫女像为参照,而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用金钱收买画师毛延寿,结果画像丑陋,未能得宠。为了摆脱困境,她才主动请求出塞和亲的。另有学者认为,王昭君虽然平民出身,但不同凡俗,胆识过人,是一位自愿应召、为国分忧的巾帼英雄。


尽管关于王昭君的传说后人有较大的争议,但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是应予肯定的。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只有和睦友好才有利于经济发展。昭君的自请出塞为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让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在历史上据有一席之位。  
这个故事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都有所记载。但有关她出塞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画工毛延寿,因而被丑化。未能遭皇上宠幸的昭君觉得在宫中没有意思,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她便出塞去和亲了。  
据《汉书·元帝纪》和《西京杂记》所载:“王昭君,西汉南昭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晋时为避司马昭讳,她又被称为明君和明妃。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17岁的王嫱被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为了能被皇上召幸,深居后宫的宫女们,总想让画工把自己画得美点。所以,她们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初入宫廷,第一不懂这些规矩,因而没有准备这笔贿金;二来觉得自己天生美貌,不怕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开口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对毛的暗示昭君虽心领神会,但没有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因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与汉人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原想她毫无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  
到了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怕与人失信,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后来汉元帝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想要杀掉毛延寿等画工。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驾崩。阏氏之子继位。依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继子为妻。昭君不从,上书汉朝要求回汉宫。此时元帝已死,成帝即位,成帝敕令她从胡俗,无奈之下昭君又成了单于阏氏。又传,王昭君觉得屈辱,最后服药而死。  
历史上还有一说,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宫廷画工见王昭君美貌异常,怕汉元帝贪恋其美色而步纣王后尘,于是将昭君有意丑化。后汉元帝见昭君真面目虽想反悔但最终忍痛割爱。历史上一些文人大大赞扬了毛延寿此举,认为他这样做不但使元帝免于沉溺女色之祸,而且昭君出塞确实对边疆的安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史中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边疆的安宁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从此,汉匈关系和睦,这说明政治联姻对于汉匈外交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昭君,出生于约公元前52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她经常活跃在文人墨客的诗文里,我想如果西汉有贴吧的话,王昭君一定是诸公子发帖追求的对象,说不定早就把她给人肉出来了,而关于王昭君的帖子也必定是最火的。
公元前52年,一声响亮的婴啼使村里那户王姓人家笑逐颜开。女孩儿落地了,取名王嫱,字“昭君”。王昭君出生于平民家庭,虽然老天爷没有让她出生在一个富贵人家,但是上天还是很公平的,给了她一张惊艳的脸庞,荆楚的细雨滋润她一天一天地长大……
等到了16岁,王昭君出落得亭亭玉立,明眸皓齿,周围的人都知道了邻村这位漂亮的小美女叫王昭君,到哪里都能听说到关于她美丽容颜的话语,美丽的妙龄少女芊芊玉手,采花担水,凭栏远眺,眉眼之间尽显天真活泼,只不过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公元前36年,汉元帝突然就搞起“选秀”来,有种势必要网罗天下美女于一人的感觉,汉元帝把天下美女都扩充到自己的后宫,王昭君也入选了,不知道这一去是幸运还是厄运,阳春三月,正是满地金黄的时候,16岁的昭君收拾好行囊,在渡头与年迈的父母告别后,独自踏上岸边的官船。风一程,雨一程,小船顺香溪而下,入长江、逆汉水……飘飘摇摇地驶向遥远而陌生的地方长安。在摇晃的船中,昭君做了一个梦,她梦到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她还是秭归一位无忧无虑的少女。
几个月后,王昭君和一众秀女在掖庭等待召见,王昭君一个16岁的少女,知道自己的资本,即使不施粉黛她也是佼佼者,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她和别人有一种距离,不肯屈尊俯就,也不愿取悦任何人,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垂青,很多秀女都贿赂画师,只有昭君冷面相对,连微笑都没有。画师自然也不会将昭君的美貌如实展现,于是“掖庭待诏”的昭君就等着有一天出去,不管是得到召幸还是放归,只要自己能够出去就够了。可是,这一等等来的却是和亲的消息。
竟宁元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觉得有几个女人就能维护边境稳定,这个生意还是很划算于是答应了,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当时昭君已经入宫数年,得不到皇上宠幸,心情非常悲伤哀怨,就主动请求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临行前,元帝饯行,让五个宫女出列。昭君衣着靓丽,容貌美艳,元帝非常吃惊,想要留下但又不愿失信,遂赐予匈奴。

汉元帝竟宁元年春三月,匈奴呼韩邪单于,自请入朝,奏诏被批准。呼韩邪便由塞外启程,直抵长安,见到了元帝,行过胡邦最敬之礼以后,仍乞求元帝降公主以和亲。
元帝正担心边疆生出是非,希图暂时羁縻匈奴,省得劳民伤财,多动干戈,当下慨然允诺。等得呼韩邪退出,元帝回到后宫,却又踌躇起来,他一个人暗想前代曾有和亲故事,都是私取宗室子女,充作公主,出嫁单于。历朝以来,从没一次败露。现在呼韩邪亲自来长安,随从人等耳目众多,况且呼韩邪已经投降,今非昔比,若仍照从前的办法,必然露出破绽;但若以真的公主遣嫁蛮荒之地,于心不忍。元帝不禁愁眉不展。
当时冯昭仪在旁,她对汉元帝说:“后宫宫人上万,十之八九从未见过陛下一面。陛下平时要幸宫人,都是按图索骥,看见图画上面哪个美貌,就选哪个前来侍寝。这样拣取,就是陛下圣寿万年,也幸不完许多宫人。如今不妨选一个姿色平常的宫女即可。”原来元帝即位后,嫌后宫女子年长色衰,就下令挑选天下美女入宫,并让画工为她们摹画形貌,以便他每晚看图择其美者召幸。元帝便命人把后宫美人图,皆取至面前。元帝见了许多图画,哪有工夫细审,随便选定了姿色较陋的一个,命有司代办妆奁。
到了第二天,元帝特意在金銮殿上,设席宴请呼韩邪。酒至半酣,便命可将公主召出,以便与呼韩邪单于同赴客邸完婚。只见一群宫女拥出一位美人,袅袅婷婷地轻移莲步,走近御座之前辞行。元帝不瞧犹可,瞧了一眼,直把他惊得魂飞天外。原来此人真是一位绝代佳人。但见她云鬟拥翠,娇如杨柳迎风;粉颊喷红,艳似荷花映日;两道黛眉,浅颦微蹙,似乎有含着嗔怨的模样,仿如空谷幽兰,直令后宫粉黛失颜色。
元帝当下如丢了魂魄,忍不住轻轻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何时入宫?”她柳腰轻折,缓启珠喉,犹如呖呖莺声地奏道:“臣女王嫱,小字昭君,入宫已有三年了。”元帝听了暗想该女入宫多年,为何并未见过?可惜如此美貌,反让与外夷享受,本想把王嫱留下,另换一人赐与呼韩邪。回顾呼韩邪坐在殿上,只把一双眼睛尽管望着王嫱,不肯转动。元帝又恐失信外夷,且被臣民谤以好色的訾议。没办法只好镇定心神,嘱咐数语,闭着眼睛,将手一挥道:“这是朕负美人,你只好出塞去了!”呼韩邪看见元帝恍惚的神情,还以为骨肉远别而难舍,慌忙出座,向元帝跪奏道:“臣蒙陛下圣恩,竟将彩凤随鸦,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对公主优礼相待,子子孙孙,臣服天朝,决不再有贰心。”元帝听呼韩邪这番说话,仅把他的头连连点着,吩咐护送公主至客邸成婚,目送她起身出去,拂袖入宫。
心中怏怏地回宫后,元帝命将待诏宫女图取来细看,王昭君的画像十分中仅得形似两三分,还是草草描成,毫无生气。接着又把已经召幸的宫人画像一看,画工精美,比本人要胜过几分,始知画工作弊。便命有司将画王嫱容貌的这个画工缉拿审讯。有司将长安画工,一律传讯,当场查出,此人是杜陵毛延寿,为后宫画像时索贿不成的,都故意把花容玉貌,绘作泥塑木雕一般了无生气的平庸女人。案既审定,毛延寿欺君不道,绑出斩首。
王嫱字昭君,是南郡秭归人王穰的长女。王嫱入宫以后,照例须由画工画了容貌,呈上御览,以备随时召幸。毛延寿本是一名画家,写生最肖。只是生性贪鄙,屡次向宫女索贿,宫女都希望入宫见宠,大都倾囊相赠,毛延寿就从笔底上添出丰韵,能使丑易为西施、郑旦的容颜。若没有钱送他,便画作嫫母、无盐的丑陋相貌。只有王昭君家境寒素,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又生性奇傲未肯迁就,因此毛延寿刻意毁损。因此,几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后宫佳丽如云,毛延寿多年这样作弊,竟没有人察觉。此时,王昭君只得携了她的琵琶,跟着呼韩邪凄凉地走向漫天黄沙的塞外去了。
朝廷派出的卫护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眼看如此风华绝代的美人,离开繁华的帝京,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无不为之嗟叹不已。从长安到匈奴,是一望无际的大漠。昭君想到元帝和她分别时候的情形,心中十分凄苦,倘若不被画工作弊,一定得蒙宠幸。像她这般花容月貌,如在元帝身边,岂不是日夜笙歌?她一边走一边暗自伤怀。塞外是个不毛之地,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王嫱一个人自思自叹,自怨自艾,百无聊赖,无可解愁,只有在马上抱着琵琶,弹《出塞曲》,藉以消遣。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声声令人肝肠寸断。谁知天边飞过的大雁,见她如花美貌,听了凄婉的琴声,居然扑扑地掉落在地上。这个便是“沉鱼落雁”中“落雁”的典故。出了雁门关,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直到天际。王嫱到了匈奴之后,呼韩邪倒也待她很好,号为宁胡阏氏。然而胡笳悲鸣,饮腥食膻,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逾岁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后来呼韩邪病死,长子雕陶莫皋嗣位,号为若L单于。那时王嫱尚是二十四岁的花样年华,若L单于见王昭君华色未衰,复占为妻室。她在匈奴已有数年,故国规矩,略知一二。胡人的习俗,父死可以娶母,她在若L登基的那一天问他:“你是胡人,我是汉女;你现在做了单于,我却不知从胡还是从汉?”若L道:“本国风俗如此,自然应从胡俗。”若L即封王嫱为阏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单于一样。后来昭君复生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又过十余年,昭君病逝。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四季都是青色,故时人呼为青冢。因她红粉飘零,远适异域,后人特为制了一曲,谱入乐府,名叫《昭君怨》。有人说是昭君出塞时在马上自弹琵琶,编成此词。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事迹,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然而,在长达六十余年汉匈和亲期间,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身份不如宗室公主尊贵的王昭君的事迹却均史有详载,而且衍生了许多新的故事。究其原因,是昭君的低微身份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加上各种民间文艺、野史小说的流传,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所以其离奇的遭遇,留给后世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汉书-匈奴传》所载昭君和亲事迹尚属简单实录,《后汉书-南匈奴传》就已经增添了诸如“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补充记载了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再至乐府诗人笔下,则出现了“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等所谓“昭君怨”、“昭君叹”之类的歌咏之作。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可见许多关于昭君的记述是逐渐增多的,其可信度不免会大打折扣。比如在葛洪的《京西杂记》中,就增加了画工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把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当时宫女众多,元帝选宫女只从画工呈上的画像上来识别美丑。
甚至关于昭君的名字也不能确定。一般认为,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但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王昭君姓王,名、字不详。根据西汉宫廷规矩,宫女从入宫之日起,即不呼其娘家名字,因而不详其本来名氏字号,王昭君也不例外。《汉书-元帝纪》第一次提到“王樯”时,这“樯”字是载运她离开家乡所用的舟楫相联系,即她是位船只载运而来的王姓姑娘。后来《匈奴传》又称“王蜣”,都不是昭君的本名,只不过是一个记音义的符号。《后汉书-南匈奴传》改为“王嫱”,才使其名统一起来。“昭君”两字为封号,非官号,因出塞前夕,必须提高她的政治地位,才能达到和亲的目的,于是赐封为“昭君”。久而久之,昭君、王嫱这些标志她政治身份或出身特征的称呼,被当成她的名字。
另外昭君出塞的原因,也有许多争议。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昭君耿直清高,不肯贿赂画工,于是画工把她画得很难看,自然引不起皇帝的注意和兴趣。久之,渐生苦守掖庭之怨,恰巧匈奴前来求亲联姻,她便主动请求出塞和亲。但后世有人考证,认为毛延寿画王昭君像的事不可信。还有一说认为,王昭君是一个平民出身的不同凡俗、胆识过人的宫女,为了摆脱宫廷牢笼的束缚,也为了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自愿应召,作为“和亲使者”远嫁匈奴。这恐怕有些特定时期意识形态对民间故事的曲解意味了。还是王安石说得好:“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至于昭君后来不从胡俗,服毒自尽,这都是民间附会,和汉人对贞操观念的想象与苛刻要求有关,并非历史事实。“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怎样,或许只有无边的青草知道了。

因为王昭君本身不属皇室,那么汉朝史书对她的记载不多。而且她出塞后,出使匈奴的使者归来也并没有带来许多信息,所以时间一久,留给后人的就只是谜了。
而她的陵墓之谜是因为她的贡献很大,后人为她铸建了许多石碑之类的东西,到了今天,就已分辨不出哪座是真坟了。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自告奋勇”《后汉书》记载“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意思是王昭君因为入宫多年未得皇帝恩幸,心中积满悲怨,于是在呼韩邪来朝时,主动地请求去匈奴和亲,“昭君出塞”完全是个人原因,甚至有些意气用事的成分在里面。二是“...

历史中的“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 据传,王昭君是齐王襄的女儿,十七岁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奴的,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能被皇上幸召,总想把自己画得美点儿。所以,她们不惜重金贿赂画工。

昭君出塞是说什么的?是不是说政治联姻的
昭君出塞是发生在西汉,是公元前33年的事。 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

“昭君出塞”说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昭君出塞的故事,说明人们向往安定的生活,希望世界和平的心愿一直都没有变。

昭君出塞的民间传说
而王昭君的名字,一般认为,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但也有的说,西汉宫廷规矩,宫女从入宫之日起,不称呼娘家名字。嫱字作“樯”,离家时所用的舟楫,舟楫载着一位妙龄的王姓姑娘。“昭君”为封号,出塞前夕,以贵族下嫁番王。但是,无论推敲如何,王昭君以民女身份和亲匈奴,远比宗室公主广为流传,其中,民众的同情...

邵君出塞的故事
历代文人墨客对昭君出塞多有评说,说是最贴切的是唐代诗人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知。剑戟归田里,牛羊绕塞多。"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历史学家翦伯赞说的好:"王昭君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

王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出塞前真的被汉元帝宠幸了吗?
以为匈奴单于都是傻瓜,随便抛给一个女人就满足了。所以说,关于昭君出塞的这段美丽传说,是一个柔弱女子远离故土,告别亲人,只身前往塞外的悲凉人生,人们由此而产生的同情罢了。至于说,临别时汉元帝发现其美貌而顿时产生了懊悔之感纯属瞎编。我们可以讲故事,但是心里也要清楚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

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一嫁呼韩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据《汉书》中记载,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汉元帝刘奭(shì)将她赐给呼韩邪单于,是"皇命难违",不得不背井离乡;而《后汉书》中则说, 是王昭君没有得到宠爱,心生悲怨,自愿远嫁匈奴。史书中确切关于王昭君的记载很少,她本人具体的想法究竟如何,如今也不得人知。只不过从仅有的史实中,可以看出...

“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哪一个历史朝代?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说明...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

昭君出塞的故事梗概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时间天下动荡...

华容县18083812452: 关于昭君出塞的问题 -
麻齿奥复: 应该是出自她本意的,因为皇帝嫁过去匈奴的是宫女,而且百科是这样说的: 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

华容县18083812452: 初一历史作业急邵君出塞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留下了
麻齿奥复: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 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

华容县18083812452: 《昭君出塞》文言文阅读答案 -
麻齿奥复: 原文: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选...

华容县18083812452: 王昭君为何出塞? -
麻齿奥复: 当年遗恨叹昭君, 玉貌冰肤染胡尘. 边塞未安嫔侮虏, 朝云鹤唳天山外, 残日猿悲黑水滨. 十里东风青冢道, 落花犹似汉宫春. 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 据...

华容县18083812452: 昭君出塞的作用? -
麻齿奥复: “昭君出塞”无疑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更密切了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作家王族说:“王昭君嫁给呼韩邪,让匈奴和中原像握紧了的两只手,从此再未分开,被排挤出局的郅支像另一只孤独的手,再也抓不住命运的稻草,在岁月的长河中几经沉浮,便没有了踪迹”

华容县18083812452: 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 -
麻齿奥复: 任何一个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前所述,由于汉匈之间经过长期大规模的战争,双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遭到巨大的损失,以致使生产凋弊,人口锐减,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激化起来.这时,...

华容县18083812452: 王昭君出塞外的前因后果
麻齿奥复: “昭君出塞”是发生在公元前33年的历史事件.虽然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但仍广为流传,名垂千古. 昭君出塞不仅对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起过一定的促进...

华容县18083812452: 昭君出塞是什么原因 -
麻齿奥复: 个人观点:1、王昭君入宫后发觉后宫生活枯燥乏味,和自己自由自在的性格不符,想摆脱苦闷的生活.2、作为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却不被发现,见不到真龙天子,心中难免不平衡.可能出于“急于出宫、早...

华容县18083812452: 《昭君出塞》的原文和翻译~~高手进 -
麻齿奥复: 昭君出塞 一、历史事件: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华容县18083812452: 简要说出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并归纳其意义 -
麻齿奥复: 历史意义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