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个叫张勋的人。。。

作者&投稿:宇文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中有一个叫郎毅的吗~

小说看多了吧,估计有,但没人认识他

1917年7月1日的凌晨北京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灭亡5年之久的大清国突然之间宣布复国,北京的大街小巷一下子挂满了象征皇权的龙旗当时的中国大有改天换日的迹象。此时早已退位的废帝溥仪在紫禁城里正在接受列为大臣的朝拜,这些大臣中为首的一位就是筹划溥仪复辟的军阀张勋。溥仪皇帝在张勋和康有为等人的拥护下对外通电宣布清朝复国。张勋复辟事件发生之后不久立刻遭到了全国各地的声讨,这种不得人心的复辟行为引起了天下人的公愤,随后在系军阀段祺瑞组建“讨逆军”击败了张勋的复辟军,溥仪皇帝在1917年7月12日被迫再次宣布退位,张勋失败之后逃入了荷兰使馆避难,不久便得到了北洋政府的特赦。此后张勋便不问政事在家闲居,于1923年9月11日去世。
据记载张勋去世之后的当时的政界名人和文人大亨都纷纷致电向其表示吊唁,这些人中有的是张勋生前的亲朋好友,有的是他的劲敌仇人。但是无论是敌是友在张勋去世之后这些人都对其大加赞美,而且在张勋死后他的灵柩被运往老家江西安葬,当时很多江西籍贯的百姓自发相送,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勋的死在当年可谓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那么张勋这个一心想搞复辟阻碍历史前进的人为什么在当时的名望这么高呢?他的死不仅没有人拍手称快,而且还得到了政界民间的惋惜和吊唁,张勋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说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张勋出生于1854年这时候的大清朝已经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惨败,正开始逐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张勋早年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张勋的出身其实是很一般的,等到他长大成人之后便从了军,他先后参加过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凭借着卓越的军功受到了当时北洋重臣袁世凯的欣赏被提拔为了陆军工程营管带。后来又在1901年被调任为御前护卫负责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人身安全。等到溥仪皇帝继位之后张勋被提拔为了江南提督成为了地方大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张勋是很受清廷重视和信任的人,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张勋要执着于复辟的原因之一。张勋和袁世凯虽然都是清廷所重用的人,但两人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我们说袁世凯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那么给张勋的评价我认为应该是守旧的士大夫。和袁世凯不同的是张勋复辟清朝是出自于古代传统的臣子的思想,他想做的是中兴清朝而不是成为一个控制朝野的权臣。我们知道张勋出身于草根,他感激清廷对他的重用又加上他的脑中还保留着古时君君臣臣的等级守旧思想,所以我们说他拥护溥仪搞复辟的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了。张勋对清朝的愚忠表现在很多方面,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不久清朝宣布灭亡,张勋依然留着辫子而且他的部下也不得剪除辫子,他用留辫来表示他依然忠心于清朝。后来张勋复辟失败之后他依然执着的留着大辫子,有人劝告他大清已亡大势已定应该把辫子剪掉。张勋却说道:“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张勋复辟失败后被北洋政府特赦,当时的军阀如袁世凯和张作霖都纷纷请他出山为官但都被张勋给拒绝。1923年9月11日张勋去世,溥仪得知之后赐于他“忠武”谥号。孙中山曾评价张勋道“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勋虽然是革命的敌人,但是他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们说张勋要是在古代或许是一个忠臣,但是当时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帝制已经走向了末路,张勋想凭借一己之力阻碍历史前进可以说是螳臂当车。
孙中山:“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为什么叫张勋,就如同你的名字一样,父母给取的,代表某种愿望吧。

  张勋
  张勋(1854--1923)

  北洋军阀。字绍轩,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1899年升至总兵。1911年(宣统三年)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顽抗革命军,

  败后退驻徐州一带。为表示忠于清廷,本人及所部均留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1913年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旋调往徐州,任长江巡阅使。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阴谋策划清室复辟。1917年6月,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至12日为皖系军阀段棋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被通缉。后病死天津。1356.张勋(1854-1923)字诏轩。江西奉新人。初隶清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为参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后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升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的扈从。1911年擢江南提督。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第九镇新军。不久,江浙联军围攻南京,他兵败退徐州,仍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帅"。"二次革命中,率军攻下南京,纵兵杀掠。旋被袁世凯任为江苏督军。继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1917年黎元洪与段棋瑞因为战问题发生"府院之争。他借调停为名,率兵入京,拥护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旋被段祺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后病死。

  评论

  对于历史和政治来说,黑白都是可以随意颠倒的。请原谅我的悲观。我一直相信“胜利者是不受历史审判的”。但是我也始终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本质是他的精神人格。政治是政治,但是人格却是人格。真正的历史学者,是不应该为政治之争,而完全磨灭别人的人格。今天我就要为一个大忠臣、大英雄而还原。

  张勋(1854—1923),字绍轩,江西奉新人。为人忠义,很讲义气。其深受清朝

  厚恩,一直以“大清复辟”为己任。虽然后来他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能以

  成败来论英雄。正所谓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除此张大帅还是民族英雄,参加过中法战争,为抗击法国的侵越也是立下的汗

  马功劳。

  张大帅是个真性情中人,他为家乡父老做了,很多好事情。因为现在政治的原

  因和时间久远,江西奉新人都还没有纪念他,所谓悲哀。具历史:“ 张勋是个憨憨

  的实心眼汉子。在北京的梨园,张大帅的口碑也相当不坏,人人都说张勋的堂会,

  给钱多,和气,不耍武人脾气,不强人所难。其实,最喜欢张勋的,是江西人,尤

  其是江西奉新县的人,而张勋的家乡奉新赤田村的乡亲们,男女老幼,个个都爱死

  了他们的张大帅。 民国时期北京的江西会馆,南昌会馆,都是张勋建的,奉新的会

  馆,居然建了五个。江西会馆要算是北京最豪华的西式建筑中的一座,不仅有 洋楼

  花园,而且能自己发电,在里面唱戏,从来都是灯火通明。在北京求学的江西籍人

  士,只要求到张大帅名下,没有不给钱,至于奉新的大 学生,个个都被张大帅养着,

  吃穿度用,一切包圆。赤田村的老乡,张勋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什么,张嘴说

  话,张大帅管。每逢过年,到 张勋驻地徐州的火车上,塞满了江西的老表和老表们

  的乡音,那是上张勋那里去拜年的喧闹,当然,拜年不白拜,除了白吃白喝之外,

  还能带点银子走。”

  六月是躁动的月份,相隔了数十来年,发生过几件大事情:1917年6月14日,

  张勋带着他的三千辫子兵从徐州进了北京城;八十年代末的六月某日,在北京发生

  什么更不要说,大家都是心知肚明;闲话且不多说,咱们书归正传,来说说这位辨

  帅张勋。

  张勋死后,亲友敌仇皆送挽联,而最引人注意的挽联却是章士钊和欧阳武

  所写,不能不说这是历史的玩笑了。

  民主竟如何?世论渐回公已殁;斯人今宛在,党碑虽异我同悲。

  ——章士钊挽张勋

  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欧阳武挽张勋

  江西只有两个人:不幸李烈钧败亡!更不幸这位大帅亡矣!这怎么得了啊;

  在下要问一椿事:是从前清朝好呢?倒还是活在民国好呢?伊恐怕难说吧?

  ——王雨辰挽张勋

  章氏和欧阳氏,前者一度任北京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后者则是辛亥革命后的江西都

  督。两幅挽联里,已经不是功过是非的历史性论断,而是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潮是

  否合乎国情的疑问和传统的“孤忠”、“报德”、“丹心”的标准。为什么身为共

  和志士的他们会如此写呢?难道民主真的不合时宜么?

  民国初年,百废待兴,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没有显著提高,这倒不是说

  政府不想把国家搞好(袁世凯可是晚清一代名臣,1901-1907年当国时没少抓紧国计

  民生的大事,建树颇多),而是实在缺乏控制力。这里不能不说一下孙中山这位国

  父和先行者。本来辛亥革命和南北和谈之后,袁世凯一统天下,孙氏却放不下手中

  的权力,搞了个对人不对事的议会制——孙中山在南京时可是总统制哦!袁世凯也

  就成了有名的“橡皮图章”,而当时的情况却是民国需要铁腕人物——历史和袁世

  凯和孙中山开了一个玩笑,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走上了独裁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一走

  却似乎再也没有了尽头。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张勋面前,让我们先来看看1917年张勋在奏请溥仪复辟

  帝制的奏折中是怎么说的:“乃共和实行以后,上下皆以党贿为争端,各便私图,

  以贪济暴。道德沦丧,民怨沸腾……凡在位者侵吞贿赂,交济其私。名为民国,而

  不知有民;称为国民,而不知有国……”我相信张勋的话是由衷之言——这倒不是

  说为他翻案,而是就事论事。张勋对于清室可以说尽了自己的孤忠,不过他却忽略

  了刚刚发生的一件事,一件全国人都已经懵懂认同的事,一件让袁世凯悔恨交加身

  死名灭的事: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是大清的臣子,袁世凯称帝这叫篡位,是真正的

  乱臣贼子,败坏了帝制在民众心里的声誉,当时复辟帝制时机根本不成熟!

  张勋不过是一个职业军人,在当时纷乱的洪流面前自然认不清方向,即便

  是饱读诗书的康老夫子也是“只在此山中”罢了。变乱更迭的民国是那样不堪回首,

  以致有太多的人感叹:“民国不如大清朝”。一群议会的小僭主代替大独裁者的局

  面让政局混乱不堪,令出不行——大多数人都认为张勋、段琪瑞等人都是大小军阀,

  其实不然,他们都是职业军人,如果在统一且有力的政府领导下,他们其实都是国

  家的栋梁之材,比如袁氏当国期间——说句老实话,那时候孙中山恰恰是搞分裂的

  主要分子呢——这叫颠覆国家安全罪啊!

  一部近代史是我们不断向“西化”靠近的历史,从洋务运动、变法运动到

  辛亥革命,我们都在为中国寻找着出路——移植西方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何况在

  那个时候还缺乏西方政治土壤,于是民国不如了大清。孙中山氏本来都并不当真的

  民主,别人又有几个真正在乎呢?中国历史不就是由上层建筑构成的么,可这一次

  并不,国人把民主信以为真,政府也就有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尴尬。与其让假民国

  的“假”成为各便私图、以贪济暴的道德根据,还不如恢复其真帝制、真子民的

  “真”。袁世凯是这么想,张勋大概也是如此,这倒是他们那代人的悲凉与无奈了—

  —欧阳武与章士钊又何尝没有这种彷徨呢。在这一点上,袁张两人是真小人,孙段

  蒋毛诸公则是地道的伪君子了。

  1920年夏,直皖战争之时,张勋的亲家张作霖想要老张出山,而段祺瑞则

  发布檄文讨伐曹、吴,并指责他们:“私勾张勋出京,重谋复辟,悖逆不可赦”,

  引起全国哗然,二次复辟之说迅速传开。张勋即于当月20日通电辩诬:“报载定国

  军檄文有曹、张等勾结张勋出京“重谋复辟”等语,不胜诧异。张自丁巳以还,三

  载于兹,不问外事。近日段氏称兵,京师震动,室家迁徙,比户皆然。勋既无在京

  安置之文,讵有私自出京之罪!至于往事,在勋感受旧恩,恩图报称,博浪之锥,

  止于一击。……勋年将七十,但求作太平之民,永拜共和之赐。”在这里,我们不

  难看出张氏对于历史的看法了。

  张勋是个悲剧人物,但他却成就了两个喜剧人物——张勋复辟成就了两个

  人,一个康有为,一个段琪瑞。前者总不忘他的德宗皇帝,早已经沦为老古董了,

  如果不是张勋,谁还会记得“晚清人物数康梁”的康圣人呢?即便是他的门生长梁

  启超也随了新潮;后者设下了这个局,让张辨帅跳了进去,赶走了黎元洪,他再来

  个马厂誓师,俨然再造共和了,连1920年的直皖战争都要拉出来审一番,也是有趣!

  不过辨帅这一回再也不上当了。林纾给张勋的挽联说:“朱成功在,明在,凛然生

  气;张世杰亡,宋亡,悠悠苍天”,把他比作郑成功和张世杰!壮哉,辫帅张勋!

这个………… 你需要去问他的父母

同意一楼


历史上,有一个叫张勋的人。。。
为什么叫张勋,就如同你的名字一样,父母给取的,代表某种愿望吧。 张勋 张勋(1854--1923) 北洋军阀。字绍轩,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1899年升至总兵。1911年(宣统三年)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顽抗革命军, 败后退驻徐州一带。为表示忠于清廷,本人及所...

盘点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张勋
张勋 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一生忠于清朝,1912年清朝覆亡后,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拥戴溥仪复辟,史称“张勋复辟”。12日即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至死不剪辫子。张勋死后,政界闻人和文...

哪位懂历史的朋友个我介绍一下“张勋”这个人?
张勋(1854-1923),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军事家。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民主革命时期,武昌起义后,...

当了十二天闹剧皇帝的张勋,历史上最后得结局怎么样?
后来虽然也有北洋军想给他以官职,但是张勋始终坚守自己的孤忠,忠勇难得,最后病逝于天津。

张勋为什么对清朝念念不忘?
从这层意义上说,张勋就不可能会把清朝放在心里面念念不忘,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只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力和仕途,希望能够爬上政治舞台的中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清朝灭亡时,中国主要有这样四股势力:一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势力,他们要求推翻原来的政治结构,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新中国;二是以...

唐朝名将张勋用稻草人借箭之计借机灭敌
但是,历史上有一个将军,用蚂蚱战术借箭。他不仅借了一支箭,还抓住机会消灭了敌人。这位将军就是张勋,唐朝名将。二月,安禄山将军胡伶率领15000人的军队从唐肃宗进攻邱勇。唐军只有三千多人,贾宾将军率军战死。回城后,睢阳被士兵们推选为总司令。叛军包围邱勇,不断进攻,张勋多次下令士兵击退敌人的...

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历史影响 张勋复辟虽然历时仅仅十二天,但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皖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

“辫帅”张勋简介 张勋是怎么死的?
张勋,是晚清忠臣,中国近代封建军阀,江西省奉新县人。张勋生于公元1854年,去世于公元1923年,原名张和,后改名张勋,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去世后溥仪赐谥号忠武。张勋是一个坚毅的男人,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尽管早年双亲尽逝,张勋对于自己的人生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所谓盛世重...

清末大将张勋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张勋是中国现代史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以他导演1917年为期12天的清帝宣统复辟而扬名天下。张勋出身贫寒,有过许多义举,捐款在北京建立会馆,资助在京的江西籍学生和贫苦人士,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举世闻名的方志敏、张国焘、许德珩等曾得到过资助,他们当时都是北京大学的江西籍学生,另在奉新...

张勋不是包衣奴才,为什么要满清
他搞复辟是不假,但是他所搞的这个复辟并不是君主专制复辟,而是要继续清朝末年的君主立宪。他搞的是君主立宪制复辟。这个关键性质被今天的历史宣传有选择性的屏蔽了。张勋当时只不过是想恢复清朝的君主立宪,让小溥仪当立宪皇帝,就像英国那样。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现代政体。当然他并不是没有私心的,他...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清亡后,所谓辫子军是怎么回事?
势厕青霉: 民国时期,张勋被袁世凯任用,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为了表示对清政府的忠心,在其他部队都已剪去长发的情况下,该部依旧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1917...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张勋为什么要复辟啊? -
势厕青霉:张勋“丁巳复辟”之原因 张勋此人,因“丁巳复辟 ”而臭名远扬.历史早有定论. 不过,疑惑仍是有的.其时,“洪宪帝制 ”闹剧刚刚收场,张勋何以如此不自量力,偏偏要逆历史潮流而动...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鲁迅的《风波》中“皇帝坐龙庭”是什么意思?求解!多谢了!
势厕青霉: 指辫子军张勋拥立清廷复辟.是的.1917年6月7日,张勋奉总统黎元洪之命,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开赴北京.抵京后,邀集保皇派康有为等策划清帝复辟.30日晚,发动政变,拥清废帝溥仪复辟.7月1日,溥仪下诏即位,宣布恢复宣统年号,这就是历史上的"张勋复辟".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为什么说张勋复辟是一出丑剧?
势厕青霉: 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的“讨逆军”攻进了北京城,张罗清废帝溥仪复辟的主帅张勋,在两个德国人保护下,仓皇地逃进了荷兰使馆,从而一场复辟丑剧就此结束了.公...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谁是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 -
势厕青霉: 光绪皇帝,他一生都没有真正做过主,他只不过是一个人偶皇帝.虽有雄心壮志但是一生都被人控制着.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江苏历史上出过有哪些军阀? -
势厕青霉: 正如楼主所讲,地方军阀在此虽有本地富庶财团支持利于聚兵,但江苏的地形不适合放手,进退失据.因此在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中总体不占优势.苏军的前身,是清末江苏新军第九镇及第七镇第十三协、第十二镇第二十三协.在1911年辛亥革...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历史上如何评价张勋的复辟?
势厕青霉: 1917年夏天,张勋导演了一场短暂的复辟闹剧,他也随之成为一个近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

陈巴尔虎旗13490483070: 揭秘:评书里“一字并肩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
势厕青霉: 我们在听评书的时候,很少会听到有谁谁谁被封了个侯,而我们经常能听到的是,皇上一高兴,当场就封谁谁为王了. 异姓被封王在唐朝的时候比较常见,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有汾阳王郭子仪、燕郡王罗艺,或者是为了赏赐功臣,又或者是为了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