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论》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帛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晁错论》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晁错论》原文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晁错论》翻译/译文

  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社会安定没有祸乱,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消极地看着祸乱发生却不去想方设法对付,那么恐怕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起来坚决地制止它,又担心天下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安定的表象却不相信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豪杰人物,才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定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求得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本来就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企图追求名利的人所能做到的。国家安定平静,无缘无故地触发巨大的祸患的导火线。我触发了它,我又能制止它,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祸乱发生却想躲躲闪闪地避开它,让别人去承担平定它的责任,那么天下人的责难,必定要集中到我的身上。

  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居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是谁呢?自己想赢得那个美名,又怎么能躲避这场患难呢?拿亲自带兵平定叛乱的极其危险,与留守京城的极其安全相比,自己是个引发祸乱的主谋,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却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皇帝去做,这就是让忠臣义士们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纵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

  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假如晁错自己亲自带兵去讨伐吴、楚等七国,不一定就不会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正好趁此钻了空子。晁错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

   注释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主张重农贵粟,力倡削弱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权贵忌恨。汉景帝四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讨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因此被杀。

  患:祸患。

  为:治理,消除。

  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其:代词,指祸患。

  所:处所。这里指解决问题的措施。

  狃(niǔ):习惯。

  不吾信:不相信我。

  惟:只有。

  出身:挺身而出。

  犯:冒着。

  以:而,表顺接。

  固:原本。

  期(jī)月:一个月。这里泛指短时期

  端:开头,开始。

  发:触发。

  收:制止。

  然后有辞于天下: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

  循循焉:缓慢的样子。循循,徐徐。焉,……的样子。

  去:逃避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朝。昔者,从前。

  山东:指崤山以东。

  并起:一同起兵叛乱。

  以诛错为名:以诛杀晁错作为名义。以······为,把······作为。

  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但汉景帝没有洞察到起兵的诸侯的用心,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受杀身之祸而悲痛,却不明白其中一部分是晁错自己造成的。以,因为。取,招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之: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龙门:今陕西韩城东北,是黄河奔流最湍急处。

  大河:指黄河。

  方:当。

  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可能也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

  是以:所以,因此。

  夫:句首发语词。

  骤:突然。

  其为变,岂足怪哉: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足,值得。

  乃:竟然。

  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想让皇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

  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自己想求得这个美名,怎么能逃避这场患难呢?安,怎么。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这是忠臣义士们之所以愤怒不平的原因啊。

  虽:即使。

  何者:为什么呢?

  以情而言:按照情理来说。以,按照。

  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

  使:假若。

  淬砺:锻炼磨砺。引申为冲锋陷阵,发愤图强。

  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即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

  嗟夫:感叹词,唉。

  则无务为自全之计: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务,从事。

  隙:空隙,空子。

  乃其所以自祸欤: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欤,语气助词,表感叹。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文言文
【出自】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的才能,,而且具有坚韧不拔的志向。 【示例】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不屈不挠的反义词 卑躬屈膝 【解释...

关于用心做事的文言文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 苏轼《晁错论》白话译文: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2. 形容“做事专心,一心一意”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形容“做事专心,一心一意”...

文言文句子大全
——苏轼《晁错论》21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2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2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2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215、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2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

高中文言文有没有晁错论。
没有

员工年底总结文言文
——苏轼《晁错论》 感谢同事帮助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感君遇我厚,肝胆每倾竭。——袁燮《送赵冶晦之》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魏徵《述怀(出关)》。 5. 求一篇励志于工作的古文(须注解) 龟虽寿 【曹操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古代文言文的名句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

增强自信心文言文
——诸葛亮《诫子书》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形容坚定不移的文言文
1. 表示对爱坚定不移的古文有哪些 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bai知不知 出处:《新添声杨柳枝词》作者:温庭筠 译文: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2、此情可待du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处:《锦瑟》作者:...

嘴欠用文言文怎么说
《诗·大雅·瞻昂》:“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郑玄 笺:“长舌,喻多言语。”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谦》:“ 尹氏 伯奇 ,父子相离,无罪被辜,长舌为灾。” 唐 李观 《晁错论》:“遂摇长舌,交搆七国,借诛 错 为名。”《明史·周宗建传》:“离间之渐,将起於蝇营;谗搆之衅...

古代文言文中霸气句子
风华了指间流沙,苍老了长安年华。关于描述古代 句子 有哪些值得摘抄的好句子呢?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古代句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江达县17579179488: 苏轼《晁错论》的译文要全文的翻译, -
脂京希德:[答案] 天下的灾难,最难以解决的,是表面看来太平无事,其实有无法预料的隐患.旁观事态发展,而不去解决它,就怕事情发生的时候已经无可救药了;采用强制办法武断处理,那么我不相信天下还能维持太平状态.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贤士英...

江达县17579179488: 古之立大志者 全文 及出处 -
脂京希德:[答案] 《晁错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 原文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

江达县17579179488: 晁错论粮食 -
脂京希德: 《资治通鉴•汉纪七•卷十二》中有关对粮食的论述,值得大家学习.原文段和翻译如下: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

江达县17579179488: ...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而他“反以亡躯”,则是势所必然.第Ⅱ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
脂京希德:[答案]11.C 12.C 13.B 14.D 15、(1)(晁错)在孝文帝时多次呈上奏章,论述削弱诸候(或削减诸侯封地)的事,以及法令中可以修改、确定的地方.(省略的主语要补上,无则扣1分.“在孝文帝时”译错扣1分.其它译错、漏的扣1分.末句译成定语后置...

江达县17579179488: 懂古文的来
脂京希德: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晁错论》 大意是:有所成就的人不仅仅有很高的才能(聪明才智),也要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放弃的毅力.

江达县17579179488: 《坚忍不拔》译文(选自苏轼《晁错论》) -
脂京希德: 是不是只有这些,如果是,翻译就在下面了;还有的话,那就再说一声吧.译文: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的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到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江达县17579179488: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什么意思 -
脂京希德: 意思: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出自:《晁错论》宋代·苏轼 节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

江达县17579179488: “变古乱常,不死则亡”这句话什么意思? -
脂京希德: 成语 变古乱常 发音 biàn gǔ làun cháng 解释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出处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示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江达县17579179488: 高中课本《史记选读》中的课文《晁错》第三段翻译 -
脂京希德: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

江达县17579179488: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翻译 -
脂京希德: 标准答案: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