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是谁文言文怎么说

作者&投稿:承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古代人说你是谁怎么说

可以说“何人?”或者“孰人?”“何”是疑问代词, “孰”指谁,哪个人或哪些人,这这样的说法只存在书里,生活里就是直白的说的。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扩展资料:

古人说话和书写:

古人说话与现在说话其实区别不大,最多是一些现代的词语古代没有罢了,哪怕是朝堂之上的大官虽然在庙堂之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但他们在私下交流也是说的大白话。

古代人们受教育率很低,十个人里有一个认字就不错了,一百个人里只有三四个“先生”,老百姓不懂文言文,说的都是方言型白话文,为了能使的朝廷的政令不出现误解,官员们都用一种通用的口音来当作官话和官腔,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所以古人说的话也是白话,也就是说一套写一套。

要知道文言文的发明,是伴随着书写文字而出现的,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书写是用来记录口语,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或者是自己心目中的神灵,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会用一些比较重要的不容易损坏的书写载体,那么这个成本就上去了,所以中国人发明了文言文这个东西。

是在表达清楚含义的前提下,对口语进行省略变形。要注意文言文的发明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一点点堆积而成,在时代上要比文字慢一点,但不会慢太多。

同时文言文的出现也可能是由于发声器官进化不到位。语音出现在文字之前,实际中你会发现有这个音但不一定能对应着字。语音出现在文字之前,实际中你会发现有这个音但不一定能对应着字。音节发音比较模糊,所以一个字会对应很多个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 (汉语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孰

2. 古文 “谁”怎么说

孰拼音:shú,注音:ㄕㄨˊ,部首:子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五笔:YBVY,仓颉:YDKNI,郑码:SJQS,四角:05417

结构:左右,电码:1328,区位:4275,统一码:5B70

笔顺: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ノフ丶

释义:

1、谁,哪个:孰是孰非。

2、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3、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孰与。孰若。孰何。

4、古同“熟”,程度深。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顺孰[shùn shú]

谨慎精审。顺,通“慎”。

2、孰谏[shú jiàn]

尽力规劝。

3、孰视[shú shì]

注目细看。

4、馈孰[kuì shú]

献熟食。祭祀的一种仪式。

5、申孰[shēn shú]

反复熟思。

3. '别人' 用文言文怎么说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 *** 。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

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

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

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

4. 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是的。汝闻,人言否,的翻译是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汝闻,人言否,该梗一般都是出现在大型主播间的直播bai弹幕中。

1、汝的读音:rǔ。

2、闻的读音:wén。

3、闻的释义:听见du;听见的事情;有名望的;名声;用鼻子嗅;姓。

扩展资料:

类似的网络流行语:

1、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套路:是随着竞技游戏的打法流行起来的,用来形容精心策划的一套计划,针对zhi敌方算计的一个形容词,而如今成为了一个热门网络流行语。“我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套路玩dao的深,谁把谁当真”等有关套路的流行语十分热门。

2、我有点方:该流行语分别产自不同的地方,“我好方”的意思是“我好慌”,来源是很多直播网站里的主播都有口音,经版常说“我好方”,于是被水友们传颂开来就成了流行语。

3、蓝瘦香菇:网络上搞笑视频中,男主哭诉:“难受想哭。”因方言发音类似“蓝权瘦香菇”,引人发笑。就此网友们便以“蓝瘦香菇”代替“难受想哭”。

5. 谁可以把这个文言文翻译一下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严负责督运粮草。

李严在刘备入蜀时屡建奇功,做官做到尚书令,“与诸葛亮一起接受了先主刘备的托孤遗诏,受命辅佐少主刘禅”,“官职是中都护,管理军队的内外事务”。

李严派参军(官职名)狐忠(人名)、督军(官职名)成藩(人名)跟诸葛亮说“由于连天大雨,运粮不继,劝说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只好退回”。李严听说诸葛亮退军,故作惊讶的样子,说“粮草很丰足,怎么就回来了”,又上表后主刘禅,说“大军是假装退兵,以作诱敌之计,和敌军交战”。(想要掩饰诸葛亮退兵的真相)

诸葛亮向李严出示“前后他亲手写的奏章文书”等证据,李严“无言可对,承认错误,接受了惩罚”。

此次北伐由于劳师远征,汉中没有多少人民,粮草都得从险难的蜀道运往。由于运输困难,导致“粮尽退军”。即使使用了新发明的木牛流马,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加上下雨,运粮不济,情有可原,主要责任也不在李严。

可诸葛亮厉斥李严“接受了过重的恩惠,却不想着报答,没事找事,不顾危机,欺上瞒下,不能公正,引导人做坏事”,并以众将要求为理由,撤销李严一切职务,“取消了他所有的荣誉和待遇”,借用圣旨严加惩处,将李严废为平民,“把他贬到渔郡”。

第一次北伐,失街亭而斩马谡,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注引《襄阳记》,蒋琬为此事后来也说“天下没有安定而杀了有智计有才能的人”,实为可惜。

习凿齿(人名,东晋文史学家)也说诸葛亮“作为天下的丞相,想到得到功绩,却不能根据人的才能下达任务,根据人的能力给予责任,导致这些人犯了大错,违背了先主刘备的嘱托,包容责任的时候不公平,杀掉了有用的人材,说不上是聪明人”。李严、马谡对于蜀汉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个人对这些言论保留意见……虽然蜀汉后期人材凋零,但李严这个人实在不堪大用,不能顾全大局,私心很重,喜于争斗,性情孤傲,诸葛亮其实起初很欣赏他,他却一直心术不正。他罢职后诸葛亮还起用了他的儿子,显然并非是为了个人私心处罚他,全是他自找的。至于马谡更别提了,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这种人纵有才智,也无一用。




‘别人’ 用文言文怎么说?
其。拼音qí 1、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3、那里面的:其中。4、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5、助词,表示揣测、反诘、...

“一个人” 古代怎么说?
如果是称自己“一个人”,可以说余、吾、孤、朕(秦以前谁都可以用,秦以后只有皇上可以用)。如果是称别人“一个人”,可以说尔、彼。

那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1. 我们这些人用文言文怎说 文言文中有了表示不止一人时,可在代词后加上“辈、侪、属、曹、等”字,如:我辈、吾侪、若属、尔曹、汝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我辈”等不是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它们只是短语,如“我曹”的意思是“我们这些人”。“我们”仍是从“我”翻译出来的,“曹”字...

哪个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①什么人;哪个(些)人。《肴之战》:“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②哪个。还有就是同“孰”,一样的意思。

文言文称呼老人怎么说
1. 文言文对着父母怎么称呼自己的 妾身(女) 吾(男) 文言文中其他场合称呼自己 我:吾、余、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后、太后:哀家 老头:老朽、老夫 老妇:老身 出家人:洒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区区、奴、奴婢 读书人: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

说人的文言文
具体到书面语,你所说的文言文是古代统一的书面语,是古代读书人统一使用的书面文字,你说的史官有可能是说民间很多人不会读书写字,有文化的人根据他们口语的意思记录下来。提醒一下,古代史官写史不是民间采集,只是从古籍中选材料,你说的从事民间语言采集的人可能是诗官,就是统治者派往民间收集民间诗歌的官员,《诗经...

文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1. 作家用文言文怎么说 文人 骚客 鸿儒 墨客 骚人 刀笔吏 居士 所谓作家,在古代,只有诗词歌赋才叫文人。 作家并没有一个贴切的 称呼相近的只有 文人 骚客 鸿儒 墨客 骚人 刀笔吏 就这几个关键字 搜索一下不难找到 、 居士 1.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文言文常用指代词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

以前别人说这是谁的儿子,现在别人说他是谁的父亲的文言文怎么说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以前:昔。别人:人。说:言。这:此。是:乃。谁的:孰。儿子:子。现在:今。他:其。父亲:父。“以前别人说这是谁的儿子,现在别人说他是谁的父亲”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昔人言此乃孰子,今人言其乃孰父也。

不要别人知道我是谁,只知道自己是谁用文言文怎么说?
“不要别人知道我是谁,只知道自己是谁”用文言文说就是“不求人吾知,但求自我知”。文言文常用宾语前置句式。

开县13192558315: 一个女的问男人,(这个人是谁)用文言文怎么表达?或者有古风韵味的怎么说 -
惠俊鞣酸: 可以用 伊 ,因为文言文与现在的语法还是有区别的,不会原汁原味的翻译出来,更重要的是意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极写男女恋情中的“痴”.衣带渐宽,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却显得肥大了.伊,她,作者的爱慕的人.消得,值得.两句意思是,为思念她而消瘦是值得的,尽管衣服显得宽大了,也始终不后悔.

开县13192558315: “谁”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
惠俊鞣酸: 谁、孰都可.吾、余、予、我代表我.若、汝、女代表你.渠代表他.

开县13192558315: 古代的人称 谁 怎么称 -
惠俊鞣酸: 古代的“孰与”是“与......比较,哪一个……”的意思,这里的“孰”单独指“谁”、“某人”. 例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

开县13192558315: 古文 “谁”怎么说就是在古文里面表示“谁”,应该用那个字表示?比如说,如果我愿做***,那么“谁”愿做***?这句话中 -
惠俊鞣酸:[答案] 孰. 例:孰是孰非 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但要注意“孰”也有“什么”的意思. 例:是可忍,孰不可忍.

开县13192558315: 说的是谁,怎样用文言文表达?有个人,怎样用文言文表达?谢谢朋友们,非常谢谢解答! -
惠俊鞣酸: 说的是谁 :所言者何人? 有个人: 现有一君/有君/我闻一君/

开县13192558315: "谁"用古文怎么说?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惠俊鞣酸: 殊. 追问: 怎么说? 回答: shu 追问: 我是问你为什么说这个字是 谁 回答: 仔细查了下,发现这个没有古文的说法.古往今来都是这个说法、例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开县13192558315: “此人”怎么在文言文中说
惠俊鞣酸: “此人”已经很文言了,咱们的白话是说"这人",或如评论所提到的可以用"彼"来表示第三人称.

开县13192558315: “那人是谁”翻译成文言文 -
惠俊鞣酸: 何人是也

开县13192558315: 你是谁 用文言文怎么说 -
惠俊鞣酸:[答案] 子谓谁

开县13192558315: 在文言文中 “谁”怎么表达?? -
惠俊鞣酸: 何人或者孰,有时还可以省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