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论语写作文300字

作者&投稿:大季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以一句论语,写道德修养的作文,200~300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孔子过着清苦的日子,认为乐趣就在中间,不正当的手段夺来的财富,孔子觉得它就像天上飘过的浮云一样。

虽然日子过得请苦,但清苦的日子里也有欢乐,不一定说只有非常多的财富,才能得到快乐。大部分富贵的家庭也得不到快乐的日子。

孔子宁可一生过着清苦的日子,也不愿用不好的行为来夺取财富。 虽说我家不是富裕的家庭,但是我们每天都过着和谐相处、快快乐乐的日子。

爸爸、妈妈正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去改变生活。我们家每天都处在欢笑中。

妹妹是个“开心果”,爸爸是个“幽默怪”,我与妈妈是个“爱笑鬼”。 虽然我们家有时会吵架,但是没过几分钟,马上就和好了,不像一些富有的家庭吵架,可能过了十几年,还是没和好。

就像被开水烫到的皮肤,不去治疗,不去抹药膏,到最后愈合了还是会有留下难看的、丑陋的疤痕。 如同现在这个社会,一些已是很富裕的人、领导,但还是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贪污国家的财产,吞为私有。

还有一些穷苦的人受不了穷苦的日子,就去偷、去抢、去为此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是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的日子。 孔子说的这句有道德修养的话,使我受益匪浅。

日子是有尊严的,它不愿意看到自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创造自己。它一定会很愤怒的。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它告诫我们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是如天上飘过的云朵一样。

我们一定要做“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人。

2. 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300字左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出自《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对于学过的旧知识,你要常去温习它,你将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你收获的就会更多,你比别人懂得的就会更多,这样在某方面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了。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多方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许你一时只能理解其中的一点,当但你经历多了,见识丰富了,你再去看时,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生活就是这样多方面性的,当你对一句话不理解时,你是选择遗弃它,还是深入的去思考?当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时候,你将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当我们忙完了一个阶段的事情后,利用暂时的忙里偷闲,回顾曾经的点点滴滴时,才发现我们不能变成工作的奴隶,我们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要让我们的工作充满坚持和成长才行。

3. 从论语八则中选一句写一篇300字的文章

这里就说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段话吧这句话语言很浅显,道理很深刻。

当然,其实这句话可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所谓知识,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之中,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正确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常人的学习都是追求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不愿意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只要知其然就心满意足、洋洋得意了,根本不去深入了解其所以然,这就是学而不思。喜欢思考的人还是有的,但喜欢思考还得勤于学习,因为没有知识支持的思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甚至可能沦为胡思乱想。

而只有思考,不去不断进行学习,也是很难有质的进步的,所以孔子在《卫灵公》一篇中有说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 用一句论语扩写成作文 500

《论语》从这里读起

《论语》开篇第一段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几句话不是孔子对现实情况的叙述,而是对于希望的假设。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都能够学而时习之,甚至还可能也是对自己的自勉。希望大家能够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去学习,去温故知新。当然,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去看,学习对于常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可能很痛苦,可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啦!

纵观孔子一生,他应当不是一个追求平静生活的人。他带着一帮拥趸们跑了不少地方,并不是被迫的,还有不少地方想去而没去成呢。所以一旦不往外边跑,在家里呆久了多少会觉得生活缺乏生气,如果这个时候有朋自远方来,那个高兴劲儿当然就不用说了。因此孔子对于有朋自远方来这样的事,孔子恐怕不只是希望了,而是盼望了。不过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因为我这样的解释,而将后边的“不亦乐乎”的“乐”字理解错了,这里的“乐”是指乐礼,不是说心情快乐,那个时候“乐”字没有直接表达快乐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后来引申出来的。有朋自远方来,心情当然是快乐的,心情快乐就要有所表示。怎么样来表示呢?首先就是隆重的接待。孔子时候对远来之朋的隆重接待,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当地高档的酒楼吃一顿大餐,而是相应规格的礼乐。个人之间的会面,不太可能是钟鼓齐鸣,但也有一定仪式,这种仪式是通过乐体现出来的。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朋”现在常常被解释为朋友,其实是不合适的。古人的朋和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所说的友有我们现在的朋友的意思,是亲人之外的情感关系的人,可以说是亚亲人或者准亲人。但朋不是,朋是指同类之人,或者说得好听点是志同道合的人,同情感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对于朋需要以礼相待,对于远方来朋当然更得这样,也就应当有乐了。但是友是接近亲人的人,自然不需要以礼相待,否则倒反而外道了。后边提到的原壤同孔子就是友而不是朋,所以两人见面不讲究任何礼节,说话直来直去,甚至动手动脚,但是谁也不会计较。当然了,朋很多最终都发展成友,而友中也常常发现有朋,因此我们最终就将朋友混为一谈了。

一个人如果自认为很有才学、才干,却没有被社会发现、没有被领导看重,心里一般都会很委屈、憋闷,感觉怀才不遇,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消极表现。古往今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以说太多了。如果不因为怀才不遇而不高兴,一直泰然处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不是有乐观的态度就可以做得到。有了这样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也一定能够表现出极好的风度。而具有这样极大胸襟和气度,表现出这样极好风度的人,在孔子看来当然是已经达到君子的高度了,所以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孔子的教育一直是着力于培养君子的,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成为君子。继续把《论语》读下去,你就会感觉到这一点。

5. 围绕论语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因而他就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就技能教育作为他的教育方向。

孔子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君子和小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们成为君子,不要去做小人呢?从上述两者的不同范畴就可以看出来,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君子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影响是那些具体技术性工作的执行者无法比及的。其实我们看看《论语》就知道了,《论语》是孔子同的一些主要弟子的言行记录。这些言行之所以能够被记载下来,汇编成《论语》一书并流传至今,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论语》据估计是曾参和其弟子编辑的,但是当时没有纸张,文字是记载在竹简等体积很大却承载量很小的载体上的,完成一部《论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只是曾参和他的一些弟子,而没有孔子那些居于上层地位成为社会管理者的学生们,也就是曾参的师兄弟们的推动和支持,《论语》即使能够勉强编辑出来,也很难推广开来和流传下去。孔子的弟子们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件事,依靠的是他们的力量。

正是因为君子居于社会的管理层,有着如此不可估量的、长久存在的社会影响力,孔子才如此地强调君子的道德,对君子有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孔子非常高明,他的教育着力于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君子,竭力避免让学生成为小人。而咱们今天教育的重点却是在知识和技术上的,对道德培养可以说达到缺失的地步,非常必要在这方面进行检讨。如果孔子不是着力这样去做,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批成为社会管理者并影响当时和后来的学生,而如果没有这批学生,孔子的学生们都是些平民百姓,他就不可能青史留名。而如果这批学生的道德存在问题,即使他们让孔子在历史上留名了,留下的恐怕只能是骂名了。

6. 从论语八则中选一句写一篇300字的文章

这里就说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段话吧

这句话语言很浅显,道理很深刻。当然,其实这句话可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所谓知识,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之中,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正确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常人的学习都是追求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不愿意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只要知其然就心满意足、洋洋得意了,根本不去深入了解其所以然,这就是学而不思。喜欢思考的人还是有的,但喜欢思考还得勤于学习,因为没有知识支持的思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甚至可能沦为胡思乱想。而只有思考,不去不断进行学习,也是很难有质的进步的,所以孔子在《卫灵公》一篇中有说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 用一句论语扩写成作文 500

《论语》从这里读起 《论语》开篇第一段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几句话不是孔子对现实情况的叙述,而是对于希望的假设。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都能够学而时习之,甚至还可能也是对自己的自勉。希望大家能够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去学习,去温故知新。

当然,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去看,学习对于常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可能很痛苦,可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啦! 纵观孔子一生,他应当不是一个追求平静生活的人。他带着一帮拥趸们跑了不少地方,并不是被迫的,还有不少地方想去而没去成呢。

所以一旦不往外边跑,在家里呆久了多少会觉得生活缺乏生气,如果这个时候有朋自远方来,那个高兴劲儿当然就不用说了。因此孔子对于有朋自远方来这样的事,孔子恐怕不只是希望了,而是盼望了。

不过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因为我这样的解释,而将后边的“不亦乐乎”的“乐”字理解错了,这里的“乐”是指乐礼,不是说心情快乐,那个时候“乐”字没有直接表达快乐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后来引申出来的。有朋自远方来,心情当然是快乐的,心情快乐就要有所表示。

怎么样来表示呢?首先就是隆重的接待。孔子时候对远来之朋的隆重接待,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当地高档的酒楼吃一顿大餐,而是相应规格的礼乐。

个人之间的会面,不太可能是钟鼓齐鸣,但也有一定仪式,这种仪式是通过乐体现出来的。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朋”现在常常被解释为朋友,其实是不合适的。

古人的朋和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所说的友有我们现在的朋友的意思,是亲人之外的情感关系的人,可以说是亚亲人或者准亲人。但朋不是,朋是指同类之人,或者说得好听点是志同道合的人,同情感没有必然的关系。

所以对于朋需要以礼相待,对于远方来朋当然更得这样,也就应当有乐了。但是友是接近亲人的人,自然不需要以礼相待,否则倒反而外道了。

后边提到的原壤同孔子就是友而不是朋,所以两人见面不讲究任何礼节,说话直来直去,甚至动手动脚,但是谁也不会计较。当然了,朋很多最终都发展成友,而友中也常常发现有朋,因此我们最终就将朋友混为一谈了。

一个人如果自认为很有才学、才干,却没有被社会发现、没有被领导看重,心里一般都会很委屈、憋闷,感觉怀才不遇,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消极表现。古往今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以说太多了。

如果不因为怀才不遇而不高兴,一直泰然处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不是有乐观的态度就可以做得到。

有了这样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也一定能够表现出极好的风度。而具有这样极大胸襟和气度,表现出这样极好风度的人,在孔子看来当然是已经达到君子的高度了,所以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而孔子的教育一直是着力于培养君子的,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成为君子。继续把《论语》读下去,你就会感觉到这一点。




用论语改写作文
1. 用一句论语扩写成作文 500 《论语》从这里读起 《论语》开篇第一段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愠,不...

论语用名句写作文300字
1.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名言写一片400字的作文 这里说一说孔子晚年的自我总结,即“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这句话应当是孔子晚年说的,是孔子对自 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不是对别人的要 求。我们现在经常是对这句话进行掐头...

读《论语集注》有感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论语集注》有感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论语集注》有感作文 篇1 我小时候是个有梦想的人,保持着浪漫心...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作文
例如:古人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吾自问:“吾日三省吾身:可有气节相伴?可有严谨相随?可有方正同行?”我非圣贤,但我同样经常三省自身,此三省,是人本性之必需,生活之标准,快乐之根本。一省:可有气节相伴?人不是死物,是有思想、有...

关于《论语》的作文怎么写?
”(《论语·先进》)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习,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说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话了,在实际上并没有重视它。孔子...

论语知之者不如写作文800字
从战国回来,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写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吗?还是按照“四勿”原则,端端正正的写上:要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刻苦努力,向孔子借点智慧。 5. 有关论语的美文,800字左右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关于孔子名言的作文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

作文论语让我懂得了什么
《论语》让我懂得谦让 《论语》一书,我百看不厌,每一次阅读,都有新体会,特别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让我感触万千,让我明白了谦让,让我懂得礼让的力量。为了积极响应老师珍惜时间的号召,我在车站牌大声地朗读起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

论语拨动了我的心弦 作文
被《论语》中打动的,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记载。孔子的这个表现同当今社会现实中的一些冷漠现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马厩着了火,孔子听说之后所问的是伤了人没有,而不去问马的情况,关心的是人而不是财产,这种人文关怀恐怕是咱们现在很多人没法比的。咱们现在遇到事故和...

悟论语,想孔子初中作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讲的是孔子的求学方法和态度。记得有两个姐姐,她们学习都不好,所以准备比赛,看谁能考上好大学。有一个姐姐半途而废了,而另一个姐姐就像这一则论语一样,有乐观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她坚持不懈,...

定安县13277104666: 选择《论语》十则中的一句写读后感(300字左右) 按1 原义 2 喻义 3联系实际 标准不用太高. -
左丘成内舒:[答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温习旧知识可以有新的感悟,就凭这一点就可以成为一个老师了.孔子之所以成为圣贤,成为他人的老师,他必定会温习他学习过的知识,这样,他才能传授别...

定安县13277104666: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名言写一片400字的作文 -
左丘成内舒: 这里说一说孔子晚年的自我总结,即“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这句话应当是孔子晚年说的,是孔子对自 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不是对别人的要 求.我们现在经...

定安县13277104666: 以论语中的一句为论点的作文4oo字 -
左丘成内舒:[答案] 就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段话吧!这句话语言很浅显,道理很深刻.当然,其实这句话可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所谓知识,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之中,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正...

定安县13277104666: 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300字左右) -
左丘成内舒: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出自《论语.为政》. 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合并...

定安县13277104666: 选用《论语》中一句话来扩展成一段300字左右的论述 -
左丘成内舒: 子曰:事数君,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事没事总陪在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又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疏远就不远了.” 父母.恋人.朋友之间关系 ...

定安县13277104666: 用一句论语写一篇400字作文! -
左丘成内舒: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定安县13277104666: 以一句论语,写道德修养的作文,200~300字 -
左丘成内舒: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孔子过着清苦的日子,认为乐趣就在中间,不正当的手段夺来的财富,孔子觉得它就像天上飘过的浮云一样. 虽然日子过得请苦,但清苦的日子里也有欢乐,...

定安县13277104666: 选一则论语,写一篇读后感300字 -
左丘成内舒: 为了现代的人生——读《论语心得》有感龙泉二中 刘锦兰 上学的时候读过《论语》,只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但是近段时间读了《于丹〈论语〉心得》,经于丹一讲解,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

定安县13277104666: 用自己喜欢的论语十二章里的一句话结合自己写一篇小作文 -
左丘成内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然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总有些像《论语》一类的书籍虽早已褪去了华丽的色彩,显得古老陈旧,但实则它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题记 ...

定安县13277104666: 写最喜欢的一句论语的作文怎么写700字 -
左丘成内舒: 最喜欢的一句论语的作文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声声不息的文化长河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和他弟子的《论语》穿越时空,一直将和谐、宽容、仁慈、孝顺、友爱、学习的声音传递到现在,传递到未来. 在《论语》一书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