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忆父亲“他的墓地我一次也没去过”,网友:妈妈不一般

作者&投稿:将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刚刚过去的父亲节,明星大V们要么忙着晒父亲感恩父母亲情,要么忙着晒孩子表达为人父的喜悦,一片其乐融融之中,高晓松孤独地站在一旁,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高晓松第一次发微博回忆自己的父亲,吃瓜群众们想一窥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不成想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伤感和心酸。


高晓松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年幼时父母常年在国外,后来离了婚,他说“从小就自己长大,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我年轻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高晓松在《奇葩说》上说过一句话:“我一辈子没有问过我父亲一个问题”,微博中也特别提到了一个场景:他从清华退学后,父亲要求他搬出去“不读书就不要赖在家里”,甚至亲自下厨炒了两个告别菜,还极为罕见地哼起了歌----让孩子离开家有这么开心吗?

让孩子不敢亲近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父亲的这种行为对一个十多岁还没有谋生能力的孩子来说,伤害是巨大的,巨大到让高晓松一度以为这是他们父子的“最后一面”。

后来高晓松只在妹妹的婚礼和爷爷奶奶的葬礼上见过父亲,再后来父亲去世,每年清明姑姑会给他和妹妹发祭奠父亲的照片,但“我俩一次也没去过”。

“你心里关于父亲那个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到特殊的日子它还会提醒你曾经有个伤口在那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离世,这份经年郁积的怨恨最终走向了放下,此生放过彼此,活着的人才能好好活 ,离开的人也“终于可以享受到无人打扰的时光,一动不动坐在水边,钓他心爱的鱼”。

如果说父亲是高晓松的“不幸”,那母亲就是高晓松的幸运。 他的博学多识、妙语连珠、豁达洒脱,可以说都源自于母亲。与对父亲的鲜少提及相比,对母亲的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建筑大家梁思成的弟子,高晓松不止一次说母亲有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风范,更在为母亲新书做的序中大方表白:

被高晓松写进歌词里的那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也是来自母亲的教诲:“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就觉得很幸福。”。

高晓松是家喻户晓的音乐制作人,妹妹高晓江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兄妹二人的成功与母亲息息相关。

张克群说“ 我从来不在子女面前说‘教育’俩字,父母未必比子女高明。 有的家长爱指责孩子,那是因为他们忘了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她说自己教育的秘诀就是“别管那么多”,她认为子女教育中最重要的是 让他们懂得自尊,有求知欲

张克群讲到女儿小时候有一次一起走路时问“为什么我们走路的时候,月亮也在走路”,她一时答不上来,便把女儿带回家让父母帮忙解答,“全家一个物理学博士,一个教授,还有一个本科生围着孩子解答这个问题,孩子会觉得他们的问题受到了重视,就会保持求知欲”。从高晓松学识的广博也能看出母亲教育的成功。


高晓松的父亲去世后遗体被拉到火葬场,他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说也替她鞠个躬,感谢那两粒开挂的精子。聚散纠缠,恩怨已断,一双儿女是她的骄傲。网友说“妈妈是个豁达的人,不一般。”

人生格局够大、豁达开明的母亲,给孩子的爱也是光明自由的;狭隘窒息的母爱则有可能把孩子逼入泥沼。

最近热播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中就有一个反面教材的母亲角色----朱朝阳的妈妈。朱朝阳自小父母离异,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又有了一个女儿,对儿子的爱逐渐敷衍、缺失;母亲的爱则混杂了她自己的各种缺憾,变得偏执、脆弱,甚至歇斯底里。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压抑的,长期的情绪积压终有一天会爆发,表面上的乖小孩,心理上早已慢慢扭曲成坏小孩,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

你也许会说高晓松的妈妈是清华教授、知识分子,自然境界高格局大,普通家庭的妈妈根本比不了。那我们再来看看崔娃的例子吧。

崔娃是美国王牌节目《每日新闻》的主持人特雷弗 • 诺亚(Trevor Noah),他曾入选《时代》杂志“世界上最具影响力100人”。崔娃因怒怼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说、幽默评论5G、火神山医院等在中国圈粉无数,崔娃是国内网友对他的爱称。

崔娃在自传《生来有罪》中写道:“大多数孩子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而我的出生则是父母犯罪的证明。”他的父亲是瑞士白人,母亲是科萨黑人,黑白混血的崔娃一出生就“罪孽深重”,同时受到两个群体的排斥和偏见。

种族隔离制度导致崔娃基本没见过生父,继父的家暴则让他的童年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之下。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崔娃的母亲帕翠莎曾说:“ 即使他永远都无法离开贫民区,他也会知道贫民区不是整个世界。只要我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她以身作则,拒绝接受黑人女性只能做女工或女奴的歧视,她去上秘书课、学习打字,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她拼命挣钱,让崔娃读好的私立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即使经济拮据,她也会带孩子去溜冰、看电影、郊游,去黑人被禁足之地;她鼓励儿子阅读,培养他独立思考、质疑权威的能力。

母亲的眼界格局、坚强乐观、永不服输,最终帮助崔娃走出了动荡不安的贫民区,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高晓松妈妈的“放手式”教育和崔娃妈妈的“引导式”教育,都体现了身为母亲的智慧。

高晓松出身清华世家,学习、成长的环境本身就是优良的,放手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自由成长、多涉猎、多鼓励即可。

崔娃生长在贫困混乱的贫民窟,环境中充斥着暴力和恐惧,摆脱这个环境、引导孩子看到更美好广阔的世界则是最重要的。

两位母亲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身作则。 身教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言传的,母亲自身的努力上进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动力。

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最初站的位置有多高、视角有多广,而更加广阔的天地,也让「大有作为」具备了更高的可能性。




高晓松忆父亲“他的墓地我一次也没去过”,网友:妈妈不一般
如果说父亲是高晓松的“不幸”,那母亲就是高晓松的幸运。 他的博学多识、妙语连珠、豁达洒脱,可以说都源自于母亲。与对父亲的鲜少提及相比,对母亲的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建筑大家梁思成的弟子,高晓松不止一次说母亲有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风范,更在为母亲新书做的...

50岁生日,高晓松催泪发文:如果有来生……
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高晓松的父母早就替他规划好了人生蓝图:读完清华,就到国外留学读博,然后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或科学家。 然而高晓松不愿走父母为自己铺好的平坦大道,他想去追寻自己的音乐理想。 1988年,他与老狼、蒋涛组成了青铜器重金属乐队。几个年轻人在北京各种地下摇滚音乐会,与崔健、唐朝乐队、黑豹乐...

原生家庭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高晓松在《奇葩说》中也说,他一直跟他的父亲不和,直到他的父亲去世后,有一天,他在给他的父亲扫墓的时候,一缕余晖洒下来,突然在画面中出现一个年轻的母亲推着一个满脸笑容的baby时,他才释然了,终于和他的父亲和解了。 原生家庭的影响会随着一个人的人生阅历的积累、生活环境的变化等慢慢改变。 03、不要让原生...

高晓松不再沉默,说出李咏去世后的秘密,李咏为何至今还葬在异国他乡?
首先,李咏死了之后,他没有选择落叶归根,而是死在了美国。这件事被很多网友质疑,他的妻子哈文终于忍不住说出了真相。原来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决定的。1968年,李咏出生在新疆,走上播音之路,然后顺利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进入央视,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在央视的这些年里,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

李咏最终葬在美国,死因并不是癌症,高晓松道出真相,究竟隐瞒了什么呢...
网爆高晓松说他死于工作压力并非癌病,本尊回复。 在一篇网原文中,说李咏死于工作压力过大。李咏的癌病,这与他长期工作压力过有很大的紧密的关联,李咏是一个完美主义,许多事儿都务求至善至美。 不论是他主持人的综艺节目或是春节联欢晚会,他都期待可以最极致的姿势,展现出去,让大伙儿见到他的才气和工作能力。 在...

高晓松: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
高晓松出身自书香门第。他的外公是院士,外婆是博士,外舅公是改革家,舅舅是科学家,母亲是教育家,父亲是清华教授。他们一家人都希望按照传统的模式,把他打造成传统的知识分子。 1988年,高晓松19岁,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他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是依着家人的栽培过平稳的一生,还是追逐自己的想要的未来。

幽默的关于段晓松的故事
采访段晓松时,他的兴奋点始终都在他的爷爷身上,他对记者说:“他爷爷从井冈山参加红军后,转战南北,战争期间从东北打到海南,最后转业到安徽扎了根……”然而他对于百岁爷爷的记忆始于改革开放的这30年,他对记者翻阅着家中的老相册,记忆渐渐变得丰满起来……...

高晓松不再沉默,李咏去世哈文隐瞒了什么?李咏为什么至今葬在异国他乡...
他明确表示,他没有说李咏不是因为癌症去世的,更没有说哈文对大家隐瞒了什么。 作为一个大嘴巴,他给人的印象是,他敢于说话,讲真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说了什么。他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许多要不然,他也做不了访谈类节目,在访谈类节目中,窦文涛是一个传奇,高晓松是一个奇葩。他的访谈里,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

一直以为朴树很朴素,看到他的家庭背景:是我无知了
朴树如今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父母如此优秀,他们对朴树的期待也一直都高于普通孩子。朴树在小学升初中那年,考了173分,距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录取线只差了0.5分,但正是因为这0.5分,改变了他往后的道路。因为没有考到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朴树的父亲为他奔走一个月,同时也打了他一个月...

歌手高晓松资料?
高晓松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声称准备起诉韩寒,原因是韩寒未经其同意,在著作《三重门》里全文引用了其作品《青春无悔》的歌词。并发出律师函,原因是"挺哥们陆川和其父亲" 2007年担任歌手萨顶顶中文版的《万物生》的填词人和制作人,萨顶顶是首位获得BBC世界音乐大奖之中国歌手。 2006年夏应邀担任美法...

新密市13646535408: 高晓松是怎么评价毛不易的? -
康转板蓝: 高晓松评价毛不易:不敢相信毛不易是个偶像是个明星,因为他太不像了.高晓松和毛不易算是音乐界少有的认真做音乐的人.在选秀节目上,薛之谦一直强调说:他很需要这个舞台,因为他的性格很内向,失去了舞台,他都不知道怎么去...

新密市13646535408: ...围绕围棋展开的言论集中于讨论人工智能战胜棋手的原因,思考职业围棋今后发展的意义等.    总体而言,恐惧和担忧等悲观情绪一度占据主流.高晓... -
康转板蓝:[答案] (1)B 原文“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对弈之中”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2)A.材料二的这个观点不是从棋手的角度看的,而是IT分析师付亮的观点.C.并没有从棋手的角度表述,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

新密市13646535408: 高晓松怎么评价周杰伦 -
康转板蓝: FAMOUS:今年是周杰伦进入歌坛十年,作为音乐人,你如何评价这位歌手?高晓松:毫不夸张地说,周杰伦在华语歌手里的节奏感是第一号,咱们不像黑人,节奏感就天生那么好,但周杰伦的确有这方面的天赋.我认真地记过他的谱,很不...

新密市13646535408: 如何理解高晓松所说的“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康转板蓝: 楼主你好 这句话比较宏观,,其实是面向整个人群来说的.意思是,大多数人虽然因为无力掌控命运而向现实妥协,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但是他高晓松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诗和远方是大多数人曾经都想要而没有得到的,所以可以用来代表一个人的梦想.

新密市13646535408: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高晓松还有哪些金句 -
康转板蓝: 1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恋恋风尘》2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关于爱情你只字不提《睡在上铺的兄弟》3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 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 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段蜡烛 我是你秋天穿上...

新密市13646535408: 关于高晓松的晓说 -
康转板蓝: 高晓松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每天都会看书,玩音乐、搞电影、写书,他说他自己是“身怀六甲,学富五车”.渊博的人很多,就是看会不会表达了.这些知识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凭他的身份、阅历、知识面、朋友圈,这么多年的经验能说出一些很正常.他曾在晓说第一季里说过“优酷的工作人员可以作证,我是从来没有准备过,没人帮我写稿的”.而且题目多半是高晓松自己定的,所以他如果不能讲出东西的话,他不选这个话题就完了.博览群书肯定是有的,都是他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军事、历史等.准备的话,有几次应该是准备过的,比如一些统计数据,他也会在节目中说“这是我专门查资料的”.但愿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新密市13646535408: 如何看待高晓松作词作曲杨宗纬演唱《越过山丘》这首歌 -
康转板蓝: 高晓松是祖籍浙江杭州的音乐人,是一名从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个人认为他作的曲都蛮不错的,例如脍炙人口的《同桌的你》;而《越过山丘》这首歌本是由李宗盛的《山丘》改编而来,这首歌的旋律较平,有一些小起伏,但杨宗纬演唱基调像说话一样,比较平缓,中间带有了一些感情.所以个人觉得这首歌还是蛮不错的,只不过……还是更喜欢李宗盛的《山丘》,因为他的歌中不仅带有平淡的叙述,还有激情的副歌部分,推荐一听.

新密市13646535408: 谭维维:高晓松叫我“女流氓”几度放弃当歌手 -
康转板蓝: 外界也在说这首歌本身就是汪峰的压箱之作,你是用什么办法把这首歌拿过来的?骗过来的还是抢过来的?能讲讲这个过程吗?包括和汪峰的合作.谭维维:其实我觉得在跟他(合作)的整个过程中,你刚才说到这个“抢”字,真的是有点“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