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手对于《论语》中四则问孝的论语做一下赏析!!!

作者&投稿:舒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论语中孝的评价?急急急急急急!!!!~

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评价:
(引用 南怀瑾《论语别裁》对此话的解读)

  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前辈的某些儒者、理学家、读书人告个罪了,他们的解释,又是错误的。他们说看一个人,他父母还在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母死了的时候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他父母所走的路线,这个人就叫作孝子了。问题来了,假使父母行为不端,以窃盗为生,儿子不想当小偷,有反感,可是为了孝道,就不能不当三年小偷去。这样,问题不就来了?如果遇到坏人的话,明明知道错,可推说:“孔子说的呀!圣人说的呀!为了作孝子,也只好做错三年呀!”这叫圣人吗?照这样讲,我就叫它是老鼠生儿的孝道哲学。为什么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通吗?不通!这些问题,都出在过去的误解。当然,宋儒并不一定完全错,但像这种错的地方,我们要注意。所以古人说,读书要顶门上另有一只眼。中国宗教里有的神像,多一只眼睛,名为智慧眼。我们要用宗教家所谓的智慧之眼去看,就很容易了解了。

  “父在观其志”的这个“志”,古人的文字“志”为“意志”之意,它包括了思想、态度。我们都曾经作过儿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父亲、师长的面前,听到教训吩咐,口口声声称“是”,但背过身来,却对着同学、朋友,做一个鬼脸,表示不听。所以“父在观其志”这话,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诚诚恳恳,非常老实,说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如果作好人,就要作到底,父母死了,于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说得到做得到,经过三年这么久的时间,感情没有淡薄,言行一致,一贯作法,这就是孝子。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做事情谨慎诚信,爱护众人,亲近有才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还有精力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

品评:孔子认为孝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品德,而年轻人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习知识,这一点和现在的很多主流教育观恰好相反。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了。


2)子夏曰:事父母,必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翻译: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对待自己的父母,一定要竭尽全力;对待君主,就要做到能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品评: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做到竭尽全力,不能敷衍了事,用心不诚。现在虽然没有君主,但可以以国比君,对待自己的祖国,也要有必要时献身祖国的觉悟。在父母没有过分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这是孝的基本原则。如果父母做错了,还需要完全响应和满足么?下面一条回答你。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翻译: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发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应该婉转地规劝;如果父母没有听从的意思,仍应当恭敬侍奉,不要冒犯他们。尽管心内忧虑,但不要怨恨。

品评:孔子并不提倡愚孝,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是可以劝解的,不规劝是陷父母于不义。即使没有听从,也要等待机会再次规劝,中间不要发脾气,更不能心生怨恨。如果我们的子女都能做到这一点,家庭应该会和谐幸福吧。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怎样做才叫孝。孔子说:现在的人,是说能奉养父母就算孝。你想想那些狗和马之类的动物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待父母不尊敬,那和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

品评:所谓孝敬,孝由敬生,不敬何来孝?养育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敬,如果不尊敬,那与养牛马无异。见过不少只给饭吃,各方面虐待或者是不管不问的子女,能够想想自己如何长大的么?这几碗饭真的能“报答三春晖”么?

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孔子说: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真要出,则一定要有特定的地方。

品评: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就是,父母还在世的时候,要尽力尽孝,不能随便就远游,让父母牵挂担忧。如果实在要去则要确定目的地,并做到”归必有期“。这里虽不着孝字,但字字皆是孝。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孝敬长辈的时候要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情要做的时候,是你去做。有好的食物时,要首先拿来孝敬。你认为这就是孝么?品评:有事弟子服其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给上辈师长孝敬酒食,也是应当的。这些都不是孝道中最难的地方。最难的地方是在要这一过程中保持和颜悦色和恭敬的态度。如果不是心悦诚服,那就只有传说中的”戏精“才能做到了。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翻译: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品评:父母年纪大后,光有丰衣足食和恭敬的态度还不够,为人子,还必须想到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实时关注,并适当提醒他们运动,供给他们补品,定时带他们去检查身体。这些是成年子女在尽孝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

一、“孟懿子问孝”。

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孟懿子可能没懂孔子的意思,没答话,总之这对话就结束了。他不答话,孔子后面一肚子话就没法倒出来。所以他要找别的地方倒出来,才能把这话流传出去。“樊迟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就跟樊迟聊天。

孔子对樊迟说:“孟孙氏问孝于我,我跟他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樊迟问:“先生此话怎讲呢?”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事之以礼。父母去世的时候,葬之以礼。每年的祭祀,也不违背礼节,这就是孝。”

孔子这里,主要是指葬礼、祭礼,你若太简略,是不孝。若太过分,则陷父母于不忠不义,也是不孝。

“孟懿子”,是鲁国大夫,三家之一,孟孙氏宗主。他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这回答,本来是专针对他的,因为“三家”是大夫级别,当时三家的葬礼祭礼,都经常僭越,有时用鲁公之礼,有时甚至用天子之礼。这就是不孝,也是乱政,鲁国之乱也由此而起。

二、孟武伯问孝。

孟武伯,就是上一条孟懿子的儿子,他也来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说,就是让父母只需要为你生病操心。意思是说能做到自己不要让父母为你操心,就是孝了。只有这个生病,偶尔是免不了的,但也只有你生病的时候,父母为你忧心,其他都不需要。

今天来说,你工作、结婚、买房子都不用父母操心,更不用担心你学坏吸毒什么的,对你的任何事情都放心,最多就你生病的时候忧心一下。能做到这一点,你不用为父母做什么,你已经很孝了。

三、子游问孝。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门十哲”之一,吴国人。孔子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也就是说有了子游,孔子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

孔子回答说:“今天的孝子,说能食衣住行供养父母,就是孝。那犬马不也一样能养老哺幼吗?如果没有敬,只是养,和犬马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孝敬”一词的来历,要有孝,必先有敬,敬在心里,孝在行动。

所以不要光是给父母寄钱就是孝了,要能养,还要能敬。年轻人认为自己比老人懂得多,轻视老人,没有敬心、敬意也是不孝。

四、子夏问孝。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说,最难是脸色!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有事的时候,年轻人抢着干,不让老人操劳。有酒食,先为长者陈设奉上,让长者先吃。难道这就算孝了吗?

这不算。《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深爱父母的孝子首先要态度温和,态度温和了才会对父母和颜悦色,和颜悦色了就会对父母有真诚的笑容。

所以对父母的脸色也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婉容必须源自于内心。面对父母的时候脸上假笑,背过脸去就心里怨恨一下:真麻烦。这是要不得的,这是大不敬,大不孝。

扩展资料:

从“问孝”看孔子的因材施教

孟懿子问孝的时候,父母早已不在人世,想要在父母膝前尽孝是不可能的,因此孔子主要是从父母去世后应怎么做来谈孝,于是才有了“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回答。且孟懿子作为大夫,却以下犯上,公然攻伐鲁昭公,迫使昭公出逃,这显然已经违背了君臣之礼。

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孔子之所以在孝的问题上独独对孟懿子强调“礼”,很可能是想借此一语双关训诫孟懿子要依礼行事,不可越礼,父子如此,君臣也是如此。不难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并不仅局限于就事论事的“教”上,有时还可以表达其政治上的立场和观念。

而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相传他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且有诸多不义之行。直至今日仍传有其“食言而肥”的臭名。因此,对于他的问孝,孔子答:“父母唯其疾之忧”,即父母对孩子除了健康其他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这就是孝。

而孟武伯恰恰相反,他既谥号为“武”,想必生前好勇、好斗,在身体上应该没有什么疾病需要父母过多担心。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德行、名声,他需不需要父母担心呢?这就需要孟武伯好好反省了。



1、孝是“无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多重于启发,而非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又会因人而异,基于所问之人品性不同而给出不同的启发。孟懿子作为鲁国的大夫,是“三桓”之一,此人颇有权势,常有越礼的行为。在孟懿子问孝时,孔子只说了“无违”。

2、孝是“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且声色犬马。孔子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之行为,是最大的不孝。人得疾病,不是人的主观意志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决不能让父母再忧虑我们疾病以外的事情了。

3、孝是“敬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针对当时社会上将奉养作为孝的主体观念,孔子认为“养亲事亲”虽是孝的必然要求,但那毕竟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孝的更高层次应该是子女“孝敬”父母,对父母要发自内心的“敬”。

4、孝是诚且愉色奉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回答子夏问孝中孔子再次提出了敬,即要让父母体会到子女发自内心的敬爱之情,而不仅仅是解决温饱上的问题,是养而有敬的孝。敬于内而形于外,内心诚一、专注、恭敬,外部面容必然和颜悦色,婉言顺承。

扩展资料:

对《论语》“问孝”的体悟

纵观《论语》中的“问孝”,不难发现“孝”在孔子的视野里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概念,因“问孝”对象不同,其回答皆因人而异。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虽然问的都是孝,但各人为孝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别,孔子则做了不同的回答。

孔子道德体系的核心是“仁”,“仁”不仅是孝之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孝的本义是指子女善事父母,但孔子把它与人生最高原理的“仁”连到一起,使之成为“为仁之本”。

其认为,奉行孝道就是“为仁”的起点,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到孝悌,则“犯上作乱”者就少,社会的道德风尚就会好,就会达到“天下归仁”。

参考资料:人民网-孔子说孝法:孝要产生于内在敬意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
   御,驾车
  
  
    
   孟懿(音义)子,鲁国的大夫,名何忌。鲁国自鲁文公死了之后,季孙、叔孙、孟孙三大家族势力坐大,称为三桓,鲁国国君的势力反而很小,受制于三桓。这种情况春秋时期很普遍,象晋国,当时有六大家族,到战国时期则发展成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这时有陈氏把持政权,后来也将齐国谋篡到自己手中(陈氏改姓为田氏)。鲁国由三桓执政,即是后面孔子说的“陪臣执国命”,鲁国也因此产生一系列内乱。孟懿子即是孟孙氏,他的父亲是孟僖子,孟僖子临死时对孟懿子说:“孔子是当世圣人,一定要向他学习。”这时孔子才十七岁。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这一章让人想象起来很有故事情节:孟懿子向孔子部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不要违背。”等一会孔子出来,樊迟驾车送老师,孔子就拿这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孟孙刚才向我问孝,我对他说:不要违背。”这时樊迟想了想,估计没明白什么意思,就又问老师:“什么意思呢?”孔子就回答:“长辈活着的时候以礼相待,死后按照礼仪殡葬,祭祀时也遵守礼仪。”这些情节之间还充满玄机,相互都在打哑谜,如果配上表情动作,这就象电影一样,活灵活现了。
  
   这一段看起来是孔子自问自答,孝就是“无违”,“无违”什么呢?“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后人解释的时候也认为孔子说的“无违”就是无论生死都按照礼仪对待长辈,不违背礼仪、礼法。是这个意思吗?好象有些偏颇,因为“以礼”的做法和孔子前面说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并不完全一致。孔子讲孝,提倡孝道,并不是只就如何对待父母长辈而言,在孔子思想中,孝道是协调社会关系、使人敦厚知礼的途径,后来继承孔子道统的、以孝著称的曾子,在所著的《大学》里阐发的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那孔子这里说的“无违”该如何理解呢?
  
   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下鲁国的政权是三桓干政,这种由臣下代替君主的做法是孔子反对的,权力体系的混乱必然导致政令乖违。孟懿子作为孟孙氏的家长,三桓之一,孔子对他讲的“无违”,更多的是作为当政者,要顺从民意,富国安邦,忠于国君,“无违”就是不违背民意,不违背鲁国的利益,换句话说如果你孟懿子在外祸乱国家,而在家里对父母恭敬孝顺,那你的“孝”有什么意思呢?作为鲁国的执政大夫,只顾自己的孝不是太狭隘了吗?
  
   孟懿子有没有明白孔子“无违”的意思呢?估计没有,因为孔子回答之后他没有再说话。孔子接下来就把这个事重复给樊迟听,这我们又可以看到孔子的教学法,孔子没有成天在家把他的理论著书立说让学生们自己去买书读(孔子倒并不在乎赚稿费了),而是利用日常生活的小事来启发学生,而这里对樊迟讲的话,很象后来禅宗的参话头,把一句话说出来让你悟,悟透了就得到了。可是这个樊迟不是颜渊,也不象子贡,甚至那个傻傻的曾参,我们想如果是子贡,很可能马上又回一句《诗经》了。樊迟不懂,只能又问孔子:“老师说的无违和孝有什么关系呢?”孔子这时也明白了樊迟不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也就没再解释下去,只说做人应该老实一点本分一点,“以礼行事”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音志),他也来向孔子问什么是孝。是不是孟懿子听孔子说了“无违”没有明白,又让儿子来问一遍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孔子这里回答他说:“以待父母,我们要担心、忧虑父母的疾病。”这个意思和上一章其实是一贯的,鲁国就是你孟孙氏的父母之邦,你能不能真正地关心、思考鲁国百姓的忧苦呢?为国为民才是大孝。如果机械理解孔子的话,父母生病了要担心照顾,那父母身体好了,就让他们自己玩去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刚才是两位“官人”向孔子问孝,孔子对他们的回答也是针对当政的措施的。接下来两个学生也来问孝,孔子的回答就不太一样,更注重个体的行为了。孔子先对子游说:“现在人们都认为孝就是能养活父母,使他们能安度晚年。人们也养狗养成马,给他们饭吃,人和动物的不同就是人除了吃饭这类生理需求,还希望受尊重,有精神需要,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那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看我们很是汗颜了,自己在外工作,每月寄钱回家好象就是孝顺了,其实做父母的更希望子女能在膝前承欢,共享天伦之乐。不过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即便在父母身边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相处,这只能是美好愿望了,但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这是为人子女者应尽之责了。至于父母年迈还不能奉养,那真“为知其可”了。
  这一章和下一章相互配合更好理解。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
   色,态度、脸色
   馔(音赚),饮食、吃饭
  
  
    
   上一章孔子说,对父母如果没有恭敬之心就和养狗养马没有区别,语气已经很严厉了,孔子很少这样说话。这里缓了一缓说,恭敬父母、态度谦和是很难的,因为态度的改变才是内心的真正敬爱。不要以为替长辈做点事,让长辈吃好点就是孝了(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这是很不够的,孝还是要在恭敬上下功夫。


论语的主要内容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

古代的人怎么学习
《论语》开卷第一篇的标题就是“学而第一”,把学习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后世学者们继承了这个传统:《荀子》开卷便是《劝学篇》,杨雄《法言》开卷是《学行篇》,王符《潜夫论》开卷是《赞学篇》。我国古代影响很大的几部家训全都把读书学习作为大事,谆谆叮嘱后人。 记者: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曾说:“非学无...

怎样学懂文言文阅读答案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是其中的入门版。 另:《周易》《道德经》是古汉语里的难中之难,不过有今译今注的版本。 2. 【如何学懂一篇文章在各个旁面帮我答一下】 读书“八说” 一本说 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交友原则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一、首先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朋友,有三个特点:1、友直。能够对我们讲真话的朋友。不管我们的优点还是缺点,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他都可以直言不讳,毫不隐瞒,真诚的劝告,衷心的祝福,这是真...

达人什么意思?
在某方面很精通的高手。二、达人引证解释:通达事理的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後必有达人。”白话释义:圣人如果是个明达有高尚品德的人,若不搞学术垄断,那么在他之后必定会有造诣更高的人出现。三、达人用法示例:1、咱们十八个行业达人站在这搭,看中...

高手请进
解一:《释迦凡尘语录》记: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陀树无枝?佛城无市?隐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名曰《劝修经》。解二:《论语》记:孔子曰:汝知天下,何水无鱼 何山无石 何树无枝 何人无妇 何女无夫 何城无市 小儿答曰:井水无鱼 土山无石 枯树无枝 仙人...

谁能翻译《童趣》、《论语》文言文里的一些字?
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

《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及格言警句
其实,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

文言文翻译```请高手帮忙 ```十万火急
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

孔子和鬼谷子谁更厉害?
心学是儒学的分支,主要是教人做人的道理,比如教人如何做一个有良知的好人。王阳明的兵法权谋智慧是他专业系统学习过。言归正传:鬼谷子和孔子,到底谁跟厉害,我们不去对个人评价,而是从《论语》和《鬼谷子》这两部书中去探寻。儒家的哲学核心叫:仁义孝悌,通俗的理解就是对父母和兄弟的爱。是的,...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求《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 -
勾珍乖孩: 这就有很多了 学而篇中有: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中关于“问孝”的段落?
勾珍乖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
勾珍乖孩: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
勾珍乖孩: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DE孝论语中有关孝的句子有哪些?最好能翻译一下,不翻译原文也可以~ -
勾珍乖孩:[答案]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的语句 -
勾珍乖孩: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越多越好!1 -
勾珍乖孩:[答案]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关于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勾珍乖孩: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什么叫色难呢?就是态度很难. 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看见父母扫地,接过扫把来自己做.“有酒...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中孝敬父母的话 -
勾珍乖孩: 孝敬父母格言 1.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2.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3.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6.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8.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峨山彝族自治县19257378922: 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
勾珍乖孩: 《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今译:一个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则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今译: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