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部落为何支持外族后金,也不愿投效黄金家族出生的林丹汗?

作者&投稿:符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黄金家族林丹汗,为何蒙古部落不向他们投降?~

历史上,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裔被人称为“黄金家族”,他们曾建立了幅员辽阔、影响深远的大蒙古帝国,即便是在蒙古帝国解体以及蒙元王朝灭亡后,“黄金家族”在漠南蒙古各部落中却也还有着极高的名望与殊荣,虽说是不能像从前一样行使着绝对的统治权和领导权,但依旧享有“共主”的声望与地位。
然而,到了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第35任蒙古大汗——林丹汗在位时期,其与其统领下的漠南蒙古诸部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离心离德状态,进而使得曾经这些一直“依附”于他的蒙古部落纷纷倒戈,转而投向了新兴的后金政权。
这其中,除了后金政权的两位大汗,即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对于漠南蒙古诸部的不断打压和极力拉拢外,林丹汗堪称“自毁长城”式的内政、宗教、军事以及外交策略,更是将其持续性的陷入被孤立的状态,以至于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古帝国在他的手上走向了最终的覆亡之路,就连林丹汗本人也在不断地“西迁”中客死青海打草滩,而他也因为他的“志大才疏”,彻底沦为了历史的笑柄。


错误的宗教政策,让林丹汗陷入到了极大的被动之中。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布延彻辰汗去世,年仅13岁的林丹汗以长孙身份继承汗位,成为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然而,此时他能够统御的,也仅仅是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而已。
当时的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完全不承认林丹汗的“蒙古大汗”身份,而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更是与林丹汗处于敌视状态,即便是名义上尊其为“共主”的漠南蒙古诸部,如科尔沁、喀喇沁、内喀尔喀五部等,由于长时间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也是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所以林丹汗的处境可谓是相当的孤立。
可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旧怀有着重现“大蒙古帝国”往日荣光的远大抱负,于是他借助明朝“万历三大征”后的恢复期,以及努尔哈赤尚未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不断扩大其在漠南蒙古诸部的影响力,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对于其他部落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加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林丹汗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那就是他改“黄”为“红”的宗教政策。
自俺答汗在蒙古部落中,推行“黄教”,也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以来,“黄教”已经为蒙古各部落所接纳,兵器早已是深入人心。
后金天命二年(1617年),林丹汗不顾其他部落的反对,在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的劝说下,强行改信“黄教”为信仰“红教”,也就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实际上萨迦派应该是“花教”,“红教”是藏传佛教的宁玛派)。


林丹汗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已经接受了“红教”教义,进而改信了“红教”;另一方面,则是他想要极力消除“黄教”在蒙古诸部的政治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本人的声望与地位。
可殊不知,这样擅自改换宗教信仰的行为,却招致了依旧信奉“黄教”教义的其他漠南蒙古诸部首领及其部众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此之前,林丹汗还曾大肆推行和发展“黄教”,这样的做法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乎,林丹汗因为其错误的宗教政策,不仅将自己陷入到了极为不利的舆论境地,同时更是让漠南蒙古的其他部落对他是极度的不满,林丹汗的影响力以及对于其他部落的控制力开始减弱,以至于漠南蒙古诸部之间重新回到了貌合神离,一盘散沙的局面。


面对后金的蚕食,林丹汗更是昏招频现。
努尔哈赤统领了建州女真部落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且正式建立了后金政权,随即开始对林丹汗控制的漠南蒙古诸部实施分化瓦解策略。
而面对后金政权的不断蚕食,林丹汗却是在内政、军事、外交上“昏招”频现,不仅其自身的势力范围不断被打压,其曾经统领的部众更是纷纷选择离开,最终导致了林丹汗众叛亲离的境地。


首先,林丹汗对于明朝采取了贪得无厌、反复无常的态度,结果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其实当时漠南蒙古、后金政权以及大明王朝之间的关系,像极了南宋末年宋、蒙、金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这一次处在尴尬位置的是林丹汗的漠南蒙古,而占据优势地位的,却是后金政权,这无异于是历史的一种反转,而更为巧合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林丹汗也走了当年那个被他的先人的灭掉的、由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的覆亡“老路”。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实力受到极大打击,并且就此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转为战略守势。同时,明朝还制定了“以西虏制东夷”的策略,就是积极拉拢林丹汗,共同抵抗努尔哈赤,为此明朝不仅赏钱赏粮食,还承认了林丹汗对于广宁等地的占领。


当然,起初的林丹汗还是能够坚守与明朝的约定,出兵配合对付努尔哈赤,但是经历了几次挫败后,便放弃了主动出击,准备“两不相帮,坐等渔利”。然而,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旧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狮子大开口”,不断地进行勒索,据统计,整个天启年间,明朝对于林丹汗的赏赐达到了百万两白银之巨。
最终,等到天启皇帝去世,崇祯皇帝登基后,对“拿钱不干活”的林丹汗是“尽革其赏”。于是,林丹汗马上对明朝翻脸,随即进攻明朝的大同等地,迫使崇祯不得不重新恢复对他的赏赐。
当年的金国面对蒙古的进攻,选择了向南面的南宋进攻,以“弥补”自己在北方的损失,结果最终得罪了南宋,进而被蒙宋联军在“蔡州之战”中打到灭国。如今的林丹汗,在打不过后金政权的情况下,转而向明朝发难,最终的结果是不仅让自己将要面对更多的敌人,更是对明朝这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军事力量的损失,可谓是“损人不利己”,直接导致了林丹汗自己和明朝的两败俱伤。


其次,林丹汗可以说是由于自己一再的“愚蠢”举动,亲手将漠南蒙古诸部推向了后金一方。
努尔哈赤进攻铁岭的时候,林丹汗曾派内喀尔喀五部联军支援明朝,结果被打得全军覆没,首领宰赛还被俘虏。随后,林丹汗以
“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
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
“水滨三万女真之主”
,并且声称要踏平女真各部。只不过林丹汗只是动动“嘴炮”,并没有付诸任何行动,反而是努尔哈赤逼迫内喀尔喀五部与其结盟,并以宰赛为人质勒索了一万头牲畜,使得林丹汗在内喀尔喀五部面前是威信全无。
之后,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在对内喀尔喀五部实施打击的时候,林丹汗竟断然拒绝了内喀尔喀五部盟主卓里克图的求援,选择按兵不动、坐视不理,从而就此失去了内喀尔喀五部的支持。不仅如此,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天命九年(1624年),林丹汗还主动向科尔沁部发动进攻,彻底将科尔沁部推向了努尔哈赤的阵营之中。


可实际上,林丹汗的“昏招”还远不止此。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率部亲征内喀尔喀五部,卓里克图所部再度被击溃,狼狈逃窜时遇到了林丹汗的军队。然而林丹汗此行并不是要支援,相反,他此次前来就是要“趁火打劫”,于是他果断处死了卓里克图,并吞并其部众。
紧跟着,林丹汗又在当年皇太极出兵内喀尔喀五部的时候,再一次选择了“趁火打劫”。不同于皇太极的“招抚优先”的政策,林丹汗出兵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首领、合并部落,于是内喀尔喀五部中的大部选择归顺了皇太极,也有一部分被林丹汗吸收,而内喀尔喀五部也就此土崩瓦解。


如果说努尔哈赤是在对林丹汗在漠南蒙古的同盟进行分化瓦解的话,那么其继任者皇太极则是目标对准了林丹汗统领的察哈尔部内部。
蒙古察哈尔部由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构成。这其中的奈曼和敖汉是处于林丹汗和皇太极之间的夹缝地带,政治处境堪忧。于是,这两部的首领主动找到了皇太极,表明愿意充当后金与察哈尔蒙古之间的友好使者,促成双方的和平谈判。
皇太极表面上同意了两人的要求,但是背地里却派人在察哈尔各部落之间散播奈曼和敖汉两部已经投降后金的谣言。可林丹汗却在没有经过任何询问和调查的情况下,直接当众声称要将二人处死,并且更是直接率兵杀了过来。面对此情此景,奈曼和敖汉也只能顺势投奔了皇太极。
由此可见,与其说是这些蒙古部落自己投奔了后金政权,投降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如说是他们硬生生的被林丹汗给亲手“赶走”,或者是亲自送给后金的。


再次,就是林丹汗选择“西迁右翼”,算是自我放弃了其统治的中心地带。
林丹汗眼见自己不敌日益强大的后金政权,于是选择了向西迁移,去进一步吞并其他弱小的部落,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北方战场格局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我们平常所说的“黄金家族”大多情况下指的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不过这也只是一种广义上的说法,而还有一种狭义上的说法则指的是忽必烈的后代,这两者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基于此种不同,对于“黄金家族后代的分布”这个问题也有所不同。
既然铁木真是忽必烈的爷爷,那么他们的后代又有何种不同呢?关于这个问题就要牵扯到铁木真所建立的“大蒙古国”与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大蒙古国”的不同了。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并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此后成吉思汗开始不断向外扩张,最远打到今天的中亚地区,成吉思汗死后,其继承者窝阔台更是所向披靡,一直向西打到今天的东欧,所以鉴于大蒙古国疆土的不断扩大,自成吉思汗在位时便将所占领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及至窝阔台即位后,在大蒙古国的国土上先后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
四大汗国均效忠于大蒙古国大汗,所以,四大汗国的性质类似于分封制,然而蒙哥汗死后,大蒙古国出现了内乱,最终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但也是从那时起,四大汗国开始脱离大蒙古国大汗的控制,待到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大蒙古国”并攻灭南宋后,四大汗国在事实上已经处于独立状态,虽然他们依旧奉“大元大蒙古国”为名义上的宗主国,但此时的忽必烈已经无法控制四大汗国,自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四大汗国各自成史,独立发展。
所以,若以“成吉思汗的后代”为黄金家族血脉的话,那么黄金家族的后代可以毫无争议的说是散落于世界各地了,毕竟当年的四大汗国控制的疆域实在太过辽阔,包括今天的东欧,俄罗斯,西亚,中亚还有新疆地区,如果再加上忽必烈这一脉的话,还要包括今天的中国,但也因此,散落于这些地区的黄金家族后代实在无法一一考证。
而若以“忽必烈的后代”为黄金家族血脉的话,那就清楚多了,毕竟元朝的历史,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并随即宣布北伐,后来在明军的打击下,元顺帝北逃,逃回漠北后的政权史称“北元”。
元顺帝北逃后,明军接连肃清长城境内的残元势力,而后集中兵力继续北伐。
公元1388年,悍将蓝玉挂帅出征,于捕鱼儿海重创北元王庭,至此黄金家族在北元的实力受到毁灭性打击,此后黄金家族大权旁落,众多蒙古部落纷纷脱离黄金家族的控制。虽然如此,但蒙古诸部还是愿意在名义上继续尊崇黄金家族,也就是说,“蒙古国大汗”的汗位一直在忽必烈的后代中传承,但“蒙古国大汗”这个称号对他们的约束力与号召力已经非同往日了。
到了明朝晚期,蒙古国大汗之位传到了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手中,即林丹汗,但此时东北后金崛起,林丹汗纵然有统一蒙古,再兴先祖霸业的决心与能力,也无可奈何。
公元1632年,皇太极出兵讨伐林丹汗,林丹汗不敌而逃往青海,不久后死于青海。林丹汗死后,其子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随即率众投降,至此,忽必烈一脉正式成为后金之附庸,传承四百多年的“大蒙古国大汗”也就此断绝。
后来皇太极封包括额哲在内的众多蒙古贵族为亲王,封地依旧在漠南蒙古,并加强与他们的联姻,虽然后来林丹汗的孙子起兵失败而被诛杀,从而导致林丹汗一脉绝嗣,但非林丹汗一脉的忽必烈后代依旧存在,最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直到现在,忽必烈的后代依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万千大众一样,为这片土地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一、北元诞生,蒙古各部分裂,走向衰落

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蒙古族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文明是他们的根本,早在1260年蒙古大汗蒙哥去世之际,蒙古贵族内部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冲突。

大部分蒙古贵族属于守旧派,坚持认为祖宗之制不能更改,因此决定推王室阿里不哥继承汗位,消息传到正在前线指挥攻打大理的忽必烈的耳朵里,一场历时四年的内战由此拉开序幕。内战的结果就是忽必烈建立的政权同蒙古本土贵族决裂,以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的独立而告终,蒙古名义上的中央政权不复存在。

公元1368年,红巾军起义中成长起来的吴王朱元璋,赶走了元朝统治者元顺帝,蒙古统治者退守塞北的故地,至此北元政权诞生,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承认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因此明朝官方称其是残元,表示不承认北元和元朝之间的继承关系。

北元亡于公元1402年,朱棣宣布迁都北京的那一年,北元孛儿只斤.坤帖木儿被杀,此后的数年又逐渐分裂为瓦剌和鞑靼,瓦剌前身是西蒙古,鞑靼则是实打实的成吉思汗后裔,也就是盛极一时的黄金家族后人。

二、林丹汗登位,蒙古合并虽初显端倪,但内部矛盾依旧尖锐

到了明朝末年,中原各地燃起动乱之火,眼见蒙古族有重新合并的希望,一位野心勃勃的著名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蒙古第35任大汗林丹汗,13岁即位的成吉思汗嫡系后裔。鉴于成吉思汗时代给蒙古族带来的荣耀和光芒实在太强了,百余年的时间里,蒙古人或多或少地都会产生一种情怀,希望能够再出现成吉思汗式的人物,重拾黄金家族的威望。

林丹汗继位后,面对分崩离析的蒙古部落,决定先结束混战不休的分裂局面,优先对蒙古内部进行招抚和围剿,彼时蒙古政权衰落的局势已经维持了上百年,黄金家族早已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壳子。

摆在林丹汗面前有两条路

  • 一条是继续做名声大于实力的大汗
  • 一条是走老祖宗成吉思汗的道路,将蒙古族带向新的制高点

很明显林丹汗选择了第二条,重振雄风。

早期的林丹汗的确做到了前人未有的气势,他率领军队三番两次侵犯明朝边境,显示自己的军队和实力,从而获得了明朝的尊重和认可,取得了边境贸易的专享权。

此外林丹汗善用祖宗留下来的法典,维护正统汗位的合法性,理直气壮地要求蒙古诸部落前来觐见和受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蒙古的分裂形态。站在蒙古贵族的角度来看,林丹汗虽然贵为大汗,但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想要挽回黄金家族的颓势,绝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

公元1617年,林丹汗在西藏僧侣的传道和劝导下,宣布放弃佛教中的黄派理念,改信红派理念,然而在蒙古内部的传统观念里,黄派思想已然根深蒂固,林丹汗的做法在蒙古时保守派眼里是离经叛道,这无疑对林丹汗拉拢和统一蒙古各部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为缓解蒙古颓势,开始转移矛盾,对后金下手

内因不稳定的情况下,林丹汗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外部,其中就包括逐渐发展壮大的后金政权,这个使用通古斯语言体系的民族,顶着女真族的外衣,仿佛是一个不得不除的隐患。最让林丹汗恼怒的就是后金统治者努尔哈赤,长期以来一直在挑拨蒙古内部的关系,半利诱半要挟地同蒙古内部联姻通婚,以此获得蒙古部落的支持,一同对抗实力强大的明朝。

敏感的林丹汗意识到这是一个从中获利的好机会,自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以后,后金和明朝形成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的局面,后金采取的战略是联蒙抗明,林丹汗则偏偏要反着来,他采取的是联明抗金的策略。一方面林丹汗可以从明朝获得好处,另一方面又能打压努尔哈赤的新兴势力,恰好是个两全其美的计策。

对于明朝而言,林丹汗的蒙古军队可以作为得力的帮手,况且早在林丹汗之前,辽东经略杨镐就出了“制东夷,款西虏”的战术防备。本来林丹汗和努尔哈赤之间素无恩怨,可是一山不容二虎,林丹汗既想要明朝的赏银,又想要壮大自己的实力,因此走上了和后金交恶的道路。

公元1619年的农历十月,林丹汗派遣使者向后金领袖努尔哈赤递交国书,信上的内容无不让后金众臣群情激愤,林丹汗在信中以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努尔哈赤是“水滨三万女真之主”,言辞中多有不屑和狂傲的语气。

要知道努尔哈赤比林丹汗大上三十多岁,政治头脑和军事经验都要比林丹汗丰富,因此在第二年努尔哈赤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封信,一把扯开林丹汗的遮羞布,讽刺元朝被明朝灭亡后黄金家族的艰难处境,紧接着笔锋一转,表示希望林丹汗能够加入反明阵营,一来洗刷元亡的屈辱,二来可以扩大势力和地盘。

年轻气盛的林丹汗看到这封信后,下令扣押努尔哈赤的使者,却被别有用心的内喀尔喀传谣,让努尔哈赤误以为林丹汗斩杀了努尔哈赤的使者,由此努尔哈赤也不留情面地诛杀了林丹汗的使者,自此林丹汗代表的察哈尔部正式和后金决裂。

按理说,数十万人数的蒙古军队要比数万人数的后金军队更有优势,而且蒙古是以游牧文明为根本基础,整体素质要高于以渔猎文明为基础的后金,但蒙古的内部矛盾实在太尖锐了,并且蒙古在明朝上百年的打击和分化下,连对濒临灭亡的明朝都构不成威胁。

唯一比较有实力的林丹汗,也只是在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里挣扎,口口声声喊着蒙古大汗的林丹汗,实际上只得到了漠南蒙古的承认,像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落,压根不承认林丹汗的大汗地位。

四、林丹汗失去蒙古封建主的支持,反观后金又出雄主,恩法并用

1626年,内喀尔喀部领袖卓里克图在后金军队的猛烈攻势下遁逃,不幸的是在西拉木伦河流域遇到了林丹汗,欣喜若狂的林丹汗先是以蒙古大汗的名义谴责卓里克图对黄金家族的不忠,进而讽刺内喀尔喀在明朝和后金之间首鼠两端、反复无常,借机侵占了内喀尔喀的残余势力。

如果将蒙古各部比喻一个蛋糕,林丹汗分的蛋糕只是一小部分,很多都是顺手牵羊得来的,不仅让蒙古各部不服,而且还降低了林丹汗的威望,后金反倒没招来太多仇恨。1626年,后金迎来第二位雄主皇太极,他上台后制定了三项策略:

  • 第一点是征服朝鲜,
  • 第二点是征服漠南蒙古,
  • 第三点则是重用汉族降臣,削弱明朝军队的实力。

皇太极采用的策略同样是分化蒙古部落,拉拢部分蒙古部落,攻打不肯归附的其他部落,漠北、漠西蒙古均不承认漠南大汗林丹汗,这也是后金能够日益强大的条件之一,倘若林丹汗得到了蒙古各部的认可,对于后金来说,等于又冒出一个实力强悍的竞争对手。

蒙古各部没有投降同根同宗的林丹汗,而是倒戈后金这样的异族,一来离不开努尔哈赤父子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后金敞开怀抱接纳蒙古部落,反观林丹汗则是一昧的征讨和掠夺。

最关键的一点,后金多次通过战争从明朝那里获得持续性的供给和资源,而身处漠南的林丹汗却只对着贫瘠苦寒的漠北、漠西等地四处征战,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少,自身内部资源不断消耗,势力一直在被迫消耗。

五、两头不讨好,雄心壮志现实扼杀,林丹汗与理想渐行渐远

后金政权选择直接和明朝撕破脸,林丹汗则是大肆要赏银,两者都引起明朝的反感,林丹汗夺得的利益只会更少。公元1627年,林丹汗选择踏上西迁的道路,关于林丹汗西迁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林丹汗在漠南实行的政策闹得众叛亲离,也有人认为林丹汗想趁着蒙古诸部衰弱颓败之际,兼并漠西、漠北。

尽管西迁后的林丹汗取得了一些规模性的胜利,但数不胜数的战争令林丹汗和蒙古本族越来越远,另一边的皇太极对蒙古部落招抚为主,并效仿满清的八旗制度,将蒙古分散的部落组成一支强有力的蒙古八旗。满清统治者和蒙古贵族女子联姻,成功将林丹汗打入孤家寡人的艰难处境,公元1634年的秋季,原本打算从红黄派入手组建“反黄联盟”的林丹汗,因病在青海一带的草滩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次年,林丹汗的继承者额哲在后金军队的团团包围下,率领漠南蒙古投降,自此满清和蒙古的关系日益紧密,林丹汗这位曾叱咤蒙古的大汗,消失在历史岁月里。




古代外族是什么意思?
古代外族一般以语言、文化、肤色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族有明显的不同,通常具有自己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古代外族的特征包括民族认同和自豪感较强,经济活动以牧业和游牧为主,社会结构一般以部落为单位。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外族都是与中国交往密切的文明古国,如匈奴、突厥、蒙古、鲜卑等,这些外族不仅通过战争...

蒙古部落为何支持外族后金,也不愿投效黄金家族出生的林丹汗?
皇太极采用的策略同样是分化蒙古部落,拉拢部分蒙古部落,攻打不肯归附的其他部落,漠北、漠西蒙古均不承认漠南大汗林丹汗,这也是后金能够日益强大的条件之一,倘若林丹汗得到了蒙古各部的认可,对于后金来说,等于又冒出一个实力强悍的竞争对手。 蒙古各部没有投降同根同宗的林丹汗,而是倒戈后金这样的异族,一来离不开努尔...

战国时期能将外族打到不反抗 汉朝为何如此艰难
因为当时的匈奴还没有形成气候,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大都以部落为单位,也处于互相征伐的内乱中。并且即使有部落南下,也主要是以抢东西为主,而其他诸侯国一旦入侵就是以灭国为主了。所以与游牧民族接壤的诸侯国,面对匈奴的南下,大都以防御为主。就如当时的燕长城、赵长城、就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南下而修建...

秦朝建立前,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秦朝之后外族入侵反而变多了_百度知...
从此大家有了国内国外的概念,同时 外族的概念 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因此,从那时起, 外族入侵 的次数 开始变多了起来 。但其实从中华文明出现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面临着这个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努力保护他们的家园,灿烂的中华文明才得以形成。

如果古代中原的主人不是华夏族而是扶余人和高句丽人的话会怎样?_百度...
首先,扶余人的出现是在公元前二世纪,这个时候是秦帝国的时代,换句话说,当时扶余还只是一个落后的部落,未能形成国家制度。从来就没有部落能够战胜国家的,文明的各个阶段是存在维度差异的。就比如你拿着石器是不可能打败手握青铜器的对手一样。同时在那个时候,孔子已经影响了中原地区两三百年,而且百家...

蚩尤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他不仅是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蚩尤战败过程蚩尤统治的九黎部落势力扩大后逐渐侵入中原,中原对于外族部落来说物资丰富非常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炎帝族也从西方牧进入中部地区,后来为了争夺地盘两个部落发生了漫长的部落冲突。蚩尤族骁勇善战,起初部落实力强于黄帝族,之后...

明朝末期,女真有几个部落?
“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生女真,部落众多,居处更为分散。完颜部,世居安出虎水(阿术浒、安术虎、案出浒),分布在黑龙江哈尔滨东郊阿什河;温都部,分布在来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

夙夷是什么意思?
夙夷是指古代中国封建时期对于外族人的称呼,包括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称谓。在古代中国,族群关系紧密,互相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此,对于外族人的称呼也具有较强的文化含义和历史意义。具体来说,夙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反映中国古代部落混杂的历史遗迹。夙夷作为一种称谓,早在古代...

我们知道“汉族是由古代一个一个部落联合而成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为我们不知道远古部落是什么样,所以无法得出那些人是那些部落的后裔或者传人,何况千百年来人们婚配方式这么复杂、多样,就更难鉴别了。类似您这样的问题过去出现过,我想无法找到清晰、明确的答复。

上古部落首领是谁
颛顼(zhuān 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号高阳氏,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中华人文始祖之一。据《史记》记载,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据《水经注》记载,黄帝次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以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若水做诸侯(此德劣被降为诸侯乃...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蒙古人为什么效忠满清 -
敖俗连通: 蒙古当时已经不再强大了,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实力大减,明朝大将李成梁几次讨伐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而建州女真八旗统一女真各部后,实力倍增,软硬兼施,迫使蒙古结盟自然不在话下.清朝建立以后,更是拥有了他们以前无法想象的巨大人力物力,而作为盟友的蒙古各部仍然是各自为战,所以虽有反抗,也成不了气候.一、清朝初年,蒙古仍然处于各部分裂状态 二、畜牧业为蒙古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以葛尔丹为代表的草场争夺极大地削弱了蒙古牧民的战斗力 三、葛尔丹的草场争夺排挤了大量小部落,而这些小部落就投靠了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细致地了解蒙古内部的利害关系,并各个击破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明朝给了喀喇沁蒙古那么多好处,为什么还要给后金让路 -
敖俗连通: 第一,当时的局部战争里,后金优势较大,为了自身安全,还是要让路的.第二,给了多少好处,也不能改变蒙元被大明灭亡,几次北伐和多次战争导致蒙元、鞑靼等各部族损失惨重的历史.尽管喀喇沁蒙古和朵颜卫关系密切,但是朵颜卫本身就是雇佣军性质,谁给钱多跟谁干的货.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为什么十万人宁可集体跳海自尽,也不愿意选择投降蒙古 -
敖俗连通: 你是说南宋崖山海战后的事情吧.首先当然是因为尊严,一个王朝不能在敌人尤其是外来民族的统治下苟且偷生.然后就是思想,宋明理学激发了民众和士人的爱国心,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金国真对蒙古减丁过吗 -
敖俗连通: 金国对蒙古的几个部落实施过减丁政策. 北方的鞑靼诸部,与金朝长期保持着臣属关系.但自明昌六年(1195年)至承安三年(1198年),不时侵扰金朝边界.金章宗完颜璟采取攻防并举的战略.一方面派遣夹谷清臣、完颜襄和完颜宗浩多次北伐,给以重创.另一方面,由完颜襄亲督军士民夫,在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至泰州(今黑龙江洮安东北)一线,开凿绵延九百里的界濠.此外,根据王明荪的《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七章 ·宋辽金元的制度与社会〉》所述:完颜璟曾派兵至蒙古减丁,并且诱使互相残杀,但收效不大,最后由成吉思汗所统一.可见金国确实对蒙古的几个部落实施过减丁政策.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游牧民族都是先统一北方才打中原,为何后金一开始就往关内打呢? -
敖俗连通: 游牧民族都是先统一北方才打中原,但是后金一开始就往关内打.这是因为北方没有统一的部落,蒙古部落虽然被后金拿下来了,但是对于女真来说,蒙古部落还是不足为惧.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明朝为什么不派金奸,扰乱后金的大后方 -
敖俗连通: 当时明朝不派金奸,是因为当时后金是和蒙古是盟友,再加上当时明金当时是对峙关系,后金对汉人进入自己的领地很敏感,就算要派,也要先派蒙奸,扰乱蒙古,明朝才能挺过去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蒙古和金是不是也是世仇 -
敖俗连通: 蒙古人恨金人在感情上多少还有点理由,因为金朝政府在历史上对蒙古各部落有过欺压,还经常让蒙古人进贡马匹.金人曾对北方游牧蒙古人实行减丁政策 定期屠杀蒙古人,所以可以说蒙古人和金人是世仇.为防止蒙古壮大, 金每隔3年还是5年进入蒙古草原大肆屠杀一次.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蒙古南下,宋金为什么不联盟? -
敖俗连通: 宋和金本来就是世代的仇人,打打杀杀,从来也没有停止过.金人攻破了宋朝的都城开封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已经成了宋人不共戴天的死敌,所以怎么可能联盟得起来呢.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后金最终取得了政权为何蒙古没能翻盘呢?
敖俗连通: 而蒙古,准确的说是阿尔泰民族的神圣蒙古汗国,诸侯割据,各成体系,汗庭权威有限,只能依靠藏传佛教的信仰和传承自成吉思汗时代的祖宗法统,依然勉强保持着统一...

峨眉山市15762731566: 蒙古政权到元朝建立的大致过程 急急急急啊啊啊啊 -
敖俗连通: 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国,金国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国,并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攻灭西夏和金国,占领中国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