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项羽本纪》,了解《史记》是以怎样的写人艺术再现项羽形象的

作者&投稿:施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

  一代王者,威加四海;一世英雄,气盖寰宇

  ——浅析《史记》对项羽与刘邦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史记》“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在这一百三十篇中刻画了帝王将相、谋臣策士、游侠商贾等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人物形象,在这一百多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中,或许这两位人物是最让人记忆深刻,不能忘怀的——西楚霸王项羽、汉之高祖刘邦。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更充分、集中地刻画历史人物形象,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赋予了历史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太史公的笔下,我们看到的项羽、刘邦,虽然同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却具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沛公刘邦,机智果断,能屈能伸,贪财好色,狠毒阴险,最后威加海内,成就一代宏业;西楚霸王项羽,率直磊落,勇武过人,刚愎自用,寡谋轻信,最后自刎乌江,失去一生霸业。太史公以细腻的笔触精致地雕琢刻画出了两人复杂的人格特征。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为显现个性特征。如在《鸿门宴》中通过展现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揭示了项羽与刘邦两人的不同性格。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进来保护刘备,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史记》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看似闲笔,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又如在韩信平定齐国后,派人向被敌围困的刘邦请求封他为假齐王时,刘邦很生气,《史记》记载:“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与自立为王!’”可是,当张良、陈平一蹑其足,他立刻就醒悟过来了,马上话锋一转,“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假!’”“复骂”得多么妙,一点痕迹都没有。但诚如清代何焯所说:“人见汉王转换之捷,不知太史公用笔入神也。他人不过曰‘汉王怒,良平谏,乃许之。’”正是太史公对这两个细节的客观描述,显示出了刘邦的头脑机警;也表现出了刘邦的雄才大略。这也恰恰正是他最后能战胜项羽、统一中国的才识和性格上的原因。

  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成功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时,项羽的部下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而刘邦当时竟“乃扪足曰:虏中吾趾!”这生动刻画了刘邦那种聪明绝定,那种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迅捷而自然的随机应变,同时又是“恢宏大度”、好骂人、好调笑的性格。又如写刘邦和项羽都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场景,项羽在观看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显示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又看出了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备在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常采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多角度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还是以《鸿门宴》为例——在鸿门宴上,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反映了他的有勇无谋和优柔寡断;另一方面是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反映了项羽的盲目自尊和夜郎自大的心理;再次是项羽与范增的对比,如结尾对刘邦所送礼物的不同表现:项羽安然收下,范增摔在地上,并用剑剁碎。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自命不凡;范增的老谋深算,更体现出项羽的幼稚轻率、不善权谋。

  司马迁善于运用多维透视的手法刻画人物,使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血肉俱全,丰满立体。如司马迁塑造的英雄人物项羽具有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忌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是有恻隐之心,不杀刘备,还顾虑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势和儿女情长。

  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 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加以有意识地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如《项羽本纪》,为不损害他的英雄性格,把他许多政治、军事上的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去写,韩信对刘邦说项羽:匹夫之勇、迁逐义帝、失天下之心、妇人之仁。又如《高祖本纪》主要写了刘邦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对他的很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了刘邦形象的另一些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表现出他猜忌功臣等等。

  司马迁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包括他个人对身世遭遇在内的个人体验,使他在以理性批判的态度叙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常常直接和间接地移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他除了在《史记》每一篇传记结尾添加“太史公曰”,直接、明确地表达他对历史人物所持有的看法和评价之外,还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如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垓下之围中,夜闻四面楚歌,于是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同时在《高祖本纪》中,刘邦衣锦还乡,与父老子弟纵酒,慷慨伤怀,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人虽然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下怀着不同的心情歌唱,表达了不同的内心感受,但都可以显现出太史公对两个人物所倾泻的情感。这种动人心弦、移人性情的效果并不是一般史书所能达到的,这正是司马迁一书所特有的成就,是它为视为传记文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矛盾设置,细节描写,对话、独白、人物对比和多维透视、互见法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使历史人物形象化、个性化以及更具有感染力。在太史公的笔下,两位历史人物风云际会:一代王者刘邦,威加四海;一世英雄项羽,气盖寰宇。

从《项羽本纪》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以下特点:

(1)一般在篇首都会例行介绍人物的家庭出身或时代背景。

(2)通过日常小事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如果涉及大事的,则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及矛盾的揭露、解决,分析该人物的性格对他一生发展趋势的影响。语言描写旁征博引,涉及大量历史典故,这很显然是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

(4)篇末都习惯性地附有司马迁的评论语,总结句。

【一】《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巨著,在《项羽本纪》中,作者着力刻画了项羽的悲剧主人公形象,具体通过的方式一共有四个方面,详解如下:
  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的思想情绪的重要外在表达方式。人各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而司马迁就特别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或言简意赅,或能言善辩,或气势逼人,或儒雅文静,或粗俗卑下,或中正忠良,或谗媚奸险,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人物的身份和心理,使人闻其言而如见其人。
  比如项羽的语言,文章开始,介绍项羽少年时----“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羽一出场,一开口即气度不凡,反映出其从小欲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非凡抱负和雄心壮志,非气量狭窄之持剑武夫、寻章摘句之求名书生等辈可比拟,让人立时对其刮目相看。当“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显示出其胆略志向直指帝王,气魄之豪迈唯其前代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现代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方可比肩。这样的话,即使同样是天才的韩信、诸葛亮、关羽、张良等也是说不出来的,因为韩信、关羽是愿意披坚执锐在疆场驰骋的沙场秋点兵的将才;诸葛亮、张良是甘心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相佐之臣,都没有一统天下的非凡抱负和雄心壮志。
  二,生动传神的细节
  史书以大事为重,甚少细节描写。而司马迁《史记》在备述大事基础上,往往能通过许多细节描写渲染环境气氛,增强历史真实感,声情并茂地刻画人物。
  刻画项羽的勇猛,有许多细节,如巨鹿之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此段写项羽破釜沉舟,在众将恐惧而作壁上观情况下勇往直前大败秦军,楚兵欢声雷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特写镜头一样突出了项羽气吞山河的盖世神威,真正有身临其境、慷慨淋漓之感!。
  三,对比写照手法
  在塑造人物方面,使用对比写照手法既是《史记》全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文的特点。文中有多处形成鲜明的对比:1,性格的对比。如项羽和宋义的对比,一个勇往直前,全心救赵击秦军;一个自私自利,拖延不前。项羽与范增的对比,鸿门宴上项羽犹豫不决,存妇人之仁,错失良机;范增坚决果断,有计谋,性格率直刚强。项羽和刘邦的对比,战争混乱中,“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刘邦怕拖累自己见公主而推下车;项羽在垓下被围,却叹虞姬怎么办,耻渡乌江,却对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自刎前尚恋一马。刘邦自己不利时甘于忍气吞声,谦卑地拉拢项伯摆脱困境;项羽战败却不能正视现实,以为天意而耻回江东,不图东山再起;刘邦对于危害自己的叛徒则当机立断立刻处治,毫不留情;攻打咸阳先至,约法三章,下命令严禁扰民;自己善于观察民意,收买人心;项羽却对叛徒知而不问;后至咸阳,却火烧阿房宫,后来更“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大失民心;刘邦善于以利益拉拢和收买能人,结果韩信、张良、萧何三杰为其所用,而项羽有功不赏,一范增而不能用;与刘邦形成强烈反差,也同时突出二人的性格差异。 2,语言的对比。如宋仪论兵语气傲慢自负;樊哙鸿门宴救主慷慨激昂;刘邦面对父亲被威胁是无赖与狡诈;项羽要与刘邦决战,“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看出项羽的急噪、少谋和梗直,刘邦的自信、自负与多有心计等等,这些都很好地通过对比表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各异的形象。
  四、精心组织的结构
  作为史书,历史真实性是第一位的,这对一般史书作者而言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但对司马迁来说,他追求还不只这些,因为他的创作理念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既是他修史的宗旨,也是他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抱负所在。他不仅要如实写史,还要全面的反映人的精神,创造反映他自己的崇高理想,创造服务于社会家国的儒家入世、有所为的奋斗进取精神的历史哲学,而不仅仅是史学。
  尊重历史,真实写人。比如,对项羽这个人物,他是喜爱的,他热烈赞扬项羽的敢于反抗、勇于战斗、英雄无敌的战士气概和英雄本色,学万人敌、破釜沉舟、“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是何等的魄力和决断!但并没有因此而抹去他的缺点和错误,他残暴嗜杀,他寡断少谋,他轻信武力无视民意,他虚荣自负不正视现实,最终导致他以悲剧收场而不自醒,司马迁都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在文章最后,他评论道“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同样,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不以个人主观好恶为准绳的态度贯穿始终。因此对他造成终身耻辱和伤害的汉武帝,他也没有歪曲历史妄加菲薄;他喜欢、尊重甚至崇拜的李广、苏武、屈原等,虽大力赞颂,但也不虚夸功绩。尊重历史,真实写人,是造就一部良史的基础。
  【二】、综述:
  《史记》综合借鉴了前代各类史书的体例,创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文学和史学的结合的纪传体体例。《史记》的文学性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史记》所涉人物四千余个,其中许多是塑造得性格鲜明、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它记叙了项羽由少年时期到起义,由起义灭秦到楚汉争斗,直至乌江自刎的一生经历。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的形象。形象中透视着作者的赞美、同情、哀惋之情。这是一曲英雄的颂歌与哀歌。在此篇文章中,作者开创性运用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绘、精心组织的结构、对比写照的手法写活了历史人物,从而使一部《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深远地影响了我国文、史学的发展和进步,值得后人继承、借鉴和发扬光大。

其运用的个性语言、细节描述、结构手法、对比写照和写实兼重抒情的创作理念五个方面分析其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从史实角度看
1、项羽曾是一时豪杰,自命“西楚霸王”,也算是有国有号,自成一朝;
2、“本纪”并不是划分人物身份的标准,只是给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定位,认为这个人物在史上的作用很大,功同帝王,不一定要非是帝王(起码司马迁是这么定位的)
从作者感情来看:
1、司马迁是同情和赞赏项羽这个悲剧英雄的,在人格方面他是远远大于汉祖刘邦的;
2、司马迁不会因为生活在汉朝统治下而屈节缩改史实.这正显出他人格的高贵来.


分析《项羽本纪》,了解《史记》是以怎样的写人艺术再现项羽形象的
刘邦自己不利时甘于忍气吞声,谦卑地拉拢项伯摆脱困境;项羽战败却不能正视现实,以为天意而耻回江东,不图东山再起;刘邦对于危害自己的叛徒则当机立断立刻处治,毫不留情;攻打咸阳先至,约法三章,下命令严禁扰民;自己善于观察民意,收买人心;项羽却对叛徒知而不问;后至咸阳,却火烧阿房宫,后来更“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

37《项羽本纪》——《史记》典文浅析
在推翻秦朝之后,汉朝成立之前,项羽实际上是天下最高的统治者,如果要记载这个时期的历史,按照司马迁的本纪,必须把当时的历史结合起来,他就必须把项羽立为本纪,这说明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态度。 应该说司马迁是非常喜欢项羽的,因为项羽的人格特点,首先就是由于项羽这个人,他有雄心壮志,勇武过人,在少年时代,看见了秦始皇就...

阅读根本《项羽本纪》节选,分析习马迁的眼中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百度...
阅读根本《项羽本纪》节选,分析习马迁的眼中项羽是一个英勇无畏、充满豪情壮志的人。项羽有着超凡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善于骑马射箭,这使得他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的勇猛和力量使他在战斗中几乎所向无敌,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无畏的战士形象。项羽并非只是单纯的武夫。他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项羽本纪》基于对历史本身的深刻认识,选材十分精当,能够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经历大事颇多,战阵就有七十多次。全面铺开,则显得庞杂。司马迁确认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大事件在项羽一生中极为关键,于是截取这三个重要的横断面,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再现项羽威猛刚强、激昂慷慨、...

结合《项羽本纪》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一、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封立十八个诸侯王,搞分裂割据,把统一的中国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里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项羽残暴无比,多次屠城,滥杀无辜,失掉民心。尤其在巨鹿大战中获得大胜后,于新安用狡诈的办法把已经投降的...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翻译解析
解析:《项羽本纪》为《史记》的名篇,项羽是司马迁重点刻画的历史人物之一。这篇赞语作为《项羽本纪》的结尾,用极为简洁的文字,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历史的总结,颇具权威性。项羽乃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为此这篇赞语也就从传奇处入手:虞舜和项羽本来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两个人都是双瞳孔,司马迁以两个...

简析《史记·项羽本纪》人物描写方法
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有四:一是以事件写人物。即选择精彩的生活片段来描写和刻画人物,如文中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重大事件来突出项羽的个性特征。二是细节描写。如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玦示意,表现他要求项羽杀刘邦的急切,项羽和范增对刘邦托张良送来礼物的不同态度等。三是场面描写。为人物...

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与《史记·高祖本纪》的项羽与刘邦的形象_百度...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人物性格~~~急~~~!!!
《垓下之围》节选自《项羽本纪》,它所描写的正是项羽最终惨败的那段人生经历。� 本篇在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最主要的是选择最能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展开具体的描述,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示人物的命运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

分析项羽性格特点及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表现他的性格特点的...
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的勇猛与果断。在他尚年幼之时,见到秦始皇的车驾之时,便立下大志要取代他,这是多么无畏的孩子!长大后带兵时面对着昏庸的统帅,毅然杀掉了主帅,率领兵卒起义。甚至在攻打都城之时,不惜采用破釜沉舟的办法来激发将士们的斗志,使得他的将士可以以一敌百,勇猛异常,从而攻下了...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分析《项羽本纪》,了解《史记》是以怎样的写人艺术再现项羽形象的 -
瞿张玻璃: 注意细节刻画,极力描摹人物的神情口吻.2).善于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如《鸿门宴》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3).善于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感染力.项羽被困于垓下之时,兵败被围,四面楚歌,已经是处境悲凄了.可是作者还加入了项羽的慷慨悲歌,“美人和之”使悲愤之气更盛.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史记中<项羽本纪>的赏析 -
瞿张玻璃: 《项羽本纪》集中全力,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首先是精心选取重大而典型的材料,在军事、政治斗争的风云中来刻画人物.江东起兵、巨鹿之战,突出他作为起义军首领,在反秦、灭秦过程中的军事才干、勇武精神和...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刻画手法 -
瞿张玻璃: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通过《项羽本纪》本文文末“太史公”对项羽的评论,谈谈对《史记》思想特点和作者治世态度的看法. -
瞿张玻璃:[答案]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伦理、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医学等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它上起传说中的轩辕氏,下至汉武帝,纵贯三皇五帝至秦皇汉武的历史全程,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史记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描写项羽? -
瞿张玻璃: 史记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项羽.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面,通过对刘邦和项羽的比较,从侧面描写出项羽的英勇善战,刘邦的狡猾奸诈.司马迁还运用了互现法,在项羽本纪里,司马迁把项羽基本上描述成一个正派的英雄形象,但是在其他篇目中,比如《高祖本纪》中,项羽的各个缺陷都被司马迁一一指点出来.这正验证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特点.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史记的文学价值 -
瞿张玻璃: 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肯定其史学与文学的双重成就.司马迁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写,尤其是那些传记性文字.充满感情的传记无疑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项羽本纪》是? -
瞿张玻璃: 项羽本纪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记录了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中涌现的一位英雄人物项羽的传记.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瞿张玻璃: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从历史和感情两方面解读司马迁的著史方法: 从史实角度看 1、项羽曾是一时豪杰,自命“西楚霸王”,也算是有国有号,自成一朝; 2、“本纪”并不是划分人物身份的标准,只是给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定位,认为这个人物在史上的作用很大,功同帝王,不一定要非是帝王(起码司马迁是这么定位的) 从作者感情来看: 1、司马迁是同情和赞赏项羽这个悲剧英雄的,在人格方面他是远远大于汉祖刘邦的; 2、司马迁不会因为生活在汉朝统治下而屈节缩改史实.这正显出他人格的高贵来.

吐鲁番地区19779598241: 史记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瞿张玻璃: 主要内容:《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