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攸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克思进文庙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核心提示: 这一问考查的是考生对历史时间阶段史实的把握。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郭沫若写这篇文章是在1925年。基础扎实的考生应该马上联系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四章内容,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两部分考点。

那会儿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此文作于20世纪20年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冲突。文中郭沫若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

《马克思进文庙》,郭沫若作品,2015年考研政治题材料。

在文章中,郭沫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马克思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

扩展资料

“马克思进文庙”被称“穿越题”。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的是政治,从考生反映来看,今年考题紧扣国内国际热点问题,“阿里巴巴”“国家公祭日”及“香港自治权”等热门字眼均出现在了试题中。

而关注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融合的《马克思进文庙》一文也使考生惊呼“考研也刮起了穿越风”!据了解,这道题的材料出自郭沫若1926年所写的《马克思进文庙》。

此文写道: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猪头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

孔子先道了自己的姓名,回头问到来客的姓名时,原来这胡子螃蟹脸就是马克思卡儿……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马克思先生,你来得真难得,真难得!你到敝庙里来,有什么见教呢?……

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因此我便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而且不同到怎样的地步?这些问题,我要深望你能详细地指示……

这道题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合,考的应该是思想发展史。

参考资料:政治试题考到“马克思进文庙”-人民网



创作背景是在五四时期,这时的潮流是“尊孔”。郭沫若逆潮流,写穿越文《马克思进文庙》。

在文章中,郭虚构了马克思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对话的结果是:孔子对马克思惊叹:“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马克思对孔子惊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命题者“紧跟时代脉搏”,借古喻今,以郭沫若之言,循诱考生“打通儒家思想与马列主义”的用心,可谓“良苦”。

《马克思进文庙》一文,将郭沫若坚持毕生的尊孔之意,显露无遗。郭自小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到日本留学时,又在课余研读了王阳明著作。五四时期,时人以“打倒孔家店”为潮流,而郭沫若称孔子有“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是“永远有生命的巨人。”945年,在《十批判书》中,郭沫若更称赞孔子“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大体上他是站在代表人民利益的方面的”,并称“仁”是指“克己而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对于“袒护”孔子这一点,郭沫若从不讳言。

在《十批判书》中,郭沫若不仅称赞了孔子,还抨击焚书坑儒使“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对郡县制,郭沫若评价也不高,说“秦虽设郡,未废侯封”“秦郡多沿燕、赵之旧”。总体上,郭沫若称秦始皇是“一位空前的大独裁者”。

1949年后,郭沫若保留了以往对孔子的看法,并体现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而其对秦始皇的定见,已随着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肯定发生改变,如1961年时论“焚书”,“其用意在整齐思想,统一文字,在当时实有必要”。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后,以从林彪家中搜出的零碎的条幅、笔记,掀起全国范围的“批林批孔”运动。郭的尊孔立场,遂成为“旁敲侧击”、“敲山震虎”式政治游戏模式下的牺牲品。

扩展资料

12月2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拉开序幕,跌破众多考生眼镜的是,政治试题中竟然出现了孔子与马克思对话的“穿越剧情”。随后,这篇文章火速被网友翻了出来,引来众人围观。

昨日,记者在网上查到,这段“穿越千年的对话”,摘自郭沫若1926年所写的《马克思进文庙》。据受访考生表示,试卷中只截取了孔子与马克思对话的几百字,并提问“‘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

“马克思进文庙”在网上成为热门话题和实时搜索热点,更被收录进了百度百科里。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某考研(课程)培训机构政治教研中心主任王瑞岭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辅导考研政治近十年了,通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析题会以“周年纪念最大事件”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但这道“穿越题”的第一问,考生必须对中国近现代史各阶级探索历程很熟悉才可以回答得比较好。

至于第二问,王瑞岭表示,这道题是没有明确的知识点可以套用的,“考题中,孔子所代表的就是传统文化,他与马克思的探讨,就是在分析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充分‘融合’。实质上,这个题目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网-马克思进文庙 考研政治玩起“穿越”难坏考生



此文作于20世纪20年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冲突。 文中郭沫若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 郭沫若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在那个时代,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与马克思的会通,这是很有意义的。文中所说,与今天的提法自然不一定都能相合,但其文化态度,的确值得今人琢磨思考。

拓展资料

《马克思进文庙》,郭沫若作品,2015年考研政治题材料。

在文章中,郭沫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马克思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 

郭沫若在1925年12月16日出版、1月1日再版的《洪水》第一卷第七号上发表《马克思进文庙》。

文章选段: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猪头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进文庙



历史背景是:马克思主义成功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与儒学的大同社会理想是契合的。

从中西哲学的异同来考察,包括儒学在内的古典哲学的若干基本倾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些相同之处。

如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社会理想方面,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不仅有相同之处和共同点,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所以在30年代的哲学论战中许多倾向于唯物论的学者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有些学贯中西的学者在解放后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些都是自觉自愿的,不是强迫的。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取得伟大胜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原因。

拓展资料

《马克思进文庙》,郭沫若作品,2015年考研政治题材料。

在文章中,郭沫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马克思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文中郭沫若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

参考资料: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_中国经济网



郭沫若写这篇文章是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拓展资料:

1、《马克思进文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洪水》第一卷第七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郭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郭先生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但他在那个时代,就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与马克思的会通,这很有意义。

2、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进文庙、百度百科-郭沫若




“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此文作于20世纪20年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冲突。文中郭沫若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马克思进文庙》,郭沫若作品,2015年考研政治...

ldquo 马克思进文庙 rdquo 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与学理上已经落后的保守的国粹派的思想斗争。这场斗争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在思想领域的延续和发展。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封建专制制度虽被推翻,但封建主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

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进文庙,背景是新文化运动。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突。郭沫若先生在他的作品《马克思进文庙》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绘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

马克思进文庙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核心提示: 这一问考查的是考生对历史时间阶段史实的把握。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郭沫若写这篇文章是在1925年。基础扎实的考生应该马上联系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四章内容,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两部分考点。

论文:大同社会能否实现? 大道之行也内篇文章、、
不能。人毕竟总有贪欲,私心。。这种社会是不现实的,不可能实现

“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此文作于20世纪20年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冲突。文中郭沫若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马克思进文庙》,郭沫若作品,2015年考研政治...

马克思进文庙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的
那会儿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封纨屋尘: 创作背景是在五四时期,这时的潮流是“尊孔”.郭沫若逆潮流,写穿越文《马克思进文庙》. 在文章中,郭虚构了马克思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对话的结果是:孔子对马克思惊叹:“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马克思对孔...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郭沫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了马克思进文庙
封纨屋尘: 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下.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OPPO A100手机登录(天下电子书下载)时,总是进不去,提示储存空间不足,是什么原因及解释
封纨屋尘: 恢复下出厂设置,*#8778#后再试一次,请注意恢复出厂设置你手机里面除了内存卡上的东西不会删,其它都会被删的,请你提前做好备份.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Z460 WIN7旗舰版最近常出现开机死机,就是进入桌面之后鼠标一直沙漏,桌面图标有的没显示出来.什么情况?
封纨屋尘: 朋友,【答案原创,引用请说明作者:力王历史】电脑死机,解决方案,有以下方面:1.重启电脑,出完电脑品牌后,按F8,安全模式,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回车,回车!2.软件冲突,不兼容:多余的同类软件安装!电脑超频运作或安装软...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关于岳麓书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复习要点 -
封纨屋尘: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代文明资本主义制度: ...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百年孤独》开篇是“许多年之后”讲的是一个时间点,为什么会被称为是“公认的经典”? -
封纨屋尘: 先看百年这句:“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时,上校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莫言《红高粱》: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文学的起源是什么? -
封纨屋尘: 文学起源的种种解释: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都未能对文学起源作出科学解释. 2、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走山唱戏是什么朝代的事情指的什么内容 -
封纨屋尘: 走山唱戏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草根从山西省走出大山,唱京剧豫剧的励志故事.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草莓是什么时期引进到中国开始种植的? -
封纨屋尘: 草莓又叫红莓、杨莓、地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称,全世界有50多种.草莓原产于欧洲,(20世纪传入我国).当今,美国、波兰和俄罗斯是世界上种植草莓最多的国家.我国种植草莓的时间不长,且多栽培在城市郊区,产量较多的有京、津、沈、杭等市.草莓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为肉质聚合果,这与一般水果由子房发育而来不同.它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不仅有色彩,而且还有一般水果所没有的宜人的芳香,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果中皇后”.^O^

鄂尔多斯市19252611254: 邯郸学步的来历和比喻义是什么? -
封纨屋尘: 来历;从前有个人认为赵国的东西好,他认为连赵国人走路也很漂亮,便带上盘缠去邯郸学习怎样走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看见的人哈哈大笑. 比喻义: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