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已被发现的化石简介两个.

作者&投稿:丰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活化石简介(两个)~

水杉
科名 杉科

保护级别 1

分布于湖北(利川)、湖南(龙山)、四川(石柱)、陕西(汉中)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远在中生代白垩纪,地球上已出现水杉类植物,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冰期以后,这类植物几乎全部绝迹。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至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谋道溪(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树龄约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县水杉坝与小河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5一41.5米,胸径达1.6-2.4米;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下垂。叶交互对生,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二列,线形,柔软,几无柄,通常长1.3一2厘米,宽1.5一2毫米,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两侧有4-8条气孔线。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或苞腋,卵圆形,交互对生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状,雄蕊交互对生,约20枚,花药3,花丝短,药隔显著;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由22-28枚交互对生的苞鳞和珠鳞所组成,各有5一9胚珠。球果下垂,当年成熟,近球形或长圆状球形,微具四棱,长1.8-2.5厘米;种鳞极薄,透明;苞鳞木质,盾形,背面横菱形,有一横槽,熟时深褐色;种子倒卵形,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据研究,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一种。银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跨越有史时期”而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保持该物种的遗传稳定。

银杏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片成扇形。木材致密优良,多为雕刻、砧板等,且经久耐用。由于生产周期长,又称公孙树,但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银杏发育成熟挂果的时间缩短,产果的年限延长,产量大幅度提高。树龄可达千年以上。银杏树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的特点。树叶可入药,生产银杏叶茶和中成药制品,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消炎、抗血绣活化因子、延缓衰老和美容等治疗和保健作用。银杏,木本植物银杏树的果实,果壳白色,果仁似杏仁,故名银杏,又名白果。果实成椭圆形,由于品种形状不同,又称大佛指、大马龄等。果实外面有橙黄色带气味的种皮,果仁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银杏树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为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观赏树种和行道树种。又具有防火、耐烟、抗辐射的强大性能,所以又可作为工厂和军事设施的掩护树种。
3.俗名拉蒂迈鱼,英文名Gombessa

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唯一种,是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我国现有科摩罗国政府赠送标本一尾;布于南非印度洋。

大型海产鱼类。通常体长1米多,体重60-80千克。体短粗,纺锤形。口大,内有成对排列的尖锐牙齿。胸鳍、腹鳍、臀鳍和第二背鳍的基部有很 发达的肌肉呈柄状,外覆盖鳞片。尾鳍子状。外被 大鳞,鳞上有很多棘状或粒状突起。体呈蓝色。

通常生活在200-400米海洋礁石中,游泳迅速。卵胎生,卵径达9厘米,幼仔在输卵管中长可达33厘米。肉食性,以冲刺方式捕食,专吃乌贼和鱼类。

其同族早已灭绝,惟有它幸存至今,是世界上仍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对研究生物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 "活化石"之称,肉富含脂肪可食用。



以来,科学界一直以为包括腔棘鱼类在内的总鳍鱼类早在白垩纪早期就已从地球上灭绝消失了,人类只能通过地层中的化石来对这一类鱼形脊椎动物豹窥一斑。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名叫拉蒂迈的小姐打破了这一“死寂”,发现了第一条“活生生”的腔棘鱼类。

拉蒂迈鱼

拉蒂迈小姐当时担任南非罗兹大学一位解剖学教授的助手,经常到海边的渔港去为教授收购一些鱼类来制作标本。1938年12月下旬,圣诞节将至,教授回家度假去了,拉蒂迈小姐却并没有因为圣诞节的即将到来而停止工作。22日这一天,她又来到了渔港,在一筐筐刚从海里打上来的鱼里翻来看去。忽然,有一条鱼引起了她的注意。一般的鱼(包括软骨鱼和此前已知所有的硬骨鱼)的鳍都是直接长在身体上的,可是这条鱼的鳍却与众不同,它的鳍都是长在一条条胳膊或腿似的附肢状结构上,然后这些附肢状结构再与身体相连。拉蒂迈小姐立刻意识到这条鱼的不同寻常——这样结构的鱼不正是四足类脊椎动物起源于鱼形脊椎动物的一个良好佐证吗?拉蒂迈小姐立即向渔民买下了这条鱼。可是,当时学校已经放假,实验室已经封了门,无法取出用于浸制和保护标本的福尔马林等药剂。情急之下,拉蒂迈小姐买了几公斤盐,将这条鱼像腌咸鱼一样地里里外外涂抹起来——这是当时条件下唯一的保护防腐办法了。

圣诞节过后,教授度假回来,拉蒂迈小姐兴冲冲地将这条鱼拿给他看。此时,由于在盐的作用下脱水变干变硬,这条珍贵的“咸鱼”几乎只剩下鱼皮和里面的鱼刺了。即使如此,教授还是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条鱼的意义并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条鱼应属总鳍鱼目腔棘鱼亚目。原来被认为已经灭绝了1亿2千万年(白垩纪早期)的动物突然被发现仍然生存在地球上,而且这种动物还与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四足类脊椎动物的祖先有关,怎么能不让人心情激动!为了纪念拉蒂迈小姐对科学、对人类知识宝库做出的这一重大贡献,教授将这条鱼及其所代表的物种命名为拉蒂迈鱼。

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拉蒂迈鱼标本,教授登广告悬赏:谁能再捕到一条拉蒂迈鱼送给他研究,将得到100英镑的奖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他还在当地一带贴了许多有关拉蒂迈鱼的招贴画,以便引起渔民的注意。但是,拉蒂迈鱼毕竟太稀有了,以至于直到14年后的1952年,才有信息说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方向的科摩罗群岛中的安朱安岛附近海域里,渔民又捕到了第二条拉蒂迈鱼。

消息传到南非,当时的南非总理立即下令,派军舰和军用飞机去取回这条珍贵的鱼。当载着第二条拉蒂迈鱼的飞机降落在南非首府开普敦机场的时候,南非总理亲自赴机场迎接。可见,拉蒂迈鱼是多么的贵重。当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噢,我们的祖先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此后,拉蒂迈鱼仍不断有所发现,但迄今为止,全世界也只发现了200条,而且其分布区仅限于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

拉蒂迈鱼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因为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更重要的是它所隐含的科学意义。本世纪以来直到80年代前,科学界一直认为总鳍鱼类中的骨鳞鱼类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而拉蒂迈鱼是骨鳞鱼的近亲,它的现生种类的发现,无疑对研究脊椎动物由水上陆的进化提供了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现在,虽然我国学者已经否定了骨鳞鱼类是四足动物祖先的理论,拉蒂迈鱼不再是四足动物祖先的直接近亲了,但是,拉蒂迈鱼对于了解腔棘鱼类乃至总鳍鱼类的解剖构造、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等仍然有重要意义。因此,拉蒂迈鱼仍然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2.

·化石的概念
化石(Fossil)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遗骸。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接着就被周遭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体和他们的生活遗迹。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古人说法】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早期,某些希腊学者曾被在沙漠中及山区有鱼及海生贝壳的存在所大大迷惑。公元前450 年希罗多德(Herodotus)注意到埃及沙漠,并正确地认为地中海曾淹没过那一地区。
公元前400 年亚里士多德就宣布化石是由有机物形成的,但是化石之被嵌埋在岩石中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神秘的塑性力作用的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狄奥佛拉斯塔(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50 年)也提出了化石代表某些生命形式,但是他认为化石是由埋植在岩石中的种子和卵发展而成的。斯特拉波(Strabo)(约公元前63 年到公元20 年)注意到海生化石在海平面之上的存在,正确地推断,含有该类化石的岩石曾受到很大的抬升。
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人们对化石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人们或者解释为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或者解释为是魔鬼的特别的创造和设计以便来迷惑人。这些迷信以及宗教权威们的反对,妨碍了化石研究达数百年。大约在15 世纪初,化石的真正起源被普遍接受了。人们懂得了化石是史前生物的残体,但仍然认为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记载的大洪水的遗迹。科学家与神学家的争论大约持续了300 年。
文艺复兴时期,几个早期自然科学家,著名的达芬奇论及到化石的问题。他坚决主张,洪水不能对所有化石负责,也无法解释化石出现在高山上。们肯定地相信,化石是古代生物无可置疑的证据,并认为海洋曾覆盖过意大利。他认为,古代动物的遗体被深埋在海底,在后来的某个时候,海底隆起高出海面,形成了意大利半岛。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化石的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并形成一门科学。从那时起,化石对于地质学家越来越重要了。化石主要发现于海相沉积岩中,当海水中沉积物如石灰质软泥、沙、贝壳层被压紧并胶结成岩时,就形成了海相沉积岩。只有极罕见的化石出现在火山岩和变质岩中。火山岩原来是熔融状态,它的里面是没有生命的。变质岩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形成的,使得原始的岩石中的化石一般都化为乌有。然而,即使在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记录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考虑到形成化石这一过程所需要的苛刻条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
【形成条件】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演变过程】
人们已知道,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盖过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时还可见到依然站立的树,以很好的姿态被保存下来。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焦油沥青的行为好像一个捕获野兽的陷阱,又象防腐剂能阻止动物坚硬部分的分解。洛杉矶的兰乔?拉?布雷(Rancho laBrea)沥青湖由于在其中发现许多骨化石而闻名了,在其中发现的骨化石包括长着锐利牙齿的野猪、巨大的陆地树懒以及其它已经绝灭的动物。在冰期生存的某些动物的遗体被冻结在冰或冻土之中。显然,被冰冻的动物有的可以保存下来。
虽然地球上曾有众多的人们并不知道的生物生存过,而只有少数生物留下了化石。然而,使生物变成化石的条件即使都满足了,仍然还有其它原因使得某些化石从未被人们发现过。例如,很多化石由于地面剥蚀而被破坏掉,或它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分解了。还有一些化石可能被保存在岩石中,但由于岩石经历了强烈的物理变化,如褶皱、断裂或熔化,这种变化可以使含化石的海相石灰岩变为大理岩,而原先存在于石灰岩中的生物的任何痕迹会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还有很多化石则存在于无法获得来进行研究的沉积岩层中,也还有很好出露于地表的含化石的岩石分布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进行地质学研究。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可能由于生物的残体变成碎片或保存得很差,而不能充分显示出该生物的情况。
再者,当我们向过去回溯的时间越古老,化石记录缺失的时间间隔越长。岩石越老,受到破坏性力量的机会就越多,化石也就越加不可辨认。而且由于较古老的生物和今天的生物不同,因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就很困难,这一情况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然而,尽管如此,大量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仍为我们认识过去提供很好的记录。
动物和植物变成化石可以通过很多不同途径,但究竟通过哪种途径,通常取决于:
(1)生物的本来构成
(2)它所生存的地方
(3)生物死后,影响生物遗体的力。
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生物残体的保存有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取决于生物遗体的构成或者生物遗体所经历的变化。
生物的本来的柔软部分只有当它被埋在能够阻止其柔软部分分解的介质中时,才能得以保存。这种介质有冻土或冰,饱含油的土壤和琥珀。当生物在非常干燥的条件下变成木乃伊,也能保存它的身体上本来的柔软部分。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于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区,并且在遗体不被野兽吃掉的情况下。
大概动物柔软部分的化石得以保存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在这两个地区的冻原上发现的大量的冻结的多毛的猛犸遗体——一种绝灭的象。这些巨兽有的已被埋藏达25000 年。当冻土融解,猛犸的遗体就暴露出来。也有些尸体保存得很不好,当它们暴露出来时,其肉被狗吃了,其长牙被象牙商倒卖。猛犸象的毛皮现在在很多博物馆展览,有的把猛犸象的肉体或肌肉放在乙醇中保存。
生物身体的柔软部分在东波兰的饱含油的土壤中也发现到,在这里有保存很好的一种绝灭的犀牛的鼻角、前腿和部分皮。在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洞穴中和火山口里发现了地树懒的天然形成的木乃伊。这里的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能够使动物的软组织在腐烂之前就全部脱水,并能保存部分的皮、毛、腱、爪等。
生物变成化石的更有趣和不寻常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琥珀中保存。古代的昆虫可被某些针叶树分泌出的粘树胶所捕获。当松脂硬结后并进一步变成琥珀,昆虫便留在其中。有些昆虫和蜘蛛被保存得非常好,甚至能在显微镜下研究它的细毛和肌肉组织。
虽然生物体的软组织的保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但这种方式形成的化石是相对罕见的。古生物学家更经常地是研究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
生物体上的硬组织也能被保存下来。差不多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拥有一些硬部分,例如蛤、蚝或蜗牛;脊椎动物的牙和骨头;蟹的外壳和能够变成化石的植物的木质组织。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由于是以能抵抗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物质构成的,所以这类化石分布的较普遍。无脊椎动物例如蛤、蜗牛和珊瑚等的壳是由方解石(碳酸钙)组成的,其中很多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物理变化而被保存下来。脊椎动物的骨头和牙以及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外甲含有磷酸钙,因为这种化合物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非常强,所以许多由磷酸盐组成的物质也能保存下来,如曾发现一枚保存极好的鱼牙。由硅质(二氧化硅)组成的骨骼也具有这种性质。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硅质部分和某些海绵通过硅化而变成化石。另一些有机物具有几丁质(一种类似于指甲的物质)的外甲,节足动物和其它有机物的几丁质外甲可以成为化石,由于它的化学成分和埋葬的方式,使这种物质以碳的薄膜的形式而保存下来。碳化作用(或蒸馏作用)是生物埋葬之后在缓慢腐烂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失去所含有的气体和液体成分,仅留下碳质薄膜。这种碳化作用和煤的形成过程相同。在许多煤层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碳化植物化石。
在许多地方,植物、鱼和无脊椎动物就是以这种方式保存下它们的化石。
有些碳的薄膜精确地记录了这些生物的最精细的结构。
化石还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和石化作用而保存下来。当含矿化的地下水把矿物沉淀于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在的空间时,使得生物的坚硬部分变得更坚硬、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更强。较普通的矿物有方解石、二氧化硅和各种铁的化合物。所谓置换作用或矿化作用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溶解,与此同时其它物质在所空出来的位置上沉淀下来的过程。有些置换形成的化石的原始结构被置换的矿物所破坏。
不仅动植物的遗体能形成化石,而且表明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或踪迹也都能形成化石。痕迹化石能提供有关该生物特点的相当多的情况。很多壳、骨、叶以及生物的其它部分,都能以阳模和阴模的形式保存下来。如果一个贝壳在沉积物硬化成岩之前就被压入海底,它的外表特征就会留下压印(阴模)。如果阴模后来又被另外一种物质充填,就形成阳模。阳模能显示出贝壳本来的外部特征。外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硬部分的外部特征,内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坚硬部分的内部特征。
一些动物以痕、印、足迹、孔、穴的形式留下了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据。
其中如足迹,不仅能表明动物的类型,而且提供了有关环境的资料。恐龙的足迹化石不仅揭示了它的足的大小和形状,还提供了有关它的长度和重量的线索,留有足迹的岩石还能帮助确定恐龙生存的环境条件。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发现于得克萨斯州索美维尔县罗斯镇附近的帕卢西河床中的晚白垩纪石灰岩中,年代大约在1.1 亿年前。留有恐龙足迹的大的石灰岩板被运到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成为这种巨大爬行动物的哑证据。无脊椎动物也能留下踪痕。在许多砂岩和石灰岩沉积层的表面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无脊椎动物的踪痕既有简单的踪迹,也有蟹及其它爬虫的洞穴。
这些踪痕提供了有关这些生物的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证据。洞穴是动物为着藏身觅食而在地上、木头上、石头上以及其它能打洞的物质上打出的管状或圆洞状的孔穴,后来若被细物质充填,就可能得以保存下来。打出该洞穴的动物的遗体偶尔也能在充满洞中的沉积物中找到。在松软的海底,蠕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以及其它动物都可留洞穴。某些软体动物,如凿船虫——一种钻木的蛤、石蜊(Litho- domus)——一种钻石的蛤,它们的洞穴化石和钻孔化石也常常能被发现。在人们所知的最古老的化石之中,有管状构造,据认为这种管状构造是蠕虫的洞穴。在许多最古老的砂岩中,就有这种管状构造。
钻孔是某些动物为了觅食、附着和藏身而打的洞。钻孔经常出现在化石化的贝壳、木头和其它生物体的化石之上。钻孔也是一种化石。象钻孔蜗牛这种食内动物就能穿过其它动物的壳来钻孔以吃食其软体部分。许多古代软体动物的壳上可见到象是钻孔蜗牛打的整齐的洞。
化石对于追溯动植物的发展演化是有用的,因为在较老的岩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和较简单的,而在年代较新的岩石中的类似种属的化石就要复杂和高级。
某些化石作为环境的指示物是很有价值的。例如造礁珊瑚似乎总是生活在与今天相似的条件下。因此,如果地质学家找到了珊瑚礁化石——珊瑚最初被埋藏的地方,就可以有理由地认为,这些含有珊瑚的岩石形成于温暖的相当浅的海中。这就使得勾画出史前时期海的位置及范围成为可能。珊瑚礁化石的存在还可指示出古代水体的深度、温度、底部条件和含盐度。
化石的一个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进行对比——确定若干岩层间彼此相互关系的密切的程度。通过对比或比较各岩层所含的特征化石,地质学家可以确定一个特定区域的某种地质建造的分布。有的化石在地质历史上生存的时间相当短,然而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当广泛。这种化石被称为指示化石。由于这种化石通常只是和某一特定时代的岩石共生,所以在对比中特别有用。
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微体古生物学家(研究微体古生物的学者)通过对从钻孔中取得的岩心进行冲洗、将微小的化石分离出来,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细小的古生物遗体的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对于判断地下岩层的年代和储油的可能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对于世界油田之重要可从某些储油地层用某些关键的有孔虫的属来命名这一点见其一斑。其它微体古生物化石,例如:介形虫、孢子和花粉,也被用来确定世界其它许多地区的地下岩层。
虽然植物化石对于指示气候十分有用,但用于地层对比就不很可靠。植物化石提供了许多有关整个地质时代的植物演化的资料。
【分类情况】
地层中的化石,从其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1、实体化石
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原来的生物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可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而无显著的变化。例如猛犸象(第四纪冰期西伯利亚冻土层中于1901年发现,25000年以前,不仅骨骼完整,连皮、毛、血肉,甚至胃中食物都保存完整)。
2、模铸化石
就是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一类是印痕,即生物遗体陷落在底层所留下的印迹,遗体往往遭受破坏,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具硬壳的生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也可保存其软体印痕,最常见的就是植物叶子的印痕。第二类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遗体坚硬部分(如贝壳)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形态及构造;内模指壳体的内面轮廓构造印在围岩上的痕迹,能够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例如贝壳埋于砂岩中,其内部空腔也被泥沙充填,当泥沙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溶解之后,在围岩与壳外表的接触面上留下贝壳的外模,在围岩与壳的内表面的接触面上留下内模。第三类叫做核,上面提到的贝壳内的泥沙充填物称为内核,它的表面就是内模,内核的形状大小和壳内空间的性状大小相等,是反映壳内面构造的实体。如果壳内没有泥沙填充,当贝壳溶解后久留下一个与壳同形等大的空间,此空间如再经充填,就形成与原壳外形一致、大小相等而成分均一的实体,即称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状和原壳表面一样,是由外模反印出来的,他的内部则是实心的,并不反映壳的内部特点。第四类是铸型,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质全被溶解,而又被另一种矿质填入,象工艺铸成的一样,使填入物保存贝壳的原形及大小,这样就形成了铸型。它的表面与原来贝壳的外饰一样,它们内部还包有一个内核,但壳本身的细微构造没有保存。
总的来说,外模和内模所表现的纹饰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外核与铸型在外部形状上和原物完全一致,但原物的内部构造被破坏消失,其物质成分与原物也不同。至于外核和铸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内部没有内核,而后者内部还含有内核。
3、遗迹化石
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迹,此外还有节肢动物的爬痕,掘穴,钻孔以及生活在滨海地带的舌形贝所构成的潜穴,均可形成遗迹化石。遗物化石方面,往往指动物的排泄物或卵(蛋化石);各种动物的粪团,粪粒均可形成粪化石。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恐龙蛋世界闻名,过去在山东莱阳地区以及近年来在广东南雄均发现成窝垒叠起来的恐龙蛋化石。
4、化学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有的虽被破坏,未保存下来,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层中,这种视之无形,但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的化石称为化学化石。随着近代化学研究的进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古代生物的有机分子(指氨基酸等),可从岩层中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研究,同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古生物化学。
5.特殊的化石
琥珀—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树脂,其粘性强、浓度大,昆虫或其他生物飞落其上就被沾粘。沾粘后,树脂继续外流,昆虫身体就可能被树脂完全包裹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空气无法透入,整个生物未经什么明显变化保存下来,就是琥珀。
中药店的龙骨—被人们用作中药的龙骨,其实主要是新生代后期尚未完全石化的多种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石,绝大部分是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哺乳动物,诸如犀类(Rhinocerotidae)、三趾马(Hipparion spp.)、鹿类(Cervidae)、牛类(Bovidae)和象类(Proboscidae)等的骨骼和牙齿,甚至偶然还掺杂少量人类的材料。至于视为上品的五花龙骨或五花龙齿,颜色不像一般呈单调的白、灰白或黄白,而是在黄白之间尚夹杂有红棕或蓝灰的花纹.比较好看,则是象类的门齿。
1.标准化石
这是指特征显著、延续时间较短但分布较广、且数量多且比较容易发现的化石,人们通常用它们来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2.指相化石
在不同的生物或生物组合中,有些对生活环境、生存的自然地理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类生物形成的化石就是指相化石,人们通常以这些生物所形成的化石来推断出当时各地的环境条件,而且数据相当准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3.带化石
这是指在地层学中可以用来作为划分最小地层单位的生物带的依据的化石。
4.持久化石
有些进化极缓慢的生物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其化石延续时间很长,人们将这类化石称为持久化石。
5.化石钟(古生物钟)
我国学者马廷英在研究现代珊瑚时于1933年首次提出古生代四射珊瑚外壁上有反映气候季节变化的生长线,三十年后美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古珊瑚时计算出当时一年的月数数和每天的小时数。人们将这些能推算出古地球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的化石称为古生物钟或化石钟。
从化石的形态来看,可分为石质化石,煤化石, 冰冻化石,琥珀等.
石质化石有很多,恐龙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煤上的树叶痕迹是最常见的煤化石,包含有昆虫的琥珀化石则非常多,在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里非常容易看见.。而冰冻化石则比较少见,著名的猛犸象的尸体与保存完好的雪人尸体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例子。

2.35亿年前
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面上发现有4个人的脚印。
白垩纪(6500万年前)的人类脚印和手指化石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Glen Rose的瑞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手柄还紧紧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铁,0.74%硫和2.6%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现代工艺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

400万年前
1965年,考古学家Bryan Patterson和W. W. Howells在肯尼亚的Kanapoi发现一件经鉴定为400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加州大学的Henry M. McHenry和Robert S. Corruccini教授称,此肱骨和现代人的肱骨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200万年前
1972年在肯尼亚的Turkana湖发现的大腿骨化石几乎和现代人类形态十分相似,其年代是在200万年前。

100万年前
1913年德国科学家Hans Reck在坦桑尼亚Olduvai峡谷发现一具完整的现代人类骨骼,它处在约100万年前的地层中。

30万年前
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在该国北部布尔戈斯省阿塔普埃卡山区,发现了30万年前的史前人类骨盆化石、股骨及一些石制工具。

2.6万年前
1998年5月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报道,在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Mungo湖、Willandra湖附近发掘出2.6万年前的135个人类骨骼、壁炉等史前古器物。在Mungo三号坑出土了一具完整的3万年前的男子骨架化石,涂抹着赭石染料,手臂叠放在胸前,是按照葬礼仪式埋葬的。

1976年,著名考古学家玛丽.D.利基(Mary. D. Leake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非洲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线,一个叫利特里(Laetoli)的地方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那火山灰沉积岩有340-380万年的历史[7]。脚印共两串,平行紧挨着分布,延伸了约27米。从这些足迹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软组织解剖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重力从脚后跟传导,通过脚的足弓外侧、拇指球,最后传导到大脚拇指,大脚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但通过脚的外侧传导到脚中指,且大脚拇指向侧面伸出。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现已被发现的化石简介两个.
1. 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面上发现有4个人的脚印,这些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这些化石表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2. 1965年,考古学家Bryan Patterson和W. W. Howells在肯亚的Kanapoi发现一件经鉴定为...

盘点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奇异”的10块生物化石
3. 印加企鹅是一种远古的巨型企鹅,在秘鲁3600万年前的地层中被发现。与近亲相比,印加企鹅的体重为54-59公斤,是帝企鹅的两倍,并拥有一个更长的嘴,用于在赤道附近的古海洋捕鱼。4. 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发现的蚂蚁化石,描述并命名了一种巨蚁物种。这种巨蚁生活在约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身长超...

现已被发现的化石简介两个.
1861年在德国出土 最早发现的一枚始祖鸟化石,是1861年在德国出土的,至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迄今已发现1个羽毛化石和7具始祖鸟化石标本,全都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索伦霍芬附近的侏罗纪后期(距今约1亿5千万年)石灰岩地层中发现的。 始祖鸟化石最早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答:世界最早: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附近的印板石...

现已被发现的化石简介两个.
1965年,考古学家Bryan Patterson和W. W. Howells在肯尼亚的Kanapoi发现一件经鉴定为400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加州大学的Henry M. McHenry和Robert S. Corruccini教授称,此肱骨和现代人的肱骨几乎没有任何差别。200万年前 1972年在肯尼亚的Turkana湖发现的大腿骨化石几乎和现代人类形态十分相似,其...

38亿年前的人骨化石已被发现,地球生物史到底是怎样的?
38亿年前的人骨化石被发现。看到这个问题我震惊了。相信提出问题的这位朋友也被震惊到了。不然怎么会问,“地球生物史到底是怎样的?”地球生物史到底是怎样的?如果你相信科学,地球生物史就还是原来科学家描述的那样。如果非常因为这些夸大其词的不实报道而推翻科学家科学研究成果的话,那就无可救药了。 科学家在加拿...

盘点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奇异”的10块生物化石
这种蠕虫化石被称为“Spartobranchus tenuis”的蠕虫,是在加拿大乔乔国家公园的伯吉斯页岩化石群中发现的。它的发现填补了海洋生物进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缺失环节”。这个化石群的意义对于人们了解大约5.42亿年前开始的寒武纪大爆发期间生命的早期演化非常重要。这种麻黄保存了3亿多年,其中蕴含着一些石炭纪...

中国恐龙化石的简介是怎样的?
1. 我国恐龙化石的种类繁多且资源丰富,被誉为“超级大国”。2. 恐龙化石在我国分布广泛,已知的产地有近百个,遍布除台湾和福建省外的全国各地。3. 我国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主要时代。在四川省发现的三叠纪晚期恐龙脚印化石表明,当时恐龙已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4. 侏罗纪和白垩...

现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

阿瓦拉慈龙化石简介
阿瓦拉慈龙化石因其独特的形态和历史价值,被赋予了Haplocheirussollers这一科学名称,寓意“灵巧之手”。这个名字源自化石中恐龙的骨骼构造,可能暗示着它拥有某种特殊的手部结构,或者在生存策略上展现出某种精巧之处。通过对其骨骼的研究,科学家得以窥探那个时代的生态环境和恐龙的生活习性。这一化石的发现...

有关地区动植物化石的资料?
一)山旺古生物化石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被列为世界遗产之最,发掘于临朐县城东20公里的山旺村。其间,保存着1800万年前各种动植物化石。这些化石,种类繁多,精美完好,印痕清晰,栩栩如生,被誉为“化石宝库”、“万卷书”,是一座古生物化石天然博物馆。现已发现的有10多个门类,400余种。植物...

纳雍县13967162540: 现已被发现的化石简介两个. -
铎梦阳春: 2.35亿年前 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面上发现有4个人的脚印. 白垩纪(6500万年前)的人类脚印和手指化石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Glen Rose的瑞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

纳雍县13967162540: 现已发现的古生物有哪些? -
铎梦阳春: 我国有许多重要化石产地,其中有不少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以下简要介绍我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以及化石...现已发现的有10多个门类,400余种.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

纳雍县13967162540: 著名的恐龙化石发现有哪些?
铎梦阳春: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恐龙化石发现,下面列出了 一些比较有趣的发现: 第一块在美国发现的恐龙化石是一段股骨,由卡斯帕威斯塔教授于 18年在新泽西州的格洛斯特县发...

纳雍县13967162540: 化石的介绍200字左右 -
铎梦阳春: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遗骸.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接着就被周遭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化石,经过...

纳雍县13967162540: 动物化石的简介 -
铎梦阳春: 后生动植物 所谓后生动植物是指由多细胞组成的,有分化的组织结构的生物.所谓分化就是指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有所分异和特化.原核生物中也有多细胞的丝状体或群体,但这些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基本是相同的,细胞之间没有相互依赖关系...

纳雍县13967162540: 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 -
铎梦阳春: 一、 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

纳雍县13967162540: 化石的资料 -
铎梦阳春: 什么是化石? 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

纳雍县13967162540: 活化石简介(两个) -
铎梦阳春: 大熊猫简介别 名 大猫熊、竹熊、花熊 学 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 布 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园之...

纳雍县13967162540: 有关恐龙化石的资料 -
铎梦阳春: 只有少数相当特殊的地质环境能够将化石保存完好,最常见的是质地细致的沉积岩.而恐龙化石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更不容易.现在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主要有德国的索伦候芬、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中国云南的禄丰等.1、索伦候芬...

纳雍县13967162540: 求已发现的恐龙化石种类,形貌 -
铎梦阳春: 英国古生物在怀特岛发现了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恐龙化石,化石的主人是一只生活在1.3亿年早白垩世的蜥脚类恐龙. 这块化石其实早在1992年就已经发现,而朴次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奈什在2000年才意识到其重要性,其研究论文在最新一期的...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