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作者&投稿:邹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出史籍,经常会看到一个词,即“京观”,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词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深究其中的意思,则会心生恐惧,大脑中甚至不敢去想象那样的画面,毕竟那场景实在是太过残忍和野蛮。

那么,“京观”究竟是什么呢?明清时期的史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对此进行了解释,他是这样说的:

“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具体来说就是,在古代的战场上,获胜的一方会将敌人的尸身堆积起来,形成一个小山的形状,然后用土夯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尸体堆砌而成的一个土堆,实际就是一个由众多尸体堆放在一处的冢。

京观自古就有,早在先秦时期,京观就是很普遍的一个存在,《左传》中明确记载了一次没有成型的“京观”。公元前597年,由郑国引起的晋楚邲之战拉开了帷幕,这一战中,楚庄王和令尹孙叔敖大败晋军,不仅赢得了邲之战的胜利,同时也从晋国接过了霸主的位子。

这是晋楚争霸中楚国难得的一次大胜利,战争结束之后,楚国的一位名叫潘党的将军对楚庄王说:

“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潘党建议将晋军的那些尸体堆积起来建成京观,目的就是炫耀武功,让后世记住这次伟大的战争。但是楚庄王却拒绝了。楚庄王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饮马黄河而问鼎中原的锋芒毕露的野心家,他在位十五余年,任用贤臣、改革内政、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对霸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他在潘党提出筑京观的时候,提到了”止戈为武“的观点,这表明当时的楚国在楚庄王的带领下已经学习到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自认蛮夷的楚国,全新的认识让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一颗耀耀生辉的明星。

也正是因为楚庄王的坚持,“京观”最终没有筑成,但正如楚庄王所说:

“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

也就是说,先秦时期,京观是战场上很常见的一种存在,虽然看起来野蛮又残忍,但同时也是很必要的一种政治手段。这里就牵扯到古人为什么要筑京观了。

“京观”是历史上存在时间很长的一个产物,人们之所以在战场上筑京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正如潘党所说的那样,就是炫耀武力,让子孙后代记住这赫赫战功。

其二,正如楚庄王所说的那样,就是为了惩罚不听话的那一方,京观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其三,其实就是获胜方对战败方的一种羞辱。

其四,这不失为处理战场上尸体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残忍和难以接受,但在伤亡人数众多的战场上,筑成京观无疑是处理尸体最迅速和省时省力的方法。实际上,古代所说的坑杀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的挖一个大坑掩埋敌人,而是筑成了京观。

所以,古代的战场上经常会有京观的出现,史籍中记载了很多处京观,这里举隋唐时期的两例“京观”。

隋炀帝时期,杨广于大业八年开始先后三次组织兵力征讨高句丽,结果损失惨重,国内的震动暂且不提,仅与高句丽开战损失的兵力就在三十万人以上,后来,高句丽将隋朝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这成为中原王朝的一个耻辱。

直到唐朝贞观时期,颉利可汗被俘往长安,东突厥灭亡,而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遣使来贺,将高句丽的封域图献上。李世民派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到高句丽去为那些战死在高句丽的隋朝将士收尸,顺便毁掉了高句丽建起来的京观,也算是让那些死去的隋朝将士入土为安了。

实际上,隋末时期的京观也是不少的,毕竟当时天下大乱,各路势力纷纷割据一方,誓要争夺这天下,战乱频起,血流成河,也就少不了京观的存在了。西秦霸王薛举与李世民展开浅水原之战中就有京观的存在。

浅水原之战之前,李世民在军中生病,将军中一切事务交由刘文静和殷开山处理,并叮嘱两人不可轻易开战,最好坚壁不出以拖垮军粮不足又长距离作战的薛举,但是两人经不住薛举的挑战,轻易开战,导致唐军大败,唐军士卒死者十之五六,李世民只得领兵还长安,而薛举就将唐军的尸体筑成了京观。

这一战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虽然这仗不是李世民直接打的,但毕竟是他领导的,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战败经历,后来薛举去世,再一次的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打败了薛举的儿子,西秦势力被灭。



一开始看到“京观”这个词,总感觉不对,从现在的字面意思上看,难道是在京城附近观看的意思吗?实际上一查完全不是这回事,一查才知道,“京观”是一道惨烈的风景,这个风景充满了暴力和杀戮。原来“京”的意思是高丘也,“观”的意思是阙型也,原来是古代战胜方为了彰显自己胜利,用杀戮的敌人官兵尸体堆在一起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我们看史书经常会看到,在战场上经常以杀了地方多少人来算战功的,而如何确定战功的大小,就看砍了多少对方将士的头颅,按照带回来的头颅多少来核算功劳。尤其明显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互相厮杀,每次厮杀在战场上都会死亡众多的普通士兵,而这些死去的士兵就有可能被胜利的一方堆在一起,最终形成金字塔一般的尸体土堆,来展现战争的胜利。 

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国大将白起是最出名的,他每次去的重大战役的胜利,最细作的事情就是坑杀地方的战将,不管对方投不投降,及时投降也全部坑杀掉。他一生参加大小70余战,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而这二分之一中大多数都是被白起所坑杀。

一开始看到战国时期战争动不动就坑杀几十万人,就会心生怀疑,这几十万将士的尸体是如何处置的呢,不会就那么随便躺在战场上,那岂不是到处都是尸体,而且胜利一方处理的非常迅速,原来这些尸体都被做成的京观,利山形地势等条件,就地筑起了高高的尸体金字塔“京观”。

做这事情的还有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年,项羽大败秦国大将章邯,于是章邯派人向项羽议和,与项羽订立盟约,于是章邯手下的20万大军也投降项羽。因为诸侯士兵受秦朝的压迫已久,所以对这些投降的秦军非常不好,把他们当奴隶使,而这引起了投降士兵的反心,后来项羽为防止这些投降士兵引起祸患,于是一夜之间就秘密将这20万秦军全部坑杀。而项羽能够这么迅速在一夜之间坑杀二十万秦军,想必采取的就是这种京观的方法,如果挖坑填埋的话,不知道要用多少天。 

广西鹿寨现在保存的一处京观遗址,万历三年,广西鹿寨有民造反,被明军镇压,斩五百一十于头,在此筑成京观。回看二十四史,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司马懿讨辽东公孙渊,诛杀公卿及以下七千余人,筑为京观。邓艾破蜀,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

所以,京观虽然在当时战场上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是胜利方的荣耀彰显,但是在现在看来这就是屠戮与残暴,我们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形下去看,也许这也是当时战争文化的一部分吧!



“筑京观”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无比的残忍和可怕,是因为这种方式是将人的尸体或者头颅堆积起来,而这些尸体和头颅不一定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也可能是被俘虏的将士们,这些被俘虏的将士会被杀死,然后再堆积起来成一个一排“尸墙”,而古代之所以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其实也是为了震慑敌人。

在我国古代的史料《旧唐书》中就有对“筑京观”的详细记载,《旧唐书》中写道:“在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的军队打败了突厥势力,而突厥的首领立刻便臣服于大唐了,而且还将突厥的地图交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又派人将高丽的京观全给毁了。”而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摧毁的京观就是由唐朝的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的,当时突厥和高丽联合起来打败了唐朝的军队,然后将唐朝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做成京观,此举也就是为了向唐朝耀武扬威。

但是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唐朝时期并不是首次出现京观的朝代,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京观了。当时赵国和秦国在长平发动战争,而秦国将军白起设计困住了赵国的数万大军,后来赵国军队大败,赵国的士兵也都被秦国给俘虏了,而秦国将军白起则下令将这些俘虏来的赵国士兵杀掉,然后在长平那个地方“筑京观”,以此来彰显秦国的大国国威,同时也是警告其他国家不要轻易惹秦国。

由于“筑京观”的方式是对敌人的极大不尊重,而且“筑京观”毕竟用的是尸体和头颅,所以从唐朝军队毁掉高丽的京观以后,我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筑京观”这种方式了,而“筑京观”也因为太过残忍而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你想一下用成千上万的头颅堆成的一座小山包,光是想想就令人觉得不寒而栗,在敌人看见后会更加为之心惊胆颤,从而放弃反抗。

用成千上万人的头颅和身体堆积起来成为一道墙来震慑敌人,十分血腥与残忍。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明清时期的历史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一书中对"京观"进行了阐释。他说:“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这表明,在古代战场上,胜利者会将敌方的尸体堆积起来,形成类似小山的形状,然后用土块夯实,形成一个由众多尸体构成的土堆,实质上就是一个大型的坟冢。...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潘党建议将晋军的那些尸体堆积起来建成京观,目的就是炫耀武功,让后世记住这次伟大的战争。但是楚庄王却拒绝了。楚庄王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饮马黄河而问鼎中原的锋芒毕露的野心家,他在位十五余年,任用贤臣、改革内政、学习中原...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筑京观”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无比的残忍和可怕,是因为这种方式是将人的尸体或者头颅堆积起来,而这些尸体和头颅不一定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也可能是被俘虏的将士们,这些被俘虏的将士会被杀死,然后再堆积起来成一个一排“尸墙”,而古代之所以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其实也是为了震慑敌人。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京观残忍可怕是因为它通常要用成千上万敌人的尸体建成,这是一种胜利者对失败者羞辱的方式,每一个京观后面都是无数人的冤魂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为何用敌人头颅筑成景观呢?
另一方面,因为古代的战争一般都会死很多的士兵,胜方也不会比败方少损耗多少,所以古代人一开始也对于战俘,并不讲究什么优待,也有用此祭祀因战争而死去的己方将士,以振士气的。但后来更多的都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功绩,给其他敌人下马威的。例如战国的时候,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赵军陷入秦军设好的...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实现统一,历史上发动了无数场战争,而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成千上万。那么,这些战死沙场的战士,他们的遗体该怎么处理?就丢在那里不管了吗?

一代武将关羽,为何战败以后,手下士兵全都逃散?
而他在这场战争中,主要就是掩护大部队的撤离,这场战争他的失败可以说是肯定的,而且赵云身先士卒,对士兵也比较体恤,这也可以看得出他也是一个将帅之才,而敌人的数量太多,就算是战败,起码大后方还安全,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军心不会散。可以说赵云这一生没有受到重用,也是非常的可惜。

杨家将十代英雄传,这十代英雄分别是谁
01、第一代杨衮 杨家将的先人,金刀令公杨继业之父。生于乱世的残唐五代,他自幼随父学刀,后又向神枪手夏鲁奇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锤,练就十八般武艺,曾联合了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并为后汉击败辽兵。02、第二代杨继业 令公杨继业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凭借精湛武艺和赫赫...

三国武将所用兵器
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大斧徐晃的兵器,通常用这兵器的武将都是猛将型的,如西凉大将韩德,零陵邢道荣。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名·释用...

这个人是史无前例的从断头台上成功逃走的武将,逃跑成功后他做了什么...
杨展在断头台上逃跑,杨展作为一代武将,有着武将的骨气。在被敌军俘虏之后,没有屈服,面对敌放的威逼利诱,他依旧保持着自己作为将军的威武,因为杨展宁死不屈,最后张献忠决定杀他灭口,但当时却鬼使神差的让杨展从断头台逃了出来。当时,杨展已经被送上断头台,马上就要一命呜呼,在临行刑时,刽子手...

太和区15060185578: 斩首之刑从何而来? -
瞿震蹄鞘: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时的死刑有车裂、斩、杀等名目,但那时的斩不是斩首,而是斩腰.执行时,囚犯的身体伏在“椹质”上,刽子手用巨斧砍断其腰(参见本书《腰斩》).所以,“斩”字用“车”作部首,是取和车裂同样...

太和区15060185578: 灵壁张氏园亭记的词语解释,要全面的 -
瞿震蹄鞘: 简述 元丰二年(1079)二月,苏轼由徐州移知湖州(古称吴兴),经江淮间,多追感旧游,记事赋诗,本文即作于此时.借对张氏园亭的艳羡,表达了对仕与不仕的看法,文末流露出个人的生活理想.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厚. 灵壁,即...

太和区15060185578: 历史上有几个金头的武将 -
瞿震蹄鞘: 在湖北省北部的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有一条古代的交通孔道,人称“随枣走廊”.在这条走廊与北部的枣阳市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低冈,3000米长的冈地上,有9个巨型的“馒头状”土堆,当地的老百姓叫它“九连墩”.一直以来,在当地...

太和区15060185578: 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谜底争 -
瞿震蹄鞘: 谜面;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 ①屈原:原是指美国投放的原子弹,美国在珍珠岛事件后,开始对日正式宣战,并随后将研制的原子弹投放到日本.对于当时已经出现战争疲软的日本来说,这原子弹引起的恐慌让日本政局开始屈服. ②苏武:当日苏联出兵竟如中国,帮助中国早日结束抗日战争.

太和区15060185578: 三国名将关羽的头在哪埋葬? -
瞿震蹄鞘: 传说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放入一匣内献于曹操.曹操开匣观看,只见关羽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曹操大惊失色,说:“关羽活着可怕,死而复活更可怕.”急忙命人设牺礼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并亲自率百官前往拜祭. 关羽显圣惊吓曹操,只是后世人的夸张渲染.不过关羽死后的确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太和区15060185578: 古代名将及其坐骑武器 -
瞿震蹄鞘: 项羽——乌骓——霸王枪 三国: 董卓——白虎——三尸摄魂棒,七杀夺魄刀 何进——三首地狱犬——含沙射影扫 何蜜——三头八臂蛇——魑魅魍魉 牛辅——(爪黄)飞电——震天神弓,射日神箭 吕布——赤兔梦魇兽——神鬼雷霆戟 貂蝉——...

太和区15060185578: 古代将军打仗后面背的长矛是干什么的 -
瞿震蹄鞘: 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这叫“硬靠”(靠旗之生活依据,源于古代将官之令旗.当然,那种实用令旗较小,传令时手执,骑马行进时就插在后腰革带上,作为传令凭证.发展为“靠旗”后,已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临战武将的装饰物了.一般用四面靠旗,缎料,绣“单龙戏珠”).靠的结构很复杂,全身共有绣片31块,其中有3块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

太和区15060185578: 古代元帅阵亡后穿的铠甲和使用的武器是不是要陪葬? -
瞿震蹄鞘: 这个来情况不同,如果是自己一方埋葬,是有可能的.如果是敌人,好的兵器很可能被缴获了.比如,勾践剑,就在楚国贵族将军的墓葬中发现,是楚国消灭了越国后,勾践剑落在了一个楚国将领的手中,最终陪葬.对方大将的兵器,也算一自种不错的战利品,可能会收为己用.有可能给元帅陪葬,也有可能被对方当做战利品拿走.不过,如果是自己一方,陪葬的可zd能性大一些.

太和区15060185578: 蜂窝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
瞿震蹄鞘: 蜂窝 (猜一古代历史人物)答案:黄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