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作者&投稿:臾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东省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路焕 马卓敏 王晶晶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济南250011)
摘要 本文总结了山东省地质资料服务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社会化服务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实现地质资料社会共享、促进地质勘查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地质资料汇交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提供服务的方式仍比较原始,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积极推进地质资料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现结合工作实际对产生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 山东省地质资料服务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资料的开发利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将工作重点由过去的组织保管向信息提供和信息资源数字化方面转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应该是“信息咨询者”和系统管理者。这就要求地质资料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努力学习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为现代化社会服务。目前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偏低。一方面,队伍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计算机知识贫乏,外语水平偏低。
目前全省地质资料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一是服务方式简单,资料利用靠用户上门查阅,地质资料利用是被动性,缺乏为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服务手段原始,2002年,虽然“山东省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成在网上检索服务,但“地质资料查询服务系统”、“图文数字化”工作进展缓慢,还不能够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全面地为社会服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目录查询上,查阅者还必须上门查阅;三是资料利用管理法制建设和措施尚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部分资料的开发利用等。
1.2 缺乏法律法规支持,自觉汇交地质资料的法律意识欠缺
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法规,其内容大多侧重于对地质资料汇交与保存活动的规范,只有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规定了公开的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应免费提供社会使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可以有偿使用,但对可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的范围界定得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这些法规强调的仍然主要是地质资料的管理而不是利用和服务,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
欠交甚至不交地质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地质勘察工作的汇交人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位对汇交地质资料不重视,对地质资料汇交登记不予理睬,能不汇交就不汇交,无视法规的存在。
(2)单位只求短期效应,地质资料仅仅用来应付办理有关矿权证件,获取证件后,对地质资料不整理,不保存。
(3)地质资料只想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方便,为我所用,而不愿汇交。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谁开展了地勘工作,谁就必须向国家汇交地质资料。
1.3 社会化服务需要的资金不足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资金不足,制约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我省地质资料馆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实行免费查询,提供利用只收取复印等工本费,收入十分有限,同时由于资料管理部门要支配的资金有限,基本没有动用资金;对于馆藏的地质资料保管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保管地质资料的要求;地质资料破损,纸质老化、图件褪色等问题得不到资金支持,也影响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进程。
1.4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宣传乏力不利于开发利用
地质资料应用范围广,潜在应用价值大,但是地质资料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未能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宣传手段,如报纸、网络、电视等进行宣传,使社会大众对地质成果的应用范围和价值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影响了地质成果全方位、全领域的社会化利用。
2 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
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应该具备信息管理意识、信息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随着地质资料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外语水平等基本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一要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明确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和要求;二是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2.2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社会化服务和汇交管理的法律约束
一是要适时修改《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提高资料汇交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扩大地质资料汇交的覆盖面;三是政府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拒不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罚;四是内部管理上要强化会审制度,注意发挥整体功能,特别是要依法把地质资料汇交与矿权管理、项目管理等结合起来。
2.3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加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设备的配备。另外还应对馆藏设施进行改善,我省现在馆藏面积远远不能满足馆藏资料保管的要求,也不能更好地为利用者提供良好的借阅环境,电子阅览室也只能是望而兴叹。
2.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地质成果资料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地质资料应用范围广,潜在应用价值大,在宣传方面,有以下工作可以做,第一可以在公共场所,特别是节假日举行展出,让公众从感观认识。第二可以利用地球日、土地日的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第三可以到中小学去宣传地质知识,让学生们对地质知识有所了解。第四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人们了解更多信息。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尽可能宣传扩大地质资料使用范围。

茹湘兰 赵小平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 要 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和服务窗口,本文总结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出台10年来,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服务
多年来,地质资料工作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部门间地质资料互相封锁及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2002 年出台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统一汇交、公开利用、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强调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条例》出台 10 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地质资料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广大地质资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本文以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服务工作为例,全面总结分析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全国地质资料馆服务工作主要进展
《条例》出台以来,为尽快提高地质资料服务水平,全国地质资料馆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调研,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政策,丰富服务方式,加大地质资料在线服务力度,加强资料服务宣传工作,主动服务重点工程等,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9 年至 2011 年连续三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
1.1 开展服务调研,分析对比差距
2003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了《地质调查信息化产品社会需求分析》专题研究,对国内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及社会公众进行了地质资料服务需求调查。同时,对国内测绘、气象等部门的成果服务机构,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地质调查成果服务机构的社会化服务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及收费标准等内容。
2007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了用户需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2010 年开展了重要地质资料用户的回访工作。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及对服务工作的意见。跟踪地质资料应用情况。
通过上述调研及国内外对比分析研究,充分认识到我国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反映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数据时效性和资料满足度问题,即地质资料汇交不及时,新资料少,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1.2 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
全国地质资料馆以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服务为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1)2006 年,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www.ngac.cn)的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
开通在线地质资料目录检索及图形化检索服务,截至 2011 年底,共有 113504 条目录数据提供检索服务,网站累计访问量 136 万多人次;
开通地质资料全文浏览和下载服务,截至 2011 年底,共上网 1.4 万余份地质资料,累计为 8 万多人次提供浏览和下载服务。
上网了一批内容丰富的网络版数据产品,包括 1∶250 万、1∶500 万数字地质图、地球化学图集和全国地质工作程度图集等 25 个数据产品;截至 2011 年底,共有 7 万多人次浏览下载过上述产品。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建设几年来服务量迅速上升,仅 2011 年网站访问量就达 90 多万人次,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地质资料网络化服务的强大需求,也体现了网络化服务方便、快捷和高效的强大优势。
(2)开通网上客服系统。
2008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通了网上客服系统,随时解答用户的问题,平均每月接待用户 200 人左右。
(3)开通代客查询和邮寄服务。
2006 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开通了代客查询和邮寄服务,很多外地的借阅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此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外地借阅者,为他们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代客查询和邮寄服务以来,平均每年通过电话和邮件接待的借阅者都在1万人次左右,服务效果显著。
1.3 开展应急服务,服务救灾工作
为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地质资料应急服务,我们制定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应急服务办法》。
面对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和西南各省(区)开展的抗旱救灾行动,全国地质资料馆及时启动应急服务,发布应急服务公告,上网公布与灾区相关的地质资料目录信息,建立应急服务绿色通道,实行 24 小时无假日值班服务。
同时,全国地质资料馆主动到抗旱一线上门服务。2010 年 4 月,全国地质资料馆赴贵州为抗旱救灾提供地质资料服务,为旱区找水打井队伍提供急需的旱区地质资料,全国地质资料馆被国土资源部评为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
1.4 建立回访制度,服务重大工程
全国地质资料馆建立了重点用户回访制度,主动将公共服务窗口前置到需求点。在对“双保工程”重点用户—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进行回访时,了解其急需格尔木至库尔勒新建铁路沿线地质资料的情况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新建铁路沿线地质资料集成开发,仅用 10 天时间就将数据量达490GB 的地质资料送到了用户手中,受到用户高度赞扬。《中国国土资源报》也以“中铁一院登门感谢全国馆主动提供服务”和“全国地质资料馆加力服务‘双保工程’”为题进行了报道。这充分反映了全国地质资料馆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发挥的重要作用。
1.5 积极研究探讨,非公开性资料服务获历史性突破
全国地质资料馆积极研究涉密地质资料公开利用问题,2007 年,非公开性资料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取得历史性突破。1∶20 万、1∶25 万、1∶5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和全国地球化学数据库等多个非公开性数据库,可以根据国内外无法使用涉密资料单位(公司、个人)提出的具体经纬度范围,去掉地理要素后提供使用。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资料数据服务33万余幅(折合成1∶20万标准图幅)。
1.6 建立用户沟通机制,多次召开地质资料用户征询会
为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与用户沟通机制,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全国地质资料馆首次于 2006 年召开了地质资料服务用户征询会。第一次主要邀请的是政府部门、国内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等单位进行座谈。2007 年举办的第二次用户征询会,将用户范围扩大到国内外矿业公司。2008 年,举办了地质信息资料服务扩大内需用户座谈会。
几次用户征询会,共有中国科学院李廷栋、肖序常院士,方克定专家,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水利部、交通部、环保部、国家测绘局、中科院、地科院、武警黄金指挥部、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化工等行业地勘单位,五矿公司、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巴里克鲍尔黄金(中国)有限公司、英美资源集团等 40多家单位 200 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地质资料用户征询会,建立了与用户沟通的渠道,了解了用户对地质资料的需求及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地质资料服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条例》出台 10 年来,地质资料工作者从以前的仓库保管员,走上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主战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政策不配套
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已成为 21 世纪各国地质工作战略重点的今天,我国的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多层次和多单位各自提供服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统一的服务窗口,没有统一的服务政策,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例如,虽然国土资源部出台了《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2008]69 号文),但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执行中,存在对《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证书》(以下简称证书)审批标准不一,如私企、中介组织及评估机构能否办理《证书》存在分歧,有些省需要提交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才能办理《证书》等。
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地质资料服务收费标准相差较大,如文字报告复制收费标准从 0.2 元 / 页~ 2元 / 页不等,平均为 1 元 / 页;地质图复制费,最低 30 元 / 幅,最高 3000 元 / 幅,其余收费集中在 200元~ 1500 元。
地质资料使用方面:有些省只提供纸质资料复制服务,电子数据不提供;很多省规定每档报告不能全部复制,只能复制 30% 到 70%;有的省借阅矿产资料需要相应的勘查资质或矿权证等。
同样都是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但在执行地质资料服务政策方面差异过大,经常给借阅者带来困惑,也严重影响了地质资料服务水平的提高。
2.2 馆藏服务资源不足,原始实物资料管理亟待加强
全国地质资料馆进行多次用户需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馆藏服务资源问题一直是用户反映最多、最突出的问题。馆藏新资料少,很多地质资料汇交(转送)不及时或不汇交(转送),导致馆藏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无米之炊”。另外,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多年的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截至 2011 年底仅完成 5.6 万种,约占全部馆藏资料的 60%。
作为重要服务资源的原始及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目录数据库建设等都正在进行中,钻孔数据库的建设刚刚起步,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可以提供社会服务,但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和服务工作尚未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地质资料服务水平的提升。
2.3 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地质资料服务产品比较少,专业性强,多数产品仅提供地质矿产勘查人员使用,针对社会公众、企业单位、政府等用户的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同时,现有服务产品多为原生态、单一性产品,汇交人交来的成果直接对外提供服务,没有针对特定地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或者重要经济区开发综合性产品,使产品的应用受到限制。并且现有的服务产品比较零散,没有按专业、产品表现形式、不同用户群体等原则形成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还较低,没有形成地质资料服务产品统一的、权威的发布。
2.4 地质资料服务人员严重短缺
全国 33 个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中,专职从事地质资料的人数在 5 人以下有 22 个,占全国总数的67%。由于人员少,人员素质不高,应对日常工作已很困难,难以开发更多的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德国钻孔数据库建设考察与学习总结报告中谈到,德国下萨克森州地质调查局承担数据服务工作人员约 30 人,其中承担钻孔数据库加工服务工作人员约 8 人。而全国地质资料馆承担 11万种地质资料和多种数据库对外服务的人员不到 10 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在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人员投入与国外的差距。
3 对策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因此,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必须树立服务理念,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地质资料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海量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清理、整合和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组织、政策、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地质资料服务水平。
3.1 加快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服务政策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在统一政策体系框架内,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行为,为社会各界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服务政策,规范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服务工作,为搭建全国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支撑。同时,开展涉密地质资料的管理研究工作,尽快解决地质资料定密标准不统一、定密工作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保证涉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国家秘密资料的安全使用。
3.2 加快推进基础工作,加强地质资料服务资源积累
地质资料服务资源的不断积累与更新是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首先要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保证服务资源的积累。
第二,要加快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的清理工作,早日完成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重要实物、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重要钻孔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第三,要整合多种地质信息资源,构建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
3.3 建立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整合各类地质信息资源,建立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开发权威的、可持续更新的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4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
人员紧张是资料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急需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全面提升地质资料服务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颜世强 庞振山

(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

摘要 本文在总结世界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在体制、机制、数据源、服务方法、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管理、机制、人才队伍、经费支持、对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问题;对策措施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价值的主要体现,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和历史记录,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拥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潜在价值,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如何管好、用好地质资料,对我国地质勘查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世界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1.1 地质资料服务是世界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

提供地学信息一直是各国地调机构的基本任务。服务是地质工作价值的体现,是地质调查机构生存的依据。例如,美国地调局(USGS)《2000~2005年战略计划》中,将通过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服务于国家作为美国地调局的基本职能和工作中心,并强调采用所有可能的新出现的信息技术,保证及时(实时)、有效、连续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2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多层次多部门协同服务是地质资料服务大势所趋

普遍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基于标准的Web服务技术、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传输技术、元数据技术、网站设计技术和基于标准的互操作技术等,实现不同层次(国家和地方的地质调查机构)、不同类别(政府机构、企业、研究和教育及个人)以及地质调查机构内部的不同部门的协同服务。其中,合作伙伴机制、服务代理机制是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信息服务机制。这一特点使得地质资料服务的管理与协调变得更为重要。

1.3 地质资料服务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对象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中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服务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大,以传统的窗口式服务和被动服务方式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地质资料日益增强的需求,要求地质资料服务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由系统行业服务转向社会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要扩展提供信息的种类,从单纯的信息提供扩大到提供数据处理、应用软件、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和培训等多个方面。正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未来作用与机遇》中指出,“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信息管理任务,应当从较为被动的研究与分析,转变为力求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需要做出反应的主动方式传播信息”。地质调查机构的服务对象也进一步扩大,包括政府机构、企业(矿业、相关网络运营及软件开发)、研究与教育以及公众等。

1.4 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社会化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动了地质调查信息资源的共享,加速了地质调查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海量的地质调查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随时出图。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加、澳、英等国,建立了大量的基础调查数据库,如中小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数字化地质图、地球物理数据库、土地覆盖数据库、矿山数据库等。

随着各种网络服务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不仅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目录查询,还可实现信息的空间查询、检索、浏览。例如,美国地调局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分布式信息资源的集成服务。各种在线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和技术大大提高了服务的速度和质量。如网页动态链接技术、目录的查询检索系统、专题信息的浏览查询检索系统、Web编图系统、一站式服务系统。

通过网络,客户可以方便地从网上下载一些免费的数据和信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使野外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室内,尤其是对地震、灾害以及水质的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了整体服务效率与水平。

2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服务效率,离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里既有政策法规的原因,体制、机制的原因,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2.1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地质资料保管机构条块分割,除了国家和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外,还有许多部门(如核工业、石油、冶金、有色、煤炭等行业)的馆藏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有六大区地质资料馆、专业地调中心及其他直属单位资料室。发展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具有双重身份,既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明确赋予的职责,又有地调局资料总馆的职责。全国地质资料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身份不清,遭遇双方质疑,地位尴尬。

2.2 制度标准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不配套

有关保密、保护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制约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开展。由于涉及基础地理信息(经纬度、地形、地名等要素)的保密问题,致使大量公益性地质资料难以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涉密资料清理后,可能会产生更多不能公开的资料,增加工作难度。重要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尚无可操作性的汇交管理办法。数据库类和软件类项目成果的汇交管理办法有待制定。

2.3 欠交地质资料数量较多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尚未到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汇交管理监督体系,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部门对汇交人的地质资料生产情况掌握不够。地质资料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大,对不交资料的单位,没有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地质资料生产单位法制观念不强,或对相关法规不了解,没有按有关规定及时、保质汇交资料。为了保护部门或单位利益,地质资料单位所有,甚至项目组或个人拥有的现象经常出现,使得大量地质资料没有及时汇交,造成资料馆藏机构没有充足、最新的权威数据。信息资源不足,是资料馆藏机构无法有效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馆藏机构数字资源不足

电子文档汇交存在汇交率低、质量较差等问题,没有按照格式标准的要求进行汇交、汇交内容不齐全。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地质大调查项目的开展,地学数据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海量数据信息的汇交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长周期建设的数据库,其阶段性成果的汇交和服务,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多年的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截至2006年底,全国地质资料馆仅完成1.8万份,不到全部馆藏资料的18%,没有数字化的馆藏资料有8.4万种。馆藏机构数字资源不足,难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影响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5 资料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由于全国未建立地质资料数据统一的服务平台,分散在不同专业、不同单位的地质资料不能统一提供服务,导致大量不了解情况的用户摸不着门,难以查询,使用困难。数据信息管理分散,存储、维护、服务所依赖的技术、系统大量异构,标准化程度低,大大增加了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成果应用的难度。分散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必然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我国地质资料数据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存在很多不足也制约服务工作。例如,地质产品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混乱;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服务收费不统一;缺乏现代营销模式,产品服务方式单一;客户需求调查较少进行;未制定客户服务计划和建立服务反馈机制。

2.6 馆藏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队伍力量薄弱,开发利用能力不强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及各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设施的建设。但是,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特别是提供网络服务的信息服务设施欠缺,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地质资料服务国家级别的全国地质资料馆面临无独立服务场所的窘境。

地质资料数据的现代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一些综合性人才进行服务,这是由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服务趋势决定的。但由于编制和经费的限制,全国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相当缺乏,人员的年龄与专业结构不是特别合理,学历和专业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尤其短缺。这种现状大大制约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阻碍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降低了地质资料的利用率,削弱了地质资料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

受资料馆工作人员数量、素质等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深入开展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需求调研不够。现有的成果不能及时向社会发布,加工处理等相关需求不能及时满足,服务水平低,只能维持日常工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资料工作带来了的巨大变化。

3 完善地质资料服务的保障措施

3.1 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筹安排下,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人才建设、装备建设和技术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对资料馆藏机构和地调局及其直属单位、大区和承担地调项目的地勘单位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加强管理、保障质量,建立协同作战的资料社会化服务机制和体系。

随着地质信息服务方式的改变,需要建立和健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和协调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使信息服务有章可循,保证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资源共享、资料安全与保密、数据维护与管理等的有关制度,逐步形成资料开发利用和服务的良性机制,提高资料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2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人才是实现资料社会化服务目标的基础。在人才的建设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和建立科学的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要注重自身技术队伍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引进、培养、聘请和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等形式,逐渐形成以既懂地质、又懂信息技术、同时也懂档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带头人,以大量具有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基础的人才结构。力争通过对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源的整合,使资料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一支规模和结构能够适应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需要的人才队伍,总体能适应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为实现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3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长期以来地质资料管理、开发和服务的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国和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每年的日常保管工作经费不足2000万元,不到地质勘查投资的0.1%,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为保障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实现工作目标,必须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工作经费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中央财政要增加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经常性事业经费支出额度,并建立合理增长机制。

要确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属性和地位,建立稳定、经常性的资金支持、项目来源机制和渠道,或在地质大调查经费、两权使用费(或两权出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中明确列支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专项费用,专门用于地质资料的管理研究、综合编研、开发利用和公共服务。

3.4 加强对外宣传

加强地质资料的对外宣传工作,让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更进一步地了解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及其提供的服务,为资料社会化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不断为社会提供信息化产品,让政府、社会和公众认同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要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鼓励机制,加强资料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社会化服务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加快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步伐,以满足国家对外开放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对地质资料的需要。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颜世强、庞振山(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在本文中总结了世界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的趋势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地质资料服务在体制、机制、数据源、服务方法、人财物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加大经费支持、加强对外宣传等对策建议,以提升地...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1.2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多层次多部门协同服务是地质资料服务大势所趋 普遍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基于标准的Web服务技术、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传输技术、元数据技术、网站设计技术和基于标准的互操作技术等,实现不同层次(国家和地方的地质调查机构)、不同类别(政府机构、企业、研究和教育及个人)以及...

地质资料服务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包括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受委托保管地质资料单位等,各家馆藏机构各自提供服务,馆藏机构之间缺乏协作,在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下没有建立起畅通的信息共享渠道。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没有充足、权威的信息数据,势必影响到地质资料服务质量的提高[3]。 1.3...

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思考
摘要 地质资料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地质资料数据的社会服务与资源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亟待修订完善,地质资料资源不足,服务方式落后,服务人员数量不足、技能单一等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
1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现状 1.1 地质资料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制基本建立,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汇交管理体制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绝大多数馆藏机构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健全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制度,对人员进行了培训,建立了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于2004年底...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等。 1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有关法规不配套、部分条款难落实 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国务院于2002年3月19日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土资源部...

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及展望
目前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传统为主的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分散、数字化比例小、共享程度低、信息产品深度加工不够等方面。因而,中国地质调查局于 2010 年 3 月 1 日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就是通过构建共享...

地质资料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4 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 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部分地质资料工作仍然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地质资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地质资料长期被束之高阁,造成地质资料浪费;有的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以保密为由,不愿意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应向社会提供使用...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进展与面临的主要任务
摘要 总结了我国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筛选汇交、资源积累、馆藏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显著成绩,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保管模式与服务体制。建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进一步加强汇交管理;着力加强省级馆藏机构和地质...

关于推进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思考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具有一定的资料馆藏基础,数字化资料服务作用日益明显,但也存在资料共享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统筹规划,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树立“大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龙头和核心作用,推进实施“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是当务之急。 关键...

小金县15833851560: 地质资料汇交 -
能刚君尔: 根据全国地质资料馆成果地质资料、原始资料的现行管理方式,建立统一的成果、原始资料目录清单的上报、清单在线处理(确认验收合格、修改补充通知、退回通知、资料转送等)系统及数据库.全国地质资料馆及省级馆藏机构分别对汇交到...

小金县15833851560: 浅谈如何规避地质勘查中风险的成因 -
能刚君尔: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知识技术的载体,发挥人的主动性是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对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资源开发技术力量的保证.降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风险,既需要工作人员发挥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也需...

小金县15833851560: 如何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
能刚君尔: 1. 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勘察单位所从事的主要是水文地质、工程测量、检测和监测、岩土工程勘察等方面的工作,广泛的涉及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诸多行业的勘察.绝大多数承接岩土工程勘察...

小金县15833851560: 地质勘察的问题 -
能刚君尔: 不明白,含卵石孔,应是含卵石层吧,工程中会用到,第四纪土层中含有卵石,达到5%以上我想就可称含卵石层,而固结的老地层岩石中如沉积砂泥质岩中如卵石达到一定比例就称含砾砂岩等...

小金县15833851560: 生物资源化的主要途径,以及其在利用中存在的主要优点和问题
能刚君尔: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控制基本知识 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 目前,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据统计,全国...

小金县15833851560: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能刚君尔: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区建立了区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明确了各单位责任,落实了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 完善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和应急调查处置制度,每年均编制了...

小金县15833851560: 简要分析当前我国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如何预防和减轻它们. -
能刚君尔: 南方地区:泥石流、滑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护坡工程.)北方地区:地陷. (水土工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

小金县15833851560: 关于地质勘察的问题 -
能刚君尔: 这个问题最好有所指,否则,地质勘察技术员从事的工作有许多种.不同的工作任务的职责也不尽相同. 比如,1、钻探:从事钻机编录的人,它的职责主要是搜集钻探岩芯的地质特征,监督钻工按照规范操作,在设计的含矿段要现场值守,岩...

小金县15833851560: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微案例
能刚君尔: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