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陇南西和的乞巧节是为了纪念什么?

作者&投稿:竺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和乞巧节的习俗,由来,特产,地域风情等~

  西和乞巧节是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点的汉族传统节日。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这一风俗曾一度中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以恢复。乞巧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代,是一种集信仰、音乐、歌舞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西和乞巧传承悠久,礼节繁杂,此俗与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动有关,相沿成习,形成固定完整的乞巧仪式。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将西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西和乞巧活动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与当地的天文现象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当地乞巧中的“巧娘娘”据载是王母娘娘的第一个女儿,即织女。善织“云锦天衣”。《史记·秦本记》:“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玄陨卵,生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西和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发源于西秦岭北支的西汉水,其上游及其支流漾水河一带为织女原型女修的诞生地。秦人后代为祭祖加以美化,后来随着秦人的强大和东扩,将祭祖风俗逐渐蔓延开来,演绎成汉代的“乞巧节”。据文献记载,乞巧活动形成于汉代,经唐宋发展,明清时代达到全盛。
  西和乞巧节风俗历时七天八夜,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形式以及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崇拜仪式,还有与生活相关的纺织女工、服饰、道具、供果制做等。
  唱词
  一是神灵崇拜:包括天象崇拜、偶像崇拜、五谷植物崇拜、动物崇拜、水神崇拜等;
  二是对心灵手巧,对美好姿容风度的乞求;
  三是对真挚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是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的颂扬;
  五是劝人向善、劝人和谐相处。
  曲调
  乞巧歌曲的曲调有三种,即祈神祭祀类歌词、生活劳动类歌词和历史时政类歌词,但歌词内容丰富,数量很多。
  舞蹈
  有迎巧词、泼又泼调;跳麻姐姐、乞巧歌舞、“打十”舞等。
  道具
  有巧娘娘像、五谷供果、巧芽、手袢、头饰、云肩、拂尘、乐器等乞巧器具,以及剪纸、刺绣、泥塑等工艺制品。
  风俗自形成以来,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下特征:
  1、活动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所有民间节日中活动时间最长节日之一;
  2、崇拜虔诚,仪式隆重。乞巧活动中蕴含着天象崇拜、水崇拜、神灵崇拜、生物崇拜和偶像崇拜。每个乞巧环节都有隆重而虔诚的膜拜仪式;
  3、同农耕文明息息相关。乞巧民俗根植于农耕时代的文化土壤,其所包含对牛图腾的崇拜模式,是农耕文明的典型标志。乞巧习俗与农耕文明一脉相承。
  4、活动兴盛程度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活动越兴盛;
  5、乞巧过程是重头戏,其实质是女子集中学习生活知识、劳动技能的过程;
  6、乞巧唱词涉及女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7、分布范围广,群众基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
  西礼乞巧风俗的分布,以西汉水源头的漾水河、盐官河流域为中心。据调查,西和县主要有何坝、十里、汉源、西峪、姜席、苏合、卢河、兴隆、稍峪、石堡、长道等11个乡(镇)。合计人口265,300人,面积744.4平方公里。礼县主要有红河、宽川、盐关、祁山、马河、永兴、城关、石桥等8个乡(镇)。合计人口201,580人,面积881.7平方公里。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才使乞巧风俗在西礼得以源远流长、久传不衰

  西和乞巧节日来源:
  西和乞巧活动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与当地的天文现象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当地乞巧中的“巧娘娘”据载是王母娘娘的第一个女儿,即织女。善织“云锦天衣”。《史记·秦本记》:“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玄陨卵,生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西和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发源于西秦岭北支的西汉水,其上游及其支流漾水河一带为织女原型女修的诞生地。秦人后代为祭祖加以美化,后来随着秦人的强大和东扩,将祭祖风俗逐渐蔓延开来,演绎成汉代的“乞巧节”。据文献记载,乞巧活动形成于汉代,经唐宋发展,明清时代达到全盛。
  西和乞巧民间传说:
  据西和当地传说记载,很早以前,仇池山高耸入云,傲视群峰,雄踞八方。有一年,观世音菩萨(传说是古代西峪国妙庄王的三女儿修成;西峪国遗址尚存,在如今的西和县西峪坪上和皇城上。)应邀去赴王母娘娘的寿筵,各路大仙念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功德无量,轮番劝酒。她本来不胜酒力,但盛情难却,只好多饮了几杯。当她踏莲云、乘风车归来时,经风一吹,有点晕晕颠颠,一脚不慎,将仇池山的山尖给撞飞了,便成了现今的样子。后来,王母娘娘云游路过仇池山,见险峻异常,心里非常高兴,便在山顶上撒了几把桃核。她有了瑶池的蟠桃园还不满足,有孙猴子捣乱,实在不好看管,于是产生了营造人间仙桃园的想法。这核桃,落土生根,见风就长,越长越高,越长越大,很快便开花挂果。此后,每隔三百六十年,王母娘娘便打发七彩仙女来此地采摘。一轮又一轮,桃子酬众仙,别有风味。
  话说七彩女中有个小仙女,来仇池山摘桃子的次数多了,痴迷上了人间美景,也恋上了山下的一个小伙子。后来,她偷偷溜出了牢笼似的纺织房,悄悄和小伙子结了婚,过起了人间男耕女织的逍遥日子。
  仙女配凡郎,气坏了王母娘娘。她风闻此事,暴跳如雷,凶神恶煞似的来到仇池山,无情地拆散了这对鸳鸯。后来,小仙女和小伙子坚持不懈地跟王母娘娘斗智斗勇,历经了重重磨难,在观世音菩萨的帮助下,赢得了重返仇池山的自由。不过百年之后,小仙女不得不遵守诺言,返回天廷。
  西和乞巧历史渊源:
  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据西北师大教授赵逵夫考证《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织女的传说同周人始祖中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传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经济结构反映的牛郎织女的传说。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乞巧”风俗是秦人古老遗风。

到今天,很多地方的有关“乞巧”的习俗和文化都消失了,但是在甘肃省陇南市的西和县,它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来。

乞巧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乞巧”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向神灵乞求智慧、灵巧和如愿婚配。乞巧节从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一前夜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才结束,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七个环节。

在这期间,年轻的女子们会通过一系列歌舞表演和祈祷方式向织女,在当地称巧娘娘诉说自己的愿望。因此乞巧节也称为“女儿节”和“娘娘节”。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对着月亮穿针,如果线顺利的从针孔中穿过,就叫做得巧。就表明你得到了一双巧手,还表明巧娘娘听到了你的愿望。

乞巧起源于先秦时期,正式形成是在汉代,是一种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有一种说法是说,乞巧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关,因为农历初七是牛郎这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少女们在这一天通过乞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恋人的爱恋,并且希望自己能恋人长相厮守。

看过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可能还有印象,里面有一集就曾经演到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和他的丫鬟,悄悄在书院的角落过乞巧节,还差一点被别人发现身份。



是姑娘们向七仙女祈祷,希望自己也有一双灵活的双手。

这样的节日应该就是七夕节,寓意着祈求美满幸福的姻缘!

其实就和情人节差不多的吧,主要还是为了纪念爱情吧。

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女孩子的愿望,希望自己有一双像七仙女一样灵巧的手,还有一个如意郎君。


甘肃省的乞巧节分几个环节
甘肃省乞巧节分七个环节,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甘肃省西和县的乞巧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农历六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日晚结束,前后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

七夕是什么日子?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流行于甘肃省西和县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甘肃省西和县一带的七夕乞巧民俗出现于汉代,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明清两代达于兴盛,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甘肃省的乞巧节分几个环节
甘肃省的乞巧节分为七个环节,分别是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这些环节构成了西和县乞巧民俗活动的主体,从农历六月三十日晚开始,持续到七月初七日晚,共计七天八夜。乞巧节不仅是对七姐的崇拜,也是对爱情的庆祝。它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背景,以祈福、乞巧和爱情为主题,...

甘肃西和县有什么民俗
西和县的乞巧节是很有名的。西和乞巧节又称“巧娘娘节”,是指农历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初七,独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晚至七月初七晚,当地要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女孩子们怀着对“巧娘娘”的虔诚心情,抱着美好的期盼,乞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几个环节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几个环节:七个。1、坐巧:人们在一起坐在一起制作巧果,互相交流技艺。2、迎巧:在节日的第一天,人们迎接巧神到来。3、祭巧:人们举行祭祀仪式,向巧神祈求智慧和技艺。4、拜巧:人们前往庙宇或巧神像前行礼拜祈福。5、娱巧:节日期间,举行...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几个环节
A.十个 B.七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甘肃省西和县的乞巧节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七个环节,包括:坐巧:人们在一起坐在一起制作巧果,互相交流技艺。迎巧:在节日的第一天,人们迎接巧神到来。祭巧:人们举行祭祀仪式,向巧神祈求智慧和技艺。拜巧:人们前往庙宇或巧神像前行礼拜祈福。娱巧...

西和乞巧节的节日起源
《史记·秦本记》:“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玄陨卵,生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西和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发源于西秦岭北支的西汉水,其上游及其支流漾水河一带为织女原型女修的诞生地。秦人后代为祭祖加以美化,后来随着秦人的强大和东扩,将祭祖风俗逐渐蔓延开来,演绎成汉代的“乞巧节”。据文献记载...

西和七夕节今年开幕时间
8月14日至20日。西和七夕节开幕时间为2023年8月14日至20日,在甘肃陇南西和县开幕。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流行于甘肃省西和县的传统节日,集信仰、诗歌、音乐、歌舞、工艺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中国陇南西和的乞巧节是为了纪念什么?
到今天,很多地方的有关“乞巧”的习俗和文化都消失了,但是在甘肃省陇南市的西和县,它被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来。乞巧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乞巧”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向神灵乞求智慧、灵巧和如愿婚配。乞巧节从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一前夜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才结束,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

西和七夕节今年开幕时间
该活动开幕时间2023年8月16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2023年按照《第十二届陇南(西和)乞巧女儿节筹备方案》安排,将于2023年8月16日至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六)在十里镇城南湿地公园举办“第十二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民俗与时代歌舞大赛”。活动主题“古韵唱新词·山歌颂党恩”,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

金坛市19793253098: 为什么要有西和?
魏巩硝酸: 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半夏是该县重要的药用栽培植物之一.1985年该县野生家种半夏试验获得成功,从此在全县掀起了半夏播种热潮.1988年"西和县半夏人工生产栽培与加工"被列为陇南地区科研课题,并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金坛市19793253098: 姓氏里剡念什么 -
魏巩硝酸: 一、姓氏里念:“yǎn”. 二、剡 多音字,一读yǎn,多做姓氏;古代五射之一;山名,剡山;另一个读音为shàn,剡溪,溪水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嵊州境内. 三、作为姓氏 yǎn <姓> 姓氏,主要起源于秦人祖先发源地甘肃西和县、礼县境内,相...

金坛市19793253098: 西和在哪个省?
魏巩硝酸: 甘肃省 ,西和是属于陇南市管的,以前归天水管!

金坛市19793253098: 那位知道甘肃西和县为什么要叫汉源镇呢
魏巩硝酸: 西汉水也有两条源流.《甘肃省抗旱防汛手册》刊载:西汉水“有南北二源……南源出西和县中部山区,北流经西和县城至长道镇折向西流于赵坪附近汇入干流,此段称为西和河”.西和河又称漾水河,该河所经西和县城又名“汉源镇”.说不清,博客给你,你自己看吧

金坛市19793253098: 甘肃省西和县,种植什么好
魏巩硝酸: 甘肃省西和县,种植西红柿好. 番茄为茄科 草本植物,包括有限生长型、半有限生... 美国、苏联、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 在欧、美洲的国家、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

金坛市19793253098: 有没有人会查快递到哪里了帮我查一下 快递条码728323834866 谢谢了
魏巩硝酸: 2014-01-17 20:13 陇南西和县(陇南西和县) 已收件 2014-01-17 20:24 离开 陇南西和县 发往兰州 2014-01-18 17:36 到达 兰州中转 上一站 陇南西和县 2014-01-18 21:29 在 兰州中转 装包并发往泉州 2014-01-18 21:32 离开 兰州中转 发往武汉 2014-01-18 21:36 在 兰州中转 装包并发往泉州 2014-01-18 21:36 离开 兰州中转 发往泉州 2014-01-18 22:09 在 兰州中转 装包并发往武汉

金坛市19793253098: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南关村邮编是什么?
魏巩硝酸: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南关村邮编是742100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